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勝

宋克仰天長嘆之際,高塔之上,常威和李平之張續文等人都是興奮的難以自已。

在這羣二十來歲的青年人歡呼跳躍之時,孫敬亭也只是微笑而已。

眼前這一場海戰打贏,孫敬亭當然也是十足的興奮,不過也就是興奮和開心而已。

草原上的局面纔是真的險惡,一輸了就是萬劫不復,那時的勝負是關係生死存亡,臺灣這邊也最多是遲發展幾年……

孫敬亭當然不知道張瀚的擔心,海戰要是輸了,那就不是發展耽擱幾年,很可能是這一大片海疆都不復爲中國所有。除非將造船基地移到皮島寬甸,重新打造出一支強大的艦隊出來,不過,移至北方,人才難得,未經實戰的大艦隊是否真的有一戰之力也是難說的很。

打贏了,張瀚的高興肯定會毫無保留,要比孫敬亭開心很多。

至於常威等人,乾脆就是跳了起來。

孫敬亭不是局中人,不知道常威等人這半年來的壓力到底有多大。

每天就看着敵人的艦船耀武揚威的在自己眼前的海面之上來回經過,將和記的商船驅離回港,或是乾脆開炮威脅,在海上大笑着把和記的船重新趕回港口之內。

將願交平安狀的江南商船截住,重新收取,大壞和記的名譽。

沿岸生絲商人,不準再賣絲給和記。

如此種種,半年多來和記簡直是被對方按在身體摩擦再摩擦,這種侮辱叫老年人來忍受都是很難忍的事,何況常威等人,也就是一羣二十歲出頭,正是血性最強,血氣方剛的小夥子。

可想而知,他們受了多少氣,心中有多憋屈,又是多想着有復仇的這一天了。

而這一天終於來了,敵旗艦焚燬沉沒,四艘船被俘,幾百荷蘭人被俘,雖然不是酣暢淋漓的全勝,但說是勝利也是一點也不爲過。

既打退了荷蘭人,還使其力量折損過半。

是的,折損過半。

雖然只是俘虜了兩艘大型蓋倫船,但旗艦巴達維亞號可不是大帆船改造的蓋倫船,而是正經的按戰艦的底子建造的,火炮最多,火力最強,和記沒有機會俘虜到,但通過鳥船和火船輪換攻擊,乾脆是把巴達維亞號給燒燬了。

和記是沒有得到,可是荷蘭人也少了一艘相當重要且強力的旗艦,對其士氣和聲望不能不說是一種相當強力的打擊。

巴達維亞號不僅是一艘旗艦,也是一種象徵,一種荷蘭在東南亞和東亞水面上強力存在的象徵。

能威懾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的這艘艦船可是立功不小。

被和記燒燬之後,失去的可不止是一艘旗艦,還有很多有形無形的東西也跟着旗艦一起沉沒了。

“荷蘭人會很麻煩。”李平之道:“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從歐洲調船過來。”

“調船不太可能。”張續文搖頭道:“把消息傳過去再把戰艦調過來,最少得大半年的時間了。有這麼久的時間,和我們早就有結果了,又何必急着調艦船過來?況且我聽說荷蘭在歐洲也不是沒有敵人,其海上勢力雖強,東印度公司到底也就是一個公司,雖然和到本國的鼎力支持,到底不是政府。這一點與我們和記相差不多,只是我們在大明這邊是眼中釘肉中刺,他們這個公司卻是得到國家的支持,分別也就在這裡了。說來說去,就是大人所說的體制問題啊。”

張續文的話,倒是引發了衆人的感慨。

不管是北上草原,還是南下臺灣,爭奪的都不是大明的土地,所爲之事,其實都有利華夏。

這也是孫敬亭等正經的讀書人出身的士大夫也願跟隨張瀚的原因,有利於華夏而無損於國,朝廷的猜忌衆人能理解,但身處局中,成爲被猜忌的一員,再怎以理解,心中怨氣還是難以消解。

和記做什麼對不起大明的事了,從上到下就是一副提防的模樣?

不說北上之功,就算十三山一役,對大明朝廷算是立下大功了吧?

