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

陳和剛要說話。

盧謙反手一個耳光,抽在他的臉上:“讓你說話了嗎?帶走!”

李玠就看出來了,錦衣衛衝着他來了!

“陛下恩宥,吾等侍衛休沐,所以纔來會館休閒休閒。”

李玠從容不迫,頗有士大夫風範,畢竟是被皇帝親自調教的人,

盧謙撇嘴笑了起來,走到對面雅室門前,輕輕推開門。

“盧副指揮使!”李玠急了,走過來擋住盧謙。

“嘖嘖嘖!”

盧謙看到了,花魁正在擦屁股。

小秘密被人發現了,李玠鬧了個大紅臉,趕緊關上了門。

“李侍衛若喜歡,就請恩旨,將其收了便是。”

“依着您的身份,陛下一定不會拒絕的。”

盧謙笑道:“總這樣偷偷摸摸的,也不是個事呀,萬一傳揚出去,對您名聲也不好。”

“本官之事,不用盧副指揮使操心。”李玠偏過頭去。

“坊間傳聞章莊是罪臣章綸之子,可有此事?”盧謙忽然問。

李玠嚇了一跳:“本官不知。”

章莊是章綸的私生子,李賢是看在老朋友的份上,幫助一二,所以才保住了章莊的性命。

可這個章莊過於高調,本在溫州樂清好好待着。

聽說京中公開藏書,他就跑到京中來收藏書籍。

章綸就喜好收藏書籍,章莊承其一脈,也喜歡收藏。

他來京師,十分高調,和李玠、陳和等人攪和在一起,處處宣揚李玠和他關係親密。

這才被有心人挖出了秘密。

李玠暗惱老爹,爲什麼要救他呀,章綸被陛下誅九族,就不該和陛下作對纔是。

“李侍衛莫怕,只是閒聊罷了。”

“您還得去御前伺候,本官就不打擾了。”

盧謙虛晃一槍,剛下樓,轉頭就上來:“對了,章莊謾罵陛下,李侍衛可知道?”

“啊?”李玠腦子還沒轉過來?

“是?就是知道嘍?帶走!”盧謙直接撕咬李賢。

李玠大呼冤枉。

但盧謙捂住他的嘴,讓人給他綁了,直接扛出去。

坐在一樓喝酒的張敷華,自然是認識李玠、陳和與章莊的,發現這三人被抓,眸中閃過憂慮之色。

錦衣衛做事拖拉。

管堯抓了年富的兒子年廉直,王竑的兒子王澻,把自己嚇得夠嗆。

東廠可就不一樣了。

範青進入東廠的會館,直接封館。

所有文人,統統抓走!

問原因?

給你臉了?

東廠想抓誰就抓誰!

“大人,您這樣做,未免不合規矩吧?”張來兒一身宮裝,款款而來。

她西廠探子的身份,完全曝光了。

非但沒有被降罪,竟然還升做主事的。

京師三家會館,佈局都差不多,都是在今年起了這六層高樓,成爲京畿地標式建築。

每一層也都差不多,玩法也都差不多。

範青瞥了她一眼:“你就是給龔輝設套的女人?”

“怎麼?大人想給龔輝報仇?”

張來兒冷笑,攤牌了,姐是西廠的人!皇爺欽封的小旗!

約等於,姐是皇爺的人!

範青搖頭:“龔輝之事,咎由自取,但這是陛下的聖旨,伱要抗旨?”

張來兒立刻對着紫禁城跪下:“微臣張來兒遵旨!”

範青失笑,你至於戲份這麼足嗎?

陛下聖旨,跟你有何干系?

你還自稱微臣?

神經不正常。

範青懶得理她。

張來兒成了西廠明牌,反而沒用了,不如養在東廠裡,通過她來抓西廠的探子。

“什麼人這麼大的口氣呀?”

三樓上,一個喝得醉醺醺的人探出頭來。

荊王!

他怎麼在這?

範青行禮:“參見荊王殿下!”

“原來是範指揮使呀?”

荊王醉眼迷離,伸出了手:“來來來,把本王也抓回去,本王也犯罪了!”

他正愁不能降格爲郡王呢,這不機會送上門了?

範青苦笑,最近王府作妖,在京師各地鬧事,似乎是乞求皇帝降格爲郡王。

剛開始廠衛抓住王爺向宮裡報功。

結果宮裡卻讓廠衛放人,對各王府之事基本不怎麼管,導致藩王在京中有擡頭之勢,四處嘚瑟,猖狂之極。

“荊王殿下,此事尚需調查……”

“調查個屁啊,本王就觸犯律法了!快點抓本王!”

別看荊王在皇帝面前是個可憐蟲,出了宮,胡濙也得給他三分薄面。

大明親王的牌面很足。

“敢問荊王殿下,犯了何罪?”範青憋悶。

荊王指着那些被帶走的文人:“本王和他們犯了一樣的罪!”

