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

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

接下來幾天,陳景恪又完善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不過他依然沒有着急去找朱元璋,而是先在朱標面前,時不時的提一嘴算學的重要性。

最近朱標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寶鈔革新’上,天天和錢糧打交道,比任何時候都能感受到算學的重要性。

尤其是數字出錯的時候,需要花費數倍的時間來校對。

這讓他對算學的重要性,認識的尤爲清楚。

對於陳景恪的話,也就愈發的認同。

朱雄英天天和陳景恪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更是將算學視作治國不可或缺的東西。

如此過去半個多月,他終於決定開始行動。

這天趁祖孫三人都在場,他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奏。”

朱標和朱雄英精神一振,以爲他又要講史什麼的。

以往他每次這麼做,都會帶來一個全新的視角,解決許多缺陷和隱患。

不知道這次又要講什麼。

唯有朱元璋,表情很是淡定:“哦,不知是何事?”

陳景恪心中一動,老朱的反應不對,竟然沒有一點期待,反而有一種盡在掌握的樣子。

想到這裡,他心中就已然明白,自己的打算早就被朱元璋獲知了。

對此他並沒有驚慌,自己身邊肯定有老朱的眼線,數量還不少。

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不過無所謂,我不做虧心事,也不做損害皇權和大明的事情。

老朱派人監視,反而是一種好事,能減少他的懷疑,免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只是,他既然已經知道了,之前準備的說辭就要變一變了。

否則很容易弄巧成拙。

就是不知道他知道了多少,編算學書他肯定是知道了,算學被儒生打壓他應該也知道了。

不過自己準備和儒生對着幹這事兒,他肯定不知道。

嗯,有了,就這麼辦。

想到這裡,他開口說道:“臣跟隨太子殿下學習處理政務,親眼目睹了算學的重要性……”

朱標也點頭道:“算學確實很重要,錢糧計算都離不開他們。”

“只是我大明懂算學的人太少,很多職位都只能讓不懂算學的讀書人擔任,帶來極大不便。”

“若有足夠懂算學的官吏,戶部、兵部的工作效率能提高數倍。”

和陳景恪接觸久了,他們也開始時不時的冒出幾句新詞。

比如工作效率、時代、華夏文明之類的。

朱雄英也忙不迭的附和道:“是啊是啊,上次戶部那邊的賬簿數字不對。”

“倒查才發現,是一個不懂算學的小吏算錯了數字。”

“就因爲一個失誤,就白白浪費了三四天時間。如果那小吏懂算學,就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了。”

見兒子和孫子都如此說,朱元璋也多了幾分重視。

陳景恪心中給兩人豎起了大拇指,你倆就是年度最佳捧哏。

“臣之前和戶部諸位算學先生討論算學,後國子監、工部等衙門的算學先生亦加入進來……””

“我就想着,既然算學如此重要,不如編寫一部算學書籍,以便於培養出更多懂算學之人。”

“只是此事繁瑣又事關重大,臣一人無法完成,想邀請國子監諸位算學先生一起參與。”

來了來了,開始告狀了。

朱元璋嘴角浮出一絲笑容,迅即又掩去:

“難得你有此心,這事咱同意了,有何困難你儘管提。”

陳景恪氣憤的道:“只是程博士告訴我,算學在國子監備受儒生打壓,他有心爲國效力卻心有忌憚。” 朱元璋裝作驚訝的道:“哦,竟有此事?”

陳景恪肯定的道:“千真萬確,臣不敢欺騙陛下。”

朱元璋一拍桌子道:“可惡,這羣儒生不好好讀書,打壓其他學派成何體統。”

“咱這就下口諭斥責他們,讓他們不得再打壓算學,更不得干涉算學編纂之事。”

上眼藥成功。

陳景恪心下非常高興:“謝陛下。”

然後他又試着說道:“陛下,不知科舉是否靠算科?”

朱元璋似乎纔想起這一茬,怒道:“伱不說咱還沒想到,禮部呈上來的考試科目,確實沒有算學。”

“任昂這個禮部尚書是幹什麼吃的,竟然將這麼大的事情都忘記了。”

朱標目光怪異的看了自家老爹一眼,只考經書不是您老人家自己說的嗎?

