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

靖安十四年,世界進入完全和平期,也進入了第一輪經濟競賽,互相玩命發展科技。

靖安十五年,第一臺臺式電腦誕生,世界正式進入科技時代。

就在靖安十五年,靖安帝駕崩。

新帝登基,改元天授。

靖安帝上廟號德宗,諡號,欽。

天授帝登基,朝中再次提出戰爭期間廢太子失德行爲,導致大明由盛轉衰。

天授帝懼於言論,思來想去,認爲是皇權過於強大的原因,所以他決定放棄部分皇權,皇帝在朝堂上不再一言九鼎。

內閣出三個人,八部六寺主官,再加上司禮監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軍機處出兩位軍機大臣,五軍都督府出大都督,最後加上皇帝,一共23人,組建議會,大事投票,小事拍板。

凡事大事,23人必須到齊,進行投票,少數服從多數。

等於說,把至高無上的皇權,拆分成22份,送給頂級朝臣。

可天授帝並沒想到,最後捱罵的還是他。

天授元年,正式組建大明議會。

議會地點,設在謹身殿。

謹身殿算是皇帝內宮,基本用途是上廁所、換衣服用的,景泰朝用來儲存機要,後來太子在謹身殿短暫辦公過,之後一直用來儲存機要。

這些年一直都是這樣,算是機要室,所以改用做議會,完全說得過去。

機要儲存地點不變,只是把主殿空出來,不設龍椅,而是設一張橢圓形桌子,皇帝和朝臣在圓桌上,進行投票,也被民間成爲圓桌會議。

國家大事,基本都從這張桌上做出決定。

朝臣肯定滿意呀。

自從廢了跪禮之後,朝臣的地位直線攀升,隨着幾次大戰,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尤其是平等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其他各國已經變成了聯邦制了。

聯邦制,民間都認爲是邁向皿煮的一大步。

所以,大明提出議會制,分散了皇權,但民間還是認爲,這是皿煮的決策。

朝臣都跟着吹捧,把天授帝捧到了和世祖皇帝並駕齊驅的地步。

天授帝舒服了。

天授十二年,天授帝在民間一致好評之下,居然做出了皇位禪讓制的改變!

皇位不再在自己子嗣當中傳承,而是從宗室當中,擇優選擇。

這下壞菜了。

本來團結一致的宗室,瞬間分崩離析,朝中大亂。

在天授十四年,天授帝又收回來這條政令。

宗室恨死了天授帝,兩年來多少個郡王因爲政鬥死亡?多少宗室埋骨於地,你忽然告訴我不玩了?

本來鐵板一塊的宗室,再也凝聚不起來了。

天授帝卻在冬天病逝,把爛攤子丟給了太子。

新帝繼位,改元隆熙。

隆熙帝給天授帝上廟號哲宗,諡號,信。

隆熙帝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收權,他纔不信那些文官忽悠老爹的鬼話呢,什麼衆正盈朝,什麼一致好評。

傻了吧!

自己的皇權不要,聽那些屁民的屁話?

大明是統一的大國!

不是什麼聯邦!

憑什麼搞這個什麼圓桌議會呀?

大明有昏君嗎?

沒有啊!

大明皇帝乾的不好嗎?

幹得不錯呀!

跟歷朝歷代比,都算是明君了,爲什麼還傻乎乎的放棄皇權呢?這不腦袋有病嘛!

他爹活着的時候,他就勸過,結果越勸他爹非但不聽,反而疏離他,這也是天授帝想採取禪讓制的原因。

可宗室殺得太厲害了。

甚至波及到了民間了,民間憤慨,所以才被迫停止所謂的禪讓制。

嫡長子繼承製是最穩定的。

爲什麼大明從創立之初就確定這一點,爲什麼太祖皇帝明知道太宗皇帝有才能,卻還是選擇建文帝?

因爲太子朱標病逝後,老二老三還活着呢,太宗皇帝是老四啊!

而且馬皇后有五個嫡子!

老四排行老四。

別信地攤文學說什麼老四不是嫡子,看看太宗皇帝的靖難檄文就知道了,那篇靖難檄文,並沒有被當時在朝的文官反駁,這就說明,太宗皇帝絕對是馬皇后的親兒子!

看看太宗皇帝的封號是燕,也就知道了,不是嫡子不可能有這個待遇。

如果太宗皇帝不是親兒子,周王會服他?老二老三家的兒子們會服他?

爲什麼太宗皇帝的那些弟弟們,在太宗皇帝靖難四年裡,沒有拿他的身世做文章?

建文朝可都是文官啊,那些文官嘴多毒啊,怎麼可能放過太宗皇帝呢?

偏偏沒有任何記載!

這就說明,太宗皇帝絕對是嫡子,絕對是馬皇后的親兒子!

