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

最倒黴的是高拱。

好不容易把徐階幹翻了,屁股沒坐熱,就被張居正給掀翻了,主要是他沒想到,以張居正的年紀和資歷,能當上首輔。

張居正當了二十年首輔。

好不容易被掀翻下馬了,又把徐階給熬死了,高拱的好日子終於來了。

結果,高拱倒黴,他人死了……

萬曆朝中樞已經到了沒有張居正不行的地步。

因爲,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明以戰勝者的姿態,卻享受戰敗的待遇,國民民衆不平聲音極大,國外政治也搞得一團亂麻,新拓入的領土,非但沒成爲大明臂助,反而成爲了拖累。

如此複雜的局面,萬曆帝搞不定,朝中能臣也搞不定。

萬曆七年,在朝野間一致呼聲之下,萬曆帝三顧茅廬,終於把張居正請了出來。

千呼萬喚始出來,張居正再當首輔。

忽然之間,民間反對巴黎和會的聲音消失了。

張居正居然開始輿論,並把持輿論、操縱輿論。

只是朝廷聽不到嗡嗡聲而已。

但民間的不平之氣,總要平息的。

說來說去,都是生活水平降低造成的,得讓百姓能賺到錢,賺得多錢。

張居正提出,資本給民生讓利,朝廷加大行業補貼,並放開部分朝廷管制行業,允許資本入局。

首先,張居正就提出雙休制。

民間企業,必須給勞動者提供充足的休息時間,每個星期必須休息兩天,工作時長必須限制在八個小時之內,超過八個小時,必須支付加班費。

國企、皇企起到帶頭作用。

其次,擴大勞動者假期,假期加班工作,企業必須支付加班費。

其三,保護青少年參與勞動年齡,必須年滿十八週歲的青年人,纔可以參加勞動,否則以僱傭童工罪論處。

其四,完善企業薪金制度,和合同制度,企業和勞動者必須嚴格按照合同辦事,且勞動合同必須簡介明要,不許玩文字遊戲。

其五,完善返稅制度,萬曆九年開始,最低返稅標準提高到月入五千元,月收入五千元以下,年收入在十萬元以下的勞動者,給予免稅政策;對於小規模經營者,進行全方位免稅和返稅制度。

其六,對於未就業及失業人羣,地方官員有義務幫扶找到工作,地方政府必須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就業率和地方官員政績掛鉤,納入京察。

其七,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讓明貨變成世界通用貨,提升產業品質,佔領中高端市場;降低產品價格,搶佔低端市場,堅定世界工廠的國策不動搖。

