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

周玉率領一萬騎兵,在本地嚮導的指引下,走奇台穿過沙漠,繞過沙漠,去偷汗庭。

範廣則分兵多路,南下翻越沙漠招降西域諸地。

他則親率步兵,退回吐魯番,在吐魯番沿線築城,戰局進入僵局。

對峙半個月後,阿黑麻帶着兩個兒子撤回汗庭,去和準噶爾打仗。

準噶爾聞聽大明撤了,他們立刻撤兵,帶着汗庭的金銀財寶,撤回領地,以亦力把裡(伊寧)爲界,侵佔馬合木的領地,建立準噶爾汗國。

看見殘破的汗庭,阿黑麻一口氣沒上來,吐血重病。

他深知兩個兒子極具軍事天賦,野心自然也大得可怕,汗位交給任何一個兒子,都會引發戰爭。

臨死前,他做出最英明的決定,把部落拆成兩半,將西邊封給大兒子,被準噶爾部佔領的地區分給小兒子,讓他們各自爲汗。

阿黑麻一死,東察合臺汗國算滅亡了。

滿速兒和薩亦德主持軍政,強敵壓迫之下,友好分割軍隊。

整個冬天,在吃不飽穿不暖當中度過,很多牧民死去。

景泰二十一年,春。

滿速兒和薩亦德聯手,西征準噶爾汗國,一戰打崩了準噶爾汗國,收復失地。

阿失剛剛當了大汗,屁股沒坐熱呢,就被趕走了,灰溜溜北遷滾回自己的領土去。

也得承認,這兄弟倆軍事天賦太強。

薩亦德分帳,因爲汗庭殘破,他決定遷都喀什,兵鋒向西開拓,建立葉爾羌汗國。

七月,滿速兒東征吐魯番。

範廣收下塔里木盆地東邊綠洲,大明建立統治。

該動手的,大明絕不含糊,不然軍糧不夠,也沒人來管理這些地盤。

滿速兒東征,和範廣在吐魯番僵持。

這時,一道噩耗傳來,汗庭又被佔領了,亦力把裡丟了!

滿速兒以爲是準噶爾又來了,立刻撤退,回到汗庭才知道是明軍,根本就想不通,明軍是從哪冒出來的。

周玉以一萬軍力,攻克了亦力把裡(伊寧),又將附近富裕的城池,大火焚燒,在滿速兒撤回來時,直接撤走。

滿速兒手中七萬大軍,皆是一頂一的精銳,對明軍能以一換二,對準噶爾精銳也是以一換一。

再強的軍隊,也架不住吃不飽肚子啊,滿速兒立刻大失軍心。

富裕的城池都被周玉給燒了,牧場被放了,大量牛羊被殺,橫屍遍野。

滿速兒再厲害,沒吃的也不頂用啊。

被迫離開亦力把裡(伊寧),退往阿拉木圖。

他走也不讓明軍好過,把騎兵放出去,禍害吐魯番去,甚至把沿線的城池徹底給燒了,誰也不給誰留,不願意走的能殺的殺。

氣死滿速兒的是,得知周玉得手後,範廣逃離吐魯番,撤回哈密了。

而吐魯番被明軍糟踐的,除了破房子,別的啥都沒有了,他去禍害了個寂寞。

因爲大明也沒少屠,沒少搶。

滿速兒帶着眼淚撤到阿拉木圖的。

以前東察合臺汗國是穿鞋的,自然和大明講道理,現在他變成光腳的了,看看大明敢不敢建設吐魯番。

你敢建我就敢燒。

準噶爾又來撿便宜了,也是哭着走的。

範廣絕對夠狠,不要吐魯番了,太爛了,我們大明也不要。

富庶百年的吐魯番,莫名其妙荒涼起來。

屹立近二百年的東察合臺汗國也徹底崩潰了,滅在了大明之手。

捷報傳到中樞。

朝臣也傻眼,人沒少殺,錢沒少花,地方一寸沒佔,這叫什麼勝仗啊?

東察合臺汗國確實沒了,但多了七萬海寇,西域的大門對大明徹底關閉了。

這仗打得,是有功,但好像也沒功。

朱祁鈺忍俊不禁:“這仗打得不錯。”

這還不錯呢?

“諸卿,先從戰略上看啊。”

“東察合臺汗國存在,對大明來說,百害而無利。”

“現在呢,東察合臺汗國沒了,變成了滿速兒、阿失和薩亦德三支勢力。”

“準噶爾兵勢最強,約有十二萬戰兵。”

“滿速兒七萬,薩亦德七萬,但薩亦德在喀什,應該不想再東征了。”

“滿速兒的七萬大軍,供養都是問題,用什麼東征?無非是落草爲寇!”

“落草爲寇反而是好事,你們想想看,七萬大軍,大明最少需要十五萬騎兵,才能硬碰硬。”

“範廣手裡騎兵就剩下十萬了。”

“這場仗要不是周玉建立奇功,咱們根本沒法從東察合臺汗國身上撕下一塊肉來!”

“七萬騎兵落單了,難道大明還吃不下嗎?”

