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殷,你給想想,這事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幫着給出出主意。
這件事兒着實兇險。
沒有一個比較妥善的辦法,我這邊是真放不下心。”
說完了情況之後,劉伯溫望着梅殷如此說道。
話說的很誠懇,沒有什麼彎彎繞。
該怎麼說就怎麼說。
在梅殷這裡,和梅殷進行交談時。
劉伯溫往往一就是如此。
很少如同和諸多不相熟的大多數人,進行交談時,把話說的雲山霧罩,讓人猜不透。
果然是爲了這件事兒!
梅殷聽到了劉伯溫對自己所說出來的這些話後,一點都不覺得意外。
畢竟對於這件事,他早有猜測。
此時聽到劉伯溫的話,不過是正好將他的猜測給印證了而已。
他能有什麼好意外的?
但劉璉聞聽此言,又一次在邊上感到了震驚。
一時間只覺自己爹,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
多少顯得有意外。
自己爹來到這裡後,諸多的所作所爲,是真讓人意想不到。
包括說話這些都是如此。
真的是連一點的隱瞞都沒有,就把諸多的事兒給和盤托出。
而且,在詢問梅殷之時,也沒有任何的遮遮掩掩。
把他在這件事情上擔憂,還有考量都給說了出來。
自己爹,面對梅殷時,是真不一樣。
同時他也有點好奇,接下來梅殷能夠說出什麼話。
能給想出什麼辦法。
或者說,能不能想出什麼辦法?
相對於自己爹,對於梅殷這個女婿的自信。
劉璉對於梅殷這個女婿的信心,就沒有那麼足。
相反,他對於自己爹劉伯溫更加的有信心。
畢竟這些年來,一直跟着自己爹身邊行事。
對於很多的事,早就是耳濡目染。
知道自己爹有多利害。
對於梅殷這個女婿,他接觸不多。
總覺得比不上自己爹。
這事情,連自己爹劉伯溫都解決不了。
他只怕很難想出比自己爹,更好的主意來。
實在是以往的種種經歷,還有經驗,讓他在這件大事上,對梅殷有些信任不起來。
“這個事兒,不好辦啊!”
聽了劉伯溫所說的話後,梅殷想了一下開口說道。
“危險重重,阻力太大。
可以說,岳父大人到了江西那邊後,上上下下都是敵人。
這件事,非有大毅力者根本完不成。
還好,岳父大人本身就是有大毅力之輩。
這上面倒是不必有什麼擔憂。”
聽到梅殷說出來的這話,劉璉的心裡面,對於這個女婿的評價,倒是高了不少。
自己這女婿,還是有一些眼光的,看人挺準。
自己,也確確實實並不缺少毅力,也不缺乏在這上面的決心。
而陛下在這件事情上,也同樣是非常的支持。
這又解決了一部分的後顧之憂。
“在這上面,我還要是多說上一句。
那就是岳父大人對於這件事兒的困難,雖然已經認識的很高了。
但是我覺得,還應該把困難的等級,以及兇險的等級,再往上提上一籌。
絕對不能夠掉以輕心。
在我看來,這件事不是請客吃飯,這件事是需要進行流血的鬥爭的!
甚至於,不比打天下時容易。
這是要見血,見真章的!