所以說,天授帝純屬瞎搞。

不立長,立賢。

到底什麼是賢?

賢名與否,是很主觀的判斷。

說白了就是玄武門繼承法,誰能殺誰就是賢。

別管老大是什麼玩意兒,他繼承皇位,是最穩妥的辦法,這也是內閣、司禮監存在的必要,只要皇帝是個人,他坐在那個位置上,大明就能順利運轉。

也是言官體制必須存在,景泰帝無限擴大言官的權柄。

就是爲了監督皇帝。

就是擔心有一天,換上來一個昏君,只要言官在,他是昏,但不會禍害民間;他最多花點錢,當個地主家的傻兒子養着,天下不會亂,朝政不會亂。

這就是言官制度存在的本質。

司禮監和內閣、軍機處緊密配合,皇帝是個傻子也無所謂,大明會照常運轉。

張居正就完美詮釋了司禮監、內閣、軍機處體制的完美。

張居正爲何能掌權卻無法亂權。

你能辦事,但不能亂政。

這就是三權分立的好處。

而皇帝,看似掌握三權,其實只有大事一票否決權罷了。

可這個一票否決權,可不是隨便使用的,言官會監督皇帝使用這個權力。

這就完美形成了權力閉環。

每一層都有人在監督。

首先保證皇權不亂。

其次保證臣權無法僭越。

最後保證權力正常運行,大明順利過日子。

到了後景泰時代,皇權想維繫,就要拉攏宗室和勳貴,就等於將軍權完全攥在手裡。

軍機處又不斷收權,保證皇帝坐在深宮裡,皇權卻不會衰退。

所以,廢除跪禮什麼的,都不重要。

他們表面不跪,但心裡卻跪着!

這就夠了!

也解放了皇帝本人。

皇帝不用伏案於長篇累牘之中,哪怕權臣上來,照樣他無法篡權,哪怕武官亂政,軍機處和五軍都督府轉動,武官也得乖乖把權交回來。

因爲蓋璽權在皇帝手裡!在交泰殿!

只要交泰殿不丟,武官就永遠被壓制,因爲無人能調動任何軍隊。

再用文武制衡,太監居中調度。

皇權是不會丟的。

可天授帝主動讓渡皇權,那神仙來了也沒辦法。

隆熙帝也不聰明,放出去的權力,就不要想着收回來了,該想的是如何守住核心權力!

他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要對朝臣收權。

所以,隆熙朝開始了浩蕩的帝臣之爭。

皇帝想收權,臣子不讓。

而且,天授帝把宗室玩崩了,沒有宗室這個大臂助,皇帝是無法完全掌握皇權的。宗室制度,是成化帝和弘治帝制定的。

宗室無詔不許出京,允許參政。

而皇帝是不可能天天巡視地方的,也不可能哪裡打仗,皇帝就上的。

這時候宗室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宗室在中樞參政,又去巡視地方,他們本身就是皇族,升無可升,屁股又坐在皇帝這邊,和文武都有仇,自然敢說真話。

所以從弘治朝後期,大明誕生了很多賢王。

外出征戰,有宗室去當監軍。

他們只要保證皇帝的軍權不丟就可以了。

這些年,宗室完全成爲皇帝的羽翼。

結果,天授帝把羽翼給扯爛了。

宗室如此賣命,主要原因也是時代浪潮的衝擊,誰也不想變成普通百姓,不想就得幹活呀。

宗室又不能升官,玩命幹活能保證爵位不推恩。

可天授帝最蠢的還不是禪讓制呢,而是議會制當中,沒有給宗室一個席位。

宗室是你的人啊,伱一個席位都不給,宗室寒不寒心?

勳貴也是你的人,你一個席位都不給,勳貴寒不寒心?

最關鍵的是,這些人是能幫你說話的。

到了議會制,你還能一言九鼎嗎?

鍋你背,好處撈不到,你是不是傻啊?

不過,也得理解天授帝。

他是庶子繼位。

廢太子出了車禍,太子位便宜他了,並不是從小受到的皇族教育,而是匆匆補課,腦子不正常也可以理解。

畢竟他從小是文官教出來的,以賢王的模板教他。

賢王的模板,是爲皇族奉獻。

所以,他是真的爲天下奉獻了。

後來教他帝王心術,他也沒太學明白,就鬧出了大笑話。

但文官還是比較吹捧他的。

隆熙帝也沒比他爹聰明到哪去,上來就開始爭權,恰恰落入文官陷阱之中。

又丟掉了宗室羽翼,勳貴也不願意幫他。

皇家太無情了,我們時代爲你家效力,結果到頭來,你家把我們給拔毛了!

哪有你們這樣當皇帝的呀!