其八……

張居正提出一百多條計劃。

看得讓人眼花繚亂。

雙休制和禁止僱傭童工,本質就是緩解就業壓力。

以前一個人能幹三份工,這回兩個人幹三份工,等於說企業需要多招收一個員工,這就促進就業了。

返稅免稅制度,大明一直在做,張居正是直接提高了起徵點,起碼能讓五十億以上的百姓得利。

還有就是世界工廠。

大明打算打一場工廠戰,擠兌死其他國家所有工廠,讓大明成爲世界獨一無二的工廠,拿下世界的定價權。

說來說去,他提出來這些條的核心,是軍事戰爭結束了,經濟戰爭開始了。

大明要用經濟手段,侵吞世界。

這就是張居正。

張居正這幾年,一邊寫書一邊讀書,他最近在動筆修訂陽明心學,他也是陽明心學的門徒。

對了,他還是王守仁的門徒呢,王守仁教了他一年半就病逝了,張居正卻認爲他得到了陽明心學的真傳。

當年王守仁在京師時,就在尋覓傳人,張居正就是其中之一,可當時張居正已經拜師徐階了。

這些年,張居正也不承認和王守仁的關係,主要是王守仁在政治仕途上,對他的幫助遠遠不如徐階大。

隨着和徐階決裂之後,他就開始尊稱王守仁爲老師,並把發揚陽明心學的重任擔在自己肩膀之上。

王守仁的陽明心學,綜合了丘濬和項忠的理論,並將這五十多年的思想,彙總進入陽明心學,這就是大成的陽明心學。

可以說,陽明心學涵蓋的範圍非常宏大,經濟在心學裡只是小道。

但張居正卻狠狠地研究了經濟學。

經濟學從景泰朝年間發展,至今已有近百年曆史了,大部頭的書籍有幾百部上千部,可以說經濟研究很完善了。

張居正之前心思多在打仗上,對經濟雖然有研究,但並不透徹,他之前的確爲帝國理財,其實是靠陳功而已。

陳功在萬曆三年就病逝了,朝中缺理財能手。

張居正三十歲時讀書,是一個境界;四十歲是一個境界;六十多歲時候又是一個新境界。

以前覺得晦澀難懂的東西,忽然就懂了,思維還會發散到很遠,想出很多原來想不到的東西。

張居正再次當首輔,他要做的絕非爲帝國理財。

而是要徹底改變皇帝制。

現在的野心也不敢表露。

那是因爲他了解自己的同窗,萬曆帝是一個有膽魄且能決斷的人,當初鬥倒高拱,就是他在旁協助。

他秉政那些年,能和宮中關係融洽,萬曆帝起到潤滑劑的作用,而且他是堅定支持張居正的。

萬曆帝也有一個巨大的弱點,就是善斷不善謀,寡智善於附從。

成也蕭何敗蕭何。

也正因爲萬曆帝,張居正一腔心血付諸東流,最終變成了田舍翁。

這次捲土再來,他索要的更多。

他在觀察萬曆帝的同時,萬曆帝也在觀察他。

萬曆帝太瞭解他這位同窗了,他和張居正是兩次同窗,他們都是徐階的徒弟,也同時是王守仁的徒弟。

又合作三十多年,彼此太熟悉了。

張居正打什麼算盤,他朱常治一清二楚。

所以,朱常治一直在防備張居正。

在張居正統領下,大明的經濟開始復甦,可民間不滿的聲音並不能平息。

張居正決定,轉移民衆的視線,讓民衆從不滿情緒中走出來。

漲房價!

房價很多年不漲了,這幾代皇帝都秉承朱祁鈺的思想,房價涉及到百姓的命脈,不能隨意加槓桿,不能漲不能跌。

關鍵大明的房價到頂了,再漲也不會漲多少了。

而正德皇帝,又用電梯房促進了一波購房潮,當時就爲了緩解金融危機嘛。

其實,房價這個東西,就看敢不敢炒。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張居正準備換一個套路,房子蓋滿了,電梯房也沒的炒了,可別忘了,大明是限制別墅的。

大明以稀缺土地爲名,嚴禁蓋別墅。

前些年糧食不夠吃,更不允許蓋別墅了。

房子越蓋越高,也和土地緊缺有着直接關係。

雖然高層未來有風險,但風險轉移出去了,跟正德帝有什麼關係?

張居正前一段時間研讀前朝的政策,發現正德帝房地產玩得並不徹底,說明他不會玩房地產,或者說他比較有良心。

他就想出一個主意。

蓋別墅!

正德帝不是沒想過,關鍵老百姓買不起呀,當時景泰朝的老房子都很老了,但老百姓換房的意願並不高,當時朝廷想了很多辦法,才誘使老百姓換房子。

而正德朝到萬曆朝,這才幾十年光景啊,換過一次了,還要再換房子?

老百姓上一次當了,還會再上當?

肯定不會買了呀,因爲沒需求呀。

怎麼能叫上當呢,房子這東西,是消耗品啊,住着住着就會變老,什麼東西都要壞的,老房子換新很正常啊。

截止到萬曆八年,大明總人口63億人口,住房卻有200億套,可以說嚴重飽和。

可房價是絕對不能降的,因爲房子有兩個不可複製的核心,地段和交通。

核心商業區的房子,是老,但非常貴,因爲地段不可複製。

學區房,地段不可複製。

交通便捷的地鐵房,上班通勤方便,他就不可複製。

有些閒房子是便宜,都在城外,誰會買呢?

還有就是海景房、江景房、景區房,這種房子一定會跌的,這是一個噱頭。

好房子永遠是地段。

而且,房子是越住越老,越老越不值錢,壓根就不存在逆生長的東西,沒有什麼東西越老越值錢。

但老房子還能維持均價的原因,就因爲地段好。

商業街核心地段,不止不掉價,還漲價呢。

張居正就想了一個壞招,拆遷蓋別墅。

對於一些老城區進行改造,把老樓都拆了,按照補償比例,給回遷戶補償,若覺得房子面積太大,我買不起,要錢也可以,但要房子的話,面積方面會多給一點優惠。

千萬別以爲,把樓房拆了,改建別墅就虧了。

不會的。

樓房均價多少,別墅均價多少,獨棟別墅多少錢,連棟別墅多少錢?

