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反間之計

朱允炆即位後,很多事情都是和朱元璋唱反調。但有一件事他卻忠實地執行着朱元璋的鐵律,那就是內侍不得干政,太監只是服侍皇帝的奴僕,地位極爲低賤,但這並不代表太監們是機器,沒有自己的想法,事實上,早在朱元璋主政的後期,諸王們便已經通過各種關係買通了不少朱元璋身邊的太監,從他們這裡打聽着關於皇上的各種各樣的消息,爲此,朱元璋曾經處死過一批和諸王有勾結的太監,又嚴令太監不得進入他的書房,這樣一來,似乎就杜絕了太監們知曉政事的途徑。

但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癱瘓後基本上都在寢宮度過,包括他處理一些重大的事件,而這個時候他的精力大大衰弱,很多細節上的事情都考慮不到了,所以在他處理政務大事時,也沒有能夠及時把身旁服侍的太監趕出去。以致他們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一點點洪武末年的內幕事情。

當時貼身服侍朱元璋的老太監有兩個,一個在去年已經死了,而另一個則被朱允炆趕到孝陵給朱元璋守靈,這名太監姓錢,沒有名字,也大字不識一個,大家都叫他錢公公,他雖然不到五十歲,但太監的壽命都不長,他也知道自己活不了幾年了,所以每天都如行屍走肉般的度過,等待着死亡降臨。

這天晚上,錢公公還和平常一樣,給先帝的靈位前添了燈油,便回自己的房裡了,和平常一樣,準備念三十遍金剛經就睡覺,但他一進屋,卻驚訝地發現自己屋裡有人,幾個黑衣人把左右他包圍起來,而在他牀上則坐着一個三十餘歲的青衣男子,身材魁梧,面帶微笑,他見錢公公面露恐懼之色,便和藹地笑了笑道:“錢公公不用害怕,我們不會傷害你。”

“你們是誰?”錢公公聲音嘶啞地問道。

“你也不用問我們是誰,知道得太多。對你不理。”男子的口氣依然十分溫和。

“你們找我幹什麼?”錢公公恐懼之心略略去了一點,說話也順了許多。

青衣男子笑了笑,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給旁邊人使了個眼色,立刻有一個黑衣大漢端着一隻盤子上來,盤子裡放着黃澄澄的十錠金子,“這是你的了。”青衣男子指了指金子笑道。

錢公公看了一眼黃金,卻搖搖頭道:“我不需要金子,你們有什麼事就直說吧!”

“我知道你有一個弟弟在錢塘縣,那這些黃金就給他吧!”青衣人緊緊盯着錢公公的眼睛道。

果然,錢公公眼中閃過一絲慌亂,對方竟然連他最秘密之事都知道了,他們找自己要幹什麼?

青衣人慢慢地笑了,“你不用害怕,這是我們的規矩,辦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把對方的底細摸清楚,查你的底細並不難,宮裡有你三十五年前的進宮表,可能你都忘記了。”

“你們到底要做什麼?”錢公公的聲音顫抖起來。

“很簡單,我就問你一件事。”青衣人的目光忽然變得比刀還銳利。他凝視着錢公公的眼睛道:“我知道洪武二十六年先帝癱瘓後,你一直就服侍在先帝身邊,幾乎一天也沒有離開過,我讓你回憶一下,先帝有沒有給過當時的朝廷第一重臣葉天明一份密旨?”

這個青衣人自然就是燕王的人了,他就是燕王在京城的密探總頭子紀綱,昨天下午他接到了北平送來的緊急命令,命令他立刻查清葉天明有密旨的傳聞是否屬實,並告訴他了可以查內侍的線索,紀綱早就在宮中布了不少眼線,他通過宮中的眼線,很快便查出錢公公這條重要線索,他立刻就帶人趕到了孝陵。

紀綱見錢公公在思索之中,他便又提醒道:“密旨不一定是聖旨的模樣,或許是一封密信,或許是一隻蠟丸,或許是一個金盒。

‘金盒!’錢公公忽然想起來了,他點點頭道:“是給過葉大人一隻金盒,當時內閣大學士宋訥、吳沉也在,我記得當時葉大人非常惶恐,三叩九拜地接下了金盒,裡面是不是聖旨我忘了。”

“你再好好想一想,到底是不是密旨。”紀綱笑着引導他道。

“應該是吧!之前先帝好像寫了什麼東西,是放進金盒裡了。”

“多謝了!”紀綱站起來,對後面黑衣人使了個眼色,立刻有一條白綾絞住錢公公的脖子,扔過上面的橫樑,一下子把他拉在半空中,在錢公公兩腿無力地掙扎中。紀綱面色陰冷地走出門去。

............

