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螳螂捕蟬(五)

沈瑞在知府衙門外等了不到一刻鐘,就見王守仁與張永踱步出來。雖早就從五硯口中知曉王守仁沒有負傷,可到底擔心,眼見王守仁出來,沈瑞上上下下仔細看了幾眼才真的放下心來。

張永見沈瑞如此,心中發酸,輕哼一聲。

王守仁卻是看了沈瑞兩眼,皺眉道:“怎麼如此形容,這是熬了一夜?”

沈瑞訕訕道:“嬸孃昏厥,琦二哥病着,全三哥去了金陵,實沒有人出來張羅鴻大叔後事……”

王守仁知曉沈瑞與沈家五房的淵源,嗔怪他不知愛惜自己,卻也知曉他這些年受五房上下照顧頗多,這個時候不是旁觀的時候,便道:“你出力幫忙,也要量力而行,否則要是累壞了,倒叫長輩難安。”

喪事畢竟不同其他,操勞起來日夜沒有安生,沈瑞是沈家二房的嗣子,上有寡母、病叔需要孝敬,下邊有幼小的堂弟,還需要支撐門戶。

沈瑞忙道:“老師放心,還有瑾大哥在,我只是動了動嘴皮子,眼睛多盯着些,不至於出了紕漏就好。等過兩日全三哥回來,自然也就沒有我什麼事。”

王守仁神色稍緩,因知曉沈瑞預備了馬車過來,也沒有吩咐人安排馬車,招呼張永、沈瑞上了車,前往沈家五房。

今日是沈鴻去世次日,並不是大祭之日,可是王守仁身份除了是沈瑞之師,還是京城來的欽差,沈瑾即便如今也是官身,可到底是小輩,直接自己待客略顯不恭,就在沈瑞離開後打發人往宗房與沈理宅送信,讓族長與沈理過來待客。

不想九房太爺拄着柺杖顫悠悠出來,正好與瀋海遇到,知曉欽差要往五房弔孝,也非要跟着過來。到底是人老成精,再次見到沈理,九房太爺全無昨日又拉又拽的勁頭,只端着長輩的架子,不熱絡也不生疏,像是將之前求原諒的事情丟在腦後不記得一般。

沈理不會原諒九房太爺早年之事,可也沒有意思與一行將就木的老頭子追究到底,只是尋常族人待就是。倒是陪着九房太爺過來的小大哥,看着族長對沈理的客氣,十分羨慕,望向沈理帶了幾分親近又不敢。

等到沈瑞與王守仁、張永過來,中門大開。

王守仁與沈家有私交,只以沈瑞之師的名義前來祭拜;可張永是天子身邊內臣,不好再像昨日那樣糊弄趙顯忠一樣裝作王家管事。王守仁就對沈家諸人說了張永的身份與品級,沈家衆人忙客氣見禮。

松江距離京城千里之遙,可沈家人對於內臣並不是全然陌生。不說別的地方,就是江蘇一地,就有幾個內官統領的衙門,偶爾也到松江巡視,只是品級與身份比不得張永。除了沈理、沈瑞,就連沈瑾都帶了拘謹,更不要說瀋海、九房太爺這些沒有品級的士紳。要說知曉欽差過來,他們尚有巴結奉承之心;可聽說是宮裡大太監,兩人都屏氣凝神,恨不得立時消失。

大太監或許並不可怕,可大太監身後卻有錦衣衛,有東廠西廠番子,那可都是提起來能止小兒夜啼的人。

沈理爲侍讀學士,曾在御前行走,也奉命在給東宮講書,與張永自不算陌生。與王守仁見過後,沈理便與張永兩人客氣寒暄。

沈理代表喪家迎客,沒有喧賓奪主之意,可沈瑞年歲小,在沈氏族親面前能代表五房待客,可到底十幾歲少年,在外人面前卻不好在衆族親面前出頭;而本應該出面招待外客的族長瀋海,因與五房有嫌隙,自己也底氣不足,加上忌憚張永身份,不曾上前。至於九房太爺,所謂長幼尊卑,也只是對着同族晚輩端架子,在欽差與內臣面前一個字也不敢多說,規規矩矩地做個沉默寡言的族老。