最核心的不是賺錢,而是拉動內需!

基建大明一直在搞,但怎麼搞,都是左手倒右手,地方經濟無法繁榮起來的。

可拆遷就不一樣了。

房地產一動,帶動全行業的發展。

拆遷戶拿到了拆遷款,會不會去消費呢?地方經濟不就繁榮起來了嗎?

而要房子的,是不是要去租房子,添錢得到一棟別墅,是不是要裝修啊?是不是要家電啊?

都要買,都要消費。

市場不就繁榮了嗎?

拆遷的目的,壓根就不是朝廷賺錢,而是讓地方繁榮起來,大家都把錢掏出來消費,造就市場繁榮,市場一繁榮,老百姓就有信心了,人有了信心就會消費的。

不消費的核心,就在於沒信心,對未來沒信心,對自己沒信心,對前景沒信心。

所以他不消費,所以經濟起不來。

而把樓房拆成別墅,朝廷是虧錢的。

朝廷推動,肯定是朝廷拿賠頭。

無所謂的。

只要地方經濟繁榮了,賦稅上來了,朝廷的錢自然就賺回來了。

朝廷要的是一汪活水。

賺不賺錢不重要。

朝廷要做的,就是推動民間消費,推動市場、消費、投資健康運轉,這就是朝廷必須要做的義務。

賺錢什麼的,跟朝廷沒關係,那是國企和皇企的工作。

如果是死水,朝廷只能挺着等死。

只要市場運轉,全國變成一汪活水,大明就會迅速從戰後衰敗中恢復過來,再次繁榮起來,這是宏觀層面的思考方式。

所以,市場活躍非常重要。

土地緊張的問題也能解決,大明真的缺地嗎?

不缺啊。

別看人口這麼多,但得考慮一個問題,多少是無效房屋呀,多少小城市,人都跑光了,房子也空着呢。

又有多少房子,根本沒賣出去,一直空着的呢,爛尾的又有多少?

如果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其實是不虧的。

佔用的土地,基本差不多。

就算多點,又能如何?

大明壓根就不缺土地。

2400萬平方公里,核心領土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會缺那點地嗎?真要缺,填海能填出來。

關鍵是大明在萬曆三年,就停止填海了,開始保護海洋生態了。

主要是這些年,大明缺糧,在海里往死裡捕魚,已經造成了海洋生物滅絕,所以萬曆三年,Z26開生態會議,簽署了三十年禁捕協議,三十年內,不允許捕捉海洋生物,還要定期投放魚苗。

世界各國也不許隨便填海,達成了一系列協定。

大明也不填海了。

那也不缺地,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廣袤的2400萬平方公里,能蓋多少別墅啊?

而改樓房爲別墅這件事,一般人幹不了。

這件事超級得罪人。

地方是絕對反對的。

房子裡究竟藏了多少貓膩,沒人知道。

所謂的地方繁榮,是朝廷希望的,可地方真希望繁榮嗎?

不希望的。

朝廷是按照地方的繁榮程度徵稅的,對困難地區是有補助的,這裡面就涉及到了一個掏錢和收錢的問題。

比如說,一個不富裕城市,每年繳納5%的賦稅,能得到2%的財政補貼,如果變成了富裕城市,城市收錢收多了呀,每年就要繳納7%的賦稅,且沒有補貼了。

地方行政人員,會選擇哪個?

