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

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

“那胡豅,可知道真相?”朱見漭問。

畢竟胡豅是他的小舅公,他母親和胡豅幾乎同齡,二人關係甚好,他依稀記得胡豅回京時對他不錯,但記憶很模糊了。

朱祁鈺搖搖頭:“應該不知道。”

“你不瞭解胡濙,胡濙是那種把事做到極致的人。”

“大道至簡,越簡單的事,裡面的學問越大,大事好做小事難違,胡濙恰恰能做好這些小事。”

“一個個小事堆砌成一個大事,他把小事做到完美,堆摞成一件大事,這件大事自然也做到完美。”

“這纔是胡濙。”

“胡豅是朕的人,朕瞭解他。”

“若他知道身世,會自殺的。”

朱祁鈺慢慢道:“胡豅也是個驚世之才呀,他的很多想法,和朕不謀而合,軍政全才,朕對他寄予厚望,朕曾經說過,他與王越,是帝國雙璧。”

“可他英年早逝,攻佔呂宋征程中,得了急性痢疾,神藥緊趕慢趕,終究沒趕趟,他的死,斷朕一臂。”

“當時你還小,並沒看到他的驚世之才。”

“不比李東陽差,而且他的膽子極大,比李東陽更厲害,打仗方面,不屬於李瑾、楊信。”

“胡濙剛去沒幾年,胡豅就病逝了。”

“朕覺得太可惜了啊。”

“若他還在,大明開拓速度會增加很多,可惜了胡豅。”

“你母妃和他關係極好,他知伱母妃在後宮無聊,就會搜尋有趣的玩意兒,送入宮中來,給你母妃解悶兒。”

“朕對他極爲倚重,領兵打仗,朕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和王越,其次纔是範廣、李瑾、楊信、李震等人。”

“可惜了,胡豅的死,給胡家打擊巨大,對你母親打擊也很大,大明帝國也因此產生波瀾。”

“前些年朕還在想,二十歲的名將啊,等他成長到六十歲時,會不會變成下一個于謙?”

“就算不能,王越加胡豅,也等於一個于謙。”

“也許大明就不在這個軌道之上了。”

朱祁鈺幽幽一嘆:“天縱之才,總是命運多舛,王越的腿,胡豅英年早逝,年富卒於任上,範廣死在征途,這是朕的大明啊。”

“大明輝煌浩蕩的歷史中間,存在着太多小故事。”

“史官一筆帶過,卻無人知道,胡豅纔是景泰朝最驚豔的那個人,是朕見過最驚豔的怪才。”

“而他的身世,也撲朔迷離。”

朱見漭也沒想到,老皇帝對胡豅評價如此之高。

可惜,他對這位小舅公印象很淡了。

反而王越,給了他巨大的印象,王越之才,不弱於于謙,只是沒給王越展示的平臺而已。

當然了,這是在他眼裡看到的,在老皇帝眼裡,于謙纔是第一。

“老四,你不懂于謙的驚豔。”

“景泰元年,朝中南遷之音甚囂塵上,是他,站出來阻止南遷,他是錢塘人啊,回到南京,對他更有利。”

“反對南遷的都是北人。”

“他是唯一一個南人,反對南遷的。”

“北京保衛戰,那是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

“你是會打仗的,你可以覆盤北京保衛戰,明軍看似軍力雄厚,其實是驚弓之鳥,各軍都打不了硬仗的。”

“而且,這是帝都,意味着巨大的政治意義。”

“許勝不許敗。”

“敗了,就是千古罵名,于謙毅然決然的敢打北京保衛戰。”

“在景泰元年,還沒有文官統兵的先例,于謙是大明第一個文官統兵的,而且他當時僅是兵部侍郎!”

“是朕升他兵部尚書的!”

“你要知道,他區區一個文官,沒有打過仗上過戰場的文官,卻要統率那些武將,可知多難?”