岳父大人到了那邊之後,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不能夠被那些人給麻痹了。
接下來,該動手之時,萬萬不能被他們鬆懈。
覺得他們裡面的不少人,是可以的。
認爲他們的反抗力度沒那麼大……”
聽到梅殷所說的話,劉伯溫用力點了點頭。
劉璉也跟着點了點頭。
但心裡面,還是覺得梅殷在這件事情上,有些小題大做。
然而他卻不知道,歷史之上,他就是到江西這邊主持度田,然後被人直接給填到井裡面淹死了。
接下來,梅殷倒是沒有再說別的。
開始詳細的詢問這次劉璉到那邊,都帶着什麼人去做這件事兒。
劉璉一一說了。
聽了之後,梅殷搖了搖頭。
劉璉想要說些什麼。
不過,不等他開口,梅殷就先一步開口道:“我不是說岳父大人,帶的這些人不行。
這些人既然能夠被岳父大人挑中,有些是陛下那邊安排的。
那必然有他們的可取之處。
我的意思是說,僅僅只是這些人還不行。”
聽了梅殷所說的這話後,劉璉愣了一下。
他覺得這邊,已經把各方面的人,都給安排到位了。
有他這個主持大局的人,還有一些相應的官吏。
除此之外,還有一兩千人從國子學那邊抽調出來的學生。
負責到那邊主持具體的田畝清丈,等一些工作,
梅殷道:“我說的不是這些,而是說缺少了兵馬。
度田這事兒,涉及各方利益。
不能等閒視之。
要把它當成一個大仗去打。
想要度田,就得有兵馬隨時準備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危險。
鎮壓那些想要作亂的人。
不然的話,地方上的那些人無法無天。
會做出各種無法無天的事。
比如鼓動人造個反,殺一些,在下面度田的工作人員,燒燬和帳簿……
甚至於,還有很大的可能,會對岳父大人你這個奉命辦事的大臣動手。
一開始時,或許不會這般行事。
但是隨着到了後面,對抗越來越激烈,觸動的利益也越來越大。
那些人,終究會狗急跳牆!
有了兵馬跟隨而行,那麼在接下來,很多的危險會消弭於無形之中。
會讓不少人,在做事情之前,好好的掂量掂量他們的實力。
看看他們的腦袋,夠不夠用,讓他們心平氣和的說話。
這纔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需要補上的一環。
把這一環給補上,那麼接下來岳父大人,度田的難度就會少上不少。
最起碼安全上面能夠少操些心。
還有,岳父大人來到那裡之後,身邊必須要時刻有護衛。
哪怕是過年,哪怕是晚上睡覺,哪怕是去個茅房,都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身邊必須有護衛進行陪同,
哪怕別人,會因此而說些什麼閒話,岳父大人也絕對不要理會。
身邊護衛不能離。
至少要保證有兩個護衛才行。
至於說出了城,身邊護衛更是不能少。
數量將會更多。
我這裡,將會把我這邊的得力護衛派上去十人,護衛岳父大人的周全。
除此之外,我這邊準備進京與面見父皇,與父皇說這件事,
讓父皇調動兵馬,隨祖父大人,一起去度田!”
梅殷所說的這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歷朝歷代,清丈田畝都是一個大事兒。
尤其是在如今,這種以農爲本的農業社會。
土地和人口,那絕對是最大的基礎生產資料。
關係着許許多多人的切身利益。
這個時候清丈田畝,真的是動了很多人的命根子。
很多人都會竭力反對。
這個時候的情況,也同樣非常嚴峻。
阻力別提多大。
朱元璋接手之前,元朝乾的實在是太過於粗糙,太過於糟糕了。
別的不說,僅僅只是一個包稅制弄下來。
都不知道養肥了多少人,又把多少人的胃口給養得特別的大。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這裡突然之間,要着手開始度田,涉及到了人的利益。簡直不要太多。
遭受到的反抗力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這等事情,若是準備不充分,認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
是要出大問題,吃大虧的。
別的不說,至少在這件事情上,要動用兵馬才行。
沒有相應的兵馬作爲後盾,僅僅只是依靠這麼一羣人,到那邊辦事,絕對辦不下來。
將會吃大虧。
