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不招自來

另外這一次於孝天說的是特來勤王,抗擊建奴,他們也不敢輕易與之反目,現如今於孝天所部,已經在大沽口登陸,並且開始迅速的包圍了天津衛,天津衛守將急派人赴京奏明崇禎,請聖上定奪此事。

崇禎和諸大臣聞聽消息,如同五雷轟頂一般,當即便都被這個消息給震蒙了,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事情就是於孝天這是要反了。

雖然這次建奴入關,京師宣佈戒嚴,並且調集山西兵馬入援,但是卻並未下旨召集天下兵馬勤王,更不可能下旨調於孝天北上勤王。

而於孝天突然之間,在任何人都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悍然率領數萬兵馬,一路從數千裡之外的福建走海路直入渤海灣,在大沽口登陸。

大沽口乃是在天津三衛的轄區之內,而天津衛乃是鎮守京畿東大門的要地,距離京師不過只有區區三百多裡不足四百里的路程。

這樣的距離,對大明來說,幾乎可以說是近在咫尺,而且天下皆知,這個於孝天擁兵自重,把控福建政局,將整個福建幾乎都劃爲了他的轄地,大有不臣之心,只是朝廷實在是騰不出手,纔沒有機會去征討於他。

而於孝天卻在這個時候,突然間率領數萬兵馬,出現在了天津衛,這件事實在是說不通呀!

崇禎當場就被搞蒙了,慌忙之間趕緊召集諸臣商議此事,幾乎所有大臣這個時候都慌了手腳,不知道該如何處置了。

現如今建奴十餘萬大軍還正在大明腹地之中到處肆虐,尚未撤回關外,於孝天突然間又領兵殺奔了京師,這樣的情況誰都不知道該如何應付。

諸大臣只是慌忙上奏,奏請崇禎立即下旨,叱令於孝天立即停止朝京師進兵,令其立即率部返回福建,不得在天津衛駐留,如若他抗旨不尊,那麼就是意圖謀逆,朝廷將視其爲叛軍,派兵將其討滅。

崇禎這個時候慌的是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眼下也確實拿不出好的辦法,只能一邊趕緊下旨,派

人立即趕往天津衛,傳旨給於孝天,令其立即撤回福建,另一方面則立即調集衛戍的官軍,到通州、武清、香河一帶佈防,堵住於孝天所部逼近京師。

對於於孝天,現在崇禎的忌憚甚至要超過對於建奴大軍的忌憚,在崇禎心中,於孝天此次在未奉旨的情況下突然間悍然率兵北上,走海路直抵京畿,其目的昭然若揭,肯定是要謀叛的,搞不好這廝這次就是想要利用勤王的藉口,來此直接攻佔京師,將他朱家王朝掀翻。

而建奴雖然可惡,但是建奴入關,大不了只是來襲掠一番,遲早還是要退回關外的,不管對京畿之地破壞如何嚴重,也不至於要了大明的命。

可是於孝天不同,於孝天乃是大明叛逆,一旦要是讓他包圍了京師的話,那麼可是大明覆亡的大危機。

所以崇禎根本不信於孝天什麼率軍勤王的藉口,這纔會對於孝天如此忌憚,建奴大軍入寇山東北直隸南部,他寧可不管,但是卻決不能坐視讓於孝天在這裡站住腳。

這會兒他也顧不上追究楊嗣昌的責任了,立即下旨令楊嗣昌調集京畿周邊所有官軍,立即向京師匯聚,並且令這會兒正率兵鎮守在保定一帶的陳新甲,集結兵力,率領大軍立即趕赴天津衛一帶,把於孝天的大軍堵在天津衛,使其無法繼續朝京師挺進。

整個京師周邊,這一下子就亂了套了,各部官軍都接到了命令,得知了於孝天率領重兵突然間北上入犯天津衛,試圖謀逆作亂,令他們立即趕往京師以東方向佈防。

這些官軍一下就都懵了,來了一撥建奴大軍還不夠嗎?怎麼這個時候這姓於的突然間就也造反了呢?

而且這傢伙怎麼能在這個時候千里迢迢的帶兵跑到這邊添亂呢?就算是他要謀反,他的老巢在福建,也要先從南方動手吧,怎麼會帶兵不遠萬里的跑到京師這邊來呢?呢?

這個問題起初很少有人考慮,倒是一些處於底層的人先想到了這一點,這不科學呀?

直到這個時候,纔有人對崇禎提出了這個疑問,崇禎也頓時想到了這一節,確實如此呀?這於孝天老巢在福建,就算是他要起兵謀反,也沒道理帶着這麼多兵馬,不遠萬里的跑到京師這邊來謀反吧!