九房小大哥見了眼前情景,並不知其中緣故,只當沈理是狀元、品級高,才能同欽差往來說話。他知曉自己功課不好,不是讀書材料,偷偷看沈理、沈瑾,不免生出些別的念頭。不說別人,就是死了的玲二叔,不就是跟着二房族祖父,奞了個監生,還娶了縣令家的小姐。要不是命不好,沒熬過去這次劫難,說不得以後在二房庇護下,捐個小官也說不得。

想到這裡,九房小大哥眼神閃爍,望向沈理、沈瑾的背影熱辣辣的,是選擇與自家有恩怨的親堂叔巴結,還是選擇四房族叔巴結,一時之間,十幾歲的少年皺眉,陷入糾結。

王守仁與張永既來祭拜沈鴻,寒暄過後,自然先隨沈理前往靈堂上香。

沈鴻靈堂,沈琦已經在旁邊跪着。

像操持白事的各種瑣碎,沈瑞、沈瑾能代替五房兄弟料理,可披麻戴孝、舉哀還禮卻只有兒孫能做。

沈瑞叫人預備馬車前往知府衙門前,曾叫人去沈琦那邊通知沈琦。

沈琦好好的一青年舉人如今殘疾又喪父,王守仁對趙顯忠的惡感又多了幾分,對於幕後的罪魁禍首寧王更是深惡痛絕。

沈琦認識王守仁,昨日在堂上也見過,倒是見張永陌生。

待聽王守仁介紹,知曉是宮裡出來的大太監,沈琦的呼吸立時急促起來。並不是他有心諂媚內官,而是這些日子他備受煎熬,既惦記被綁匪綁架後就音訊全無的妻兒,也擔心會因自己的緣故使得父母傷心,或是連累兄長與弟弟的前程。要不是嬌妻弱子除了自己全無依靠,自己早就一死百了,不會苟活到現在。沈家出事兩個月,蔣家就在杭州,也沒有打發人來過問一聲,多半是怕連累,連侄女也一併舍了。

自己有幸等到出獄一日,來不及安排人去尋找妻兒,就連累老父千里奔波,孱弱的身體受不住,就此撒手人寰。

沈琦又愧又悔,可案子一日未決,心中的擔憂也翻倍,怕連累老父送命後再連累其他親人。即便欽差是認識的王守仁,沈琦經過這幾個月波折,也不敢有什麼希望,只盼着審來審去不要將沈瑞也拖累下來就是好的。

松江數百軍民傷亡,並不是作假,而自己在松江出事之前,確實送了幾萬兩銀子給匪徒。要是兩夥認是一夥,那自己拿的那些銀子就真的是資敵,又哪裡能說得上是無辜?。

眼下,知曉趙顯忠“刑訊逼供”、“攀誣沈家”不單單是與沈家有利益關係、容易被人說嘴的王守仁,還有天子身邊內官,這說明松江的情況會直達御前,不會讓人有機會藉此攻訐沈家其他人。

一時激動,沈琦身子一歪,竟生生地暈了過來。

衆人嚇了一跳,沈瑞忙叫人去客房請張太醫過來。

張太醫受沈家二房委託,隨着沈理一行南下,與五房請的柳大夫一起照看沈鴻身體。後來沈鴻夫婦在天津下船,柳大夫見有張太醫在,自己不願意班門弄斧,就與沈鴻夫婦告辭回了京城;張太醫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再次陪着沈鴻夫婦南下。

沈鴻病故,有奔波的緣故,也有身體孱弱引起舊疾的緣故,張太醫沒將人就回來,到底不自在,本想要返回京城,卻被沈瑞再三挽留,才答應暫時留下來,照看雙雙臥病的郭氏母子。

等張太醫給沈琦看過,看了靈堂一眼,方猶豫了一下,皺眉道:“琦二爺並無大礙,不過精神激盪受不住才昏迷,說一句多嘴的話,琦二爺身下身體精神損耗厲害,不宜大喜大悲,還是當以靜養爲主。”

