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

葉天明這兩天也是喜憂參半,前段時間因李景隆大敗引發的危機,由於李維正的一場及時勝利而暫時緩解了,這固然是他所希望的,他知道要想扭轉當前局勢,也只有李維正出兵,可是局勢的緩解卻沒能給他帶來利益,他的復出依然遙遙無期。

但他心裡卻很清楚,李維正在朝廷中的崛起,將不可避免地引發朝廷保守勢力的強烈牴觸,而在他們矛盾日益尖銳時,也就是自己出場的時候了,這就是他爲什麼要借用卓敬勸皇上的緣故,葉天明是一個政客,政客的最大特點就是利益永遠都是一位,他兩次發表申明斷絕和李維正的關係,就是因爲皇上忌,障他和李維正的關係,可當他發現李維正的強勢已經使皇上無可奈何時,他忽然又覺得自己有必要和李維正和解了。

與李維正和解,當然是要從兩個女兒那裡着手。此刻,這位與李維正淵源極深的老牌官僚正在書房給自己夫人交代任務,他知道要想和女兒女婿和解,首先就是要取得老太太的原諒,老太太就是因爲他與女婿斷絕關係。而一怒之下回老家了,有了母親這咋,中間人,那一切就好辦了。

“你回一趟老家,把母親接來,你告訴母親,說我病得很重,恐怕挺不過這個夏天了。”

“老爺!”葉夫人憂心地說道:“這樣是不是不太好?”

葉天明擺了擺手道:“你就這樣給她說,只要她肯回來,我裝一回重病也無妨。”

知母莫若子,葉f明非常瞭解自己的母親,若非如此,母親是絕不會回來的。葉夫人當然是聽丈夫的,她嘆了口氣,只得道:“好!那我明天就去一趟老家,如慕母親不相信,我也沒有辦法了。”

“你就去!她會跟你回來的。”

說到這。葉天明又想起一事,便吩咐妻子道:“另外,你今晚再給紫童和蘇童寫封信,問問孩子情況,聊聊家常什麼的,你是她們母親,關心她們是很正常的。”

葉夫人猶豫了一下,她終於吞吞吐吐地承認道:“老爺,我不該瞞着你,其實這兩年我和她們就一直保持着通信,幾乎一兩個月就要寫一葉天明一怔,他頓時心中大喜,一把抱着妻子在她臉上重重親了一下,忍不住大笑道:”好!好!你隱瞞得好,真是我的賢妻,這次你可幫了爲夫的大忙了。“

葉夫人措不及隊,被丈夫摟住重重親了幾下,她不由又羞又驚,成親幾十年了。穩重守禮的丈夫還從來沒這樣放蕩形骸過,她也知道是爲什麼,心中不由暗暗嘆了口氣,早知道今天,當初又何必做得那麼絕呢?

“老爺。那我四房收拾東西了。”

葉天明的心情格外暢快,他又摟着妻子溫存了片刻,這才讓她回房去收拾,二天一早,葉夫人便坐馬車回老家了,就在當天下午,葉天明忽然聽到一個消息,李維正進京了。

這一次,李維正率領三萬軍隊入京,離京城還有二十里時,朱允炆的侍衛長楊寧便前來通告他,皇上將在定淮門外率文武百官親自迎接他凱旋歸來。

楊寧在多年前和李維正有過一段交情,雖然李維正已經貴爲遼國公了,但楊寧仍然覺得自己有提醒他的必要。

“維正兄,雖然你實力很強,這次又獲取勝利,但你要明白一點,朝中並不是每個人都敬服你,尤其是你的錦衣衛經歷,很多大臣都對你懷有疑慮,所以我勸你低調一點,千萬莫要露出驕狂之態。”

李維正點點頭笑道:“多謝你的提醒,該怎麼做,我心裡有數。”

楊寧深深看了他一眼,便不再多言,領着李維正向定淮門而去,此時,定淮門外已經戒嚴,士兵們將所有的百姓都攔在三裡之外,朱允炆br/墳親率二百餘名文武大臣,在定淮門外等待着李維正到來,這時,遠方忽然出現了一支龐大的軍隊,旌旗如雲、遮天蔽日。馬蹄下黃塵滾滾,氣勢十分駭人。文武百官皆臉土大變,不少人眼中露出了懼意,人羣中微微出現了騷動,竊竊聲四起。

黃子澄重重。亨了一聲,極爲不滿地陣方孝孺道:“這是爲臣之道嗎?明知皇上在此,卻仍率大軍過來,他這是什麼意思,向皇上示威嗎?”