肯定是選擇不富裕的呀,因爲他們就指這點工資過活呢,肯定是多賺一分是一分。

至於地方官員的政績,跟他們沒關係。

而官員們,也想要政績,但槍打出頭鳥,就怕同行舉報。

一個官員,把一個城市搞富裕了,那肯定要得到表彰,並且會不斷升遷的,可這個官員一定會遭人眼紅,很多人會跑來這學習,實際上就是找茬。

而下面的人本身就恨你,你政績是有了,我們工資降了呀,肯定討厭你。

所以,這個官員沒好。

就算伱披荊斬棘,過了這一道道難關,朝廷知道你有這個能力,內閣就會欽點你去其他不富裕的城市,繼續繁榮這個城市,繁榮那個城市,你就充當滅火隊員去吧。

升遷肯定是能的,只要你能經得住考驗,升遷肯定沒問題,過不了幾年就能躍居中樞。

張居正就是這麼上來的。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張居正。

所以,他在地方十四年,就爬上來了,簡直是坐火箭一般上來的。

三十七歲就當首輔了。

這是大明最年輕的首輔。

看完他的履歷,就會發現他是開掛了的人生。

他太瞭解地方了。

地方什麼鳥樣,他太知道了。

所以,他知道這個政策,一定能夠讓地方恢復元氣,他不怕得罪人。

地方還不願意,其實還有一個因素。

就是地方不願意接受朝廷的任務,難辦,還沒啥油水,如果辦不成,就要遭到處分。

從景泰年間,大明就是嚴格的賞罰制,升遷絕對不看人品,不考驗私德,就看功績,做得好不好,只要經得住幾輪考察,確定功績是真的,那麼就一定會升遷。

這些年,吏治不停完善,卻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朝廷對地方的掌控程度,是極爲恐怖的。

尤其有了電燈、電話、電視之後,閣部六寺所有高官對自己劃區管的省份,小到一個科長,大到布政使,都要了如指掌。

這就很可怕了。

正常地方小官,是見不到朝廷大員的。

可大明的官員,就算是地方科長,都要入京述職。

想不到吧?

一個小科長,每隔三年就要去京師,把自己的工作成果稟報上去,朝中會有人按照京察的政績審覈單來覈對的。

同時,還要看看有沒有舉報信,且要看查實的舉報信。

每一次述職,是幾個部門聯合考覈的,考覈合格的,才能繼續幹下去,不合格的,那就前途未卜了。

能當上科長的都是進士,他們是懂政治殘酷的。

這是景泰六十九年的政策,是朱見漭等內閣成員提出來的,整個成化朝都在使用,到現在已經形成了國策。

誠然,會增加政治成本,可是,如此一個龐大的帝國,連這點小成本都負擔不起嗎?

別以爲小科長沒用,真正和基層打交道的,往往是這批人。

朝中官員,必須對這些科長的功績、能力有直觀的瞭解和認識,不要隨便提起來一個人,你滿臉懵逼,說自己不知道,那你的官職就幹到頭了。

這是大明統治地方的直接體現。

而且,皇權早就下鄉了。

每一個村子,都是大明直接統治的,朝廷可謂一呼百應,整個大明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逃出朝廷的眼睛裡。

這也是張居正,敢用這個政策的原因。

朝廷對地方的統治,難以想象的牢固。

地方不願意也沒有反對的權力。

這是國策。

爲了恢復戰後經濟,恢復百姓信心。

說來說去,他對二戰也感到十分憋屈,明明到手的勝利果實,生生拱手讓人,他對隆慶帝就兩個字評價,沙比。

民間極致不滿,他能理解,畢竟說好的,大家一起分肉吃,結果肉沒吃到,不分了。

還告訴民間,想富裕靠自己,咱們自己再幹起來。

去你嗎的吧!

我們是傾家蕩產投資給了朝廷,咱們一起去打仗,開拓世界,拿到戰爭賠款,把錢連本帶息還我。

等於說,咱們都是股東。

你這個董事長可倒好,明明贏了,卻簽下喪權辱國的和約,磕不磕磣啊!

現在回過頭來,讓我們重新干,去你嗎的吧!

天下人都想指着隆慶帝鼻子罵。

也就隆慶帝沒敢葬去地方,不然骨灰分分鐘被揚。

連張居正都想給他揚了。

唾手可得的勝利果實啊,只要你伸伸手,就摘到了啊。那是我親手打下來的戰果啊,你是一點都不珍惜啊。

至於大戰過去八年了,還用我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民間會罵成這樣?

換我,我也罵娘啊。

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啊,你變成炮彈給打光了,然後不承認了,你要點臉不啊!

說好合夥做生意的,你卻把合夥人踢了,朝廷信譽不要了?皇家信譽不要了?

你能不能當個人啊!

張居正上來,還是爲民間百姓做點實事的。

這次進行樓改墅,就是爲了恢復戰後經濟,平息百姓的怒火,讓百姓將精力回到生活上。

雖然朝廷在耍流氓,但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朝廷是真沒錢了。

百姓沒收到錢,朝廷收到了?

也沒有啊!

有就給發了啊。

都怪那個沙比隆慶帝!

那和約究竟怎麼想的就籤呢?

腦袋有大病吧!