五天後的深夜,時間已經到了亥時一刻,這是朱允炆結束政務,準備回宮休息的時間,他正要離開御書房,一名侍衛卻急匆匆跑來稟報,“陛下,黃太傅在外緊急求見,說有極重要之事要立刻稟報陛下。”

“召他覲見!”儘管朱允炆已經非常疲憊了,但聽說黃子澄有緊急要事,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召見了他。

片刻,黃子澄匆匆走進御書房,躬身施禮道:“臣打擾陛下休息,先向陛下請罪!”

朱允炆擺擺手笑道:“黃愛卿多慮了,爲了國事,我怎麼也不會怪罪你,說吧!什麼重要的大事?”

黃子澄立刻取出一封信,低聲道:“陛下,臣發現了葉天明有不忠之心。”

黃子澄要說的自然就是葉天明藏有金盒一事,他是前天晚上得到了一名葉天明家奴的告密,說葉天明藏有先帝的密旨,是在一個金盒之內,家奴又說這是葉天明的長子一次喝醉酒時說露了嘴。先帝給密旨時,大學士宋訥也在場。

得到這個消息,黃子澄如獲至寶,他立刻趕往已經退仕的大學士宋訥家,幾番探問勸說,宋訥終於承認,確實有此事,先帝要求葉天明在必要時候再打開,但黃子澄再追問密旨的內容時,宋訥卻服毒自盡了,雖然不知道這個金盒裡的密旨寫的是什麼內容。但從宋訥服毒自盡來看,這封密旨必然關係重大,極可能是關係大明的皇位繼承問題。

本來黃子澄是抱着扳倒葉天明之心,但當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後,他也開始緊張起來,連夜趕來向朱允炆密報。

朱允炆看完信愣住了,葉天明竟藏有密旨,他看得出信是黃子澄的筆跡,但最後卻有宋訥的簽名,他急忙問道:“愛卿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

“臣是得到葉天明一名家奴的告密而知,而且臣特地查過這名家奴的身份,確實是葉天明府中養馬的下人,陛下,臣還想說的是,當臣再追問宋訥密旨內容時,他卻服毒自盡了。”

“啊!”朱允炆猛地站起來,又頹然坐下,宋訥竟然服毒自盡了,他臉上不由露出一種悲痛之色,當年皇祖父讓他學着批改奏摺時,宋訥在一旁給了他不少幫助。

黃子澄嘆了一口氣,歉疚地說道:“臣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但也由此說明那份密旨的內容非同小可,望陛下先收斂悲痛,以大事爲重。”

朱允炆痛苦地捏着太陽穴,半晌才低聲問道:“那朕該怎麼辦纔好?”

............

夜越來越深,但葉天明的書房內依然燈火通明,他正在奮筆寫一封奏摺,他準備提醒皇上不能只盯着燕王,也要注意遼東李維正的野心,他今天無意中計算了一下,竟發現李維正已經有了三十萬大軍,這是僅次於燕王的第二大勢力了,但他卻不聲不響地發展,而且佔領山東半島。

葉天明此時已經完全不認自己這個女婿了,他知道李維正的勢力越大,他裡外勾結的罪名壓力也就越大。爲了不受李維正的牽連,他決定明天早朝時再次公開向皇上進奏,要求注意李維正的野心。

而且,最近朝中已經有人提出,索性冊封李維正爲高麗王,以正他的名份,但葉天明卻認爲萬萬不可,冊封李維正爲高麗王,也就意味着大明將失去遼東和山東半島,甚至遼東以北更廣闊的土地。

葉天明寫到一半時,有點寫不下去了,他雖然提出注意李維正的野心,可是他也找不到一種應對之策,如果朝廷採用罷免的辦法,那極可能就會把李維正推向燕王那一邊,他倒真成爲罪人了。

葉天明嘆了口氣,又把剛剛寫好的奏摺撕掉了,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管家惶恐的聲音,“老爺,皇上來了!”

葉天明大吃一驚,他連衣服都來不及換,便滾帶爬地向書房外跑去,一直跑到大廳,數百名宮廷侍衛已經將大廳嚴密包圍起來。

大廳裡,朱允炆正面無表情地喝茶,葉天明慌忙進來跪下道:“臣葉天明參見陛下!”

朱允炆卻沒有讓他起來,而是冷冷問道:“葉大人,朕聽到一個傳聞,說葉大人藏有先帝密旨,朕不大相信,所以特來聽聽葉大人撇清此事。”

刷地一下,葉天明的臉色變得慘白,朱允炆這句話如一把劍一樣,在他最沒有想到的時刻,一劍刺進了他的胸膛,那隻金盒,終於東窗事發了,他身子晃了晃,幾欲暈倒過去。

“這麼說,是真有此事?”朱允炆不緊不慢地追問道。

葉天明知道這件事是瞞不過去了,如果僅是傳聞,朱允炆絕不會半夜上門,他必然是有證據了,極可能是其他幾個大學士透露了這個秘密。

他點了點頭,表示承認了這件事,他隨即又長嘆一聲問道:“陛下想看這封密旨嗎?”