在大明之內,暢通物流,利於工商,對大明北方的繁榮發展沒有功勞?剿平土匪,沿南下線路打死了多少響馬?朝廷是一種態度,底下的百姓們心口相傳,對和記的看法又如何?

當今天子,其實秉性算是仁德的底子,以和記高層私底下的交流來看,若是換了一個刻薄底子的皇帝,比如當年的世宗皇帝,怕是查抄和記的命令早就下了,管你在北方是不是立下大功!

用張瀚的話說,這就是體制問題。

同樣是君主制的英國,女王就能向底下的船主發私掠令,搶來的財富英國政府替他們兜着,大家一起分帳。

甚至女王也會投資注入股本給那些海盜,女王出錢造船,海盜出去搶,搶回來大家分帳。

這不是小說家言,只是發生在歷史上的事實。

爲了掠奪財富,這個時代的歐洲各國是完全不要臉皮的,和他們的那些不肖子孫完全是兩回事。

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當然也是這麼回事,政府不方便出頭的事,組建一個得到國家認可的公司,搶來的土地幅員萬里,也是歸公司管理,國家可不必擔心什麼尾大不掉自立爲王,本來這個國家就是一羣商人和銀行家組建的,只要有利潤,誰會願出頭當什麼國王皇帝?

在大明這邊,卻是實打實的忌憚,君權至上,皇權涵蓋一切,哪怕是你貴爲親藩勳貴,強勢如內閣首輔,或是邊遠如海島漁民,任何所有的一切,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所有的一切都歸屬於皇帝所有。

在這種皇權集中的體系之下,當然就會提防任何可能會威脅到皇權的東西,用張瀚的話來總結,就是體制問題。

後世這四個字可是吵架的根源,在此時此刻李平之和常威幾個卻是由衷贊同,都是點頭表示讚許。

常威笑着點頭,接話道:“煩心的事就不必多談了,今日大勝我們不談天佑,還是指揮得力,將士用命。俘敵四艦,擊沉其旗艦,所獲當真非小。我方只沉了一艘新平堡號,其餘各船多傷,從戰果上來說,我方獲得了全勝。”

李平之接話道:“底下應該是考慮真的談判的事了……不知道天成衛號何時能返航回來。”

“我已經提醒鄭芝龍要小心荷蘭人。”常威很平靜的道:“縱帆船就是打不過,想走也隨時走得,加上有李家大公子照應,在平戶總不會被荷蘭人怎樣。”

“再開談判的話,就在臺灣談吧。”張續文道:“現在我們也有底氣說這個話了。”

李平之道:“底下誰去見許心素?我去?”

常威道:“你主理工商司,當然是你去最合適,辛苦一趟吧。”

李平之抱一下拳,說道:“這自然義不容辭,除了見許心素,當然要見一下鄭軍門和俞總兵,底下的事又得忙碌一段時間,還得惹出些動靜來,也要提前和他們打個關照。”

張續文聞言沒有什麼特別的表情,李平之的話他都明白,不過他自己主要是操心島上的農牧和土人管理這一塊,對福建那邊的事沒有太多的興趣,就由李平之去折騰好了。

常威當然也懂……此前福建那邊的反覆叫和記這邊恨極了,有的帳當然得去算,許心素動不了,還動不了那些普通的生絲商人和中小海商?

吃下去的,給我吐出來,曾經的態度有多惡劣,現在就得準備付出多少代價。

不聽從的,也行,從此不要下海吃飯,也不要準備出手生絲出海。

這等事,張續文願意做也做不來,多少心機傾軋,多少陰謀手段,也想必會有不少的血淚。

常威能做走不開,李平之正好是好人手。

“和蔣奎一起去。”常威吩咐道:“有一些人可以叫他們消失的話,也不必太過客氣,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好了。”

臺灣這邊當然也有軍情分司,福建那邊也有,常威知道蔣奎在臺灣這邊是兩地分司的最高負責人,也是張瀚身這親衛加上涉及過軍情和內情事務,所以張瀚和常威既是放心將軍情給蔣奎管,也是信任蔣奎的能力。

當然蔣奎如果把十一團的架子搭好了,以後主攻軍務這一塊,軍情這一塊就會交出來給別人管了。

常威的話殺氣顯然,李平之卻並不在意,隨隨便便就答應了下來。

張續文微微皺眉,兩人這樣渾不把人命當回事,是不是要敲打一下,在福建不要鬧的太過份?不過張續文也不是酸腐文人,轉念一想,李平之還是對的。

此前和記勢弱時,那些人的行爲不能單純的歸結爲小人行徑,而是一種投敵的行爲,不對其中一些過份的嚴加懲戒,荷蘭人一過來,這些牆頭草不又是倒過去了?