不籤又如何,大不了再打三年,大明都窮成這樣了,怕啥呀,打啊。

還搞什麼Z26國,他們都是大明的藩國啊,有資格和大明平起平坐嗎?

張居正都搞不清楚隆慶帝腦袋裡面裝着什麼。

是屎嗎?

老朱家怎麼冒出這麼一個廢物呢?

嘉靖和隆慶,真是一對下頭男。

把大明葬送了。

張居正真想給隆慶帝兩個耳光。

當初他想直接撤皇帝制,自己當總統,就是因爲隆慶帝不行,他擔負不起大明大家長的身份,擔不起皇帝這個位子。

別說和世祖皇帝比了,就是孝宗、武宗皇帝也比不了啊。

他想自己幹。

結果他也就想一下。

哪怕大明幹出這麼噁心事,也不是他能掀翻的。

民間不滿歸不滿,只能說朝廷某人無能,而不是大明不行,大明是很行的,不至於因爲這點事就造反,大家對大明還是抱有非常好的印象的,不至於希望自己的國家亂套了。

再說了,朝廷沒說不還錢啊,錢還是有保障的,早晚會還的,這是肯定的。

如果大明沒了,我們的錢可不打水漂了?還是拉倒吧。

朝中也是,不滿也是不滿隆慶帝。

當初隆慶帝耍小孩子脾氣,非要弄死張居正,這些人死保張居正,就說當今聖上,朱常治在養心殿門外跪了三天三夜。

今時今日,張居正敢說出他有當總統的野心,當年那些保他的人,分分鐘乾死他。

就說戚繼光,也受到了侮辱。

可張居正讓戚繼光跟他造反吧,戚繼光立刻把他押解中樞,然後揪下他的腦袋當球踢。

那是隆慶帝對不起他,當今聖上對他還是非常好的,再說了,戚繼光沒造反的想法好吧?

戚繼光也是自己撂挑子,萬曆帝登基之後,就立刻恢復他全部職務,是他自己不幹的。

而且,他在大牢裡也沒受委屈啊。

他現在都懷疑,那是隆慶帝和當今聖上自導自演的一齣戲。

就爲了收服他戚繼光、徐光啓、俞大猷、李成樑這一班武將的心。

因爲七十多歲的隆慶帝,之前一直有美名啊,怎麼忽然就這麼糊塗了呢?

抓張居正就抓了唄,抓他幹啥啊?

他當時都是懵逼的。

他全族都是懵逼的。

然後扔進大牢裡好吃好喝供着,直到萬曆帝登基後,就把他請出來,高官厚祿給他。

這不是帝王心術嘛。

用一個人,先把他踩在泥裡,等着老皇帝一死,新帝登基,立刻把他請出來。

越看越像啊。

隆慶帝鬧了一年多就死了。

是不是他早就有死亡徵兆,給兒子鋪路,就先得罪死這些能臣武將,等到他死了之後,讓新帝把他們啓用,這班人還不感激涕零?

這玩意越琢磨越是這個道理。

不止戚繼光這麼想了,連張居正也是這麼想的。

隆慶帝的性格轉變太快了。

隆慶帝特別怕死啊,之前苟在宮裡十幾年,一直在沽名釣譽,得到巨大的美名,有教書皇帝的稱呼。

忽然就變了,變得讓人猝不及防!

可是,隆慶帝捨得拿二戰的戰果當籌碼嗎?

把他張居正踩在泥裡,比二戰的戰果更大?

其實,張居正沒想明白一件事。

世界大戰,是所有國家都參戰了,各國都在榨乾元氣,所謂的戰爭賠款,真能拿到嗎?

那些國家拿什麼給啊?

根本就沒有嘛。

既然戰爭賠款都沒有,戰果在哪呢?

大明得到的領土,沒丟啊。

獨霸東亞,包括夏威夷,仍舊在大明手裡呀,大明還得到了亞丁灣上的軍事港口,可以說大賺了。

其他東西,根本得不到啊。

可是,在戰爭之初,大明可承諾了民間很多東西呢,無論戰爭打到什麼地步,都無法兌現承諾了。

還有就是世界霸主的聲譽,都需要有人背鍋的。

戰爭打成這樣,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政治利益出發,必須得有一個人背鍋。

讓張居正背鍋,可能嗎?

他有金身傍身的,那麼多軍功在身上,怎麼可能背鍋呢?

