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充實華夏軍官位

周粥接着說道:“李定國哪裡還是得派人去的,不過暫時是沒有必要,張煌言已經給他把所有的關係都理順了,把所有的民政事務都理順了,此時張煌言撤出來,他正好派人接手,也許他的這些東西,還有張煌言所實行的一套同華夏軍並不一樣,可張煌言這個人據我瞭解還是很有一套的,加上張亮和杜歌的幫助和講解,我們也派了一些人去哪裡幫助張煌言,總體上和我們應該差不多。”

朱大典點點頭,“嗯,張煌言發來的歷次的奏摺我也看了,和我們實行的差不多,即使有不同,也是他臨場發揮,張煌言的臨場發揮肯定比我們這些半吊子的民政人員要高超的多。”他說道這裡看了看張強,掃了一眼四周在坐的諸位內閣成員。

這裡只有他完全經歷過值守一地,爲民父母官的經歷,其他人都是半吊子,金聲雖然也有過經歷,不過金聲顛簸流離,有的是華夏軍內部主政一方的經歷,大多也是幫助張強實行民政,有的是華夏軍的經驗,而不是曾經主政大明或者南明的經驗,只能說是擔任張強的金華義軍行軍大總管的職能,管理的是戰時的民政而已。

其他人諸如張名振等人雖然也是飽學之士,也有過一方主政經歷,但不是主要的主政經歷,他們大多不是遊學,就是擔任副手,要不負責一方面,張名振更是以組織義軍,帶兵打戰出名。

如今張名振負責華夏軍的中樞浙江州的地方事務,金華府府城由中樞直管,他只好去杭州府上任了,而中樞的金華府的府城是由周粥直管的,後來交給了副首相米淳,之後是朱大典。

這倒是小事情了,至少在現在是小事情。

如今張強補充內閣閣員,至少把十幾個部中間的六部給弄好了。

金聲下去管理廣西州也是過度而已,他還是要回到內閣的,至於以後任職何職位那是以後的事情,現在尤海波進中樞,金聲下去,兩個人這樣也是不得已爲之的。

確定了內閣副首相朱大典,副首相朱聿健,這相位算是配齊了。

吏部爲內閣第一部,尤海波跟着華夏軍這麼久和金聲資歷差不多,兩個人都離開過中樞一段時間,離開華夏軍一段時間,後來返回華夏軍。

兩個人擔任重要的內閣職位是實至名歸。

尤海波吏部,張煌言戶部,學政部李光地,刑部肖大壯,禮部錢秉鐙,農業部張名振,工商部朱盼盼,兵部李過,工部萬思元,外交部張亮,民情部黃韜,國防部魏無忌,監察部陳函輝,軍情部米林,各部算是配齊了。

各方大員,浙江州張名振,福建州李光熊,廣西州金聲,江西州米淳,湖廣州唐殿風,湖北州古月笙,河南州方以智,雲貴州錢秉鐙,安徽州藺養成,雲南州劉良佐,寶島總督朱大有。

這些官員有的身兼兩職,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能以後彌補了。

有的還有些問題,是勉力而爲,像監察部的陳函輝,華夏軍很多地方需要調整,需要人去鎮守,很多次調整之後,有些位置就出缺了,不得不讓人頂替上來,哪怕是已經垂垂老矣的陳函輝了。

很多人現在能力都不行,陳函輝至少還有腦子,還能說話,還能分析問題,一些大事還能去指揮一下。

以他的資歷和閱歷,文武兩處都乾的不錯,坐在監察部位置上,主要事情讓兩名侍郎,副部長去幹,他出主意,把握方向,監察部還有民情部的配合,如今的官員又嚴重不足,大家有在華夏軍這個欣欣向榮的集體裡面,官員犯事的不是沒有,但是很少,有事情民情部往監察部移送,監察部審覈一下,直接移交刑部處理,工作死要繁重也能繁重起來,要輕鬆也能輕鬆起來。