“誹謗君上?”範青眉頭擰起。

“什麼?”

荊王登時酒醒了,聲音尖銳道:“誹謗君上?”

“誰?”

“誰敢誹謗君上?”

“陛下如此仁慈,垂愛天下,哪個白眼狼敢誹謗君上?”

“他們還是人嗎?”

荊王嚇尿了,你範青不按套路出牌啊。

範青就知道荊王不敢。

荊王從三樓衝下來,對着幾個文人就一頓猛踹:“就你誹謗君上呀?”

“他孃的,你還是人嗎?”

“陛下如此仁慈,你們還罵他,還有一點良心嗎?”

一邊罵一邊踹。

“冤枉呀!”被踹的文人也倒黴,就開個詩會,結果被東廠帶走了。

“誰誹謗君上?”

荊王站在臺階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陛下心懷萬民,你們這些白眼狼竟敢辱罵陛下?良心都被狗吃了?”

“來來來,都站出來,本王和你們拼了!”

範青卻也上樓,攔住裝傻充愣的荊王:“荊王殿下,跟本官走一趟吧。”

“跟本王有什麼關係?”

荊王驚恐後退:“對了,本王還有點事要做,不打擾你們執行公務了,回見。”

範青笑了:“荊王殿下,您親口說的,和這些人犯了一樣的罪。”

“若東廠聞而不管,對卑職來說,也是重罪。”

“您別爲難卑職等人,去一趟東廠,把事情交代明白了。”

“不會耽誤您太多時間的。”

宗室在京中沒少幹壞事。

偏偏皇帝不責罰。

導致廠衛也沒轍,眼睜睜地看着京師被鬧得烏煙瘴氣,還得忍着。

“冤枉啊!”荊王可不敢在這種事開玩笑!

皇帝對藩王不滿意,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從太宗皇帝開始,就看藩王不順眼,這都四代人了!

真以爲皇帝是顧念親情,不肯降罪削爵啊?

那是宗室只是在皇帝的底線上來回試探!

沒有給皇帝足夠的藉口罷了!

只要給皇帝足夠的藉口,你看看皇帝會如何處置?

降爵,都是大發慈悲。

“帶走!”

範青懶得廢話。

“大人,鬧成這樣怕是沒法營業了。”

東廠會館掌事的李三娘,走到範青面前行禮道:“鬧這麼一出,未來幾天的生意怕是也會受影響。”

“無妨,抓入詔獄,審查之後,沒有過錯的也就放了。”

範青對這種沒技術難度的工作沒興趣。

李三娘小聲道,瞥了眼張來兒:“還留着她?”

“留着,看看西廠能玩出什麼花樣。”

舒良不在京師,基本都是範青主持東廠。

而這時,有太監驅馬傳旨,聖旨寫道:將所有文人,押去西華門,陛下要親自見。

範青嚇了一跳,看來宮中震怒至極啊。

他不敢怠慢,把所有人往西華門前押解。

東廠人手不夠,臨時徵召休沐的番子,去西華門維持秩序。

盧謙也沒想到,陛下要親自見這些罪臣。

他可抓了李玠、陳和這樣的人物。

殊不知,管堯更狠,他抓了王竑的兒子王澻,孫原貞的兒子孫可法,還有年富的兒子年廉直等等。

今天講武堂、國子監都休沐,朝堂又給賞賜,這些重臣兒子,都跑來會館瀟灑,也不知道是真的誹謗君上了,還是被牽連的。

熱鬧的元宵夜,卻看見廠衛押解着大批人,往紫禁城方向走去。

京師震動。

胡一帆也在賞燈。

聞聽消息,立刻回家稟報給祖父。

胡濙一聽,先確定族中子弟有沒有被抓的?

“不好,陛下要藉機徵召天下百官之家眷入京!”

胡濙臉色微變:“快,去請邢國公過府……回來,去請王竑、王復和孫原貞來!”

“祖父,聽說王閣老和孫尚書的兒子也牽扯進去了。”

胡濙倒吸一口冷氣:“壞了!給老夫更衣,老夫這就入宮!”

“祖父,哪裡壞了?”胡一帆趕緊從老僕手裡取過朝服,伺候祖父換上朝服。

每臨大事要靜心。

趁着穿衣服的功夫,胡濙冷靜下來:“朝中重臣之子,年長的在宮中做侍衛,年幼的在國子監、講武堂學習,這是陛下的恩典。”

“今晚元宵佳節,陛下垂恩,給侍衛、監生、堂生放假,還賜了賞錢。”

“陛下對這些人格外優容,全因其父祖在朝堂效力。”

“陛下向來認爲,父祖忠誠可靠,其子便可做忠臣培養,是以對侍衛、監生、堂生格外優容。”

“一旦得知,重臣之子,宮中的侍衛,也參與了誹謗君王。”

“陛下必然大怒,雷霆之下,不知要牽扯多少人!”