朱祁鈺對戰果很滿意,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的,當初制定的東察合臺汗國計劃,用五到八年時間的。

阿拉木圖是養不起七萬騎兵的,滿速兒要麼劫掠哈密,要麼西征去跟他弟弟混。

現在最富的地方,就是哈密。

範廣卻紮在哈密,你來我就打伱,準噶爾部再強,也不敢去和26萬明軍掰腕子。

滿速兒處境非常尷尬。

“傳旨,晉範廣伊國公,暫不賜世券。”

“封周玉奇台伯,陶瑾尉犁伯,神英昌都伯,皆有大功。”

“授寇深、原傑少保,正二品正治上卿,加賜銀符一枚。”

朱祁鈺可是大出血了,直接晉了範廣的國公之位,他這滅一國的國公位確實有點水,只是國號沒了,主力還在。

但範廣在南京拱衛他兩年的功勞,無法抹殺的。

三將封伯爵,是理所應當的。

寇深和原傑,在此戰之中表現十分耀眼。

“派人去聯合準噶爾部,痛打落水狗。”朱祁鈺覺得,先滅掉滿速兒部,再拿下準噶爾,西域也就囊括進天朝了。

現在的西域,絕對是千年來最荒涼的西域,千里無人煙。

這也好,當保護水土了。

近來胡濙病重,吏部尚書由陳文接任。

王文馬上就要回京了,雲南徹底平定了,從土司中徵兵140萬,去荊揚州殺土著去了。

又從河南、江西、重慶移民百萬進入雲南。

大明的雲南,要比大清和後世大得多。

雲南太窮了,朱祁鈺對雲南並不多看重,更看重的是,雲南直接和印度接壤,如此就有了陸路去印度的道路了。

沐家全族被遷入京師,大明唯一一個鎮守邊陲的國公府,也不復存在了。

但皇帝是對沐家是極爲優寵的,封了這些年代掌黔國公印的沐瓚爲騰越伯。

正式冊封沐琮繼任黔國公爵位,還賜下一枚金符。

可見皇恩。

沐家巴不得回京享受呢,誰願意在雲南那苦哈哈的地方吃土啊,還是回京師舒坦。

他家又沒有反意,皇帝也不是容不下人的性子,以後還有出京立功機會的。

方瑛回京又飄了,他得到三世世券,還被皇帝誇獎一頓。

大明如今有一個郡王,四個國公,邢郡王,交國公、黔國公、伊國公、成國公。

餘子俊改任雲南督撫,安撫雲南。

“皇爺,老太傅怕是不行了。”有太監進來稟報,朱祁鈺心頭一跳。

“擺駕出宮,朕去看看。”

這兩年,俞山、俞綱、薛瑄、任禮、曹義、施聚、焦禮相繼病故,大明的半邊天倒了。

地方已經是少壯派填充地方、佔據中樞了。

甚至,耿九疇、軒𫐐等人也生病,在家靜養,獨當一面的人才更少了。

大明疆土這麼大,沒有上百個獨當一面的人才,怎麼讓大明欣欣向榮?

一路上胡思亂想,御輦抵達胡濙府邸。

胡長寧跪在地上哭泣。

“老太傅真不行了?”朱祁鈺眼神悲痛,快步走進去,穿過前堂,進入後堂。

胡濙躺在牀上,奄奄一息。

忽然翻起眼皮子:“陛下怎麼來了?怎麼驚動陛下了呢?”

說着要爬起來行禮。

朱祁鈺立刻按住他:“這段日子朕見不到您,有點想您了。”

胡濙笑了笑,抓住朱祁鈺的手:“老臣是醫者,知道自己的身子骨,是先帝詔老臣下去侍奉,老臣今年九十二了,沒有遺憾了。”

“但唯一不能放下的,就是您啊。”

他使勁抓住朱祁鈺的手:“陛下呀,您做事太剛烈、急躁,若無老臣牽絆着您,老臣擔心大明會進入一條難以遏制的道路啊。”

說到這裡,他像是來了精神。

他揮手:“都出去,不許聽。”

胡豅正在趕回來的路上,胡長寧哭着出去,他知道,父親這是迴光返照,大限到了。

一滴晶瑩的淚珠,掉在胡濙的手掌。

“陛下莫哭,聽老臣說完。”

“老臣不在了,以後做事務必三思而後行,務必,要多想一點,要多聽一點。”

“老臣知道您做的事情都是爲了大明好,但不能急躁呀。”

“請您多看隋煬帝的史料,他的功績害在當世,利在千秋,您絕不能效仿他呀。”

“陛下!”

胡濙抓住朱祁鈺的手力度極大。

“朕聽到了。”朱祁鈺止不住眼淚,他和胡濙有爭吵有防備,更多的是互相扶持。

這些年,他們經常站在不同立場之上,甚至動殺心不是一次兩次。

但胡濙爲了大明,可謂是鞠躬盡瘁。

起碼他們的目的是相同的,胡濙爲官這麼多年,從來沒有爲家族謀一分利,哪怕臨死之時也沒有。

“陛下莫哭。”

“老臣九十二了,位極人臣,活得夠本了。”

“臨終之前,只求您,牢記老臣的話,治大國如烹小鮮,要慢要緩,凡事要多聽多想,多聽老臣子的話,年輕人過於激進時,您務必要拉住風箏線,不讓他們飛出去,要慢要緩,人心變化是需要時間的!”