刑部肖大壯是一個跟隨華夏軍的老人,原先是一個舉人,後來參加了武義縣起義,從一名讀書人變成一名冷兵器部隊的戰士,雖然乾的是後勤部隊活計,但也經歷了不少戰鬥,之後管理武義縣刑名,往後跟隨華夏軍一直打戰,也曾經進入民兵部隊指揮作戰,在守備部隊隨同大軍作戰,官至守備營營長,後來華夏軍讀書人奇缺,不得不徵召讀書人出去管理佔領的地盤,先後在幾個縣擔任縣吏,縣慰等職位,出任過一任知縣,一任布政使。

隨後在張強的侍從室裡面擔任起草文書的侍從,侍從長等職位,後來跟隨尤海波,賀錦在臺州府出任知府助手,擔任知府刑名師爺,以後一路在刑部路上升遷至刑部給事中,等刑部的尚書被調走以後,出任刑部侍郎,副部長,不久前周粥提名他擔任刑部尚書,算是升到了他能力的頂峰了。

兵部李過,李過是大順軍忠貞營的主帥,也曾經風光一時,算是名人,軍事素養是有的,被華夏軍押解到中樞以後一直閒居,直到高氏勸他,他纔出來走動,後來主動要求去新兵訓練營擔任總監,乾的不錯,古月笙卸任兵部尚書以後,方以智接上,方以智和他合作不錯,於是讓他擔任了兵部的給事中,負責一些事情,方以智兼職以後,他成爲侍郎,徹底脫離了新兵訓練總監的職位,升入兵部,他的能力得以展現。

此時他已經放下了很多東西,真心的投入華夏軍裡面了,於是不久前,魏無忌和周粥,朱大典研究了一下,想要生升他做兵部尚書,徹底解放方以智,不過還沒有付諸實施,這次張強在這個會議上定下他擔任兵部尚書,算是給高氏和大順軍一個交代,看我可是對大順軍不錯的。

禮部的錢秉鐙只能兼任,因爲現在禮部在華夏軍裡面沒有多少事情,尚書在也是幫着戶部或者吏部幹事情,所以有他在和沒有他在一樣,等他回來,那個職位還是他的。

工部萬思元其實是兵部侍郎,但他主要的的能力是管理,而不是研發,管理的話去工部也一樣。

工部被調整以後沒有人管理,工部算是一個華夏軍比較用的多的部門,所以得有一個強力的能管理的人擔任,他正合適。

比起兵部的人才濟濟,工部的人才就比較低下了,因爲很多要做的事情被這個時代的人視爲賤業,不想爲之,可工部的工匠們們在後世的張強看來卻都是一些藍領工人,如果需要把華夏軍建設的更好,這些工匠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工匠後世有個更好的稱呼,技術員,工程師,都是一些拿着高薪的能人異士。

安徽州藺養成,藺養成也許打仗不行,但管理懲戒營還可以,兇名在外,去安徽州,哪裡幾乎就是前線,管理俘虜和管理哪裡的民政,差不多都可以兼任,還有國防部幫着,算是一件輕鬆的夥計。

劉良佐去雲南州,上次他幫着李定國,去了還沒有回來,這次就乾脆讓他去幫李定國,協助杜歌,反正兩個人都不是安分的人,張煌言已經打好基礎,李定國肯定要用他的人,兩個人其實是作爲華夏軍的代表幫助李定國的。

雲南州一定時間內還是屬於李定國的。

直到華夏軍真正穩定南方,才能把李定國調回中樞,大家攤開了說話,看看李定國什麼態度,此時李定國要協助錢秉鐙收復雲貴,也要協助李成棟打下緬甸,威懾東南亞土著,他作爲一個方面軍大員的存在放在雲南州,並且不讓他儘快迴歸華夏軍系統,是有一定道理的。

外交部張亮將會迴歸中樞,坐鎮中樞,只有重大事情纔會出使,現在已經沒有多少要他出使的地方了。

難道出使大金國?