“土木堡之戰中,勳貴死了不少,但朝中仍有中流砥柱,他們都不敢領兵打仗,顯然已經預知了結局,必敗之戰。”

“所以才任由文官統兵,誰統兵誰責任,誰戰敗誰死。”

“全天下哀鴻,那是場必敗之戰啊。”

“饒是過去了七十年。”

“朕回想起當年的瞬間,仍覺得心有餘悸。”

“于謙病逝之時,朕問過他,那場戰爭,他有信心嗎?”

“可知他是怎麼說的?”

朱祁鈺眼睛亮起:“他說,戰爭是賭博,有三成機率,就值得一賭,北京保衛戰,他認爲有兩成勝算。”

“第一成勝算,在於封鎖北京城,上下同心。”

“第二成勝算,京畿繁華,放任瓦剌兵搶掠,會降低他們的戰鬥力。”

“就靠這兩成勝算。”

“他就打贏那場震古爍今的北京保衛戰。”

“那場戰爭,在大明所有戰爭中,可位居前三甲。”

“不在於戰略、戰術多麼高明,而在於結局,于謙挽救了大明朝啊。”

朱祁鈺吐出一口濁氣:“所以,他跟朕鬥了一輩子,朕都沒殺他,因爲他的功勞,有再造大明之功啊,朕捨不得殺他,也不會殺他。”

“這這一生,看不透四個人。”

“胡濙、于謙、李賢和王守仁。”

前三個能理解,王守仁那麼年輕,老皇帝看不透他?

“胡濙能排在於謙前面,單純因爲他年紀大,知道的秘密太多了。”

“于謙則不是,朕單純地看不透他。”

“他明明可爲大明獻身,卻又不願意爲朕獻身。”

“他明明支持朕,卻有時候會對朕視而不見。”

“他有自己的堅守,有時又是個無賴。”

“他死了這麼多年了,朕都沒琢磨明白,于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說他一心爲公,可朕讓他變成勳貴,又也開始往自己手裡網羅利益。”

“說他愛國勝於愛家,可他的子孫安置得也不錯。”

“說他不愛國吧?國家有難之時,你永遠都可以相信他,可以將國家這個重擔,壓在他的身上。”

“說他愛國吧,朕的聖旨,很多時候他都不聽。”

wωw_ttkan_¢ ○ 朱祁鈺搖搖頭:“到現在朕也想不透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臨終之時,朕去探望他。”

“朕和他進行過一番密談。”

朱見漭豎起耳朵:“您跟師父談了什麼?”

“談了很多,那是朕和他,第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

朱祁鈺陷入回憶之中:“那時的他,比現在的朕還大有不如,起碼朕還能說話。”

“他說話很費勁了。”

“但出奇的奇怪,他的話朕都能聽懂。”

“也許是多年培養出來的默契,有些話他不說,一個表情朕就懂了,然後朕複述他的意思,他點頭或搖頭。”

“朕問他,北京保衛戰的時候,他不怕嗎?”

“他說,當然怕了,可他不想讓大明變成南宋,不想讓大明亡於他這一代人手裡。”

“正統帝離京時,將兵部事務盡付於他手。”

“他認爲,他有義務承擔起帝國的安全來。”

朱祁鈺道:“二十多年來,他從不跟人談論北京保衛戰。”

“他始終認爲,用京畿百姓的生命,換取戰爭的勝利,是極爲不光彩的事情。”

“他很少提及自己的戰功,他自認爲殺戮過甚,必遭天譴。”

“他一直想做聖人。”

“朕偏偏不如他的意,就不讓他做聖人,一腳把他踹進勳貴的屎坑裡,讓他在屎裡游泳。”

朱祁鈺笑了起來:“現在看來,朕做對了。”

“這世間少了一尊聖人于謙,多了一尊戰神于謙。”

“征服整個漠北,可以說有大半是于謙的功勞。”

“你可知道,景泰八年前的于謙,和你認識的于謙,判若兩人。”

“朕其實一直在懷疑,這是兩個于謙。”

“所以朕問他,爲何前倨後恭,判若兩人?”