所以當崇禎慌手慌腳到處調集人馬,要征討於孝天的時候,這個問題把他又給搞糊塗了。

自古以來,不管誰造反,都是從老巢開始起兵,然後對周邊進行征伐,逐步的擴大地盤,最終奪取天下。

可是於孝天這次的行動,雖然有謀逆之嫌,但是他爲何放着根基穩定的福建那邊不動手,卻帶着這麼多兵馬,不遠萬里,千里迢迢的從福建,一直跑到天津衛的大沽口登陸呢?

這一點崇禎怎麼都想不通,不但是他想不通,諸大臣也跟着一起想不通,而且於孝天這一次在大沽口登岸之後,公開宣稱是來勤王,要來打建奴的,從道理上來說,於孝天身爲大明重將,聞之建奴入寇大明,威脅到了京師安全,起兵北上勤王並沒有大錯。

他唯一的錯,就是沒有奉詔起兵,而是私自起兵,這一點乃是各朝各代朝廷皇帝最爲忌憚的事情。

可是不管他們想通想不通,這一次於孝天不招自來,直接率領重兵直入塘沽登陸,不管他真實想法是不是來抗擊建奴的,這麼做都已經是重罪了。

所以崇禎想不通於孝天爲何這麼做,也懶得繼續去想了,反正於孝天此獠絕非大明忠臣,他來北方鐵定沒安好心,絕對不得不防,所以他還是堅持,繼續調集兵力,做好應對的準備。

接着他甚至下旨,調集山海關一帶的官軍,回援京師,隨時準備發動對於孝天所部的猛擊,他就不信了,這麼多官軍,擋不住建奴軍,打不過建奴大軍,難道還對付不了於孝天的兵馬嗎?

原本建奴入寇之後,始終都縮着脖子不敢與之硬抗的各路官軍,這一下突然間就變得活躍了起來,開始朝着京師東南部集結了過來,紛紛抵達通州、香河、武清等地,陳駐在了那裡,做出了一副嚴防死守的架勢。

而這個時候,建奴大軍已經在河間府南部彙集了起來,裹挾着數十萬虜獲的山東北直隸的難民,朝着天津衛行去。

在天津衛的南部,登陸的於家軍兵將,以飛快的速度紮下了一片連營,並且和天津衛駐守的數千官軍形成了對持。

於孝天端坐在帥帳之中,帥帳裡面站滿了陸軍的軍官,這一次他一共帶來了四個旅另外還加上一個輜兵營,一個重炮營的兵力,總兵力按照於家軍的編制,基本上達到了一個半師的兵力,不太夠兩個整編師,但是火力上卻也跟兩個整編師也差不了多少了。

這已經是此次於孝天能夠帶來的最多的兵力了,畢竟他在南方福建一帶,還要留下足夠的防禦兵力,來看守住老巢,就着他也差不多把各地能抽的兵力,都給抽空了。

這一次在大沽口登陸,海狼船隊的突然出現,令大沽口明軍毫無防備,等發現了海狼

的船隊出現在海面上的時候,鎮守大沽口炮臺的數百明軍官兵,嚇得差點尿溼了褲子,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船隊,而且也從未見過如此大的艨艟鉅艦。

這些船隻出現在海面上的時候,巨大的風帆遮天蔽日,檣桅如林,他們有心想要進行阻擊,可是當兵的哪兒有這種勇氣呀!

不等爲首的那個千總下令開炮,炮臺上的那些官兵便一鬨而散,所以海狼的船隊在大沽口強行登陸的行動,可以說沒有受到任何阻礙,便輕鬆奪佔了灘頭,上百條條方方正正,怪模怪樣的船隻,被從船尾解開,用划艇拖曳着駛到了岸邊,立即被一條接着一條,首尾鏈接在了一起,另外有水手登上船,用預製好的一些尖樁,通過這些怪船上的孔洞,將木樁打入海底。

幾乎是眨眼間的工夫,在大沽口的岸邊,便形成了十餘條棧橋,這些運輸船立即便被拖至棧橋旁邊,一批批的於家軍兵將,在軍官們的喝令聲中,飛一般的從跳板上奔下船,下到了棧橋上。

然後這些士兵在軍官們的率領下,飛速上岸,迅速的控制住了岸上大片的區域,設置起了一條警戒線。

這時候空船立即駛離棧橋,其餘負責運輸物資以及騾馬大炮的船隻,這個時候開始靠上棧橋,直接打開船舷處的艙門,鋪上了重型跳板。

物資被船上自帶的一些人力吊車一包包的吊下船,放在棧橋上,被輜兵用小車迅速的運到岸上。

大炮被一門門的吊出船艙,然後通過跳板,緩緩移到棧橋上,被兵卒們奮力拖到了岸上。

騾馬被遷下船隻,交給了提現下船等候的炮兵,這些炮兵將騾馬套上,立即拖着火炮朝着岸上預定區域趕去,並且迅速的歸建。

僅僅是一天時間,上百條大型運輸船,便基本上卸空,一批運輸船立即便開始返航,駛回到養馬島、芝罘島等地,開始轉運下一批的物資。

(月票月票,)