“陛下,老臣大限到了。”

“老臣答應您的事,都做到了,只求您帶着大明一路向前,等老臣去了地下,面見先帝時,也有話說。”

說到這裡,他面色忽然紅潤起來,臉上也帶着笑:“老臣前半生謹小慎微,因爲老臣不是靠真本事上來的,而是爲太宗皇帝做了不光彩的事,纔上來的。”

“尤然記得先帝臨終之時,拉着老臣的手,將天下重任託付給老臣。”

“土木堡之時,老臣腦子一片空白,但爲了不負先帝的託孤重恩,老臣不敢退縮呀。”

“老臣是人,也怕啊。”

“但想到先帝臨終前的託孤之言,老臣三十多年,從未有一日忘記。”

“您御極二十一載,老臣竭力扶持,因爲老臣答應過先帝,絕不想再看見土木堡了……”

淚珠順着胡濙的臉頰不停地流,土木堡一戰,打斷了大明的脊樑,若非皇帝,大明的脊樑就永遠不會挺起來了。

朱祁鈺輕輕幫他擦眼淚。

他抓住朱祁鈺的手,眼中追憶往昔:“陛下,您可知老臣最快活的是哪段時光啊?”

“您告訴朕。”朱祁鈺哄着他說話,心中悲慼。

“是永樂朝,尋訪建文之時,老臣雖跋山涉水,但也見到了大明大好河山,這天下老臣都看過了,真的知足了。”

提起建文,這是個亙古謎團。

朱祁鈺也動了好奇心:“老太傅,建文真的消失了嗎?太宗皇帝派您,派三寶太監,就是去尋找建文嗎?”

“呵呵!”

胡濙嗤笑兩聲:“太宗皇帝胸襟何其廣大呀,怎麼可能爲了一個見不得光的人,耗費錢糧呢?”

“的確,太宗皇帝靖難進入京師時,建文消失了。”

“但老臣已經找到他了,他已剃度出家,不問紅塵之事,老臣找到他時,他已經老矣了,沒有幾年活頭了。”

“老臣回京彙報,太宗皇帝只是嘆息一聲,沒說其他,他找建文,不是擔心建文謀反,而是一個執念罷了。”

“三寶太監下西洋,和您一樣,是爲了貿易,賺錢支撐戰爭罷了。”

也對,太宗皇帝何其人物,建文是皇帝的時候,都能造反成功,何況建文已經是個和尚了呢?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您和太宗皇帝很像,都對領土有着極致的貪婪。”

“奈何,太宗皇帝並不知道交趾之妙,是以得到了交趾,沒有深耕就放棄了,否則以交趾之糧,足夠蕩清漠北。”

沒錯,太宗皇帝多能打仗啊,只是被士紳給騙了。

“老臣也支持您開疆拓土,吉林、交趾之利,老臣都看在眼裡的。”

“但希望您要慢,要緩,一點點吞併,漢文化是這個世界上最包容的文化,任何人進來,都會被同化的。”

“不要一直行霸道,殺戮過重,早晚會遭到反噬的。”

“陛下,您過於強大,不敢反噬您,可終有一天,由太子登基,太子是沒經過戰爭的,反噬會在太子朝發生!”

“陛下,您一定要記住,行仁道,將反噬去除,這一代的事情,必須由這一代完成,不能等太子去做,陛下……”

“陛下呀,您一定要記住老臣的忠告啊。”

忽然,胡濙身體開始抽搐,人不行了,卻還抓着皇帝的手:“陛下,老臣臨死前,還有最後一句忠告,您能、能聽、嗎?”

“您說!朕聽!”朱祁鈺眼中悲痛不言自喻。

胡濙臨死前,沒爲家族謀利,一心爲國。

他說的對呀,一直殺下去,會讓人變成禽獸的,爲何忽然沒有百年國祚?就是因爲殺戮過甚,遭到了反噬。

胡濙看得清楚,他希望皇帝也能看清楚,有朝一日立刻停止殺戮,行仁道,勸人向善。

這是殖民思想。

胡濙看着皇帝,極爲困難的說:“太子,不能輕易換了!”

朱祁鈺沒明白這句話的深意,可再問,胡濙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他讓胡長寧等人進來,然後別過身體,不想看他最後一眼了,眼淚卻劃過面龐。

“傳旨,贈胡濙太師,授奉天殿大學士,配享太廟,胡濙入仕六十年,於國有大功,請入文廟!”

胡濙最後一口氣斷了,臉上露出欣慰之色,他不是欣慰封賞,而是皇帝聽進去他的話了。

胡家上下哀鴻遍野,胡長寧哭暈過去了。

朱祁鈺擺駕回宮,奉天殿外的國旗降半旗。

“明日輟早朝,天下國旗降半旗,將奉天殿外的國旗降下來,隨胡濙入葬,入葬時,朕去扶靈!”

接下來幾天,朱祁鈺心情都不太好。

胡濙是大明的支柱啊。

這根柱子終於還是倒了,以後的大明,需要他來支撐起來了。

“去請于謙來。”

過一會,于謙入殿行禮,看見皇帝臉色不好:“陛下,您要保重龍體呀,老太師壽終正寢,沒什麼可悲哀的。”

“邢郡王,朕真怕有一天你也去了。”

“大明的兩根支柱就都沒了,整個朝堂就得靠朕一個人撐起來了。”

朱祁鈺情緒不高:“朕不知道,自己的肩膀,能不能撐起大明來。”

于謙第一次見到如此頹廢的皇帝。

“老臣近來身體很好,尚且能爲陛下再撐些日子。”于謙安慰他。

“老臣子一個接着一個離朕而去,朕還想領他們泰山封禪呢。”

“可……唉!”