“他說,他六十歲之前,是爲大明而活,六十歲之後,他想爲自己而活。”

“這種活法的轉變,是朕逼的。”

“因爲朕封了他的爵位。”

“他不授是不忠,受了爵位心裡不爽,要麼自己改變,要麼自己去死。”

“在重病之後,他感覺自己死了一次。”

“所以他說,自己該換個活法了。”

“這也拉開了和朕鬥爭的序幕,他就要和朕做鬥爭。”

聽到這裡,朱見漭抿嘴而笑。

他最感謝的人,就是他師父于謙。

他拜于謙爲師時,于謙已經老得不成樣子了,沒有精力帶學生了,可於謙考驗他一番之後,還是決定帶他。

那時的于謙,就如現在的朱祁鈺,油盡燈枯,靠着一股心氣支撐着。

朱祁鈺的心思在理論上面。

于謙則將最後的精力,放在教導他兵法上面。

而且,于謙的教學方式很有趣,他不會照本宣科的講課,而是身體力行,讓學生自己感悟,在一旁稍加教導。

即便於謙已經老得不行了,還是通過刺激他的興趣,達到讓他明白兵法道理的目的,每一堂課上的都比較有趣。

于謙有很多學生,但最出類拔萃的,只有三個,朱見漭,王信、王離。

在景泰朝中期,軍中中層武將,或多或少都跟于謙有師徒關係,他教出來的成名弟子不多,但默默無聞的超級多。

現在的軍中,受過於謙教育恩德的超過一半家族。

朱見漭此刻回想老師起來,眼角有些溼潤,老師病逝時,他並沒在牀前侍奉,可謂不孝。

“朕仔細一想,盛世景泰,多虧了于謙和朕對着幹。”

“朕憋着一股勁兒,就得把這天下治理好,讓他跪在朕的腳下,說一句服。”

“可他生命走到盡頭,朕也沒做到這一點。”

“反而,朕在他的病榻前,對他說了一句服。”

“沒有他,就沒有這景泰盛世啊。”

朱祁鈺想坐起來,朱見漭扶着他,讓他舒服地靠着:“那次密談中,朕問他,他走了之後,誰可爲朝中定海神針。”

“他建議朕,別把你分封出去。”

“削了你的權柄,讓你做老大的護身符。”

“二十年後,你可爲大明定海神針。”

朱見漭如遭雷擊。

他最敬愛的師父,竟然背刺他。

“哈哈,這是你對能力的最大的肯定。”

“于謙說,你不類朕,類他。”

“若非朕看他快要死了,可憐他,一巴掌就抽死他了,你是朕親兒子!類他個屁!就是類朕!”

朱祁鈺笑着說:“不過,他對你有這麼高的評價,朕很開心啊。”

“說明朕的兒子中,也有一個驚世帥才。”

“當時朕就在想,是否廢老大,而立你。”

“于謙從病榻上爬起來,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朕,絕不能廢長立幼,這是亂世之道啊。”

朱見漭又懵逼了。

他這師父有點坑徒弟啊。

“于謙終究是文官,文官,就一定要支持嫡長子。”

“朕一早就發現了,你比老大更適合執掌大明。”

“于謙反對、李賢反對、年富反對、耿九疇反對、白圭反對、葉盛反對、王竑反對……你能想到的人,都反對啊!”

朱見漭發現自己一腔良心餵了狗,還懷念這些人呢,結果這些人都拿他當凱子。

看來他爹殺的少了。

“立嫡長子,不容動搖。”

朱祁鈺呼了口氣:“朕跟于謙承諾,不會動太子的。”

“老大的性格,早期唯唯諾諾,後期得志便猖狂。”“朕很早就發現了。”

“所以從那一刻開始,朕就決定了,活得久,比執掌天下更重要。”

“不是朕怕死。”

“而是朕不忍看着朕苦心造詣創造的盛世,毀在老大的手裡。”

“所以朕極力教導榶兒,希望榶兒能繼承朕的事業。”