朱允炆卻沒有吭聲,半晌,葉天明慘然一笑,起身道:“臣去拿這封密旨。”

朱允炆還是沒有說話,目光冷漠地望着幾名侍衛跟隨葉天明出去,過了片刻,一名侍衛拿着一隻金盒快步走來,葉天明卻跪在門口沒有進來,侍衛上前低聲道:“陛下,這個金盒應該是密封,但臣發現它已經被開啓過了。”

“打開它!”

一名侍衛上前,用匕首撬開了金盒,從裡面取出一份摺疊整齊的白緞密旨,呈給了朱允炆。

朱允炆看了一遍,眼中露出了恐懼之色,這竟是皇祖父另立燕王的密旨,他的手劇烈地抖動起來,如果這份密旨落到燕王手中,會是什麼後果?他被驚呆了。

“陛下!陛下!”幾名侍衛發現了他的異常,連忙低聲呼喚,朱允炆慢慢回神來,他沉默了一下,竟毫不猶豫地將這份密旨放在燈燭之上點着了,隨手扔到地上。

朱允炆默默地望着密旨被燒成灰燼,這時,他心中生起了一道殺機,葉天明不僅是膽大妄爲,私開先帝的密旨,而且他明知這是燕王登位的密旨而不告訴自己,這明擺着是想將來要留給燕王。

朱允炆冷冷地瞥了跪在門口的葉天明一眼,一揮手道:“擺駕回宮!”

.....

次日一早,宮中傳來聖旨,免去吏部尚書葉天明一切職務,貶爲庶民。

............

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144章 耽羅後裔第256章 再出詭計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85章 微服私訪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六十章 冤家路窄第197章 皇上有恙第186章 奇襲安邊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146章 齊人之福第136章 出使日本(一)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53章 最後爭奪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146章 齊人之福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98章 各方所謀第279章 雜劇週報第241章 反間之計第218章 高麗內亂(上)第143章 離開日本第273章 張翼抉擇第6章 取名啞妹第20章 取捨之間第43章 無忌其人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190章 雙面間諜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237章 燕王之斷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136章 出使日本(一)第46章 把水攪渾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121章 返回京師第86章 三王進京第80章 新店選址第237章 燕王之斷第160章 燕王軍師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21章 決定辭職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34章 各有門道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225章 京都風雲(三)第134章 夜襲耽羅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163章 最後爭鬥第107章 北使被殺第71章 京城買房第45章 楚王朱楨第283章 大明變天第255章 聖旨之下第174章 遼東事變第65章 燕王朱棣第100章 逐步收網第264章 景隆復出第19章 絕境求生第131章 寶船起航第246章 異曲同工第212章 拜訪寧王第30章 風雲再起第130章 兩個千戶第34章 各有門道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46章 把水攪渾第291章 內外交困第81章 貴人相助第94章 葉家有事第31章 失蹤兩人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29章 太子屈尊第279章 雜劇週報第128章 船廠風波第164章 種田養雞第284章 請君出甕第230章 京都風雲(九)第201章 東征日本(四)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252章 山東之軍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136章 出使日本(一)第30章 風雲再起第155章 舉棋不定第193章 制槍造炮第172章 有容乃大第78章 啞妹歸來第33章 意外收穫第295章 遠方來客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53章 小琉球島第43章 無忌其人
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144章 耽羅後裔第256章 再出詭計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85章 微服私訪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六十章 冤家路窄第197章 皇上有恙第186章 奇襲安邊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146章 齊人之福第136章 出使日本(一)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53章 最後爭奪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146章 齊人之福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98章 各方所謀第279章 雜劇週報第241章 反間之計第218章 高麗內亂(上)第143章 離開日本第273章 張翼抉擇第6章 取名啞妹第20章 取捨之間第43章 無忌其人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190章 雙面間諜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237章 燕王之斷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136章 出使日本(一)第46章 把水攪渾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121章 返回京師第86章 三王進京第80章 新店選址第237章 燕王之斷第160章 燕王軍師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21章 決定辭職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34章 各有門道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225章 京都風雲(三)第134章 夜襲耽羅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163章 最後爭鬥第107章 北使被殺第71章 京城買房第45章 楚王朱楨第283章 大明變天第255章 聖旨之下第174章 遼東事變第65章 燕王朱棣第100章 逐步收網第264章 景隆復出第19章 絕境求生第131章 寶船起航第246章 異曲同工第212章 拜訪寧王第30章 風雲再起第130章 兩個千戶第34章 各有門道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46章 把水攪渾第291章 內外交困第81章 貴人相助第94章 葉家有事第31章 失蹤兩人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29章 太子屈尊第279章 雜劇週報第128章 船廠風波第164章 種田養雞第284章 請君出甕第230章 京都風雲(九)第201章 東征日本(四)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252章 山東之軍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136章 出使日本(一)第30章 風雲再起第155章 舉棋不定第193章 制槍造炮第172章 有容乃大第78章 啞妹歸來第33章 意外收穫第295章 遠方來客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53章 小琉球島第43章 無忌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