“朕覺得戰爭不能拖下去了。”

朱祁鈺目光堅決:“邢郡王,朕想派你去西邊,你來掌軍,麾下有範廣、王越、寇深、原傑。”

“陛下,西線戰場範廣打得不錯,老臣去了,也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呀。”于謙笑道。

“您覺得王越能接您的班嗎?”朱祁鈺忽然問。

于謙苦笑:“老臣也是無師自通,能不能行,得去戰場上才知道。”

他清楚,皇帝希望大明再出一個帥才,可這事不是人力能夠決定的。

“說來說去,戰場的根源在於您。”于謙道。

朱祁鈺一愣:“朕?”

于謙輕輕點頭:“只要您放心敢用,天下將軍都是名將,就像範廣,若去年您因爲一場失利,就奪了他的官位,那麼換誰都打不贏這場仗的。”

“您一如既往的相信範廣,所以範廣打了一場大勝仗回來。”

“您覺得老臣是軍神,無非是您過於相信老臣而已。”

“老臣打仗,您從不過問,中樞也從不指手畫腳,所以老臣連戰連捷。”

這話說得在理。

可朱祁鈺卻覺得於謙是千古名將,一般人比不上的那種,換了別人未必能這麼穩妥的贏。

“陛下,老臣沒您想的那麼神,老臣也是人,也會犯錯,範廣、王越、項忠、李瑾、楊信都有帥才,只要您肯用他們,他們就能爲您執掌幾十萬大軍的。”

朱祁鈺還是搖頭:“朕覺得不如你。”

于謙忍俊不禁:“那陳文,就是名將嗎?他在雲南打得不也有模有樣嗎?沒有誰是什麼帥才,只是陛下您信任老臣而已,老臣打了幾場勝仗後,被您神化了。”

“讓朕想想吧。”

朱祁鈺覺得不是,道:“邢郡王,您覺得西北戰事,有把握在明年內結束嗎?朕要侵吞整個東察合臺汗國。”

于謙微微凝眉:“老臣去了,也難以徹底大敗準噶爾部。”

他沒說滿速兒,因爲滿速兒就七萬人,沒有糧草,不足爲患了。

薩亦德看這架勢是想西征,心思不在東方。

“朕還是想派你去,讓範廣和王越在你手下學習,把楊信、李瑾都派給你,你帶一帶他們。”

朱祁鈺道:“滿速兒也是名將之才,若能收服最好,若不能,就送他上路吧。”

于謙深表無奈,你們把我捧得太高了。

“那老臣準備準備就出發。”

于謙竟不想上戰場了。

他忽然懂了方瑛,方瑛爲何不想上戰場,就是怕戰敗,戰敗了,一世英名沒了。

他于謙百戰百勝,也可能滑鐵盧。

楊信、李瑾被從駐地調走,去西邊建功立業去。

六月份,就傳來柳溥病死的噩耗。

真是大明將星隕落的一年,柳溥也沒了,贈融國公,其長子嗣侯爵。

在吉林。景泰二十年,是吉林發展最快的一年。

馬文升接手王來之後,加大力度建造,並親自率兵去壓制野人,一邊打一邊收服,一改王來用的王道,改行霸道。

馬文升和楊信配合,吉林拓展得速度極快。

人口也不停往這邊移。

截止到景泰二十一年年中,人口突破了八百萬,移民人口多來自北直隸、河北、河南、山西,少量山東人,以及各地的罪犯。

大明又從奧斯曼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購買大批奴隸。

每年穩定輸入二十萬白女、十萬東南女,五萬印度女進入吉林。

人種、民族、文化在互相碰撞中,形成新的東北文化。

吉林治所哈爾濱,已經成爲東北僅次於瀋陽的大都市,容納人口五十萬人。

經過十餘年建設,哈爾濱也是一座不夜城,瀝青路通往吉林各個城市,連通黑龍江。

人口暴增,主要和糧食產糧有直接關係。

吉林一省囊括後世吉林、黑龍江和蒙東,開墾出來的良田面積,頂得上江南三省的總面積。

地大物博,土地富饒。

出產的糧食,足夠供應河北、山西、熱河三地用的糧食、油料。

關鍵大米、玉米、地瓜、土豆好吃啊,比江南的米更好吃。

雖然產量遠遠比不上江南,但耕地面積大呀,多種一塊不就完了,往北還有萬里荒地呢,都開墾出來,夠養活整個大明瞭。

當然了,那是馬文升不知道北面是凍土,凍土是戰略資源,幾百年內都沒用。

農科院還在研製耐寒種子,並想辦法提高產量。

馬文升貫徹皇帝的理念,把索倫人當親兒子養,其他各族都是打散了招降。

索倫人也給力,給大明源源不斷提供兵卒。

已經開始漢化了。

大明並不嚴格規定他們只能漁獵,而是給他們一點好生活,不能像韃清那樣欺負人家,畢竟是親兒子嘛。

馬文升現在着急的就是人口。

以吉林的糧食出產能力,最少需要一千五百萬人,缺口巨大。

他甚至想頒佈釋奴令,把奴隸變成人,卻遭到中樞駁斥,決不許奴隸釋放成人。

倒是運來的女奴增加了,抓緊生孩子得了。

從景泰二十年運來的,都是皮膚雪白,高鼻樑,藍眼睛的白人,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戰俘家眷。