百善孝爲先,即便擔心沈琦身體,張太醫也只能旁敲側擊提點,不好說出沈琦身體不能守靈之類的話,否則倒像是挑唆沈琦不孝。

沈瑞聞言皺眉,並不是他教條,非要讓沈琦守靈不可,而是沈琦現在精神狀態不大對,因沈鴻之死太過愧疚。要是不讓他出來守靈,說不得就要憋出心病來。加上現在五房舉喪,子孫一個俱無,除了幫忙張羅的沈瑞、沈瑾,就是其他族親,即便僧道齊全,也是難掩喪家冷清,沈琦既是沈鴻唯一在旁的親子,不解決孝子的問題,也無法真的安心休養。

沈瑾低聲嘆道:“要是全三哥能早些回來就好了。”

打發往京城報喪的人與往南京去尋沈全的人同時出發,南京離松江畢竟有些距離,即便沈全得了消息往回返,能趕在“頭七”前回來就不錯了。沈琦的樣子,卻堅持不了七日。

事有輕重緩急,沈琦的心病可以慢慢治,身體卻要先熬住。這般想着,沈瑞心裡有了決斷,對張太醫道:“勞煩張太醫重新看下方子,適當添加一兩味藥,讓琦二哥先休養幾日,養一養精神再來守靈。”

張太醫是受了沈家二房的委託來松江不假,可眼下沈家族長在、大沈小沈兩位狀元在,沈瑞就這樣吩咐,讓在藥湯里加安眠藥材,這……這樣妥當嗎?

張太醫還在猶豫,沈理已經點頭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保重自己就是最大的孝順,瑞哥兒提議的對,就麻煩張太醫改個方子。”

瀋海在旁聽了,眉頭皺的夾死蒼蠅,覺得這實在不像話,哪裡有老子死了,兒子還安生休養的?自古以來的孝子,因爲守喪死的不是一個兩個,也不見誰這般金貴。

這會兒功夫,沈瑞已經與張太醫一起送沈琦回內院。沈理則暫代主人身份,招呼王守仁、張永到偏廳用茶。九房太爺不知是畏懼官威,還是不願意看沈理就須得意,尋了個由子帶小大哥回去了。瀋海自詡爲沈氏族長,不願灰溜溜地走掉,就跟着進了客廳。