豪格那種渾人能馬上殺了他,一個太監是不會被人看得起的,去了被侮辱反而墜了華夏軍的威風,損失了尊嚴。

華夏軍還沒有到讓北方的那些官員和武將聽着就不敢動的地步,儘管現在華夏軍在南方已經無敵了,可不親自經歷痛苦,總是隔着一層的人們是不會知道痛苦是啥滋味的。

魏無忌,周粥,米林,米淳暫時還沒有人的威望能接任他們的位置。

現在可以看出,當初跟隨張強的心腹們,有才華的秀才,舉人,武將們大都去了實權的封疆大吏位置,內閣這種地方反而被南明國和大順軍,以及一些有能力的,從下層升上來的人佔據了,不過這不是絕對,至少朱大典,周粥就在上層把握方向,下面人只能辦事,不能推翻或者掀起什麼風浪,在上面還有張強呢。

在最後,周粥道:“大都督,微臣提請大都督改總督府爲大都督府,要不然不能顯示出華夏軍最高領導層的威壓,因爲寶島朱大有也有一座總督府,他是總督,魏無忌也是軍中總督軍職。”

魏無忌也點點頭,“是的,如果再不改,就有些混亂了,華夏軍的面子就丟盡了。”

朱大典道:“不如改爲王府,這樣更顯身份地位。另外,微臣覺得,內閣應該先搬出去,去原先的府衙辦事,將府衙改爲內閣首相府,大都督管理的各部先在現在的總督府辦公,以後再另行修建專門的辦事衙門,內務府。”

