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高麗雜報

這些天李維正都是在開京渡過,陪伴家人,也同時給自己好好放鬆,他已經好幾年沒有這樣愜意了,三天早晨,李維正還沒睡醒,便被大女兒知秋跑來吵醒了。

“知秋,別吵爹爹,爹爹昨晚很累。”睡在身旁的葉紫童連忙起身向女兒擺了擺手。

“可是娘,送報紙的人說今天沒有報紙了,我想看。”知秋眼淚汪汪地央求父親道:“求爹爹去催催他們吧!”

李維正心疼女兒,他一下子爬了起來,把女兒抱在懷中安慰道:“乖乖別急,爹爹等會兒就帶你去報館,問他們今天爲什麼要停?”

很快,李維正起牀收拾洗漱。又換了一身便服,他坐進一頂轎子,把女兒也帶在身邊,知秋聽說去報館,她臉上笑開了花,不用父親吩咐。她早早地就坐在轎中等待了,另一個女兒見姐姐跟爹爹去玩,她也急了,破天荒地丟下弓箭,也鑽進了轎中,轎子裡只聽兩個小姑娘在爭搶位子的聲音。

“大郎,你帶這兩個寶貝去報館合適嗎?尤其那個小傢伙,當心她給你闖禍。”紫童有點擔憂,丈夫還從沒有單獨帶女兒出過門。

李維正一擺手笑道:“沒關係。我的女兒可是報館的忠實讀者,她完全有資格去質問那幫傢伙今天爲什麼停刊,至於小的那個,我帶她去開開眼界,說不定她以後也喜歡讀報了。”

說完,李維正也鑽進了轎中。“你們兩個小傢伙,讓個位子給爹爹坐,要不爹爹不帶你們去了。”

轎伕起轎,在一百多名親衛的簇擁下,向報館方向而去。

《高麗雜報》的名字雖然掛着高麗,實際上報館一大部分人都是從明王朝各地請來的飽學之士,報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早在中唐,人類歷史上的一份報紙,《開元雜報》就已經問世了,只不過是官報,刊登的內容也是朝廷人事變更,皇上的起居旨意等等,和普通百姓一點關係也沒有,但到了宋朝,隨着活字印刷術的推廣,再加上宋王朝的政治環境寬鬆,民間便開始大量出現各種報紙,刊登的內容也是輕鬆活潑,貼近百姓自己的生活,直到宋朝被滅,蒙古人始終對漢人實行高壓統治,百花齊放的報業才偃旗息鼓了一百多年,李維正目前所做,不過是恢復了宋朝的某種市民文化罷了。

但事實上,李維正辦報的用意卻十分深遠,一方面,他要從根子上把高麗和大明溶爲一體,思想、文化、風俗、語言,其實這和後來日本佔領朝鮮推行日語的用意是一樣的,只不過李維正做得更隱蔽一點,更有手段罷了,他鼓勵雜劇在高麗發展也是一樣,高麗人雖然是用漢語。但發音卻不一樣,用的是一種阿爾泰語系的高麗語,但學校和雜劇卻是消滅這種語系最犀利的武器,學生在學校說的是漢語,雜劇用的也是漢語,要讀書,要看懂雜劇,就得會說漢語,久而久之,高麗就會變成大明的一個省。

辦報紙的另一個目的卻是爲了開啓民智,日本的明治維新之所以成功。因爲它是一場從下而上的新興資產階級運動,發動了最廣泛的民衆參與;而同期中國的戍戌變法之所以失敗,就是它是一場從上而下的變革,中國社會底層都是用人血來治病的愚昧,沒有民衆的參與,就憑几個無權無勢的精英,當然會失敗。

明之初,人民還沒有那麼愚昧,最廣泛的開啓民智,最後讓人民來選擇明朝的發展方向,這是李維正的長遠目標,而《高麗雜報》就是他的一次試驗。

轎子緩緩在報館的臺階前停下,報館是高麗國的宗人府,高麗王族早已被屠殺殆盡,宗人府也就閒置無用了,被李維正徵用爲報館,報館佔地面積很大,裡面院落重重、古木參天,環境十分幽雅,李維正一手牽一個女兒從轎子裡出來,早有親兵前去通告了。

報館的負責人叫楊至,約五十餘歲,他原本是朝廷的禮部侍郎,洪武十八年被郭恆案牽連,全家被流放遼東充軍,他一直在金山衛裡做個小小文書員,被李維正發現,立刻重用於他,洪武二十五年李維正東征日本時,他便負責在遼東辦學,去年李維正攻下高麗,他便被委託在高麗籌辦報館,《高麗雜報》的創刊,就是他注入了大量心血的結果。