哪怕是朱元璋這等雄主,在此之前經殺了很多人。
在如今這件事情上,也同樣不好辦。
依舊會有很多人,想盡辦法,千方百計的進行反對。
歷史之上,劉璉就吃了這上面的虧。
朱元璋也同樣是吃了虧。
現在他來了,朱元璋又準備清丈田畝,而且點的還是劉璉的將。
那說什麼,他都要提前把這件事情的嚴重性給提上來,告訴老朱。
讓老朱直接就動用兵馬,避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這纔是重中之重。
歷史上吃過的虧,萬萬不可再吃一次。
這樣的話,可就太過於讓人難受了。
再說,現在還劉璉與他之間可,不是沒有什麼關係。
劉秋煙這個小美妾,就在自己的身邊呢。
不得不說,劉璉生了一個好閨女。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這邊就更加有必要,在這件事情上,多做出一些事情來,給劉璉保駕護航。
聽到梅殷所說的這話,劉璉一時間,多少有些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纔好。
雖然他一開始時,就已經是把這事情,看的很重,覺得很危險,做出了很重要的準備。
但現在聽到,聽到梅殷說,要直接動用兵馬。
甚至於給他這邊弄護衛之類的,心裡面還是顯得有些震動。
同時,也覺得梅殷是不是有些過於誇張了。
劉伯溫卻用力的點頭。
“小殷你說的這些,正合我的心意。
確實如同小殷說的那樣,我等在此之前,對於這件事的嚴重性考慮的還是不夠。
還是按照小殷你所說的來比較好。
那這件事兒,就辛苦小殷你了。
接下來,就請小殷你給陛下說一說。
讓他派遣一些兵馬來比較好。”
劉伯溫倒是一點都沒客氣,直接就把這事兒了也答應了下來。
見到劉伯溫的反應,梅殷點了點頭道:“義不容辭。”
當然,說是這麼說。
他覺得劉伯溫只怕心裡面,一早就已經看到了這一層。
只不過,派遣兵馬之類的事兒,劉伯溫不怎麼好開口。
所以,老劉就帶着劉璉來到這邊,向自己進行問計。
自己對這件事,本身就有深刻的認識,並給出了這樣的辦法了。
梅殷覺得,要是自己沒有給出這樣的辦法。
那接下來,劉國文只怕也會自己主動的,把話題給引到這上面。
告訴自己這個辦法。
並讓自己前去給朱元璋說。
這件事情,自己這個老朱的女婿,當朝的駙馬,而且還是身份比較特殊的駙馬去做,確確實實要比劉伯溫去做比較合適。
而真實情況,也確實如梅殷所想的這般。
劉伯溫心裡面確實是這般想的,
不過,梅殷已經主動把這些事兒給說出來了,自然是免得他再費口舌。
看着梅殷這個孫女婿,他越看越順眼,越想越覺得自己之前做出來的這個決定很正確。
幸好,自己當初在意識到了梅殷可能很不錯之後,就立刻就押了上去。
現在看來,自己的這個決定還是很成功的。
這個孫女婿很聰明。
在皇帝那邊地位也很高,
最關鍵的是,還特別的有擔當。
自己這邊真遇到什麼事了,不用自己這裡多說什麼,他就真的會出頭會進行幫助。
有這麼一個孫女婿在,自己今後是真的可以放心了。
很多事情上不必再擔憂。
這要是自己家秋煙,能趕緊再生個孩子,那這事兒就變得更好了……
劉伯溫一時之間,心中是浮想聯翩。
而梅殷所說的,也確確實實是他心裡面的想法。
覺得朱元璋和劉璉他們,所做的這些安排,整體上都還可以。
最大的短板,就是對形勢的估計還是不夠。
沒有動用兵馬。
只要動用了兵馬,把這一環給補上,那麼這事就不會出現什麼太大的意外。
那些人,肯定他不會就此束手就擒,甘心把吞到肚子裡面的利益給吐出來。
甘心被朝廷按着脖子從身上割肉,
但是,再想要如同歷史之上,幹出那種事情來,可能性不大。
真當洪武朝的兵馬,是吃素的不成?
真當老朱對於洪武朝的兵馬,掌控力度不夠嗎?
老朱到現在,都並沒有真的徹底對淮西進行下手。
其中的一大考量,只怕就是軍隊上的事兒。
需要籠絡好這批人,既敲打,但又不真得讓他們炸毛。
還能夠讓他們爲自己做事。
在這種情況之下,面對大明這些強悍的兵馬,地方上的那些反抗勢力,只有被橫掃的份。
接下來,無非就是看情況有多激烈,死的人有多少。
接下來,又和劉伯溫他們說了一些話,談論了一些事情,各自去休息。
第二天,梅殷餵了豬之後。就和劉伯溫劉璉等人一起離去,前往京師。
來到京師後,和劉伯溫他們分頭行動。
劉伯溫劉璉他們回家,而梅殷則徑直前往皇城,前去求見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