而且要再重收平安狀,和記當然也得行一些雷霆手段,總得叫人怕。不想傷及良善,正好拿那些亦商亦盜又不開眼的傢伙開刀,殺上一批,剩下的自然就怕了。

就算將來再有反覆,閩浙一帶的海商也會考慮一下再選邊,免得出了差錯,事後又被和記用雷霆手段報復。

第六百三十二章 學校第九百九十七章 立約第四百三十三章 混亂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行第一千二十三章 無谷第一百零三章 受傷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調轉第八百七十章 基地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三百一十三章 五月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商會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推第五十六章 邸抄第三百七十六章 光線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一千二百一十三 法度第七百一十六章 惱怒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艦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賞第六百一十六 招牌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六百一十八章 道士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第三百四十八章 圍觀第四百七十二章 辦法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華夷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鐵山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四百七十五章 突騎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直言第八百五十章 機器第五百五十七章 鐵騎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局面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九百九十三章 無糧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一千零一章 探索第一千八十六章 前行第四百一十三 入宮第六百七十七章 船場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勢均第二百六十二章 水力第二十九 一槍第三百二十三章 新婚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行第二百一十五章 處置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迎接第二百八十九章 信心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炮組第八百八十一章 義子第三十四章 口外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車第十六章 擲還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誠意第三百五十八章 快意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封禁第一百四十五章 殺神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六百九十九 俯首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target=_blank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九百六十九章 開閘第一千一十四章 牧區第三百四十五章 丈人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兩怕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第一百九十六章 家常第七百七十七章 槍陣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倉皇第七百四十章 教徒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退步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細雨第二百一十一章 叔侄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退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忽第九百六十六章 保費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會戰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號角第六百二十一章 等候第三百八十四章 相會第二百八十四章 諸生第四百一十二 盟約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擔憂第五百三十章 前後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六百一十三章 逗弄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麻煩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下注第八百六十一章 起名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汗流第九百三十八章 良策第八百五十一章 核心第六百八十八章 槍騎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梟雄第八百八十二章 年成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船尾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跳幫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三百六十章 挑撥第一千八十章 深入
第六百三十二章 學校第九百九十七章 立約第四百三十三章 混亂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行第一千二十三章 無谷第一百零三章 受傷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調轉第八百七十章 基地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三百一十三章 五月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商會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推第五十六章 邸抄第三百七十六章 光線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一千二百一十三 法度第七百一十六章 惱怒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艦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賞第六百一十六 招牌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六百一十八章 道士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第三百四十八章 圍觀第四百七十二章 辦法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華夷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鐵山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四百七十五章 突騎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直言第八百五十章 機器第五百五十七章 鐵騎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局面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九百九十三章 無糧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一千零一章 探索第一千八十六章 前行第四百一十三 入宮第六百七十七章 船場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勢均第二百六十二章 水力第二十九 一槍第三百二十三章 新婚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行第二百一十五章 處置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迎接第二百八十九章 信心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炮組第八百八十一章 義子第三十四章 口外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車第十六章 擲還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誠意第三百五十八章 快意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封禁第一百四十五章 殺神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六百九十九 俯首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target=_blank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九百六十九章 開閘第一千一十四章 牧區第三百四十五章 丈人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兩怕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第一百九十六章 家常第七百七十七章 槍陣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倉皇第七百四十章 教徒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退步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細雨第二百一十一章 叔侄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退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忽第九百六十六章 保費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會戰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號角第六百二十一章 等候第三百八十四章 相會第二百八十四章 諸生第四百一十二 盟約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擔憂第五百三十章 前後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六百一十三章 逗弄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麻煩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下注第八百六十一章 起名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汗流第九百三十八章 良策第八百五十一章 核心第六百八十八章 槍騎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梟雄第八百八十二章 年成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船尾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跳幫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三百六十章 挑撥第一千八十章 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