胡濙苦笑:“老夫入宮,尚能爲他們抵擋一二,不至於牽連其父祖。”

“祖父,這般費力不討好的事,何必要做呢?”

胡一帆不懂。

既然是侍奉陛下,爲何非要和陛下對着幹呢?

胡濙看了他一眼:“達則兼濟天下,不可獨善其身。”

“孫兒,你要明白,臣子若不報團取暖,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臣權。”

“老夫今日救下天下文人,就如當日胡廣舉薦老夫一樣。”

“胡廣不圖回報,爲國薦才。”

“老夫也從未回報過胡廣,甚至其後人犯罪被誅殺,老夫也不曾庇佑,不置一詞。”

“正如老夫今日救人,不圖回報,日後這些人也不會回報老夫。”

“但老夫必須要做。”

“坐在這個位子上的人,必須要做的事。”

胡濙衣服穿戴完畢,門外的官轎也準備好了。

胡一帆似懂非懂:“祖父,您說的就是傳承吧?”

“聰慧!”

胡濙讚許道:“這就是傳承,站在老夫這個位置上,就要庇護天下文人,不圖其他,代代如此,方有文官之盛。”

說白了,文人的根不能斷。

可打可罵可貶,卻不能殺,不能不用。

這就是文官的臣權。

和胡濙一樣入宮的,還有孫原貞、耿九疇、白圭、俞士悅、馬昂、王竑、王復、嶽正等人全都入宮。

唯獨于謙,沒有來。

顯然,他已經接受了勳貴的身份,文官的事,他不敢攙和了。

一個位極人臣的武人,卻還要收攏文官之心,是要做司馬懿嗎?

于謙變了!

從無私的聖人,變成了斤斤計較的勢利小人。

岳飛莫須有,張俊、劉光世卻世享富貴。

而在宮中。

朱祁鈺閉目冥思,舒良上了密奏,他在山西已經秘密集訓了三千人,都是身強力壯的精兵。

一旦京師有變,他可走紫荊關迅速入京。

“皇爺,廠衛已經將罪人陸續押解到西華門外了。”馮孝端進來一碗蔘湯。

“讓他們跪着,清醒清醒,明日下了早朝,朕再去見他們。”

朱祁鈺接過來,喝了一口。

味道不錯。

“皇爺,廠衛密報,太傅等重臣正在入宮的路上。”馮孝遞上絹帕。

朱祁鈺擦擦嘴:“他們要幹什麼啊?”

“怕是爲文人說情來了。”

“不見!”

朱祁鈺冷冷道:“告訴他們,宮門落鑰了,無特殊情況,不能開門。”

真是把他們慣壞了。

大半夜的也想入宮陳情。

“奴婢遵旨!”

馮孝打發人去傳旨。

朱祁鈺閉上眼睛,斜靠在軟墊上:“馮孝,你說,朕能做到什麼地步?”

馮孝嚇了一跳:“皇爺,若把人殺絕了,恐怕文人就斷層了,您想懷柔塞外之民,怕是要等上幾年了。”

“你也這麼看?”朱祁鈺也在猶豫這件事。

要不是爲了快速懷柔塞外。

他直接就下旨都砍了。

大明最不缺人。

但缺文人。

“皇爺,奴婢不敢說!”

馮孝跪在地上。

“朕允你說。”朱祁鈺慢慢睜開眼睛,坐直了,端起蔘湯,又喝幾口。

“皇爺,您做事太急切了。”馮孝道。

“急切?朕都忍了這麼久了,該跳出來的也都跳出來了,還急切?”朱祁鈺覺得馮孝有點扯。

“皇爺呀。”

馮孝接過蔘湯,小聲道:“處置文人,最好的辦法是溫水煮青蛙,讓他們自己往圈套裡面鑽,而不是這樣隨便抓。”

“哼,你倒是學的老奸巨猾。”

朱祁鈺擺擺手:“朕沒必要那麼麻煩,想處置誰便處置誰,皇權在手,無懼其他。”

馮孝流露出擔憂之色:“皇爺,萬一有人抓住您的弱點,利用您殺人呢?”

朱祁鈺眼睛一眯:“你收到什麼風聲了?”

“那倒沒有,但皇爺,不可不防呀。”馮孝擔憂。

以皇帝大殺四方的性子。

遲早會被人當成刀用。

最後會被歷史唾棄,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文人的肚子裡都是壞水呀。

朱祁鈺忽然笑了:“你呀,拐着彎勸朕別殺人,對不?”