楊至雖曾是禮部高官,但他的思想很活躍,並不陳舊保守,竟把一份雜報辦得有聲有色,深受高麗和遼東民衆的喜愛。

不過今天報館卻出了點意外。昨晚排好版的活字版在送去印刷的途中丟失了,導致今天的報紙無法及時發行,楊至忙得焦頭爛額,正帶領一幫編撰重寫昨天的稿子,準備在中午前排好版送去印刷。

聽說李維正來了,楊至連忙出來迎接,他見李維正是牽着女兒來,一顆心稍稍放下了,至少李維正不是來問罪。

“屬下參見大人!”他上前深施一禮。

“楊先生免禮。”李維正指了指大女兒笑道:“我這個寶貝女兒是你們的忠實讀者,每天都是準時讀報,今天沒拿到報紙,便來找我哭訴,一定要讓我來問問情況,今天怎麼沒報紙?”

楊至苦笑一聲,連忙蹲在李知秋面前向她抱歉地說道:“小姑娘。真對不起,今天我們的稿子丟了,所以沒印刷出來,現在大家正在努力重編,保證讓你下午看到報紙。”

李知秋見一個白頭髮老爺爺蹲在自己面前,她不由有些靦腆,怯生生地問道:“下午真的可以嗎?”

“保證可以,事實上我們已經編好了,現在正在最後的校對!沒問題立刻就送印。”

李維正又接口笑道:“楊先生。我今天是特地來參觀你們報館,你可能接待?”

“當然沒問題,李大人請進。”

楊至連忙將李維正請進報館,他今天是一次來參觀報館,楊至全程陪同,給他介紹得格外詳細,“大人,我們報館一共分三部分,一是探題,主要是高麗太學院的學生們,他們奔赴高麗和遼東各地,去尋找各種有趣的事情,然後寫成文章送回來;二是採編,約十幾人,負責接收各地的稿件,尋找其中有意思的事情,然後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排版;三就是編撰,也就雜報各個欄目的負責人,他們要對自己欄目負責,必須保證每天都有稿件發,最後就由我來總審,必須我簽了字後,報紙才能送印。”

李維正走進採編的房間,只見一間大房子裡坐着十幾個人,桌上堆滿了信件,他們正在忙碌地拆看。李維正忽然想起一事,便笑問道:

“前兩天在徵集欄目意見,不知結束沒有?”

“正在忙此事,這桌上的信件起碼一半都是各種意見,大家正忙着拆看呢!”楊至笑着介紹道。

李維正從懷中取出一封信笑道:“這是我妻子的一封建議書,她也是你們報紙的讀者,我就直接放進去吧!”

李維正把葉蘇童的建議書放在桌上,楊至連忙撿起來交給一名採編道:“好好看一看,若有意義就採用。”

李維正在一旁笑而不語,這種小事情走走後門也無妨,這時李知秋卻道:“爹爹,我也有個建議。”

總兵大人的千金有建議,所有的採編都放下手中的活,洗耳恭聽,楊至蹲下來笑道:“你說吧!如果好的話,我們就採納,當場給你獎賞。”

李知秋看了看爹爹,李維正笑着點點頭,示意她可以說,李知秋便道:“我建議你們的文章最好配上圖案,昨天你們四版講看雲識天氣。我就不知道積雨雲是什麼樣子,羽毛雲又是什麼樣子,如果你們能把各種雲的圖案畫出來,那就更看得懂了,還要加點顏色,這樣更讓人喜歡。”

“說得好!”楊至重重一拍膝蓋道:“小姑娘的意見太中肯了,明天我就去找幾個丹青高手,給我們報紙配畫。”

他立刻從桌上取來一個紅紙包,遞給李知秋笑道:“這是我們的一份高獎賞,五兩白銀,恭喜你了。”

李知秋不好意思地接了過來。這時旁邊的妹妹李葉子卻拉着父親的手不依道:“爹爹,我也要!”

李維正蹲下來對她笑道:“這是你姐姐每天看報紙的獎賞,你想要的話,也要跟姐姐一樣,每天找娘或其他姨娘讀報紙,這樣你也能的到獎賞,天天射冷箭可什麼都沒有哦!”

