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陛下。”
李善長用最快的速度,來到了文華殿。
“好了,善長,不必多禮。”老朱語氣比較和善,對於胡惟庸牽連而被抄家滅族的李善長,老朱心中還是有些過意不去的。
畢竟他也只不過登基半年而已,對於這些一路跟自己走過來的老臣,還是比較有感情的,當然這個感情究竟有多少,那誰也說不清了。
“謝陛下。”李善長直起行禮的身子。
“嗯,坐吧,今日召你過來是有些要說與你聽,至於之前所看的史書,不要放在心上,呵呵,那畢竟不是咱們這個世界發生的事,咱都沒有將此事掛在心上,反倒是你們過於在意了啊!”
老朱臉帶笑意的說道。
“謝陛下賜座,善長對上位絕無二心,對大明絕無二心,此心天地可鑑。”李善長連忙急聲說道。
別看現在老朱臉上帶着笑,若是自己的回答不能夠讓老朱滿意,後果會是什麼,誰也不清楚,反正先表忠心絕對沒有錯。
“咱知道,善長就算被抄家滅族也是受到牽連,所以啊,有些人就要時常敲打,要不然到最後再次牽連到伱,那就不好看了。”
老朱還是帶着笑容一副爲你好的模樣看向李善長。
“臣,明白,臣絕對不會再讓此事發生了,請陛下放心。”李善長知道,老朱暫時不會針對胡惟庸了,只要胡惟庸不要再生出不該有的心思,這次的事就算過去了。
“好了,今日召你過來,確有大事,其他的事就不說了,咱有幾個事需要你跟咱商議商議。”老朱揮手打斷了還想繼續表忠心的李善長。
今日他叫李善長過來,確實有大事。
第一就是明末世界人口遷移的事,再一個就是大明晉升氣運王朝的事,這都是重中之重,不可馬虎。
二人在文華殿中商談了兩個多時辰。
直到李善長從文華殿中走出來,臉上還帶着興奮的紅潮。
由不得李善長不興奮,老朱除了跟他交代了一下,明末世界人口以及資源的遷徙情況,最爲重要的就是讓李善長督造紫金山上的氣運祭壇。
大明要爲晉升氣運王朝做準備了。
而氣運王朝的種種神意,老朱也稍微跟李善長提了提,並沒有太過多說,但就算如此,也讓李善長興奮到不行了。
第二日,奉天殿上,自徐達北伐回來,第一次大朝會,除了徐達駐守明末世界,其他的所有大臣全部到場。
朱標自然跟隨老朱一起,參與了這場對於後世影響深遠的會議。
日出日落,奉天殿中點起了明亮的油燈,映照得奉天殿燈火通明,是的,一天了,一整個白天,都沒有安排完大明日後的發展。
實在是其中涉及得事情太多,從人口到糧食,從糧食到金銀等等,以及之後大明軍隊得發展,甚至已經有人提議,明年召開科舉,大明實在太缺人了,現在明末世界得百姓還沒有遷移過來還好說,他們這幫子人還能忙過來。
一旦遷移過來,人口翻一倍都是少的,所以大明的官員必須要擴張,自此又牽扯出了大明將士受傷退役回到地方去擔任官職之事。
五軍都督府差點都要跟文臣們打成一團漿糊了,關鍵時刻若非湯和、李善長兩人還有理智,奉天殿開國第一次流血事件恐怕就要發生了。
老朱自然樂呵見的文武爭鋒,坐在龍椅之上笑而不語看着下面的人表演。
雖然都明白,大明基層確實缺少官員,讓受傷退役的大明將士回到各個地方,協助朝廷管理,能夠短時間內就讓大明不再缺少官員。
最重要的是,自打開新世界大門之後,爲了儘快提升軍隊戰鬥力,軍中可是強制每日學習一個時辰文字的,第二日都需要考覈昨日學習成果。
所以說,現在大明軍中九成士兵都是識字的,比起許多地方上不識字的小吏,要好得多。
但是文臣不甘心啊,這不講武德,直接掘了他們的根啊,雖然上層照樣是他們把控,但是下層全部換上了皇帝的人。
軍中擁護老朱的聲音太高了,這次就算明末世界損傷巨大,也沒有影響大明百姓參軍的熱情。
反倒是之前損失的十萬鐵騎,經過這幾天湯和彙報,徵兵數量已經遠超十萬人了,實在是報名的熱情太大了。
這也是老朱同意受傷的將士們可以退役回到地方上任職,當然,地方上職位也要根據你在軍中所立戰功來分配。
不可能出現一個普通士兵,直接給個縣太爺的位置坐,這不現實。
同時大明的部隊也不能像之前那般混亂了,老朱也準備騰出手之後,重新規劃大明軍隊。
將步兵、騎兵、火器統統重新規劃,同時實行精兵模式,剔除軍中老弱病殘,自然這些人也爲大明流過血,老朱自然不會踢出去就完事了。
除了到地方上去任職外,從明末世界遷移過來的人,需要許許多多的村長,鄉長,這些從大明軍隊中出去的人,就是最合適的。
同時,婚育也是大明接下來較爲重要的事,雖然這次遷移過來的人口不少,大明一時半會不缺人口了,但是總不能一直指望征服新世界,掠奪人口。
大明的百姓也得使勁的生,當然這一項需要等一等,等到大明新獲得的幾樣高產糧種大規模普及之後,才能全國推廣。
整個奉天殿,一整天沒有停下爭吵聲,好在這些人現在都有一定的實力在身,熬夜更是在這半年多的時間已經成爲了習慣,所以月上三杆這些大臣們也沒有覺得累,反而一個個更加精神了,看這模樣甚至比白天都要精神。
當然,中間的飯食,都是老朱命人送到了奉天殿吃的,本來老朱並不想讓他們在奉天殿吃,可惜,耐不住這一個個的不想浪費時間,老朱一看他們全都是一副心急的模樣,大手直接一揮,奉天殿吃。
吃完之後,待到宮中內侍收拾完之後,立即就陷入了激烈的討論之中。
大部分事情,討論的非常順利。
除了極個別事情,東方紅日第一縷光芒都照在了大殿中。
五軍都督府跟文臣們都沒商議出一個結果。
那就是大明將士受傷或者年齡過大之後,回到地方,幫助朝廷管理天下之事。
像什麼組建水軍,跨海剿滅倭寇,又或者提高俸祿等等,全都是全體同意通過,甚至都不需要討論,一提出來就全部同意了。
要知道大明上下此時都異常好戰,實在是,拿下明末之後的好處太大太大了,大到大明都要謹慎,不敢一口直接吞了,否則容易直接撐死。
就連戶部的呂昶,都不在意組建水軍的開銷了,畢竟現在每天明末世界的白銀、物資都在成車成車的運進國庫。
國庫這半年來已經擴建了兩次了,呂昶早就不在乎那仨瓜兩棗了,反正只要陛下點頭,那就給錢,再也不復大明初建之時的摳搜感覺。
此時若論朝廷中哪位大臣最受歡迎,除了戴思恭,那必須是呂昶了,財神爺誰不喜歡。
但是相比起來戴思恭還要差一些,要知道,沒有戴思恭煉製的丹藥,這半年他們日日連軸轉,不死纔怪了。
更不用說,這丹藥還能促進他們實力進步,身體甚至更加健康了,之前有白髮的,都消失了不少,更不用說,身體強大了,他們回自己府邸之時,還能一展雄風,在家中的話語權大大提高不少,爲了這點,若是投票,戴思恭也必然是最爲受歡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