說到這裡,朱祁鈺嘆息道:“幸好啊,皇明換太子,你登基,朕才能放心的閉上眼睛。”

“雖然朕對不起榶兒,但爲了大明,朕只能狠下心來。”

朱見漭不明白老皇帝擔心什麼。

大明這麼強大,就算老大是敗家子,也敗不光呀,關鍵老大不是敗家子。

“老四,未來是交相輝映的大時代。”

“景泰盛世,只是開啓大時代的起點。”

“朕創造了這麼多藩國,戰爭不可避免,大明也無法獨善其身,而戰爭中的科技發展,更是重中之重。”

“未來,是大爭之世。”

“老大能做個盛世帝皇,卻做不了大爭之世的霸主,世界將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

“老四,你才能做好這個皇帝。”

朱見漭都有點不好意思了,被老爹捧的這麼高。

世界馬上就進入大爭之世,老皇帝一死,世界就會進入爭霸,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會開啓。

這幾年各國都已經開始軍備競賽了,不過在等老爹駕崩而已。

可坐在養心殿的朱祁鈺,卻也預見了這種可能性。

不爭,世界怎麼進步?

“老四,你以爲世界格局,是朕構建的嗎?”

朱祁鈺呢喃道:“錯,是于謙構建的。”

“像大洋洲,建立五國,爲彼此制衡,無法誕生一個超級大國。”

“這些制衡思想,都是他提出來的。”

“而每一個封國,如何封,封地如何選擇,如何制衡,都有他的功勞。”

“爹,當時還沒分封呢吧?”朱見漭納悶。

“是啊,沒分封,但已經有了世界地圖,朝中就開始規劃了,滿朝重臣都參與了,主要拍板的人是于謙。”

朱祁鈺道:“全世界的所有封國,都是規劃好的。”

“後面的幾個,是朕規劃的。”

“這養心殿右開間,那是間備戰室,所有決定都在那裡做的!”

“這座養心殿,是朕所建,朕住了大半輩子,將一座嶄新的房子,住得破敗不堪。”

“而大明的無數重要決策,都出自這間大殿。”

朱祁鈺道:“那番談話,朕至今都記憶猶新,那些話,彷彿是昨天說給朕聽的。”

“他和胡濙不一樣,胡濙的秘密非常多。”

“于謙是坦蕩的人,縱有齟齬,也是在國家層面上的,沒有私人恩怨。”

“朕當年防備他,他討厭朕。”

“他爲家國,不爲帝王。”

“他想做聖人,朕不許,他和朕抗爭一輩子。”

“一報還一報,很公平啊。”

“唉。”

“他活着的時候,朕不理解。”

“可人化作一抔黃土的時候,朕反而釋懷了。”

“朕和他相愛相殺半生。”

“卻彼此都忘不掉對方。”

朱祁鈺笑道:“于謙死了這麼多年了,朕都忘不掉他。”

“像王竑、葉盛都死了,朕都忘記他們長什麼樣子了。”

“他們可從來沒有忤逆過朕啊,是朕最忠誠的臣子了,可朕忘記了他們啊。”

“這人吶,確實有點賤皮子。”

“朕是皇帝,卻喜歡忤逆之臣。”

“當然前提是這個忤逆之臣有能力,不然就是作死了。”

朱祁鈺臉上笑容擴大:“朕得於謙,猶如太祖得徐達,唐太宗得李靖,正因爲有他,景泰朝才能肆無忌憚擴張。”

“因爲有他給朕兜底,朕安心。”

朱祁鈺臉上露出笑容:“他在,大明也安心。”

“就如今天,你隨便折騰,朕能給你兜底。”

“可知朕覺得有他在,多麼心安啊。”

“但景泰八年之前,朕沒想明白,也是被人挑撥,讓朕極致地懷疑他。”

“是朕錯了。”

“後來朕不懷疑他了,他反而日子過得瑟瑟發抖。”

“哈哈哈。”

朱祁鈺笑着笑着,面露苦澀:“朕要去見他了,他說的第一句話肯定是,陛下怎麼老成了這般模樣?”

