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

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

陳景恪並不知道朱元璋在想什麼,他也是越說越興奮。

不過還保持着理智,比如陳勝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就沒有說。

“孔夫子打破貴族對學問的壟斷,纔有了今日這般的地位。”

“商鞅變法,秦國推行軍功爵制,纔有了一統六國之偉業。”

“漢武帝首創舉孝廉,纔有了大漢的強盛。”

朱元璋忍不住說道:“哼,秦皇漢武不過暴君爾。”

陳景恪倒也並沒有反駁,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三人,在二十一世紀是歷代皇帝人氣排行榜前三名。

但那是作爲後人的我們,站在文明角度來考慮的。

秦始皇一統六國,爲華夏大一統打下了基礎。

漢武帝打出了大漢天威,開拓西域,將華夏文明的影響力傳遍八方。

唐太宗將華夏文明的影響力,推向了封建史的巔峰。

三人對華夏文明的貢獻太大了,現在人享受到了三人帶來的福利,自然覺得他們雄才大略是明君。

然而在古代,站在民生的角度,秦皇漢武就是暴君,風評並不好。

秦始皇的嚴苛統治就不說了。

漢武帝大興土木、極盡奢靡、賣官鬻爵、殘忍嗜殺、壓榨百姓。

喜好長生寵信方士,甚至將嫡公主嫁給方士。

可以這麼說,如果將他的名字遮住,只看他做過的事情,絕逼會認爲這是哪個亡國君。

然而他是漢武帝。

這三個人裡面,只有李世民,被視爲明君典範。

朱元璋出身底層百姓,對秦皇漢武沒有好印象,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聽到他貶低這二人,陳景恪並不意外,也不想反駁。

大家站的角度不同罷了。

沒必要爲了一個古人,爭論這些有的沒的。

但他也沒有附和朱元璋,而是繼續自己的話題:

“軍功爵和舉孝廉,在最初確實爲國家發掘了大量人才。”

“然而隨着官僚階層的壯大,他們壟斷了孝廉的舉薦之路。被舉薦上來的,皆爲豪強子弟。”

“後來更是出現了九品中正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這也是東漢末年以及兩晉南北朝時期,士族門閥猖獗的主要原因。”

“隋唐兩朝都致力於打擊士族,科舉制也就是在那時被確立。”

“然而當時士族力量強大,科舉制也只是在士族政治上,撬開了一道縫隙。”

“直到唐末,黃巢和朱溫二人將士族屠戮一空,才徹底結束了士族門閥統治。”

“宋朝就是在一張白紙上作畫,科舉制才變得名副其實,也是在那時得到完善。”

說到這裡,陳景恪停下來喘口氣。

朱元璋聽的心癢癢,催促道:“快說,後面呢。”

陳景恪知道他已經被自己說動,心下很是高興:

“文和武是國家的兩條腿,無文則國不治,無武則國不存。”

“宋太祖得國不正,忌憚武將奪權就採取崇文抑武政策,相當於是先天瘸了一條腿。”

“所以宋代偏安一隅,竟被小小的西夏騎在頭上,實在爲天下人笑。”

“宋廷爲了收買讀書人,還說什麼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無節制的恩蔭官吏,導致了冗官。”

宋朝冗官還真不是科舉造成的,三年舉辦一屆,每屆少則兩三百,多則五六百。

怎麼都不可能造成冗官。

真正的原因就是恩蔭,只要是有品級的官員都可以恩蔭子弟爲官。

一品每年可恩蔭十人……七品每年可恩蔭三人。

是每年都能恩蔭這麼多。

一個人當十年七品官,就能恩蔭三十個人。一輩子下來,家裡的貓貓狗狗都能得一個官身。 這纔是真正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當然,沒有人會真的將這些名額全用掉。

如果受恩蔭的子弟犯了罪,會連累到他本人。

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比較有能力的恩蔭。

可即便如此,長年累月下來也是個龐大的數據。

宋朝從建國到王安石變法,才過了一百年,冗官已經成了朝廷三大病之一。

有些人考中進士後,要候補幾十年才能碰到空缺。

有些倒黴的,一輩子都沒機會真正做官,到死都是候補道。

縱觀世界史,這都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由此可見,無節制的恩蔭帶來了多大的惡果。

“不論是舉孝廉還是恩蔭,亦或是徵辟,都極容易爲人把控,滋養出豪強門閥。”

“只有科舉制,才能杜絕門閥的產生。”

“雖然權貴子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在科舉考中有很大優勢。”

“可至少也爲寒門士子留下了一條晉升道路。”

“所以,對比下來,科舉制確實是歷代以來,最優秀的選官制度了。”

朱元璋已經被徹底說服,但他嘴上依然不屑的道:

“可科舉選拔上來的,多是隻會讀書的庸碌之人,如何能靠他們治國?”