而其他人,明顯資格不夠。

唯一夠資格的人,就是隆慶帝。

如果他不背鍋,就得讓戰爭延續下去,過幾年讓他的兒子萬曆帝背鍋。

可大明是要傳承的呀。

他已經土埋半截了,快死了。

他兒子還要延續國祚的呀。

萬曆不能背鍋,就得他隆慶帝來背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成這樣,全民的錢都打沒了,還沒得到預期戰果,國內外都是一片不滿的聲音,就必然需要一個人出來背鍋。

隆慶帝,就恰如其分的昏庸無道了。

他忽然清算張居正。

抓捕戚繼光等人,放任戰爭戰敗。

同時給大明留下一個爛攤子。

可是,這個爛攤子是他留下的嗎?

不,是戰爭造成的必然結果。

可百姓並不知道啊,百姓還等着分錢呢,忽然告知不分錢了,他們會不會造反呢?一定會的!

而且,他們也不懂什麼是不是戰爭遺留下來的爛攤子,他們就知道我們的錢沒了,我們利益受損了,你就不是好皇帝。

這纔是小人物的心思。

隆慶帝必須去背起這個黑鍋。

背起來,他成爲歷史罪人,他兒子就放鬆了,皇帝制就能繼續下去,他錯了但他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會極力彌補他的錯誤,這是一個好皇帝該做的事情。

他隆慶帝被千夫所指又如何?

皇位順利傳承了。

這纔是他的核心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不管再打多少年,都是一樣的結果,而且越拖大明損失越大,越是極難恢復元氣。

這是他最早就預見的事情。

所以,隆慶帝耍了所有人。

他忽然變臉,藉機抓捕張居正,逼迫第二次世界大戰停下來,然後主動背起黑鍋,讓世人千夫所指。

並且,將所有能臣名將都給下獄,等着他的兒子解救他們,讓他們感激自己的兒子,感激大明。

而百姓沒得到的那份,罵名就他來承擔起來吧。

這纔是真相。

而這個秘密,只有萬曆帝一個人知道。

另一個知情人,馮保,已經去世了,他隨隆慶帝殉葬了。

一直到今天,沒有人想到,隆慶帝能大無畏地爲了大明獻身了,在戲曲中他只會以小丑的方式出現。

因爲他是被嚇死的,卻不知他是肺結核引發的肺癌,早就命不久矣了,他是注射藥物死亡的,不然太痛苦了,僞造成了嚇死的模樣。

就是爲了讓這個局,變得更加真實。

現在,天下人都信了。

還好……

萬曆帝眼角流出一滴淚水,大明皇帝要隨時做好爲國家獻身的準備,也要做好爲皇位獻身的準備,皇位、皇權都不能丟!這是祖訓!