“老四,朕不怕死。”

“朕從來都不畏懼死亡。”

“朕只是不放心大明,不放心未來的一切。”

朱見漭趕緊說知道。

“于謙臨死前,也是這樣叮囑朕的,他擔心朕老年昏聵,擔心盛世會隨着他離去,世間再無一人敢勸諫於朕,所以他在臨死前,寫了一封血書給朕。”

朱祁鈺讓老四打開抽屜,拿出一個木匣子,木匣子裡用錦繡包裹的紙張。

朱見漭拿出來,真是用血寫的,如今血跡暗紅,很多字跡都看不清了。

“這是于謙的血,寫的。”

“于冕說,他父親咬破了六根手指,才寫完這封信的。”

“老年人,血液流速慢,以他的地位,可以用別人的血的,可他不願意,要用自己的血才顯得真誠。”

“這封血書,現在看不清字跡了。”

“他是規勸朕,讓朕做好這盛世帝王,莫要學晚年的唐太宗、唐玄宗。”

“你可知,在景泰朝早期,胡濙和于謙,是兩個唯一能勸住朕的人。”

“他們二人合體,能制衡皇權。”

“那時朕如魔星殺神,殺得滿朝人頭滾滾,是以天下恐懼,朝臣驚恐。”

朱祁鈺緩緩道:“隨着胡濙去世,于謙不止是定海神針,還是朕的魏徵,是唯一能拽住朕前進的枷鎖。”

“所以,他擔心,自己死後,無人能拉拽住朕。”

“大明完全根據朕的意願去走。”

“擔心朕將大明帶入巔峰,再帶入谷底。”

“安史之亂的前車之鑑,讓人不得不防。”

“所以才上了這封血書。”

朱祁鈺看着字跡模糊的血書,笑道:“于謙啊,朕沒辜負你的一番苦心,景泰七十年了,大明還在頂峰,且不會落入谷底。”

“這是朕的大明,也是你的大明,是全體明人的大明!”

朱見漭能感受到,老皇帝對於謙的情感,十分複雜,從防備到依仗,從叫板到相依爲命,兩個人相愛相殺的一生,讓老爺子憧憬過去。

“爹,師父他老人家若能看見景泰七十年的繁榮大明,必能含笑九泉。”

朱祁鈺點點頭:“等朕下去時,親口告訴他,他的血書屁用沒有,沒有他,朕照樣讓大明的旌旗飄揚世界!”

朱見漭翻個白眼。

“說到于謙,就得說李賢了。”

朱祁鈺問:“你對李賢,還剩下多少印象?”

朱見漭搖搖頭:“幾乎沒什麼印象了,只記得年師打我時,他經常語出驚人,處處嘲諷兒子,兒子小時候最討厭他了,但長大了反而沒多少印象。”

朱祁鈺哈哈大笑:“朕最看不透的第三個人,就是李賢。”

“說到李賢,就要先說年富。”

“年富是朕提拔上來的,可謂是朕的死忠。”

“蕩清湖北匪亂,平定苗亂,皆是年富之功。”

“論督撫一方的能力,朱英第一,年富第二,韓雍第三。”

“朱英做了兩個地方的督撫,先做山東督撫,後做交趾督撫,論督撫之功,他屬第一。”

“可最先當上首輔的,卻是年富。”

“年富是所有皇子的老師,你對他印象極深吧?從小打你到大,忘不掉吧?”