第157章 再巡淡水第97章 嗤之以鼻第283章 責任第55章 苦難第42章 偵查第6章 錢鬆故去第287章 再臨淡水4第70章 再犯西山村第10章 山賊第138章 鬼船隊第175章 時機成熟再摘桃子第153章 恩賜第95章 服從意識第51章 吳橋兵變第60章 禍福雙至第144章 戰爭紅利第146章 錢鬆的策略第74章 紅夷大炮第90章 降服第205章 鬼臉的獨舞第206章 鬼臉的獨舞2第68章 海狼出獵第142章 羣狼戰術第189章 合作分裂第76章 還有誰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47章 收買人心2第123章 叛將授首第221章 逆變第36章 鄭一官的一石兩鳥之計第266章 毫不退讓第81章 幕後之人第162章 目標出現第158章 東山島第63章 強攻3第150章 總攻登州2第152章 李九成之死第194章 圖謀遏制第39章 鐵範鑄炮第77章 偷襲奪炮第245章 磕磕絆絆的計劃第57章 移民問題第166章 後勤準備第193章 衆賊聚會第133章 逼迫投效第203章 一鼻子灰第235章 休兵罷戰第202章 攻寨第79章 求見正主第78章 新船下水2第184章 直入珠江口第278章 心有餘悸第4章 挑釁第129章 推杯換盞第92章 趁機勒索第40章 從長計議第126章 閉門不戰第111章 誓師出關第199章 直撲南日島第7章 風頭不妙第172章 耍猴第274章 覬覦第5章 暗中調動第64章 肥羊還是惡虎第25章 以逸待勞第13章 絕境第161章 李家有託第93章 焦頭爛額第145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47章 巡視生意第57章 移民問題第59章 疏漏第125章 困第130章 銅皮第78章 新船下水2第4章 副將第214章 排場第267章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第198章 姍姍來遲第155章 勳章制度第283章 責任第119章 光復第一戰第101章 奪舷第44章 燈塔第232章 死士第43章 試炮1第10章 抗旨第79章 求見正主第117章 軟硬兼施第80章 黯然退去第127章 人比人氣死人第136章 送禮第212章 踐諾認主第222章 一窩蜂第134章 抱殘守缺第107章 破莊第143章 餘波未平第68章 皇城被圍第239章 圖窮匕見第102章 排槍槍斃
第157章 再巡淡水第97章 嗤之以鼻第283章 責任第55章 苦難第42章 偵查第6章 錢鬆故去第287章 再臨淡水4第70章 再犯西山村第10章 山賊第138章 鬼船隊第175章 時機成熟再摘桃子第153章 恩賜第95章 服從意識第51章 吳橋兵變第60章 禍福雙至第144章 戰爭紅利第146章 錢鬆的策略第74章 紅夷大炮第90章 降服第205章 鬼臉的獨舞第206章 鬼臉的獨舞2第68章 海狼出獵第142章 羣狼戰術第189章 合作分裂第76章 還有誰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47章 收買人心2第123章 叛將授首第221章 逆變第36章 鄭一官的一石兩鳥之計第266章 毫不退讓第81章 幕後之人第162章 目標出現第158章 東山島第63章 強攻3第150章 總攻登州2第152章 李九成之死第194章 圖謀遏制第39章 鐵範鑄炮第77章 偷襲奪炮第245章 磕磕絆絆的計劃第57章 移民問題第166章 後勤準備第193章 衆賊聚會第133章 逼迫投效第203章 一鼻子灰第235章 休兵罷戰第202章 攻寨第79章 求見正主第78章 新船下水2第184章 直入珠江口第278章 心有餘悸第4章 挑釁第129章 推杯換盞第92章 趁機勒索第40章 從長計議第126章 閉門不戰第111章 誓師出關第199章 直撲南日島第7章 風頭不妙第172章 耍猴第274章 覬覦第5章 暗中調動第64章 肥羊還是惡虎第25章 以逸待勞第13章 絕境第161章 李家有託第93章 焦頭爛額第145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47章 巡視生意第57章 移民問題第59章 疏漏第125章 困第130章 銅皮第78章 新船下水2第4章 副將第214章 排場第267章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第198章 姍姍來遲第155章 勳章制度第283章 責任第119章 光復第一戰第101章 奪舷第44章 燈塔第232章 死士第43章 試炮1第10章 抗旨第79章 求見正主第117章 軟硬兼施第80章 黯然退去第127章 人比人氣死人第136章 送禮第212章 踐諾認主第222章 一窩蜂第134章 抱殘守缺第107章 破莊第143章 餘波未平第68章 皇城被圍第239章 圖窮匕見第102章 排槍槍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