“皇爺,萬一有逆臣利用您,剷除異己,纔是最可怕的。”馮孝正色道。

“讓廠衛多多收集情報。”朱祁鈺閉上眼睛。

馮孝卻滿臉擔憂。

收集情報,也不可能收集天下人的情報,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盯着看着。

性格不改,遲早吃虧。

午門外。

胡濙看着被掛着的湯胤𪟝等人,這才意識到,皇帝的雷霆之怒。

宮內有太監告訴他們,皇爺睡下了,不開宮門。

“老太傅,可該怎麼辦啊!”

王竑真想把不孝子給捏死。

你休沐一日,好好在家裡讀書不好嗎,非得去會館裡狎寄,最後惹了一身騒。

我王竑一世清名,被個不孝子給毀了!

“王閣老,你是救兒子,還是想要清名?”胡濙問。

“當然是要清名了!”

王竑毫不猶豫:“此等不孝子,留之何用?”

“那跪在宮門口,請陛下誅殺王澻!”

王竑臉色一變:“那不是逼着陛下放人嗎?”

胡濙苦笑:“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總不能你自己去殺吧。”

“這個王八蛋,害得他老子進退兩難!當真是不孝!”

王竑咬了咬牙:“在宮中侍奉,也侍奉不明白,侮辱君父,他腦袋是缺根弦嗎?”

“王閣老,先別這麼生氣,其中說不定有誤會。”

王復心裡鬆了口氣,幸好自己管得嚴,勒令兒子在家讀書,否則也惹下禍事了,萬幸萬幸。

“本官一世清名,毀他手裡了!”王竑眼淚流了出來。

“王閣老,您還好點。”

孫原貞哭泣:“老夫家的兒子,年過四旬了,還一事無成,本來老夫也不報希望了,卻給老夫惹事啊。”

不少官員哭泣,他們的兒子也都攙和進去了。

王竑瞥了他一眼,都是你兒子把我兒子帶壞了!

“老太傅,該怎麼辦啊?”孫原貞不想向胡濙低頭。

他是兵部尚書,胡濙是吏部尚書。

他一度是想爭一爭六部第一尚書名頭的。

結果,毀在不孝兒子身上。

他這個兒子,自己拿着沒辦法,皇帝拿着也沒辦法。

幾次把皇帝氣得跳腳,讓孫原貞把他兒子掐死。

這麼個奇葩,孫原貞想哭。

“等明日早朝,向陛下請罪吧。”胡濙也沒有好辦法,皇帝根本就不見他們。

好好的元宵節,家庭團圓的日子。

但上千名文人,在西華門前跪着。

而廠衛還在抓人。

有些沒在會館裡的文人,番子進居住的客棧裡面抓,陸陸續續往西華門押解。 好好的元宵夜,被搞得風聲鶴唳。

這些人,要在西華門跪一夜。

宮內,朱祁鈺各宮賜宴後,他早早睡了。

翌日清早。

朱祁鈺神采奕奕鍛鍊,乘坐御輦上早朝。

今天早朝上,很多官員來得都早。

“諸卿來得夠早呀。”

朱祁鈺輕笑着掠過跪伏的百官,走上丹陛,坐在龍椅上:“平身吧。”

“謝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朝臣磕頭,才慢慢站起來。

孫原貞跪在地上:“老臣請罪,老臣孩兒不孝,誹謗君上,當誅之!”

朱祁鈺早晨也聽說了,孫原貞的傻兒子也在西華門前跪着呢。

宮中很多侍衛,都在西華門前跪着呢。

“孫卿,生此不孝子,不是你的錯呀,是他天性使然。”

朱祁鈺抿嘴而樂:“朕拿着也沒辦法呀,要不你回去掐死算了,省着讓你頭疼。”

朝臣明白了。

固安公主不孝。

皇帝就讓天下百官,甚至天下士紳家庭兒子都不孝。

孫原貞真想答應下來。

“孫卿,朕開個玩笑。”

“兒子不孝,也不能真掐死吧?”

“別往心裡去。”

朱祁鈺哂笑:“就像朕的固安,何其忤逆?”

“朕這個當爹的,不也拿她沒轍嗎?”

“這不,打發去浣衣局洗衣服去了。”

“昨天元宵,朕派人去瞧了一眼,她手都是水泡,人也瘦了,人也乖巧了。”

“這孩子呀,最怕慣着,慣子如殺子。”

朱祁鈺不能自己丟臉,既然丟臉,就讓天下人一起丟臉。

不是朕的女兒不孝順。

而是時代的問題,所有孩子都不孝順。

孫原貞哭泣:“老臣也知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家中婦人捧着慣着,老臣又不天天在家,如何管束啊?”

