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爲大明操碎了心

吳溥不相信關於預知的說辭……

黃昏有些愁。

當務之急,是和吳溥打好關係,今後在他家死皮白臉的蹭吃蹭喝,局勢穩定後,利用自己穿越者的優勢,找到風投老闆朱棣,把事業做大做強。

在大明這個職場裡討生活,應該不會太難吧。

當下應天府,亂象橫生。

朱棣在昨日進了城,誰知皇宮一場大火,建文帝生不見人死不見屍,讓這位永樂大帝也發愁,怕侄兒跑出京城東山再起。

心腹士卒螞蟻一般撒了出去,務必要找到建文帝。

滿城的風聲鶴唳。

黃昏不太在意當下的亂局,只要不亂跑不亂站隊,基本上不會有事。

大局已定,建文帝的去向成了千古謎團,永樂年間因爲這件事還會死很多人,要多年以後,六朝老臣胡濙的一次夜歸,才讓朱棣放下心來。

況且這事和他沒有關係。

他還有事情要做。

救黃觀!

這位大明朝連中三元的才子,不應該就這麼埋沒了,投水殉國確實有氣節,然而他是三元狀元,他有滿身才華,應該留着有用之軀造福天下百姓。

何況他是自己的便宜叔父。

古代不孝……

後果很嚴重。

救不了王艮、方孝孺、黃子澄、齊泰這些讀書人,但我必須救黃觀!

外面亂糟糟,吳溥沒去上朝。

翰林院編修,換了君王也還是翰林院編修,吳溥讀書等身,對名利一事看得極爲淡薄,最喜一句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出自陶淵明。

是以吳溥年輕時候中舉後,身體稍有不適,便不去參加會試,因有大才,被舉薦進入國子監,到應天府城任職後,一看這麼近,考試很方便啊,那就參加一下科舉吧。

於是建文二年,吳溥隨隨便便中了個傳臚。

傳臚是什麼?

傳臚是二甲第一名。

www ¸ttKan ¸¢ ○

建文二年的一甲只有三人:胡廣、王艮、李貫。

吳溥是第四名。

全國文科高考第四名,這個成績已經很光宗耀祖了,理應如王艮、胡廣、李貫三人一樣受到重用,但建文帝忙着削藩,於是把吳溥丟進翰林院自生自滅。

吳溥覺得甚好。

翰林院和國子監,都是看書的好地方。

有書看,人生足矣。

現在應天府城破,換了天子,他也不太在意,不喜亦不懼,至於好友王艮的死,吳溥內心深處,敬佩之外,略有無奈。

汝止,你讀了那麼多的書,就爲了這一死麼?

迂腐啊……

然而由不得他不承認,千秋世間,正是因爲有王艮這等迂腐的讀書人,才顯得如此壯哉,書生之浩然壯氣,並不比沙場淡薄。

吳溥打算局勢穩定之後,致仕回家。

重拾老本行。

教書嘛。

只要不是亂世,讀書人找口飯吃還是很容易的,秀才都有廩糧,何況還是高考傳臚。頂着傳臚名頭,生源應該是麼有一點問題的。

小睡一覺醒來,喚來與弼,讓他一起去書房讀書。

剛坐下沒片刻,就見黃昏進來。

問道:“有事?”

黃昏自來熟的坐下,一點也不見外的笑道:“我想去救一個人,不過缺少盤纏和路引,還請吳叔幫忙則個。”

臉皮很厚。

吳溥沒在意,微微不解,“你想救誰,你能救誰?”

你都自身難保。

黃昏不欲隱瞞:“叔父黃觀,他知悉叔母投水之後,會爲之招魂,其後也會投水殉國,我想救下他,將來也能和吳叔一樣,爲千秋世人留下一件瑰寶。”

什麼瑰寶?

當然是《永樂大典》。

吳與弼撇嘴,“你又知道了,豈不知道你家叔父,沒準如那解縉和胡廣一樣,早早的就投了燕王,此刻正想着局勢安定後續弦個如花美眷吶。”

黃昏搖頭,正色,“我當然知道,不妨再說一事,過幾日後,燕王朱棣將召方孝孺爲之寫即位詔書,方孝孺死拒將被異族,之後朱棣會讓樓璉草詔,樓璉怕牽連家人,不敢推辭,草詔之後歸而自盡,再其後,解縉獻即位詔書,朱棣會廢除建文年號,改洪武年號,並在年底將他的年號定爲‘永樂’。”

吳與弼如聽天書,“你怎麼知道的?”

連朱棣的年號都知道?

黃昏笑說因爲我鑽研人類行爲學、心理學、星相學和邏輯學、算學等,可以預知。

吳溥笑了笑,還是不願意相信,方孝孺、黃子澄之流若是不學解縉胡廣,必死無疑,誰都看得出來,不過樓璉草詔歸而自盡,這卻不是現在能推斷的。

誰現在就知道朱棣會讓名聲並不算昭彰的樓璉草詔?

不可能的事!