不過他自然不能揭自家親爹的短,而是附和道:

“大明離不開計官,算學理應納入科舉。”

“且歷朝歷代科舉皆有算學,必有其深意在,我們不能輕易廢之。”

朱雄英也積極發言道:“國子監的算學班,是唯一培養算學生的地方,必須要加以重視。”

朱元璋慈祥的看着他:“咱乖孫都能替皇爺爺分憂了,真好。”

“既然咱乖孫都開口了,那就特許算學每年可多招收百名學子。”

陳景恪更加高興:“陛下,國子監學子皆百官子弟,他們重經學輕算學,恐怕招不到足夠的學生啊。”

朱元璋意味深長的道:“你多慮了,等算學科一開,就算一千名學生都能招滿。”

陳景恪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確實太高估這幫子讀書人的節操了。

接下來他也沒有再給儒生上眼藥,儒家勢大不是一天就能扭轉的。

況且,操之過急只會引起朱元璋的反感。

此事可以慢慢來,反正時間多的是。

不過今天的收穫已經足夠大了,有了老朱的旨意,那些儒生當會有所收斂。

最關鍵的是,科舉恢復了算學科目。

正如朱元璋所說,只要能做官,就會有人爭着搶着來學。

到時候儒生再想打壓算學,就沒那麼容易了。

事實上陳景恪不知道的是,今天他無意中挽救了算學。

前世朱元璋廢除科舉算學考試,算學徹底沒落。

洪武二十六年,儒生們成功將算學驅逐出國子監。

要知道,國子監的算學班是古代唯一培養算學生的地方。

計官也大多來源於此。

沒了這個培養機構,大明的計官素質直線下降。

財務系統一片混亂,各項數據造假嚴重的不忍直視。

就連最重要的人口統計,也只在洪武年間真正完成過一次。

洪武年間人口六千多萬,成化年間六七千萬,正德嘉靖年間還是六七千萬。

事實上,根據史學家推斷,當時大明人口已經過億。

三四千萬人口的差距,固然有官僚欺上瞞下,但和計官體系的沒落也有很大關係。

沒有強力的計官,各項數據都是混亂的。

而越亂,就越有利於官僚們謀取私利。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陳景恪不只是挽救了算學的命運,也改變了大明的命運走向。

(本章完)

第398章 南洋亂局第416章 身份帶來的使命第421章 無題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422章 標題困難戶第430章 大洋彼岸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403章 借題發揮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第401章 這個鍋必須要有人背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紛登場第445章 喜憂參半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374章 問問我的艦炮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107.第107章第360章 無題第425章 朱老四好樣的啊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第460章 久違的上課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361章 各人的命運100.第100章 廷議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第52章 解決之法第335章 永恆的變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341章 挖坑殺人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7章 將計就計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243章 呂宋231.第230章 無題第451章 勳章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415章 最後一塊死角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紛登場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319章 天竺攻略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414章 穢亂宮闈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439章 無題第346章 血第65章 組建海軍第392章 徐允恭的見聞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禪位大典第268章 無題第472章 太聖皇第408章 巾幗不讓鬚眉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443章 南洋話事人第35章 大本堂開課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274章 團隊力量201.第200章 稅第476章 兵發西州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380章 鑿穿戰術再現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第250章 南洋攻略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258章 得償所願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469章 帷幕第430章 大洋彼岸第437章 世界是聯繫的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377章 無題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456章 拿捏第242章 新羅婢第43章 暴斃
第398章 南洋亂局第416章 身份帶來的使命第421章 無題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422章 標題困難戶第430章 大洋彼岸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403章 借題發揮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第401章 這個鍋必須要有人背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紛登場第445章 喜憂參半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374章 問問我的艦炮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107.第107章第360章 無題第425章 朱老四好樣的啊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第460章 久違的上課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361章 各人的命運100.第100章 廷議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第52章 解決之法第335章 永恆的變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341章 挖坑殺人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7章 將計就計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243章 呂宋231.第230章 無題第451章 勳章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415章 最後一塊死角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紛登場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319章 天竺攻略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414章 穢亂宮闈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439章 無題第346章 血第65章 組建海軍第392章 徐允恭的見聞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禪位大典第268章 無題第472章 太聖皇第408章 巾幗不讓鬚眉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443章 南洋話事人第35章 大本堂開課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274章 團隊力量201.第200章 稅第476章 兵發西州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380章 鑿穿戰術再現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第250章 南洋攻略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258章 得償所願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469章 帷幕第430章 大洋彼岸第437章 世界是聯繫的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377章 無題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456章 拿捏第242章 新羅婢第43章 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