方孝孺沒有吭聲,一旁的齊泰卻道:“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黃大人感受是示威。怎麼我卻感覺到有精兵強將前來保護,心便安定了許在別的事情上,黃子澄和齊泰都合作得不錯。唯獨在李維正這件事情上,兩人的傑度卻截然相反,齊泰是支持李維正出兵抗燕,上次李景隆大敗時,他正好不在京城,所以被卓敬搶了先,爲此他一直懊悔了很久,而這次召李維正進京,就是他的提議。

黃子澄見他幫李維正說話,不由冷笑了一聲,別過頭去不再理會他,朱允炆聽在耳中,卻始終面無表情,這時。忽然有人低喊一聲,“看!他停下來了。”

只見李維正的大軍在五里外忽然停了下來,一隊數百人的騎兵從隊伍中脫出。直向這邊疾馳而來,朱允炆的心中忽然緊張起來,他知道,李維正來了。

騎兵越來越近,在三百步外又停下來了,最後只有兩騎陪伴着李維正前來。這二人都曾是朝中大將,一個是平安。另一個,是原來的山東都指揮同知鄧戩,旁邊的徐輝祖見是這兩人陪同李維正前來參拜皇上,心中不由暗暗稱讚李維正考慮得細心,這樣一來,實際上就是暗示皇上,他仍是朝廷大臣。

果然。朱允炆見是這兩人在旁邊“s中的緊張頓時去了七八分,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笑容,李維正在百步外翻身下馬。他快步上前來到朱允炆墳面前跪下。沉聲道:”臣李維正參見皇帝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安和鄧戩二人也跟在李維正身後跪下,李維正這一跪,旁邊的文武大臣們都同時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他們最害怕李維正桀驁不馴,傲慢對待皇上,現在李維正的態度居然十分恭敬,再加上他們都已經聽說了李維正在定遠縣修繕孔夫子廟並勸學一事,這使不少人對李維正開始有了一點好感,刑部尚書暴昭低聲對齊泰笑道:“正如公所言,我也感到一種安全。”

朱允炆連忙將李維正扶起來,拉着他的手感嘆道:“先父曾不止一次說過。公將成爲我大明的粱柱,現在看來,果然被先父說準了,有愛卿這樣的忠心大臣輔助,朕終於可以好好睡一覺了已李維正也垂淚道:”臣出身徽末,得先太子垂青,臣纔有今天,知遇之恩,臣一直銘記於心,不敢有一日忘懷。“

李維正的誠意讓許多大臣都深爲感動,唯有黃子澄臉色鐵青,暗暗罵了一聲:“呸!惺惺作態。”

朱允炆心中也有一絲感動,他又對平安和鄧戩道:“你們二人好好爲大都督效力,朕絕不會虧待你們。”

平安和鄧戩連牡跪下叩頭道:“臣遵旨!”

這時,一名侍衛官大聲喊道:“時辰到,皇上回宮!”

一輛由九十九名侍衛拉的龍攆緩緩過來。朱允炆拉着李維正的手笑道:“愛卿可上坐,朕要爲你行推車禮,以示榮耀!”

在幾個月前李景隆出征時,他就曾經忘乎所以地登過龍攆,由朱允墳象徵性地在後面給他推了推車,這件事曾被很多人詬病,李維正心中當然有數。這麼多眼睛盯着自己呢!他立刻膾色一變,肅然道:“龍攆乃君王之象徵,陛下想陷臣於不忠不義嗎?”

朱允炆愣住了,他沒想到李維正說翻臉就翻臉。半晌,他才張口結舌道:“朕沒有此心,只是想給愛卿以榮耀。”

李維正立刻褪去袍服,袒露着上身跪下道:“請陛下上車,準臣爲陛下拉攆。這纔是臣無上的榮耀。”

他這句話說完,兩旁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衆大臣皆高呼道:“請陛下登攆!”