“都是同病相憐啊。”

朱祁鈺心情非常好。

讓你們看朕的笑話。

這回朕就好好責罰你們的兒子,大家都有不孝子女,扯平了。

“玉不琢不成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等廠衛審查完畢,就讓他們去工地歷練。”

“正好,百王府也要繼續建造,城外的新城也要建造,就讓他們去當勞力,幹個一年兩年,也就老實了。”

朱祁鈺淡淡道。

朝臣頓覺可笑,自己的兒孫含着金鑰匙長大,卻要去工地幹苦力,這是教育嗎?這是懲罰?

“陛下關懷官眷,乃天下之福!”

胡濙立刻道:“老臣聽說那邊永教子,獎罰分明,而罰不以體罰爲先,而是逼迫子嗣勤勞。”

“君子勤小物,蘊蓄乃成行。”

“是以用勞作的方式教子,未嘗不是一道。”

“只是陛下,老臣以爲,有罰也要獎,勞作優異者,可準其回國子監、講武堂學習一日。”

朱祁鈺頷首:“老太傅深得教育精髓,不然怎麼會教出兩個優秀的兒子呢!”

怎麼聽着不像好話呢?

“呈上來!”

兩個太監,捧着兩個托盤進來。

然後由兩個太監給展開。

是兩件羽絨服。

外襯是紅色蟒服,裡面加了層羽絨內襯。

“這是皇家商行新琢磨出來的衣式,朕賜名叫羽絨服。”

朱祁鈺笑道:“這是由鵝絨製成的,三九寒天穿着也不會感到冷,非常暖和。”

朝臣看着眼饞。

但是,蟒服,只有皇帝、諸王才能穿。

朝臣是不能穿蟒服的,哪怕是大朝會上,也不允許穿蟒服!(文官穿蟒服從弘治十六年開始)

“自古以來,無人臣穿蟒服者!”

朱祁鈺站起來:“但朕要改一改,於國有大功者,可特賜蟒服!上朝可穿着蟒服上朝!此乃特賜!”

譁!

朝臣一片譁然,皇帝這是要提高臣子的地位。

也在下降諸王的地位。

太祖建藩於各地,給藩王巨大的權力。

從太宗皇帝開始,代代皇帝,都執拗於削藩,終於在景泰皇帝手中,終結了藩王外封的局面。

但是!

藩王哪怕在京中,地位也是高絕。

在皇帝面前是蟲,出去了,連於謙、胡濙都得退避三舍。

蓋因從服飾上就能判斷出來,誰是王,誰是臣。

皇帝用臣權,混合王權,降低王權的同時,又提高臣權。

“陛下,賜臣子蟒服,怕是於理不合呀!”王竑反對,反正他也得不到。

按照皇帝的標準,怕是隻有于謙能得一件。

“祖制也沒說,不允許賜百官蟒服啊?”

“這是賜!”

“無詔穿蟒服者,誅九族!”

朱祁鈺笑道:“朕穿的龍袍,以九龍五爪爲尊,親王爲四爪,此乃古制。”

“從即日起,親王改爲八龍四爪。”

“郡王改爲七龍四爪。”

“將軍及將軍以下不得穿蟒袍!”

“而臣子,御賜蟒服,爲六龍四爪,賜郡王服方可穿七龍四爪服!”

皇帝進一步削弱王權,又限制臣權。

以前親王,是可以穿九龍四爪的,四爪龍稱之爲蟒,所以叫蟒服。

改制之後,只有皇帝才能穿九條龍的衣服。

又加強了皇權。

朝臣一看,才發現這身蟒服,確實只有六條龍。

“於國有大功者,當賜蟒服!”

朱祁鈺認真:“這大明第一件蟒服,應該賜給對大明江山社稷最大的那個人!”

“于謙!”

當出頭鳥的滋味不好受啊。

于謙跪伏在地,想低調但實力不允許我低調。

“賜服!”

朱祁鈺繞過龍案,站在丹陛之上:“這大明第一個臣子穿蟒服的人,該是你于謙!”

“當彪炳史書,爲後世所稱讚!”

“特賜恩去後殿更衣!”

這就穿上啊?

于謙趕緊磕頭:“微臣謝陛下天恩,微臣必爲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兩件蟒服,賜給於謙一件。

另一件該賜給胡濙了吧?

胡濙心心念唸的,也想穿穿蟒服,過把癮。

可等了半天,皇帝沒後話了。

不禁心裡失望。

“這第二件蟒服!”

朱祁鈺沉默許久,纔開口。

讓你胡濙昨晚敢叨擾朕?

想爲文人出頭?

你是朕的狗,不該幫着別人咬朕?

“老太傅扶立之恩,穩定朝局之能,爲朝政夙興夜寐,不圖回報,如諸葛武侯在世。”

朱祁鈺道:“這第二件蟒服,就賜給胡濙!”

胡濙心裡鬆了口氣。

磕頭謝恩。

“以後,於國有大功者,爲國開疆拓土者,爲朝政鞠躬盡瘁者,爲朝局做出突出貢獻者!”

“皆可憑功,賜蟒服!”