待聽沈理問及昨晚知府衙門動靜,知曉閆舉人慫恿匪徒襲擊知府衙門才鬧出昨晚動靜,且不過是一場鬧劇,衆匪連帶着閆舉人都已經被抓,瀋海不由暗暗竊喜。

這閆舉人越鬧騰越好,等到將寧王鬧出來,這“松江匪亂”一事就沒沈家的事了……

第五百五十九章 沈氏分宗(六)第四百四十五章 小人之道(一)(求月票)第669章 第六百六十九 疾風勁草(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頂門立戶(一)第675章 山重水複(三)第638章 緱山鶴飛(八)第五百一十九章 螳螂捕蟬(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兄弟齊心(五)第643章 星河明淡(五)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提兼祧(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桃李之教(一)第八十四章 今日酒醉(二)第698章 克紹箕裘(八)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624章 鳳凰于飛(二十三)第八十章 一喜一悲(二)第十三章 靈前孝子(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聞風而動(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漸生嫌隙(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分煙析產(六)第九十六章 名士風流(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山高水長(四)第688章 朱闕牙璋(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金友玉昆(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百年歸壽(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金榜題名(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木本歸根(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至親骨肉(五)第四百六十二章 迴腸九轉(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引蛇出洞(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多方角力(五)第五十九章玉軟花柔(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百年歸壽(二)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二百五十章 褏然舉首(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與人爲善(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鳥飛魚躍(五)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人之道(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黃雀在後(五)第三百六十七章 桃李之教(二)第639章 星河明淡(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二百章 塵埃落定(二)第679章 花明柳暗(三)第三十章 浮雲富貴(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至親骨肉(一)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四百零九章 秋來風疾(五)第五百九十三章 鶺鴒在原(九)第五百七十章 人心鬼蜮(八)(二合一)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引蛇出洞(二)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淚盈襟(五)第七十三章 人心不足(六)第六百十四章 鳳凰于飛(十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六)第678章 花明柳暗(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利之所在(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接風洗塵(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利之所在(五)第698章 克紹箕裘(八)第一百二十一章 鳥飛魚躍(一)第一六百十一章 鳳凰于飛(十)第六百二十一章 鳳凰于飛(二十)第四百一十一章 秋來風疾(七)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迴腸九轉(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雙桂聯芳(四)第一百一十四章薈萃一堂(三)第680章 覆手爲雨(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較長絜短(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順水行舟(三)第六百零九章 鳳凰于飛(八)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提兼祧(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薈萃一堂(五)第五百零二章 順藤摸瓜(二)第624章 鳳凰于飛(二十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以羣分(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上半部】第一百九十五章 利之所在(三)第663章 向海而生(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有心無力(三)第四十章 臘盡春回(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事難兩全(四)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一百零九章 東道主(三)第六百七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利之所在(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自作自受(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添油熾薪(三)第682章 覆手爲雨(三)第679章 花明柳暗(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元復始(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歸去來兮(六)第六百七十四章 疾風勁草(六)第九十二章 有女懷春(四)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木落歸本(三)
第五百五十九章 沈氏分宗(六)第四百四十五章 小人之道(一)(求月票)第669章 第六百六十九 疾風勁草(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頂門立戶(一)第675章 山重水複(三)第638章 緱山鶴飛(八)第五百一十九章 螳螂捕蟬(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兄弟齊心(五)第643章 星河明淡(五)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提兼祧(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桃李之教(一)第八十四章 今日酒醉(二)第698章 克紹箕裘(八)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624章 鳳凰于飛(二十三)第八十章 一喜一悲(二)第十三章 靈前孝子(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聞風而動(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漸生嫌隙(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分煙析產(六)第九十六章 名士風流(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山高水長(四)第688章 朱闕牙璋(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金友玉昆(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百年歸壽(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金榜題名(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木本歸根(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至親骨肉(五)第四百六十二章 迴腸九轉(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引蛇出洞(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多方角力(五)第五十九章玉軟花柔(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百年歸壽(二)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二百五十章 褏然舉首(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與人爲善(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鳥飛魚躍(五)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人之道(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黃雀在後(五)第三百六十七章 桃李之教(二)第639章 星河明淡(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二百章 塵埃落定(二)第679章 花明柳暗(三)第三十章 浮雲富貴(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至親骨肉(一)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四百零九章 秋來風疾(五)第五百九十三章 鶺鴒在原(九)第五百七十章 人心鬼蜮(八)(二合一)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引蛇出洞(二)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淚盈襟(五)第七十三章 人心不足(六)第六百十四章 鳳凰于飛(十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六)第678章 花明柳暗(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利之所在(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接風洗塵(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利之所在(五)第698章 克紹箕裘(八)第一百二十一章 鳥飛魚躍(一)第一六百十一章 鳳凰于飛(十)第六百二十一章 鳳凰于飛(二十)第四百一十一章 秋來風疾(七)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迴腸九轉(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雙桂聯芳(四)第一百一十四章薈萃一堂(三)第680章 覆手爲雨(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較長絜短(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順水行舟(三)第六百零九章 鳳凰于飛(八)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提兼祧(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薈萃一堂(五)第五百零二章 順藤摸瓜(二)第624章 鳳凰于飛(二十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以羣分(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上半部】第一百九十五章 利之所在(三)第663章 向海而生(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有心無力(三)第四十章 臘盡春回(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事難兩全(四)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一百零九章 東道主(三)第六百七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利之所在(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自作自受(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添油熾薪(三)第682章 覆手爲雨(三)第679章 花明柳暗(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元復始(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歸去來兮(六)第六百七十四章 疾風勁草(六)第九十二章 有女懷春(四)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木落歸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