提及年富,朱見漭是又愛又恨。

那個老頭,動不動就一頓猛捶,李賢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和耿九疇就在旁邊煽風點火,然後自己不打,讓年富揍他們。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光反而是最快樂的。

“年富給首輔開了個好頭。”

“他鞠躬盡瘁,猝死於任上,讓後來的首輔,不再人浮於事,而是願意勤懇地做事。”

“這是年富的功勞。”

“可年富過於貪權,他在任期間,將六部權柄往內閣裡扒拉,若非朕阻攔,怕是六部都要成爲空架子了。”

“作爲皇子的老師,年富是非常稱職的。”

“朕一直以爲,他是憂勞成疾,若非當你們的老師,不至於早死。”

朱祁鈺道:“你對年富的印象極深,可朕對他的印象,除了那一口血之外,再沒有其他印象了。”

我有印象啊,那老頭天天打我,印象太深刻了。

不過,他必須得感謝年富。

嚴師出高徒。

皇子們這麼優秀,和年富等一干朝臣老師的嚴格,離不開的。

若老皇帝對皇子優容,限制老師,不允許責罰我家孩子,反而皇子們不會成材。

朱祁鈺四十一個兒子,個個優秀。

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的好。

朝臣老師打的好。

滿朝公卿都給皇子們當過老師,誰都打過皇子。

千錘萬練,才造就人才。

朱見漭得感謝那些打他們的老師,不打不成材。

“而李賢,給朕最大的印象,就是看不透。”

“李賢此人,沒你看的那麼簡單。”

“若朕所料不錯的話,他是正統帝的人,卻在景泰朝如沐春風,他的女兒又嫁給了當代文宣王,偏偏此人屹立不倒,可見其人多厲害。”

朱祁鈺道:“朕把他打發去督撫遼寧,他也不怨不罵,在任上,讓遼寧恢復生機,且蒸蒸日上。”

“因功調入內閣,他在內閣裡,能把你交給他的所有事情,都完美的處理好,讓你挑不出他的錯來。”

“朕看他不順眼,處處挑他的毛病,卻一直抓不到把柄。”

“他每日工作結束,都會去市集上坐坐,京師裡發生的很多事,順天府管不到的地方,都是他報到中樞上來的。”

“你說他弄權吧,他卻爲不少百姓伸張正義。”

“你說他背叛朕吧,奪門之變中,卻站在朕這邊。”

“你說他死忠於朕吧,又處處爲正統帝求情。”

“你說他是忠臣吧,他家裡田畝過萬,還給他兒子科舉舞弊。”

“這樣一個怪物。”

“朕看了他幾十年,都沒看透他。”

朱祁鈺表示無奈:“和年富不一樣,年富只是貪權,卻無比堅定的支持朕。”

“李賢,看似支持朕,實際又未必。”

“看不透啊。”