“上朝可穿着蟒服上朝!”

聖旨傳下,必然引起天下譁然。

蟒服呀,不管怎麼說,也是提升了臣權。

于謙換了蟒服進來,一身紅衣,金龍浮於衣上,再次磕頭叩拜謝恩:“陛下,這蟒服甚是暖和,是何材料所做?”

“鵝絨。”

朱祁鈺對於謙還算滿意,昨晚他沒攙和文官的事,說明他把自己當成了勳貴。

所以,今天特賜大明第一件臣子穿的蟒服。

于謙聞了聞:“微臣並沒聞到白鵝羽毛的臭味呀?”

“這就是皇家商行研製出來的方法。”

“朕千思萬想,想到了穿羽絨服,抵禦漠北極寒天氣。”

朱祁鈺笑道:“邢國公,你告訴諸卿,穿着這身羽絨服,能不能去塞北生存?”

于謙明白了,皇帝用這羽絨服解決穿衣問題。

“微臣剛剛穿了片刻,便覺得渾身暖和,如同烘烤火爐一般。”于謙覺得暖和。

胡濙換了蟒服出來,也覺得格外悶熱。

但更多的是榮耀!

他歷經五朝,老了老了成爲吏部尚書,天官。

又被賜予蟒服,這輩子算是值了。

“陛下,老臣以爲,推廣此物,我大明能統治漠北!”胡濙懂皇帝的心思。

用蟒服來推廣羽絨服。

把羽絨服的價值炒高。

讓商賈去做羽絨服的生意,一來能增加鴨子、白鵝的養殖,提供肉類;

二來能降低羽絨服成本,讓羽絨服加快在民間推廣。

“大明統治漠北,有三個難題。”

“其一糧食,有玉米三寶在手,糧食問題會得到解決的。”

“其二取暖,如今有了煤炭,取暖問題應該問題不大。”

“其三就是穿衣取暖了,以前需要用棉花,而棉花價高,普通百姓用不起的。”

“尤其是更遠的北方,棉襖也無法更好的禦寒,這羽絨服卻能。”

朱祁鈺笑道:“朕已經讓皇家商行,製成十幾件羽絨服,賜給李賢、商輅、原傑、寇深、俞山、劉廣衡,以及神英、房能、範升、範炅、陶瑾、顧榮、牛珍等鎮守邊將的名臣名將。”

“他們在邊疆戍衛,十分辛苦,這個年肯定是沒過好的。”

“朕的賞賜輕於鴻毛,卻重於泰山。”

朱祁鈺是真能自誇呀。

看着朝臣眼巴巴的樣子。

“爾等也有,京師用不着太厚的羽絨服,皇家商行爲重臣都準備了一件,稍後便賜下去。”

皇帝用羽絨服,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謹防百官幫着文人說情。

胡濙到嘴邊的話,只能咽回去。

“諸卿,說說吏治問題吧。”

說回正事,朱祁鈺沉吟道:“去年,朕增設了很多新部門,放在各部之下,但有的和各部職能部門相悖。”

“朕看呀,應該該合併的合併,精簡吏治,纔是正事。”

這件事,討論很久了。

皇帝想增設一部,但朝臣認爲會造成職能臃腫,對吏治無益,效仿宋朝的冗官。

“六部,朕想以部-司-局-科行事。”

“清吏司單獨提出來,成立一個司,而不是在六部下都設清吏司。”

“六部職能完全明確劃分清楚,彼此協作、牽制。”

“諸卿意下如何?”

朱祁鈺話音方落。

就遭到羣臣的反對:“陛下,六部清吏司,雖然是一個名字,其實職能完全不同,單獨提出來,如何成立新部門?”

“就說吏部,文選、考功、驗封、稽勳四個清吏司。”

“清吏司只是掛個後綴罷了。”

皇帝要削弱六部的權力,往內閣、軍機處收權。

變相增加皇權。

“名字之爭沒有必要。”

朱祁鈺道:“朕的意思,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

朝臣咀嚼着,改革吏治,關乎着各方利益。

新設容易,裁撤可就難了。

“陛下,老臣以爲,設司-廳-局-科更加合理一些。”

胡濙斟酌道:“因爲各部都有司務廳,而各科,設在司之下,所以老臣認爲,廳該比局高。”

部-司-廳-局-科,五級行政,又要多一級的人。

行政費用提高了。

“司和局已經夠用了,何必多加一個廳呢?”