李葉子羨慕地望着姐姐手上的銀子。心裡想着不是去讀報紙,而是盤算着怎麼把它搶過來,可憐她父親用心良苦,卻一點效果都沒有。

由於印刷廠不在這裡,很快便參觀完了報館,李維正隨楊至走進了主審室,他可不是參觀一下報館那麼簡單,他是高麗和遼東的最高領導人,他有重要指示要對楊至交代。主審室裡不僅楊至一人,另外幾名主要報館負責人也參與了旁聽。

“各位,其實我很早就想告訴大家了,我爲什麼要辦報紙,固然是想開啓民智,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我想讓高麗成爲大明的一個省,朝廷在高麗建立都司,但我也知道,如果用武力強迫高麗人臣服大明,會激起他們的反抗,所以就要用軟刀子,用我們的漢文化給他們洗腦,讓他們漸漸認同自己也是大明一份子,報紙就是最好的軟刀子,讓高麗老百姓喜歡,讓他們迷戀,要讓報紙的內容成爲他們生活的指南,讓漢文化滲入他們的骨髓,要讓他們和漢人一樣過同樣的節日,有同樣的風俗,這樣,下一代的高麗人就會忘記自己的風俗,忘記自己的語言,忘記自己是高麗人,到了那時,他們就會爭着喊着要加入大明,成爲新漢人,你們明白嗎?這就是你們辦報的方向和宗旨,待條件成熟時,你們不妨多辦幾份報紙,動作要更大膽一點,要和雜劇聯手,捏成一個拳頭。只要堅持我的原則和方向,我會給你們足夠多的資金。”

第165章 平衡之術第44章 順藤摸瓜第129章 軟硬兼施第201章 東征日本(四)第220章 風雲疾變(上)第283章 大明變天第145章 蓬萊紛亂第183章 遼王朱植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76章 走漏消息第289章 紅參案(四)第273章 張翼抉擇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44章 順藤摸瓜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21章 決定辭職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5章 孤女無助第80章 新店選址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55章 道觀驚魂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211章 權力染缸第99章 等待機會第156章 初次述職第192章 正式攤牌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119章 銀案收網第199章 東征日本(二)第95章 上任首日第182章 大棒蘿蔔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291章 內外交困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177章 困獸欲鬥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45章 楚王朱楨第134章 夜襲耽羅第289章 紅參案(四)第71章 京城買房第37章 公私兼顧第287章 紅參案(二)第77章 秦王幕僚第234章 名正言順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93章 好事難雙第19章 絕境求生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96章 種馬意外第111章 風吹草動第4章 遠房二叔第252章 山東之軍第225章 京都風雲(三)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121章 返回京師第53章 最後爭奪第79章 解開心結第85章 微服私訪第257章 平安歸來第174章 遼東事變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277章 深遠佈局第146章 齊人之福第25章 寺院接見第93章 好事難雙第159章 高麗來使第102章 蘇童報信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98章 各方所謀第229章 京都風雲(八)第115章 羅家盛宴(下)第290章 紅參案(五)第145章 蓬萊紛亂第99章 等待機會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24章 朱氏父子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97章 千戶受傷第74章 太子力薦第59章 野外露宿第49章 王府夜宴(一)第48章 目光漸聚第276章 迎頭一棒第113章 巧遇海商第150章 陰謀陽用第113章 巧遇海商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168章 蘇童進門(下)第125章 葉家暗流
第165章 平衡之術第44章 順藤摸瓜第129章 軟硬兼施第201章 東征日本(四)第220章 風雲疾變(上)第283章 大明變天第145章 蓬萊紛亂第183章 遼王朱植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76章 走漏消息第289章 紅參案(四)第273章 張翼抉擇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44章 順藤摸瓜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21章 決定辭職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5章 孤女無助第80章 新店選址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55章 道觀驚魂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211章 權力染缸第99章 等待機會第156章 初次述職第192章 正式攤牌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119章 銀案收網第199章 東征日本(二)第95章 上任首日第182章 大棒蘿蔔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291章 內外交困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177章 困獸欲鬥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45章 楚王朱楨第134章 夜襲耽羅第289章 紅參案(四)第71章 京城買房第37章 公私兼顧第287章 紅參案(二)第77章 秦王幕僚第234章 名正言順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93章 好事難雙第19章 絕境求生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96章 種馬意外第111章 風吹草動第4章 遠房二叔第252章 山東之軍第225章 京都風雲(三)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121章 返回京師第53章 最後爭奪第79章 解開心結第85章 微服私訪第257章 平安歸來第174章 遼東事變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277章 深遠佈局第146章 齊人之福第25章 寺院接見第93章 好事難雙第159章 高麗來使第102章 蘇童報信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98章 各方所謀第229章 京都風雲(八)第115章 羅家盛宴(下)第290章 紅參案(五)第145章 蓬萊紛亂第99章 等待機會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24章 朱氏父子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97章 千戶受傷第74章 太子力薦第59章 野外露宿第49章 王府夜宴(一)第48章 目光漸聚第276章 迎頭一棒第113章 巧遇海商第150章 陰謀陽用第113章 巧遇海商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168章 蘇童進門(下)第125章 葉家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