大明是女人就要,長相不挑,黑的不要。

大明連續五年,採購女人。

導致歐羅巴各國人飯子遍地都是,專綁女人,使得他們人口失衡,被迫引進黑人了。

大明可不止盯着歐羅巴,除了非洲的,各地的女人都要。

就吉林,細算的話,估計有上百個民族,這些女人都嫁給了漢人,未來會生出一羣混血,混血混血再混血,未來什麼樣就不好說了。

吉林人給的嫁妝多,內地的漢女,也陸續嫁去了東北,進一步融合。

遼寧也有人遷入吉林,和廣袤的吉林一比,東北六省遼寧面積最小,耕地自然也不如吉林多,自然願意遷去吉林了。

在吉林,會看到一羣扎辮子的地裡幹活,膚色也各異,有很多黑哥,在地裡老老實實幹活。

印度人受不了這地方的嚴寒,凍死了一羣又一羣。

不得不用奧斯曼帝國的戰俘。

奧斯曼橫跨亞歐非,又是個屬平頭哥的,四處開戰,戰俘自然是什麼膚色都有。

大明一邊買人,一邊販賣軍火。

奧斯曼管大明叫,地中海縱火犯。

四處出售軍火,給錢就賣,導致奧斯曼舉世皆敵,原來四周都是小綿羊,被大明供的,都成了大灰狼。

然後大明還買諸多小國的戰俘呢,都是奧斯曼人。

全都買走。

剛開始奧斯曼認爲大明缺人呢,派來使者出使大明才發現,大明他孃的是把人當奴隸用!

百萬奧斯曼人,死在了大明的水道上。

大明建設飛快,截止到景泰二十年,全國水系全部改造完畢,如今已經開始改造灌溉工程了。

新益州的瀝青路也修通了,正在往新荊州、新揚州方向修。

死在路上的奴隸,最少有一個億。

基建狂魔大明,擁有全世界最好的路,最順暢的水道,最廣袤的疆土,還不滿足,還在飛速發展。

大明速度奇蹟的背後,都離不開全球各族人民的幫助啊。

尤其看見奧斯曼偉大的勇士,竟然在東北像老黃牛一樣種地時,使者都崩潰了。

關鍵他們的勇士,扎着一個很醜陋的辮子,在地裡耕耘,見到主人會說一句“喳!”

找到大明,請大明釋放俘虜。

大明當然拒絕了,我花錢買來的,憑什麼釋放啊?

奧斯曼單方面宣佈和大明斷交。

朱祁鈺立刻宣佈,贈與奧斯曼鄰國,一大批軍火,並拒絕出口給奧斯曼一切商品。

大明發布買人令,只要奧斯曼的人。

沒到一年,奧斯曼就叫爸爸了。

周圍小國,發瘋似的去搶奧斯曼的人,賣給大明。

奧斯曼帝國立刻變成了中亞病夫,對本國國民給大明耕種,沒有任何意見,還舉雙手支持,並贈送了大明十萬女人,請求和大明修復關係。

朱祁鈺就一句話,二十萬,黑的不要。

奧斯曼服了。

大明第一次用經濟手段,改變世界局勢。

憑藉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大明才能穩定給新地,供應女人。

從香港、上海進入大明的奴隸,白女增長到了五十萬人,她們一小部分會高價賣給民間百姓當妾,更多的則是送往寧夏、蒙古、吉林、黑龍江四地填充人口。

想納白女當妾,就移民到邊疆,免費送一個。

這都是移民的口號了。

每年移民的口號都在變,爲了吸引移民去新地,中樞無所不用。

黑龍江的總人口,達到了三百萬。

兀良哈人只有六萬人,離開了黑龍江,跑到了蒙古都司遊牧,其餘人則變成了黑龍江人。

黑龍江也多了兩個府,喀爾喀府和察哈爾府。

蒙古都司多出來一個地方,叫唐努烏梁海,此地就是兀良哈人遊牧的地方。

姑射島沿北探索,發現了北方四島,又發現了堪察加半島,但這個島不適合人類居住。

大明還是派官員來管理,主要是懷柔土著,讓土著歸順大明即可。

以興安嶺爲界,南面是吉林和黑龍江,而吉林和黑龍江又以興凱湖爲界,黑龍江包括姑射島和庫頁島。

經過中樞合議,於景泰二十年,設立鮮卑省和韃靼省。

東北六省,徹底形成,朝鮮、遼寧、吉林、黑龍江、鮮卑、韃靼。

但新設的兩省多是凍土,未來有價值,現在只是設個省管理而已,此地也沒有稱王稱霸的本錢,修上瀝青路,派官員管理即可。

大明主要經營,東北南四省,而北兩省是以能源爲主,現在還沒有開採的能力。

蒙古都司,也基本上建造成功,蒙古都司太冷了,修建幾座重點城池,打服諸多部落,逼迫他們懷柔,再遷些罪犯過去,也就可以了。

於景泰二十一年四月,蒙古撤都司,爲蒙古省。

捕魚兒海都司,開始建造。

兩省以捕魚兒海爲界,北面是捕魚兒海都司。

連蒙古人都想不通,大明要這破地幹啥啊?他們都嫌棄冷,都想去溫暖的地方生活。

別說他們不明白了,朝臣也想不通。

皇帝着實有錢沒地方放了,那破地方零下七八十度,要它幹啥呢?