陳景恪亦認同這一點,那些讀書人科舉當了官,自己沒有能力治理一方,就只能請人幫忙。

於是師爺這個羣體就粉墨登場。

可不要小瞧這些師爺,他們也會拉幫結派相互串聯。

很多時候,坐在正堂的官老爺只是他們的傀儡罷了。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紹興師爺了。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制度,科舉自然也有缺點和漏洞,這就需要我們去彌補了。”

“你說的倒是輕巧,如何彌補?”

“辦法小子倒還真有一個,讓科舉取中的士人,去地方衙門當兩年的刀筆吏,兩年期滿再授予官職。”

這是前世的考公制度,只不過前世是有兩年基層工作經驗才能參考。

現在換成考上之後要去基層鍛鍊兩年。

聽到這個辦法,朱元璋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妙,這個法子妙啊。”

“刀筆吏是最磨鍊人的地方,能考中的沒有幾個蠢人,讓他們做兩年刀筆吏自然也就懂怎麼做官了。”

不過馬上他的眉頭又皺了起來:“吏的身份低賤,恐怕這些讀書人不願意啊。”

吏在宋朝之前並不低賤,很多人都是從吏做起,最後出將入相。

但到了宋朝吏轉官途徑被切斷,且一旦爲吏,就不能再參加科舉。

所以吏就成了讀書人不屑爲之的低賤工作。

哪怕只是讓他們去做一時的吏,也是不願意的。

陳景恪輕笑道:“此事好辦,讀書人最喜歡折中了。”

“比如我們要求在牆上開個窗戶,大家都反對;如果我們提出要扒開屋頂,大家就同意開窗戶了。”

“科舉也是一樣,先告訴大家,考中之後一律從刀筆吏做起。”

“等大家都反對的時候,再告訴他們,去做兩年刀筆吏磨鍊。”

“如果他們還不答應,那這科舉不開也罷,到時候大家就都會同意了。”

朱元璋秒懂他的意思,笑道:“哈哈……你小子夠陰損,不過咱喜歡。”

陳景恪等他笑過,忽然嚴肅的道:“然之前的科舉制還有一個很大的漏洞,以及一個很難避免的惡果。”

(本章完)

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366章 法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444章 禍不單行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第412章 一票否決權第476章 兵發西州第405章 操控輿論第283章 留聲機187.第186章 定黃第375章 花錢是一門學問第435章 這是未來第400章 秦風無衣第474章 水無常形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請假一天111.第111章 出關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第376章 老朱親自斟茶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218.第217章 無題第364章 高,太高了。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371章 澳洲?炎洲!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419章 再補一塊短板第296章 博望侯第414章 穢亂宮闈第453章 孔第448章 太子的強硬第8章 御下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451章 勳章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395章 燕王要造反?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58章 唯儒獨尊第65章 組建海軍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46章 回家第447章 攤牌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459章 欺老朱年邁87.第87章 病之源第46章 回家第368章 謹言慎行第423章 玩敵養寇第444章 禍不單行第474章 水無常形第480章 李善長眼中的大同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428章 歸來第382章 魷人的祖宗之法:背刺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4章 力挽狂瀾第394章 一國兩分治第421章 無題第311章 用工荒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第431章 良種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439章 無題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191.第190章 海貿啊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475章 人無信不立第468章 族誅禪位大典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紛登場第406章 父母之愛子第390章 太子長子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313章 見聞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351章 無題
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366章 法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444章 禍不單行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第412章 一票否決權第476章 兵發西州第405章 操控輿論第283章 留聲機187.第186章 定黃第375章 花錢是一門學問第435章 這是未來第400章 秦風無衣第474章 水無常形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請假一天111.第111章 出關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第376章 老朱親自斟茶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218.第217章 無題第364章 高,太高了。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371章 澳洲?炎洲!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419章 再補一塊短板第296章 博望侯第414章 穢亂宮闈第453章 孔第448章 太子的強硬第8章 御下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451章 勳章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395章 燕王要造反?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58章 唯儒獨尊第65章 組建海軍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46章 回家第447章 攤牌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459章 欺老朱年邁87.第87章 病之源第46章 回家第368章 謹言慎行第423章 玩敵養寇第444章 禍不單行第474章 水無常形第480章 李善長眼中的大同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428章 歸來第382章 魷人的祖宗之法:背刺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4章 力挽狂瀾第394章 一國兩分治第421章 無題第311章 用工荒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第431章 良種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439章 無題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191.第190章 海貿啊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475章 人無信不立第468章 族誅禪位大典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紛登場第406章 父母之愛子第390章 太子長子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313章 見聞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351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