朱見漭長大秉政的時候,李賢已經開始養老了,很少說話,所以他對李賢印象不深。

而能給老皇帝留下極深印象的人,恰恰說明是治世能臣。

今天太少了,忽然收尾,打亂了全書節奏

明天補,明天多更,實在抱歉,依舊是日萬到完結的,番外可能還有兩到三張,不然寫不完,視情況而定吧,我太難了

太抱歉了,明天多更

第181章 你們這羣宗室渣滓,統統革除玉碟,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272章 請天子劍殺官!請胡家主動認罪,莫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441章 朱祁鈺公開恐怖資產,天下人震驚又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91章 先拿隆福寺開刀,管你和尚 道士,殺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第100章 敲山震虎,打擊勾欄瓦舍!你實在沒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殺怕了!鎮國軍也第163章 滿都魯詐死?是示敵以弱?還是天佑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433章 景泰六十八年,禪讓,歷史造假第170章 你喜歡磕頭,就一直磕,磕到你清醒第266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邊境向南推,開疆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480章 終章:未來,無限絢爛(大結局下)第2章 你們逼朕做暴君!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426章 鳳麟省滄海省聚窟省呂宋省篇:人口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126章 爲大明立膽 立心 立魄 重塑金身!(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322章 二十天平柬,連鎖反應第398章 郕國吳國篇:與死神共舞,毒物縱橫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309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書案(15萬)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192章 抽絲剝繭,京師地下的秘密!上刑,第405章 太子欺朕年老無力?請陛下改立太子第10章 太子,萬貞兒不錯,留下侍寢吧第75章 京營出征,朝堂爭鋒!朕此生,定要橫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168章 飢腸轆轆的韃靼兵,去大寧城吃飯!第130章 興河西文脈,拆分孔氏!兩軍並出,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170章 你喜歡磕頭,就一直磕,磕到你清醒第280章 詭異的倭寇犯邊!外族死多少,朕不第394章 許國寧國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第229章 既然漠北王無顏見先帝,就葬去倭國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26章 襄王!閉嘴!你連朱高煦都不如!(三第292章 景泰九年大總結,君臣無時不在鬥(第205章 不遵聖旨的後果,就是殺無赦!築京第270章 黃鱔,像條尾巴一樣!(吃飯勿看)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203章 查清賬目,清洗戶部,大罰後要封賞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81章 陛下,陳循的心是黑的啊!這纔是皇權第146章 小產真相,錢王妃發瘋,卻把最溫柔第191章 袞袞諸公,一幫蠢物!魑魅魍魎,全第98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宮伺候!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22章 陛下爲何如此暴戾?(近三千字!求收第162章 貴妃,跪好了!第353章 政策放寬容易,收緊難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108章 使團刺番案!朝陽學舍掛牌!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305章 抵達南京,快刀斬亂麻,引蛇出洞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404章 蜀國楚國荊國篇:佛國和撤皇帝制的第81章 陛下,陳循的心是黑的啊!這纔是皇權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
第181章 你們這羣宗室渣滓,統統革除玉碟,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272章 請天子劍殺官!請胡家主動認罪,莫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441章 朱祁鈺公開恐怖資產,天下人震驚又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91章 先拿隆福寺開刀,管你和尚 道士,殺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第100章 敲山震虎,打擊勾欄瓦舍!你實在沒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殺怕了!鎮國軍也第163章 滿都魯詐死?是示敵以弱?還是天佑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433章 景泰六十八年,禪讓,歷史造假第170章 你喜歡磕頭,就一直磕,磕到你清醒第266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邊境向南推,開疆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480章 終章:未來,無限絢爛(大結局下)第2章 你們逼朕做暴君!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426章 鳳麟省滄海省聚窟省呂宋省篇:人口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126章 爲大明立膽 立心 立魄 重塑金身!(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322章 二十天平柬,連鎖反應第398章 郕國吳國篇:與死神共舞,毒物縱橫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309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書案(15萬)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192章 抽絲剝繭,京師地下的秘密!上刑,第405章 太子欺朕年老無力?請陛下改立太子第10章 太子,萬貞兒不錯,留下侍寢吧第75章 京營出征,朝堂爭鋒!朕此生,定要橫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168章 飢腸轆轆的韃靼兵,去大寧城吃飯!第130章 興河西文脈,拆分孔氏!兩軍並出,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170章 你喜歡磕頭,就一直磕,磕到你清醒第280章 詭異的倭寇犯邊!外族死多少,朕不第394章 許國寧國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第229章 既然漠北王無顏見先帝,就葬去倭國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26章 襄王!閉嘴!你連朱高煦都不如!(三第292章 景泰九年大總結,君臣無時不在鬥(第205章 不遵聖旨的後果,就是殺無赦!築京第270章 黃鱔,像條尾巴一樣!(吃飯勿看)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203章 查清賬目,清洗戶部,大罰後要封賞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81章 陛下,陳循的心是黑的啊!這纔是皇權第146章 小產真相,錢王妃發瘋,卻把最溫柔第191章 袞袞諸公,一幫蠢物!魑魅魍魎,全第98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宮伺候!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22章 陛下爲何如此暴戾?(近三千字!求收第162章 貴妃,跪好了!第353章 政策放寬容易,收緊難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108章 使團刺番案!朝陽學舍掛牌!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305章 抵達南京,快刀斬亂麻,引蛇出洞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404章 蜀國楚國荊國篇:佛國和撤皇帝制的第81章 陛下,陳循的心是黑的啊!這纔是皇權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