兩名太監來扶朱允炆登攆,朱允炆怔怔地望了李維正半天,他親自爲李維正穿上了衣服,長嘆一聲道:“愛卿的忠心。朕再一次深深地體會到了。”

龍攆緩緩啓動了,九十八名侍衛拉起了龍攆,李維正親自在最前面爲朱允炆拉攆,兩旁則是數千名侍衛嚴密保護,衆大臣皆步行跟在後面,個個都是滿臉興奮之色,龍攆緩緩而行,進了定淮門,此時的京城大街上,數十萬百姓夾道熱烈相迎,人頭涌動、聲勢浩大,歡呼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儘管侍衛們用巨盾將李維正嚴密保護,但京城的百姓們還是知道了,五軍大都督在爲皇上拉攆,掌聲和歡呼聲更加熱烈了。

經過一座酒樓時,燕王在京城的情報頭子紀綱端一杯酒站在門口,默默的注視着龍攆從自己身邊經過,他也看到了李維正在爲皇帝拉車,他輕輕搖了搖頭,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長嘆了一口氣道:“既肯屈身拉攆收買人心,又不願交出一兵一卒,此人乃曹孟德二也!”

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65章 燕王朱棣第55章 道觀驚魂第71章 京城買房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288章 紅參案(三)第229章 京都風雲(八)第46章 把水攪渾第287章 紅參案(二)第12章 酒樓偶遇第121章 返回京師第183章 遼王朱植第287章 紅參案(二)第277章 深遠佈局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157章 沆瀣一氣第22章 父子夜談第39章 意外發現第236章 激戰山海第30章 風雲再起第86章 三王進京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6章 霧裡觀花第72章 發現端倪第86章 三王進京第98章 各方所謀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253章 致命錯誤第267章 調糧事件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191章 燕王來訪第115章 羅家盛宴(下)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9章 絕境求生第24章 朱氏父子第230章 京都風雲(九)第149章 危機悄現第196章 毒秀士勸第31章 失蹤兩人第112章 廣州立威第213章 一石二鳥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189章 家有內鬼第81章 貴人相助第8章 父親遭禍第48章 目光漸聚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86章 三王進京第209章 朝鮮戰略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30章 風雲再起第155章 舉棋不定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295章 遠方來客第88章 早朝前夕第296章 喜訊傳來第57章 李善長死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191章 燕王來訪第161章 劍拔弩張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55章 道觀驚魂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114章 羅家盛宴(上)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192章 正式攤牌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289章 紅參案(四)第151章 兵發琉球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231章 戰爭準備第88章 早朝前夕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36章 生死一線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18章 情況突變第169章 寧王再來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290章 紅參案(五)第97章 千戶受傷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282章 危機再現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143章 離開日本第77章 秦王幕僚第194章 雙妻有喜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5章 孤女無助第168章 蘇童進門(下)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172章 有容乃大第128章 船廠風波第282章 危機再現第114章 羅家盛宴(上)
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65章 燕王朱棣第55章 道觀驚魂第71章 京城買房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288章 紅參案(三)第229章 京都風雲(八)第46章 把水攪渾第287章 紅參案(二)第12章 酒樓偶遇第121章 返回京師第183章 遼王朱植第287章 紅參案(二)第277章 深遠佈局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157章 沆瀣一氣第22章 父子夜談第39章 意外發現第236章 激戰山海第30章 風雲再起第86章 三王進京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6章 霧裡觀花第72章 發現端倪第86章 三王進京第98章 各方所謀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253章 致命錯誤第267章 調糧事件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191章 燕王來訪第115章 羅家盛宴(下)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9章 絕境求生第24章 朱氏父子第230章 京都風雲(九)第149章 危機悄現第196章 毒秀士勸第31章 失蹤兩人第112章 廣州立威第213章 一石二鳥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189章 家有內鬼第81章 貴人相助第8章 父親遭禍第48章 目光漸聚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86章 三王進京第209章 朝鮮戰略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30章 風雲再起第155章 舉棋不定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295章 遠方來客第88章 早朝前夕第296章 喜訊傳來第57章 李善長死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191章 燕王來訪第161章 劍拔弩張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55章 道觀驚魂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114章 羅家盛宴(上)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192章 正式攤牌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289章 紅參案(四)第151章 兵發琉球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231章 戰爭準備第88章 早朝前夕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36章 生死一線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18章 情況突變第169章 寧王再來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290章 紅參案(五)第97章 千戶受傷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282章 危機再現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143章 離開日本第77章 秦王幕僚第194章 雙妻有喜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5章 孤女無助第168章 蘇童進門(下)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172章 有容乃大第128章 船廠風波第282章 危機再現第114章 羅家盛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