不過,當初朝臣都看不上東北這塊地方,現在東北可供養着北直隸吃喝呢,這塊地方從爛地變成了寶地。

那麼捕魚兒海都司,說不定也是寶地呢。

得相信皇帝的眼光。

沒有胡濙拉住皇帝這匹倔馬,大明只會在皇帝指揮下快速奔跑。

老撾地區,於景泰二十一年四月正式撤銷,朱永治理有功,晉撫寧侯。

朱永在老撾六年。

老撾人消失了。

倭軍損失17萬,貴州軍戰損11萬,雲南軍損失4萬,耗時六年,徹底平定老撾。

老撾正式拆分,分別併入雲南、交趾。

半高原地帶的老撾,已經成了大明茶鄉,遍地是茶樹,遍地是茶園和甘蔗園,少量橡膠樹,還有一片片藥園。

老撾從交趾移入三十萬人,加上雲貴軍,還是人少地多。

交趾版圖徹底形成。

而新荊州和新揚州,現在還十分血腥,是一點點推進型移民進去。

前面是倭軍在發光發熱。

倭國也不願意出售大批武士給大明瞭,大明是屬貔貅的,人只進不出啊。

奈何他們離不開大明的軍械,而想買到大明的軍械,只能用人來換。

大明也誕生了多個倭國爵位,如今爵位最高的,就是伊勢新九郎,也叫北條早雲,他是大明的侯爵,越巂侯,被皇帝賜名伊旭春。

最好玩的是,他不知是殺人殺多了,還是怎麼的,生個兒子死一個,生個女兒也死。

這位拉開倭國戰國序幕的梟雄,當上了大明侯爵後,成了絕戶了!

偏偏皇帝喜歡他,每次有大屠殺的工作,都交給他來做。

新揚州、新荊州徵召二十萬倭軍,在大搞屠殺,山縫裡的人也不留,殺完人就伐樹治水。

皇帝最喜歡他,見他生不出兒子,特意賜了他一位黑珍珠當夫人,據說是非洲之珠,最黑的一個。

當時賜婚的太監,眼神都怪異。

聖旨上說了,黑人能生育,生的兒子皮實,必須讓他留個後。

伊旭春看見第一眼就吐了,這他孃的不是猩猩?

但皇帝說了,這位是奧斯曼帝國的王女,王的閨女,賞給你算好事了。

還真生出個兒子,那叫一個黑啊,伊旭春都不想看一眼,結果又不知道什麼原因,夭折了。

皇帝偏愛倭軍,這種鑽山裡賺錢的好事,都交給他們做。

爲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倭軍,已經超過了五十萬人。

每屠一地,皇帝還會給殉難者立碑,告訴他們是在做正確的事情,加油,繼續努力。

倭軍對皇帝敬愛到了極致。

李震都有點看不下去了,您這擺明了消耗倭軍啊,但這些傻子是真開心啊,還跟皇帝說謝謝呢。

倭國的戰國時代,剛拉開序幕,就有點萎靡不振了,有百萬人口移去了大明,他們還剩多少了呀?

但大明支持他們,沒少賣給他們軍火,幹吧北鼻。

在新益州。

於景泰十九年,徹底建造完畢,新益州大面積種植橡膠樹、橄欖樹、茶樹、棕櫚樹、香料、藥材、水稻等等。

田間地頭,隨處可以聽見咯咯歡快的笑聲。

都是移民生的孩子。

一個個林中奔跑玩鬧,全然沒有多年前戰爭陰雲密佈的影子,新益州承平多年,人們已經忘記了戰爭。

只是有些人還苦着臉,因爲可能還會遷移。

新益州人多地少,勉強夠吃,因爲當年移民移猛了,導致新益州塞進去這麼多人,小小的新益州,人口卻高達九百萬人。

種出來的糧食不夠吃,得靠印度買來的糧食,維持生計。

這幾年,有一些人又背上了行囊,移去新地。

比如往北去荊揚二州,或者往南,去馬六甲省,就是滿刺加國,滿刺加人也正在急速消失,倭軍非常給力。

大明早就建立了馬六甲水師,掌管這條海峽。

這次移民,不是強制移民了,而是自願移民,打包好行囊後,就坐船走,中樞會額外補貼一筆錢。

已經有些百姓陸續移走了,在新益州實在不夠吃,而且還有很多種植園,是被江南商賈給壟斷的。

大明開海十年了!

天下形成了十九大財團,第一大財團就是皇家商行,然後是蘇商、浙商、滬商、徽商、港商、鄂商、贛商、潮商、晉商、魯商、陝商、渝商、粵商、澳商、趙商、遼商、京商、交商。

這些財團,在新地跑馬佔地,形成一個個龐大的種植園,批量生產一樣貨物,比如橄欖油、糖、藥材等等。

中樞並不反對財團的形成,只要交稅即可。

對財團,更是直接徵重稅,稅點比普通商賈還高。

卻阻擋不了財團的形成。

財團站在百姓頭上,逼着百姓再次遷移,去新地跑馬佔地,這一點有利於移民,中樞不聞不問。

近兩年,就有百萬新益州人,去了新七省。

而這個趨勢,正在加速,中樞也快下令強制移民了。

交趾督撫李侃,已經準備啓程回京了。

交趾是大明最早開拓之地,如今已經成爲南方最富的省份之一,不次於江南的富裕。

經過朱英、李侃兩屆督撫的共同努力,廣西、雲南通往交趾,修通了十四條主路,小路無數。

交趾通往各地,也形成了多條路進入新省份的局面。

交趾,是多省匯聚之地,又全線沿海,是貿易之窗,又遍地是漢人,脫離大明的可能性很小了。

截止到撤督撫之日,交趾人口突破1200萬,經濟排名位於前列,交趾的糧食,供應婆羅洲和呂宋兩地食用。

瀝青路,修通了每一座城池。

繁榮是肉眼可見的。

李侃乘坐海船回京,這些年在交趾,皇帝數次表彰他,他認爲自己無愧於心。

他要回京就進入內閣,圓了入閣之夢。

在船上,他看到無數穿梭於海上的船支,多是裝着充足的貨物出航,要麼是裝着奴隸回航。

交趾發展這麼快,歸功於數以千計的奴隸。

奴隸爲了交趾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奴隸不許生育,老了就找個地方埋了,那就需要購買新奴隸來繼續工作,奴隸貿易極爲繁榮。