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82章 那東西留着沒用了,切了就切了,送去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19章 皇爺,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418章 道法之爭,老皇帝圖窮匕見,殺不殺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157章 人菜癮大又愛裝的朱祁鈺!第271章 南直隸第一劍,喋血奉天殿!第97章 拿回皇權的第一把火!朕發財了!第69章 送太妃去伺候先帝!太后,你聽沒聽到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247章 龍擡頭運動會,真假銀案!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183章 把他的腦袋劈開,看看裡面是否全是第37章 兵權到手,先拿誰開刀?(三千字求收第102章 胡濙,你來決定,朱軫是死是活!要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381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480章 終章:未來,無限絢爛(大結局下)第143章 坐在周王身上,掄鞭子抽天下諸王!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275章 請歷史人傑入武廟(可跳訂,純武廟第262章 楊府尹,收一收你的屎尿屁,味兒太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239章 元宵節,殺人夜(中秋快樂!)第312章 我明人豈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第391章 休假和產業鏈,兩醫之爭和發展問題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300章 皇帝的深意,軍糧調包案!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56章 大開殺戒!清洗尚食局!先把這籌謀戕第17章 朱祁鎮,看招(吃飯勿看,求追讀!)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349章 帝制和資本,矛盾體和歡喜冤家第394章 許國寧國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第381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121章 請衍聖公移居四平之城!請耿寺卿喝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411章 鍾國英國衛國楚國篇第98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宮伺候!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62章 陳循站在第三層上!該死的商賈,敢欺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426章 鳳麟省滄海省聚窟省呂宋省篇:人口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130章 興河西文脈,拆分孔氏!兩軍並出,第342章 大明最嚴女子保護法,爲大明女權保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219章 賊老天,若讓我金忠活着,必踏平江第36章 封爵換兵權,朕要斬破這牢籠!(求收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291章 除夕賜宴,去年賜火鍋,今年賜燒烤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67章 陳循,你是商人的走狗嗎!年入百萬,第111章 請北孔移居捕魚兒海!請南孔移居撒第228章 雙帝會,仁道霸道之爭,請漠北王執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97章 拿回皇權的第一把火!朕發財了!第398章 郕國吳國篇:與死神共舞,毒物縱橫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172章 朕不殺人,心裡難受,去把和張瑾有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225章 真假銀案,引蛇出洞!皇帝薅羊毛!第300章 皇帝的深意,軍糧調包案!第477章 戰後復甦:影視繁榮(十)第475章 戰後復甦:天啓朝的太子歸屬(六)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130章 興河西文脈,拆分孔氏!兩軍並出,第254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產,逼繳認第366章 大明房地產爆發,外國月亮比國內圓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364章 縱橫捭闔,吞下意大利,變成大楚帝第163章 滿都魯詐死?是示敵以弱?還是天佑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100章 敲山震虎,打擊勾欄瓦舍!你實在沒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462章 大戰起:鬨堂大笑和大將軍正德(四第253章 含山公主:太祖皇帝會不會掀開棺材
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82章 那東西留着沒用了,切了就切了,送去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19章 皇爺,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418章 道法之爭,老皇帝圖窮匕見,殺不殺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157章 人菜癮大又愛裝的朱祁鈺!第271章 南直隸第一劍,喋血奉天殿!第97章 拿回皇權的第一把火!朕發財了!第69章 送太妃去伺候先帝!太后,你聽沒聽到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247章 龍擡頭運動會,真假銀案!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183章 把他的腦袋劈開,看看裡面是否全是第37章 兵權到手,先拿誰開刀?(三千字求收第102章 胡濙,你來決定,朱軫是死是活!要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381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480章 終章:未來,無限絢爛(大結局下)第143章 坐在周王身上,掄鞭子抽天下諸王!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275章 請歷史人傑入武廟(可跳訂,純武廟第262章 楊府尹,收一收你的屎尿屁,味兒太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239章 元宵節,殺人夜(中秋快樂!)第312章 我明人豈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第391章 休假和產業鏈,兩醫之爭和發展問題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300章 皇帝的深意,軍糧調包案!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56章 大開殺戒!清洗尚食局!先把這籌謀戕第17章 朱祁鎮,看招(吃飯勿看,求追讀!)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349章 帝制和資本,矛盾體和歡喜冤家第394章 許國寧國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第381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121章 請衍聖公移居四平之城!請耿寺卿喝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411章 鍾國英國衛國楚國篇第98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宮伺候!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62章 陳循站在第三層上!該死的商賈,敢欺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426章 鳳麟省滄海省聚窟省呂宋省篇:人口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130章 興河西文脈,拆分孔氏!兩軍並出,第342章 大明最嚴女子保護法,爲大明女權保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219章 賊老天,若讓我金忠活着,必踏平江第36章 封爵換兵權,朕要斬破這牢籠!(求收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291章 除夕賜宴,去年賜火鍋,今年賜燒烤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67章 陳循,你是商人的走狗嗎!年入百萬,第111章 請北孔移居捕魚兒海!請南孔移居撒第228章 雙帝會,仁道霸道之爭,請漠北王執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97章 拿回皇權的第一把火!朕發財了!第398章 郕國吳國篇:與死神共舞,毒物縱橫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172章 朕不殺人,心裡難受,去把和張瑾有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225章 真假銀案,引蛇出洞!皇帝薅羊毛!第300章 皇帝的深意,軍糧調包案!第477章 戰後復甦:影視繁榮(十)第475章 戰後復甦:天啓朝的太子歸屬(六)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130章 興河西文脈,拆分孔氏!兩軍並出,第254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產,逼繳認第366章 大明房地產爆發,外國月亮比國內圓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364章 縱橫捭闔,吞下意大利,變成大楚帝第163章 滿都魯詐死?是示敵以弱?還是天佑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100章 敲山震虎,打擊勾欄瓦舍!你實在沒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462章 大戰起:鬨堂大笑和大將軍正德(四第253章 含山公主:太祖皇帝會不會掀開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