沉吟良久,問道:“我倒是好奇,從人情親疏上來說,你確實有救黃觀的道理,可既然知道方孝孺這位大儒會被殺,爲何不願意救上一救?”

黃昏苦笑,“救不了。”

連黑衣宰相姚廣孝都救不了方孝孺,自己憑什麼救?

在朱棣進城之前,姚廣孝曾對朱棣說過,不要殺方孝孺,若是殺了方孝孺,天下讀書人的種子就絕了,然而結果呢?

方孝孺還是被殺。

沒辦法,方孝孺把朱棣罵的太狠,天王老子來了都不認的那種。

沒得救。

永樂大帝朱棣豈是沒脾氣的那種人。

吳溥不解,“爲什麼?”

黃昏嘆氣,“這是個死結,過段日子,吳叔你知悉方孝孺被殺那一天的詳情之後,你就會明白,這個結解不開,道衍也不行。”

吳溥沉默了,他當然知道道衍在朱棣心中的分量。

他有些詫然。

黃昏的表現確實不像個少年郎,說話井井有條有理有據,且透着一股成年人的穩重,甚至對局勢重要人物皆一清二楚,知道方孝孺也知道道衍,確實有些出彩。

先前還能看出只有王艮纔是真正想殉國的名士。

難道黃昏真可以預知?

沉吟良久,“你要去救黃觀,孝心甚好,盤纏一事無須擔心,路引麼……”

想了想,又道:“我去給你辦便是,你的身份目前有些敏感,我用與弼的身份去給你辦路引,倒想問你,你要如何救黃觀。”

黃昏也還沒想好,只能老實道:“盡人事聽天命罷。”

吳溥點頭,“孝心可嘉。”

起身準備出門,“我這便去給你辦路引,雖然局勢很亂,但辦個路引不難,畢竟今日城內已經安定下來,沒有戰事了。”

他在衙門還是認識幾個人。

翰林院編修,雖然是個清水衙門,但一般衙門真不願意得罪。

鬼知道這些編修什麼時候就飛黃騰達了。

黃昏忽然道:“吳叔,我這一去大概要些時日才能回來,若是燕王着人讓你去當值,但去便是,千萬莫要意氣用事。”

吳溥哦了一聲,略有不喜。

你讓我學那胡廣、李貫麼。

黃昏嘆道:“吳叔你讀書等身,難道不想一身才學有所用,做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相信我,朱棣絕不是昏庸暴君,他一定會讓你和衆多讀書人去做這件事的。”

吳溥茫然,“什麼事?”

黃昏壓低聲音,“如果說,我是說如果,朱棣想修一本書,這本書將由解縉和姚廣孝主持,動用全國最優秀的讀書人三千餘人,歷時六年,全書共兩萬兩千八百七十七卷,僅目錄就有六十卷,共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約三億七千萬字,彙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若是編撰這樣一本百科全書,吳叔你覺得算不算是利在千秋的好事?”