李侃的船是軍船,不走河道,全程走大海。

每次途徑港口,都能看到千帆競流,一片繁榮景象。

在天津下船。

天津港口忙碌到了極致,各色貨物在天津港卸貨,再次裝船進入內河航道。

李侃看到最多的,還是瀝青。

這些瀝青,是從奧斯曼買回來的,從天津下船,送去西北。

送去東北的,直接走內海過對馬島送去吉林和黑龍江。

大明瀝青路發展得這麼快,和進口瀝青有直接關係,奧斯曼遍地是石油,這東西根本就不值錢。

所以大明對奧斯曼垂涎三尺。

聽說皇帝正在組織遠征,爲楚王打下一片地盤,作爲封地。

還鼓動奧斯曼也鋪瀝青路,李侃懷疑這是爲大明入侵做準備。

李侃乘坐快船入京。

一路上不耽擱,早晨開船,晚上就到達京師。

入京之時,他彷彿嚇了一跳,這還是他認識的京師嗎?

老京師只有九門,新京師竟有三十二個門,這是要修到五環啊?你敢信?

從城門進入紫禁城,坐馬車要一個小時!

整個京師,全城都是瀝青路。

遍地都是叫賣聲。

賣什麼的都有,他在交趾見過的東西有,沒見過的還有,東方的西夷的,甚至野人的東西他們也有。

凡是世界上有的東西,北京城都能看到。

人頭攢動,隨處可見的都是人。

“京師何時變成了這樣一座龐大的城池了?”

李侃卻看到最惹人注目的是茅廁,爲了方便京師人口,幾乎一百米就設一個茅廁。

茅廁分男女,雖然在街上的女子非常少,但還是設了男女。

走進去看就會知道,女子只有一個坑。

畢竟大明女子不能拋頭露面,皇帝數次下旨,也改不了這個陋習。

李侃在馬車上,看見川流不息的人流,驚訝得閉不上嘴,他覺得驩州就十分繁華了。

驩州人口高達百萬人,是百越之地最大的城池,比汴京還要大。

可和京師比起來,差得太多了。

他估摸着,京師人口可能在五百萬以上,立刻嚇得一哆嗦,這麼多人,萬一造反的話,宮城能守住嗎?

入宮之後,他看見閣部多了很多年輕面孔,甚至佔據高位的,也變了面孔。

熟悉的人去世了好多。

李侃幽幽一嘆,待稟報後,他進入養心殿。

皇帝在長篇累牘之中。

他偷偷打量皇帝一眼,年逾四十的皇帝,卻不顯老態,神采奕奕,臉上還掛着些許笑容:“回來了?上茶,待朕看完。”

李侃知道,這是皇帝的習慣。

“江西治理的好啊,今年一次叛亂沒有,說明百姓是真的過上好日子了。”

朱祁鈺正在看江西布政使呈上來的奏疏,這是半年工作總結。

“在交趾呆慣了,不習慣京師氣候吧?”朱祁鈺一邊看,一邊問他。

“回陛下,此時京師天氣還熱,還習慣,等冷了怕是不習慣了。”李侃回稟。

“沒事,京師有暖氣片,屋裡照樣熱乎。”

朱祁鈺笑道:“你去吉林看看,那冰冷寒天的地方,冬天都溫暖如春,東北煤多。”

李侃看得出來,皇帝心情是極好的。

看了兩遍,朱祁鈺戀戀不捨的放下,才站起來:“江西做得好啊,李賢批得也好,樑芳批得也好。”

“說說交趾。”朱祁鈺活動活動身體。

李侃是會打仗的,觀察着皇帝的身體,皇帝身體極爲健壯,一看就知道常年鍛鍊。

“坐着說,跟朕還客氣?”朱祁鈺走過來拍拍他,然後坐在對面的椅子上。

說到哈爾濱,最近哈爾濱太火了。

有追讀到這裡的讀者,想來哈爾濱嗎?

我家在哈爾濱和長春中間,兩個小時車程,座標查幹湖,有想吃鐵鍋燉的、燒烤的、想看冰燈的,可以來我家這邊玩,因爲哈爾濱的鵝已經吃沒了,可以來我家這邊吃。

有想過來玩的可以加羣聯繫我,我幫你做攻略,保證你們在東北玩得爽。

說東北燒烤天下第一,沒人反駁吧?我這幾天看視頻了,他們吃的燒烤店都不對啊,那燒烤一看狗都不吃好吧?