王復認爲:“廳可單獨於外,在國朝統治鬆散地區,設廳,由中樞直管。”

這是用廳,替代都指揮司。

改革吏治,千難萬難。

“朕也認爲,多設廳一級,會造成冗官的局面。”

朱祁鈺琢磨着:“司務廳是掌文書的,僅僅九品而已,提到局往上,完全沒必要了。”

“這樣吧,就先設部-司-局-科,將廳設在地方。”

“各司主官由右侍郎兼任,仍爲正三品。”

“司下設局,局主官爲郎中,仍爲正五品。”

“局下設科,科主官爲員外郎,仍爲從五品。”

換湯不換藥。

胡濙表示反對:“陛下,右侍郎由右侍郎兼任司的主官,未免過於奢侈,各部清吏司的主官只是郎中而已。”

“原部門不變,新設的司爲右侍郎兼任。”

“適當的合併、裁撤。”

朱祁鈺也是深思熟慮的。

“陛下思慮甚是,但右侍郎要增加很多位,行政開支又要增加了呀。”王復提議。

“無妨,只要多多遴選能吏即可。”

朱祁鈺繼續說:

“朕以爲,戶部的倉庫,爲局一級,設一倉儲局,管轄所有倉庫。”

“而原提舉司、鈔紙局、印鈔局,其實已經無用了,乾脆革掉。”

寶鈔已經發行不下去了。

留之無用。

耿九疇臉色發苦,這是削戶部的權呀。

“陛下,倉儲極爲重要,設局難以通下所有倉儲,乾脆設倉儲司,同下戶部內所有倉儲。”王復提議。

朱祁鈺頷首:“就設倉儲司,右侍郎兼任倉儲司主官。”

朝臣對此沒有異議。

“陛下,那銀鈔該怎麼辦?”耿九疇道。

“單獨設銀錢提舉司、商業提舉司、農業提舉司、治水提舉司、醫藥提舉司、教育提舉司、宗錄司。”

一口氣,單設七個提舉司。

“陛下,這要增加多少官吏呀?”

胡濙第一個反對:“原醫藥局就夠用了,銀錢、商業、農業可入戶部,沒必要單獨設司。”

“治水司、教育司、宗錄司倒是需要,但主官官職不能太高,朝堂支撐不起俸祿開支。”

“儘量精簡機構,提高效率即可。”

朝臣也覺得是。

皇帝太狠了,一口氣設了七個司。

大明總共才幾個司?

“不能入戶部。”

“朕打算改銀錠爲銀幣,銀錢提舉司要單獨設司。”

“商業司必須要設,一是要管商賈,二是收稅,宮中的鈔關,也會歸於商業司。”

“而農業司,更是國之根本,農業局不夠規格,未來推廣玉米三寶,都需要農業司。”

“醫藥司按照朕的意思是,先設個空架子,還是原來局的配置,只是叫司而已,官職一應不變,但太醫院設在醫藥司之下。’

“將惠民藥局單獨提出來。”

“再設一醫學堂,就將原太醫院內部的學習堂提出來即可。”

“醫藥司還可設一個書局,用來整理、編纂、推廣醫書。”

朱祁鈺認爲很有必要。

而分配局,仍然設在吏部之下。

七個單獨司,還得詳細劃分。

“陛下呀,這要增加多少官吏呀?”

姚夔苦笑:“中樞設了,地方設不設呢?”

“地方酌情設,比如治水司,在需要治水的地方,設一治水廳,治水之後,降格爲治水局,用來維護水道。”

這一聽,怕是要徵召更多的官吏。

而且,這些官吏是不能裁撤的。

“陛下萬萬不行!”

胡濙跪在地上:“按照您這麼算,朝中官吏要增加一倍呀!那怎麼行?”

“一是國家朝政負擔不起這麼多人的開支。”

“二是,民間官吏,名爲官吏,實爲地方一霸,陛下多設官吏,就是多了幾頭老虎,去撕咬百姓罷了!”

“官吏當精簡,而不該多設!”

“大明多有全才,一司多用,方是正理。”

朝臣都贊同胡濙的話。

“官吏如坐寇,朕心知肚明。”

朱祁鈺斟酌道:“未來,朕打算不設吏。”

“吏也由朝堂支付俸祿,吏也進入考覈,可升遷。”

“絕不能放任吏員在地方做大。”

此話一出,朝臣苦笑:“陛下,錢從何來呀?俸祿從何而來呀?”

皇帝這是管殺不管埋。

“都是後話,以後走到哪一步看到哪一步。”

想有錢,必須得開海。

永樂朝那麼多軍費,主要來源是海上的錢。

海商個個富得流油,把他們都殺了,錢也來了。

“陛下開疆拓土,要建更多的省份,已經需要大量官吏了,若還放開吏員的限制,中樞怕是支撐不下去呀。”

胡濙的話引起共鳴。

雖然皇帝搶了很多錢,但錢實在不經花,估計很快就要見底了。

今天有加更!改完就更!