勳貴開始向文官靠攏,這是極爲恐怖的事情。

分權鼎力,彼此制衡,這纔是權力穩固的原因。

一旦有一個角倒向另外一個角,就會造成那個角的權力極端膨脹,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終於在隆熙十一年,集中爆發。

朝臣以皇帝失德爲名,強制索取回皇帝的一票否決權,大事必須由議會23人,表決通過,不經表決,就無法通過,皇帝沒有一票否決權,無權要求進行重新投票。

就在當年,隆熙帝卻以失德爲名,關閉宮殿,在殿中絕食而亡。

他是真的自己絕食,還是被逼着絕食,真相已經無從得知了。

新帝登基,改元正始。

正始帝給隆熙帝上廟號寧宗,諡號,安。

正始元年,正始帝下罪己詔,認爲朝政無度,是皇家的責任,隆熙帝以絕食而亡,是向民衆致歉。

算是對隆熙帝絕食,有了一個正式交代。

正始帝在壓抑的政治環境下長大,人就極爲聰明,他不像他的父親,去和朝臣硬剛,最後落個身敗慘死,身後名都沒了。

他謹小慎微,像只毒蛇一樣,等待着獵物的出現。

正始四年,李自成死亡,正始帝追贈李自成爲順王,他試圖拉攏勳貴勢力爲自己羽翼。

並重新整合宗室,爲皇權羽翼。

正始六年,正始帝試圖保住皇權,提出議會八年制,每個人擔任議長,只有八年時間,過了八年,必須換人。

同時提出,朝中高官也要進行八年制改革。

結果朝中沸反盈天。

皇帝衝擊朝臣制度,朝臣也會衝擊皇帝制度的。

果然,這件事鬧到了正始八年,正始帝外出視察時,遭遇刺殺,腦袋都被勒掉了,死狀之慘。

新帝登基,改元孝昌。

孝昌帝給正始帝上廟號文宗,諡號,襄。

正始帝被刺殺的時候,孝昌帝就在附近,他是第一個發現父皇腦袋的人,那種場面刺激得他,即便過去三年了,還是記憶猶新,他閉上眼睛,就能看見父皇的腦袋。

孝昌三年,孝昌帝再次放開皇權。

而孝昌帝,卻在開始收割錢財,暗戳戳的賤賣皇企,收斂錢財,重新開公司。

朝臣對孝昌帝的小動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轉眼到了孝昌十六年,皇族暗地裡的資產,已經達到了恐怖的數字。

這些錢,不屬於內帑,不屬於宮中。

而屬於孝昌帝的個人資產。

姓朱,但不姓皇。

孝昌十七年,孝昌帝病逝於養心殿。

新帝登基,改元承光。

承光帝給孝昌帝上廟號爲紹宗,諡號,端。

轉眼到了承光三年,承光帝已經完全成爲了一個傀儡,除了議會當中有他一票之外,他什麼權力都沒有了。

在承光四年,承光帝忽然對外宣佈,宣佈退位!大明再無皇帝制!

此言一出,天下譁然。

連朝臣都被震驚到了,全部入宮請罪,廢了一百來年的跪禮,重出江湖,官員們都跪在養心殿外,乞求皇帝收回成命。

千萬別忘了!

民間衝擊皇帝制,衝擊的不止皇帝一個人!

而是皇帝制下所有的一切。

這些朝臣,能享受政治成果,因爲上面有一個皇帝給他們撐腰。

如果皇帝走下臺前。

那麼飽受衝擊的就是他們了。

他們可沒有皇帝血條那麼厚!

千萬別忘了,大明從何而來,是太祖皇帝建立的,太宗皇帝開拓的,大明富有世界是世祖皇帝的功勞!

大明能有今天,可以說都是老朱家的功勞!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人家的後人享受世代傳承的皇權,有毛病嗎?絕對沒有啊!

連他都說不幹了。

你們這些官員,還好意思幹一輩子嗎?

你們能幹一輩子嗎?

誰給你們的權力!

千萬別忘了,你們的權力是皇帝授權給你們的!

當皇帝沒有了的時候,你們權力就失去了正統性啊!

誰還會聽你們的話?

勳貴嗎?

勳貴依託於皇權存在。

一旦皇帝沒了,勳貴就沒了!

宗室也沒了!

文官?呵呵,也沒了!

所有體制,都將土崩瓦解。

會有新的體制出現。

而這個新體制,到底和他們還有多少關係!