那鐵鍋燉,白色拉古的,狗都不吃好吧?反正我看視頻,就知道那些南方遊客沒找對地方,反正我們本地人不吃那些。

第102章 胡濙,你來決定,朱軫是死是活!要第142章 錢王妃流產,朱祁鎮的手段!第317章 陳瘋子,老天不公,老子代老天幫你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88章 流民如虎,僧道是馬蜂窩,惡人還需惡第160章 想裂土分王?就憑你姓朱?一羣豬狗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43章 於少傅,天下可無朕,不可無君!(求第430章 老朱家,沒一個好東西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92章 這光頭,摸着上癮!血濺奉天殿,先殺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第203章 查清賬目,清洗戶部,大罰後要封賞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41章 往朱祁鎮頭上扣屎盆子!(近七千字求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211章 雞同鴨講,這些人都是漠北王讓殺的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479章 終章:天下無皇,皇在心中(大結局第283章 烈火焚空,暴擊倭寇!官啊官,心裡第241章 喲喲,這罵朕的怎麼都是熟人呢?(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418章 道法之爭,老皇帝圖窮匕見,殺不殺第87章 你敢欺(輕)辱(bo)哀家?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413章 引水 填海 加高三大工程,氣溫升高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385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產業結構,地區間平第457章 帝崩:爲大明而生,爲大明而死!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177章第451章 時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們(四)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4章 朕這個皇帝當得憋屈!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105章 用兒子打老子,欠內帑的錢何時能還第480章 終章:未來,無限絢爛(大結局下)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455章 至暗時刻:朱祁鎮死亡真相(八)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442章 朱祁鈺的反向求生,爲成仙獻祭朝廷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13章 門在你在,門失你亡第338章 兩年,東南聯軍覆滅,平暹之戰第56章 大開殺戒!清洗尚食局!先把這籌謀戕第100章 敲山震虎,打擊勾欄瓦舍!你實在沒第197章 該如何向主子效忠,學學你家養的那第473章 戰後復甦:可樂的壟斷(四)第402章 南美篇:老天爺追着往嘴裡旋飯,逼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91章 先拿隆福寺開刀,管你和尚 道士,殺第300章 皇帝的深意,軍糧調包案!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463章 明中六大奇案:第六案,溺水案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105章 用兒子打老子,欠內帑的錢何時能還第43章 於少傅,天下可無朕,不可無君!(求第69章 送太妃去伺候先帝!太后,你聽沒聽到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337章 十三件大事第326章 朱祁鎮,爽死了!第449章 大限將至:大明版圖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196章 排隊伺候王妃!(月票加更)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6章 拖出去,杖斃!第291章 除夕賜宴,去年賜火鍋,今年賜燒烤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221章 用燭臺幫漠北王修理睫毛!第161章 動動你們的豬腦子吧,再不動就壞死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104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紡織 刊刻皆可設廠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261章 溺殺女嬰,滅絕人倫,臉上刺字,全第206章 摳出來當泡踩,有眼無珠的東西!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180章 先誅孔,再殺文人,定乾坤!
第102章 胡濙,你來決定,朱軫是死是活!要第142章 錢王妃流產,朱祁鎮的手段!第317章 陳瘋子,老天不公,老子代老天幫你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88章 流民如虎,僧道是馬蜂窩,惡人還需惡第160章 想裂土分王?就憑你姓朱?一羣豬狗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43章 於少傅,天下可無朕,不可無君!(求第430章 老朱家,沒一個好東西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92章 這光頭,摸着上癮!血濺奉天殿,先殺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第203章 查清賬目,清洗戶部,大罰後要封賞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41章 往朱祁鎮頭上扣屎盆子!(近七千字求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211章 雞同鴨講,這些人都是漠北王讓殺的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479章 終章:天下無皇,皇在心中(大結局第283章 烈火焚空,暴擊倭寇!官啊官,心裡第241章 喲喲,這罵朕的怎麼都是熟人呢?(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418章 道法之爭,老皇帝圖窮匕見,殺不殺第87章 你敢欺(輕)辱(bo)哀家?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413章 引水 填海 加高三大工程,氣溫升高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385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產業結構,地區間平第457章 帝崩:爲大明而生,爲大明而死!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177章第451章 時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們(四)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4章 朕這個皇帝當得憋屈!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105章 用兒子打老子,欠內帑的錢何時能還第480章 終章:未來,無限絢爛(大結局下)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455章 至暗時刻:朱祁鎮死亡真相(八)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442章 朱祁鈺的反向求生,爲成仙獻祭朝廷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13章 門在你在,門失你亡第338章 兩年,東南聯軍覆滅,平暹之戰第56章 大開殺戒!清洗尚食局!先把這籌謀戕第100章 敲山震虎,打擊勾欄瓦舍!你實在沒第197章 該如何向主子效忠,學學你家養的那第473章 戰後復甦:可樂的壟斷(四)第402章 南美篇:老天爺追着往嘴裡旋飯,逼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91章 先拿隆福寺開刀,管你和尚 道士,殺第300章 皇帝的深意,軍糧調包案!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463章 明中六大奇案:第六案,溺水案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105章 用兒子打老子,欠內帑的錢何時能還第43章 於少傅,天下可無朕,不可無君!(求第69章 送太妃去伺候先帝!太后,你聽沒聽到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337章 十三件大事第326章 朱祁鎮,爽死了!第449章 大限將至:大明版圖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196章 排隊伺候王妃!(月票加更)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6章 拖出去,杖斃!第291章 除夕賜宴,去年賜火鍋,今年賜燒烤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221章 用燭臺幫漠北王修理睫毛!第161章 動動你們的豬腦子吧,再不動就壞死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104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紡織 刊刻皆可設廠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261章 溺殺女嬰,滅絕人倫,臉上刺字,全第206章 摳出來當泡踩,有眼無珠的東西!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180章 先誅孔,再殺文人,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