第376章 崑崙封禪,打假歐洲,思想碰撞,民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着!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234章 陛下談判談得很好,但下次別談了第472章 戰後復甦:電腦的誕生(三)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268章 景泰九年的大明,把安南王變成傻子第153章 三年犁清地方,方能重拳出擊!(均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257章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364章 縱橫捭闔,吞下意大利,變成大楚帝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272章 請天子劍殺官!請胡家主動認罪,莫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270章 黃鱔,像條尾巴一樣!(吃飯勿看)第157章 人菜癮大又愛裝的朱祁鈺!第190章 殺呀殺呀,殺出了大案,有人聚兵意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153章 三年犁清地方,方能重拳出擊!(均第360章 文化根源大挪移,世界的都是大明的第262章 楊府尹,收一收你的屎尿屁,味兒太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着!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363章 皇子封國,朕教皇子們用皇權,朱見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322章 二十天平柬,連鎖反應第327章 氣運大男主,倭靈王,朱祁鎮第224章 名單裡的秘密,先帝的死因!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272章 請天子劍殺官!請胡家主動認罪,莫第28章 賜姓彘,革除玉牒!賜他瓦罐雞!(三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35章 你要清名,朕給你!(求收藏!)第482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2)】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162章 貴妃,跪好了!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第230章 景泰帝跳大神,太宗皇帝降雷劫,劈第2章 你們逼朕做暴君!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場朝會,佈局東南諸國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398章 郕國吳國篇:與死神共舞,毒物縱橫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148章 求求陛下了,快削藩吧別 別抽了,疼第326章 朱祁鎮,爽死了!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7章 掰開他的狗嘴,灌進去!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120章 把京營踢出京城!胡漢之分,打劫西第206章 摳出來當泡踩,有眼無珠的東西!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332章 大明是瘋狗嗎?東北這塊爛地,也要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5章 皇帝,該吃藥了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95章 蛐蛐喜歡吃你!黑吃黑,大人,跪下!第255章 兒到用時方恨少!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102章 胡濙,你來決定,朱軫是死是活!要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第437章 在別人眼裡,朕只能保五爭三,當不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250章 宗室,把你們殺了當肥料養花,花都第317章 陳瘋子,老天不公,老子代老天幫你第25章 來人,把這個亂臣賊子剮了!(求收藏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358章 陳嘉猷遍訪歐羅巴,朱見深兵打奧斯第84章 啪!你的賢名是用皇爺的惡名換來的!第267章 安南政變,二次奪門:別,別殺朕,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
第376章 崑崙封禪,打假歐洲,思想碰撞,民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着!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234章 陛下談判談得很好,但下次別談了第472章 戰後復甦:電腦的誕生(三)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268章 景泰九年的大明,把安南王變成傻子第153章 三年犁清地方,方能重拳出擊!(均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257章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364章 縱橫捭闔,吞下意大利,變成大楚帝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272章 請天子劍殺官!請胡家主動認罪,莫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270章 黃鱔,像條尾巴一樣!(吃飯勿看)第157章 人菜癮大又愛裝的朱祁鈺!第190章 殺呀殺呀,殺出了大案,有人聚兵意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153章 三年犁清地方,方能重拳出擊!(均第360章 文化根源大挪移,世界的都是大明的第262章 楊府尹,收一收你的屎尿屁,味兒太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着!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363章 皇子封國,朕教皇子們用皇權,朱見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322章 二十天平柬,連鎖反應第327章 氣運大男主,倭靈王,朱祁鎮第224章 名單裡的秘密,先帝的死因!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272章 請天子劍殺官!請胡家主動認罪,莫第28章 賜姓彘,革除玉牒!賜他瓦罐雞!(三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35章 你要清名,朕給你!(求收藏!)第482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2)】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162章 貴妃,跪好了!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第230章 景泰帝跳大神,太宗皇帝降雷劫,劈第2章 你們逼朕做暴君!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場朝會,佈局東南諸國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398章 郕國吳國篇:與死神共舞,毒物縱橫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148章 求求陛下了,快削藩吧別 別抽了,疼第326章 朱祁鎮,爽死了!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7章 掰開他的狗嘴,灌進去!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120章 把京營踢出京城!胡漢之分,打劫西第206章 摳出來當泡踩,有眼無珠的東西!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332章 大明是瘋狗嗎?東北這塊爛地,也要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5章 皇帝,該吃藥了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95章 蛐蛐喜歡吃你!黑吃黑,大人,跪下!第255章 兒到用時方恨少!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102章 胡濙,你來決定,朱軫是死是活!要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第437章 在別人眼裡,朕只能保五爭三,當不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250章 宗室,把你們殺了當肥料養花,花都第317章 陳瘋子,老天不公,老子代老天幫你第25章 來人,把這個亂臣賊子剮了!(求收藏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358章 陳嘉猷遍訪歐羅巴,朱見深兵打奧斯第84章 啪!你的賢名是用皇爺的惡名換來的!第267章 安南政變,二次奪門:別,別殺朕,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