第二百八十七章 來自華夏軍的誘惑1第四百七十八章 應對大順軍的游擊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兄弟來我這裡吧第六百五十一章 攻破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要緊給他們第五百一十章 張煌言的旅行第二百三十九章 讓世界亂起來,張名振第六百三十二章 第五野戰旅的戰鬥第七百六十七章 執政委員會出爐第一百四十五章 鄭彩末日11第六百七十二章 金聲的反擊第二百二十二章 支出大於收入2第一百七十八章 伏擊11(破敵)第三百三十二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三百零六章 兩軍遭遇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工廠3第八十四章 魯監國的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讓世界亂起來,新的軍隊調整第二百九十二章 廝殺正酣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情緊急第七百二十八章 人口平衡第二百二十三章 金華義軍行政權力機構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鬥2第三百四十二章 問責第一百八十二章 弗朗索瓦無奈接受張強第五百章 李過困局第二百二十八章 收田斌第四百零四章 排槍對決4第三百四十八章 隆武也立國第六百二十四章 對手變得厲害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夏軍的厲害之處第六百四十章 撤退第七百二十二章 馮銓來訪第二百零二章 這人太頑固第六十六章 暴風雨之後第五百九十八章 兩軍相遇第五百三十八章 線膛燧發槍失竊事件第六百零四章 崩潰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變第五百八十四章 軍事總參謀部成立第三百零五章 唱一出空城計第六百九十三章 礦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工廠3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明烽火18-逆轉2第二百九十八章 全面圍剿第八十八章 選擇第五百四十六章 報應不爽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聲迴歸第八百九十五章 重新部署第一百七十二章 伏擊5第二百七十八章 攻防3 (求訂閱,求收藏,求打賞。)第八百九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1第八百三十三章 康熙終於陰死了鰲拜第一百四十四章 鄭彩末日10第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五百二十六章 水師拆分第十三章 難以適應身份的朱大典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明烽火9第六百四十五章 懲戒營的彙報第六百四十九章 心灰意冷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百騎兵顯威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地震第三百七十二章 你給我當什麼官?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七百七十九章 二王子起義2第四十六章 圍殲藺養成部第二百四十七章 鄭鴻逵的危局第六百六十七章 放開商業貿易第一百零三章 互相試探第二百九十三章 廝殺正酣2第六百四十六章 洪承疇的自知之明第三百一十七章 互相算計第三百零五章 唱一出空城計第四百六十四章 會鰲拜16第三百七十三章 潛移默化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臣奏對第四百零七章 招募名人李光地第六百四十二章 四面埋伏?第一百章 我這是跟你學的第六百六十三章 魯國是我們的藩屬國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驚慌失措第八百九十章 血肉磨坊3三百八十四章 香山收復第四百章 反擊2第六百四十九章 心灰意冷第二十章 再挫敵軍第八百三十三章 康熙終於陰死了鰲拜第四百七十一章 新變局第二百九十六章 圍城-炮戰2第一百七十二章 伏擊5第七百六十三章 瑣事煩神4三百六十七章 晉商細作2第二百一十五章 絕不投降第三百五十章 毫無顧忌第一百二十章 消耗第八百六十七章 陝甘州戰鬥收尾第一百一十二章 下去和敵人打第九十五章 敗象呈露第六百六十八章 經營這個王國第三百七十章 推薦人才
第二百八十七章 來自華夏軍的誘惑1第四百七十八章 應對大順軍的游擊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兄弟來我這裡吧第六百五十一章 攻破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要緊給他們第五百一十章 張煌言的旅行第二百三十九章 讓世界亂起來,張名振第六百三十二章 第五野戰旅的戰鬥第七百六十七章 執政委員會出爐第一百四十五章 鄭彩末日11第六百七十二章 金聲的反擊第二百二十二章 支出大於收入2第一百七十八章 伏擊11(破敵)第三百三十二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三百零六章 兩軍遭遇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工廠3第八十四章 魯監國的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讓世界亂起來,新的軍隊調整第二百九十二章 廝殺正酣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情緊急第七百二十八章 人口平衡第二百二十三章 金華義軍行政權力機構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鬥2第三百四十二章 問責第一百八十二章 弗朗索瓦無奈接受張強第五百章 李過困局第二百二十八章 收田斌第四百零四章 排槍對決4第三百四十八章 隆武也立國第六百二十四章 對手變得厲害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夏軍的厲害之處第六百四十章 撤退第七百二十二章 馮銓來訪第二百零二章 這人太頑固第六十六章 暴風雨之後第五百九十八章 兩軍相遇第五百三十八章 線膛燧發槍失竊事件第六百零四章 崩潰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變第五百八十四章 軍事總參謀部成立第三百零五章 唱一出空城計第六百九十三章 礦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工廠3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明烽火18-逆轉2第二百九十八章 全面圍剿第八十八章 選擇第五百四十六章 報應不爽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聲迴歸第八百九十五章 重新部署第一百七十二章 伏擊5第二百七十八章 攻防3 (求訂閱,求收藏,求打賞。)第八百九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1第八百三十三章 康熙終於陰死了鰲拜第一百四十四章 鄭彩末日10第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五百二十六章 水師拆分第十三章 難以適應身份的朱大典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明烽火9第六百四十五章 懲戒營的彙報第六百四十九章 心灰意冷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百騎兵顯威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地震第三百七十二章 你給我當什麼官?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七百七十九章 二王子起義2第四十六章 圍殲藺養成部第二百四十七章 鄭鴻逵的危局第六百六十七章 放開商業貿易第一百零三章 互相試探第二百九十三章 廝殺正酣2第六百四十六章 洪承疇的自知之明第三百一十七章 互相算計第三百零五章 唱一出空城計第四百六十四章 會鰲拜16第三百七十三章 潛移默化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臣奏對第四百零七章 招募名人李光地第六百四十二章 四面埋伏?第一百章 我這是跟你學的第六百六十三章 魯國是我們的藩屬國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驚慌失措第八百九十章 血肉磨坊3三百八十四章 香山收復第四百章 反擊2第六百四十九章 心灰意冷第二十章 再挫敵軍第八百三十三章 康熙終於陰死了鰲拜第四百七十一章 新變局第二百九十六章 圍城-炮戰2第一百七十二章 伏擊5第七百六十三章 瑣事煩神4三百六十七章 晉商細作2第二百一十五章 絕不投降第三百五十章 毫無顧忌第一百二十章 消耗第八百六十七章 陝甘州戰鬥收尾第一百一十二章 下去和敵人打第九十五章 敗象呈露第六百六十八章 經營這個王國第三百七十章 推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