吳溥瞠目結舌。

吳與弼亦如此。

第1390章 意外!第三百九十五章 烏龍第1512章 動亂國本的大事!第五十八章 大明十大傑出青年第八百九十三章 四國聯盟,共拒大明!第六百五十七章 膽大包天的韃靼!第五百四十七章 安南改名交趾,大明之疆域!第1386章 一觸即死,主將陣亡!第五百五十九章 金融改革第八百三十五章 想學李世民?!第四百二十八章 鐵血朱棣,仁君永樂!第六百九十一章 永樂大典第1340章 人生贏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一個時代的改革者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個小目標第一千八十章 朱高燧落幕!第三百零七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三百六十章 神來之筆第二百六十七章 明仁宗的面子,我不給又怎樣?第1324章 外擴,外擴,再外擴!第1545章 成功登陸第四百二十章 父皇,你還要臉嗎?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明的岳飛!第四百五十五章 胎教計劃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明,撐不下去了第1522章 欲做世界霸主,需要窮兵黷武第一千二十二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七百二十三章 妙計安韃靼第1365章 大明重臣的骨氣第五百七十五章 寶鈔爲王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最強經濟體!第三百九十三章 出人意料的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明教叛亂!第六百四十九章 是時候制定家法 了!第七百一十三章 那一場風華雪月的夢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內外配合!第三百七十六章 永樂你是烏龜啊第五百五十三章 可爲聖人乎?第1476章 旅途漫漫第一千九十五章 君臣和解,一致對外!第1321章 公主任性第八百二十章 無奈的紀綱!第1354章 大寫的服氣!第五百一十七章 地皮到手,天下我有第七百五十七章 女大十八變第三百四十七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七百六十三章 劍指瀾滄王國第五百八十三章 欺人太甚!第1502章 哪有男人不偷腥?第四百五十章 滿朝文臣不如一黃昏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意外!第八百八十七章 即將進入不夜之城的應天!第1456章 明目張膽的挖人!第1509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六百四十九章 是時候制定家法 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全軍出擊!第八百三十章 賣身惡魔者第1353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五十三章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中)第一千一十二章 出任布政司使!雙開新書《帝王序列》,求支持第六百五十八章 血不能白流!第八百九十六章 擺在朱棣面前的難題第一千八十章 朱高燧落幕!第一百三十六章 張定邊第1386章 一觸即死,主將陣亡!第1406章 漢王:我回來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朱高燧:東宮太子寶座在向我招手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高升第三百五十四章 人心善惡第1430章 準備出海第三百零五章 聖意難測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帝國墳場第六百六十四章 早熟的小姑娘,輕舞飛揚說情郎第二百三十章 惡魔笑意第三百一十三章 最後的王牌!第一千零八章 不吞亡國恨,將士皆與山河同碎!第一千一十五章 伴君如伴虎第四百一十三章 天賜良機第二百五十六章 我要名垂青史了第六百七十章 永樂五年落幕第1454章 沈家父子第1425章 一封家書第二十四章 小色胚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鎮北失守,民心猶在!第五十八章 大明十大傑出青年第四百五十七章 明教的困局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蛋疼的朱棣!第一千二百章 威勢!第九十二章 滴刑(求推薦收藏)第三百三十四章 形象高大的大官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次起飛的朱高燧第一千三十八章 一座衙門皆貪官?第八百零九章 紀綱:不,你不想!第三百六十七章 牆頭草第五百四十六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八百三十四章 假慈悲的明仁宗第一百五十二章 如意算盤第五十章 唐賽兒第四百六十一章 火器,燧發,成功!
第1390章 意外!第三百九十五章 烏龍第1512章 動亂國本的大事!第五十八章 大明十大傑出青年第八百九十三章 四國聯盟,共拒大明!第六百五十七章 膽大包天的韃靼!第五百四十七章 安南改名交趾,大明之疆域!第1386章 一觸即死,主將陣亡!第五百五十九章 金融改革第八百三十五章 想學李世民?!第四百二十八章 鐵血朱棣,仁君永樂!第六百九十一章 永樂大典第1340章 人生贏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一個時代的改革者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個小目標第一千八十章 朱高燧落幕!第三百零七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三百六十章 神來之筆第二百六十七章 明仁宗的面子,我不給又怎樣?第1324章 外擴,外擴,再外擴!第1545章 成功登陸第四百二十章 父皇,你還要臉嗎?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明的岳飛!第四百五十五章 胎教計劃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明,撐不下去了第1522章 欲做世界霸主,需要窮兵黷武第一千二十二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七百二十三章 妙計安韃靼第1365章 大明重臣的骨氣第五百七十五章 寶鈔爲王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最強經濟體!第三百九十三章 出人意料的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明教叛亂!第六百四十九章 是時候制定家法 了!第七百一十三章 那一場風華雪月的夢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內外配合!第三百七十六章 永樂你是烏龜啊第五百五十三章 可爲聖人乎?第1476章 旅途漫漫第一千九十五章 君臣和解,一致對外!第1321章 公主任性第八百二十章 無奈的紀綱!第1354章 大寫的服氣!第五百一十七章 地皮到手,天下我有第七百五十七章 女大十八變第三百四十七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七百六十三章 劍指瀾滄王國第五百八十三章 欺人太甚!第1502章 哪有男人不偷腥?第四百五十章 滿朝文臣不如一黃昏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意外!第八百八十七章 即將進入不夜之城的應天!第1456章 明目張膽的挖人!第1509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六百四十九章 是時候制定家法 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全軍出擊!第八百三十章 賣身惡魔者第1353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五十三章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中)第一千一十二章 出任布政司使!雙開新書《帝王序列》,求支持第六百五十八章 血不能白流!第八百九十六章 擺在朱棣面前的難題第一千八十章 朱高燧落幕!第一百三十六章 張定邊第1386章 一觸即死,主將陣亡!第1406章 漢王:我回來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朱高燧:東宮太子寶座在向我招手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高升第三百五十四章 人心善惡第1430章 準備出海第三百零五章 聖意難測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帝國墳場第六百六十四章 早熟的小姑娘,輕舞飛揚說情郎第二百三十章 惡魔笑意第三百一十三章 最後的王牌!第一千零八章 不吞亡國恨,將士皆與山河同碎!第一千一十五章 伴君如伴虎第四百一十三章 天賜良機第二百五十六章 我要名垂青史了第六百七十章 永樂五年落幕第1454章 沈家父子第1425章 一封家書第二十四章 小色胚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鎮北失守,民心猶在!第五十八章 大明十大傑出青年第四百五十七章 明教的困局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蛋疼的朱棣!第一千二百章 威勢!第九十二章 滴刑(求推薦收藏)第三百三十四章 形象高大的大官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次起飛的朱高燧第一千三十八章 一座衙門皆貪官?第八百零九章 紀綱:不,你不想!第三百六十七章 牆頭草第五百四十六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八百三十四章 假慈悲的明仁宗第一百五十二章 如意算盤第五十章 唐賽兒第四百六十一章 火器,燧發,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