承光帝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招用得絕。

第56章 大開殺戒!清洗尚食局!先把這籌謀戕第227章 吃這麼多,都把自己吃吐了,還在吃第416章 以人爲本的大明,大案頻發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433章 景泰六十八年,禪讓,歷史造假第319章 去地府問問,閻王爺的規矩能不能改第39章 三根人蔘下肚,該吐真言了(求收藏)第325章 明中六大奇案,紅丸案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106章 陛下待朝臣,如慈父般溫暖!第251章 腿絆兒加砍刀腳,撂倒應天府尹!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479又沒了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5章 皇帝,該吃藥了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第120章 把京營踢出京城!胡漢之分,打劫西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265章 狡詐VS狡詐,看誰技高一籌!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16章 朱祁鎮,你就是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第134章 撿起來,呈上來,朕拿金印砸死你!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難活過四十歲!第97章 拿回皇權的第一把火!朕發財了!第244章 攪屎棍子,把皇帝噴破防了!(加更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207章 明軍雄起,截斷禿巴思部!放大皇帝第7章 掰開他的狗嘴,灌進去!第119章 支棱起來,勵志做竇憲的于謙!先殺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271章 南直隸第一劍,喋血奉天殿!第272章 請天子劍殺官!請胡家主動認罪,莫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255章 兒到用時方恨少!第331章 用刀劈出工業革命之路,強勢開海,第10章 太子,萬貞兒不錯,留下侍寢吧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145章 宗室大瓜,暴雷!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298章 種子之爭,暹羅大城,屠殺西夷!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121章 請衍聖公移居四平之城!請耿寺卿喝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255章 兒到用時方恨少!第91章 先拿隆福寺開刀,管你和尚 道士,殺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104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紡織 刊刻皆可設廠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207章 明軍雄起,截斷禿巴思部!放大皇帝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163章 滿都魯詐死?是示敵以弱?還是天佑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358章 陳嘉猷遍訪歐羅巴,朱見深兵打奧斯第376章 崑崙封禪,打假歐洲,思想碰撞,民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484章 【番外二:談允賢錯亂時空,今夕何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207章 明軍雄起,截斷禿巴思部!放大皇帝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156章 欺君之罪的下場!林朱鬥法,敲打方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69章 送太妃去伺候先帝!太后,你聽沒聽到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39章 三根人蔘下肚,該吐真言了(求收藏)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106章 陛下待朝臣,如慈父般溫暖!第49章 給皇太后送去!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482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2)】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第405章 太子欺朕年老無力?請陛下改立太子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第30章 不必審了,夷三族!
第56章 大開殺戒!清洗尚食局!先把這籌謀戕第227章 吃這麼多,都把自己吃吐了,還在吃第416章 以人爲本的大明,大案頻發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433章 景泰六十八年,禪讓,歷史造假第319章 去地府問問,閻王爺的規矩能不能改第39章 三根人蔘下肚,該吐真言了(求收藏)第325章 明中六大奇案,紅丸案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106章 陛下待朝臣,如慈父般溫暖!第251章 腿絆兒加砍刀腳,撂倒應天府尹!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479又沒了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5章 皇帝,該吃藥了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第120章 把京營踢出京城!胡漢之分,打劫西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265章 狡詐VS狡詐,看誰技高一籌!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16章 朱祁鎮,你就是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第134章 撿起來,呈上來,朕拿金印砸死你!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難活過四十歲!第97章 拿回皇權的第一把火!朕發財了!第244章 攪屎棍子,把皇帝噴破防了!(加更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207章 明軍雄起,截斷禿巴思部!放大皇帝第7章 掰開他的狗嘴,灌進去!第119章 支棱起來,勵志做竇憲的于謙!先殺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271章 南直隸第一劍,喋血奉天殿!第272章 請天子劍殺官!請胡家主動認罪,莫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255章 兒到用時方恨少!第331章 用刀劈出工業革命之路,強勢開海,第10章 太子,萬貞兒不錯,留下侍寢吧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145章 宗室大瓜,暴雷!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298章 種子之爭,暹羅大城,屠殺西夷!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121章 請衍聖公移居四平之城!請耿寺卿喝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255章 兒到用時方恨少!第91章 先拿隆福寺開刀,管你和尚 道士,殺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104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紡織 刊刻皆可設廠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207章 明軍雄起,截斷禿巴思部!放大皇帝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163章 滿都魯詐死?是示敵以弱?還是天佑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358章 陳嘉猷遍訪歐羅巴,朱見深兵打奧斯第376章 崑崙封禪,打假歐洲,思想碰撞,民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484章 【番外二:談允賢錯亂時空,今夕何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207章 明軍雄起,截斷禿巴思部!放大皇帝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156章 欺君之罪的下場!林朱鬥法,敲打方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69章 送太妃去伺候先帝!太后,你聽沒聽到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39章 三根人蔘下肚,該吐真言了(求收藏)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106章 陛下待朝臣,如慈父般溫暖!第49章 給皇太后送去!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482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2)】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第405章 太子欺朕年老無力?請陛下改立太子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第30章 不必審了,夷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