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將徐州比爲強秦

北直隸地方上還有另外一種聲音,那就是恨趙家軍刻骨,誓不兩立的勢力,想要知道這些人是誰並不難,甚至有人主動過來通風報信,這些人就是地方上的士紳,靠着科舉功名發家的那批人,家境富裕的秀才,豪霸一方的舉人,還有致仕回鄉清貴名流的進士。

徐州趙家軍在京津的表現傳遍各處,朝臣們的諂媚示好,暗示投靠的風言風語也傳遍各處,這些科舉出身的士紳們都意識到一件事,趙家軍對他們並不怎麼看重,這歷朝歷代,無論是華夏還是蠻夷,無論是朝廷還是藩鎮,都對讀書人抱着客氣籠絡的態度,即便是改朝換代,只要前朝的士人不做什麼抵抗舉動,那一定會在新朝有不錯的待遇。

按說這次趙家軍北伐京津,除了軍事上的相關之外,已經有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意思,大家會根據這個展示決定自己的態度,趙家軍也是華夏子民,大家投靠過去也沒什麼當漢奸的內疚和負罪,可這趙家軍卻明確的表示出來,他們對文士不重視,或者說沒有對這些清貴士紳們表示出重視。

這麼說的話,徐州這樣的勢力如果拿了天下,大家現在的榮華富貴全要煙消雲散,還有人覺得恐慌,這趙家軍都已經炮轟城牆了,卻不管不顧的從容退走,不在這邊招攬人心,也不接納投靠,他們這所作所爲根本不合常規,大家想不到他們要做什麼,那麼也就不會和大家有什麼關係。

按照傳進關內的消息,那建州女真韃虜,在攻下遼鎮各處城池的時候,還知道善待文人士子,知道招募那些儒士,連虎狼一般的蠻夷都有這樣的認識,同爲華夏子民,身在龍興之地的徐州趙家軍卻不沒有,這等荒唐悖逆的勢力,如何能夠投靠,只有滅殺才是最好。

“他們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自己認識,一方面則是有人故意推動,比如說京師那邊,特別是那些暗示明示我們卻沒有得到迴應的大臣們,他們肯定是推動的主力。”

“這個也沒什麼奇怪的,我們是他們認識之外的存在,他們自然會感覺到恐慌,自然會無比敵視。”

“識時務者爲俊傑,不識時務的也沒什麼招攬的必要,也不用覺得怎麼可惜,我們不摧毀舊的,也就沒辦法建起新的。”

馬衝昊很重視這個事情,當他報到趙進那邊的時候,趙進卻不以爲意,只是簡單點評了幾句,現在對於趙家軍最重要的事情是回師,眼前最迫切的事情則是趙進要在臨清城請山東名流望族飲宴。

趙進在天津還沒有回程的時候,已經有快馬趕回臨清,有李家父子牽頭操持,內衛和貿易廳配合,東昌、濟南、青州、登州和萊州五府的頭面人物都在被邀之列,趙進毫不客氣的放出了話“這次不來,下次就沒有機會來了”。

這殺氣森森的言語讓每個人都是震恐異常,山東豪強士紳比天下各處都要更關注趙家軍的進程,每一場大勝他們都會很快的知道,更派出人來去打聽,北直隸那邊發生的一切,他們都是清楚的很,所以趙進的這個邀請,沒有人敢不來,乘車騎馬坐轎,大家向着臨清急趕而去。

當徐州兵馬過境滄州的消息傳到京師後,整個京城才鬆了口氣,皇帝和文武百官們總算可以收拾下局面了,將來怎麼做,這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迫切難題,在這個時候,甚至有人開始羨慕已經告老致仕的東林黨人,眼下這等局面,他們撒手走了,卻把背罵名,怎麼也看不到希望的爛攤子丟到大家頭上。

在這個時候,天啓皇帝終於不在宮內做木匠活了,實際上,魏忠賢已經不向宮內採買或者送木匠相關的營生,現在每日裡,天啓皇帝和內廷外朝的太監和大臣們聚在文淵閣內處理政務,在這個時候,前段日子權傾朝野的司禮監提督太監魏忠賢站的更加靠後,而且很少發言,因爲新任首輔孫承宗的權威太高了,即便是天啓皇帝都要敬重許多。

這樣的局面是那些清流夢寐以求的,天子不在沉溺享樂,而是親政臨朝,閹黨不再氣焰囂張,而是由老成持重的大臣主持內外,按說這就是所謂“衆正盈朝”“中興在即”的大好局面了,可朝會上君臣相對,每個人都是灰心喪氣,只是僵硬木然的去做事忙碌。

眼見着趙家軍距離京師越來越遠,這和約上的賠付以及相關也該提上日程,不止一個人想要說不予理睬,可想想那日京城外的低沉轟鳴,想想城牆上那一個個好似瘡疤的大坑,誰也提不起這個勇氣。

“陛下,眼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徐州賊衆兇悍,官軍尚不能敵,那就不要擅自啓釁,何況陛下已經用璽,這也和國家體面相關,該給就給了,日後還有拿回來的機會!”朝中唯一敢這麼說的就是內閣首輔孫承宗了,他不怎麼在乎這風評清議,倒是能很純粹的考慮問題,如果不是這樣的性格,他就不會自請督師遼東,以孫承宗的地位和身份,留在內閣那就必然是首輔,何苦在這危難之際接任。

有內閣首輔說話,大家都鬆了口氣,連天啓皇帝都是如此,他點頭說道:“就依孫先生的話,司禮監和戶部那邊儘快操辦吧!”

改辦差的人都應了,孫承宗、楊漣還有左光斗幾人交換了下眼神,孫承宗起身說道:“陛下,賊軍炮轟京師,逼得朝廷在天津簽了那喪權辱國的和約,割地賠款,這可是數百年未有的奇恥大辱。”

天啓皇帝無奈的嘆了口氣,孫承宗所說的這些話誰都清楚,可每次提起來都讓人聽着很不舒服,不過天啓也知道孫承宗還有下文。

“陛下,國家危難,不振作不行了,不勵精圖治不行了,這各處傳回的消息都說得很明白,那徐州賊不是什麼烏合之衆,也不是什麼流民嘯聚,他就是豪強練私兵,截留糧稅,一舉一動都頗有章法,陛下,這徐州賊能做到的,朝廷爲何就做不到?”

在和約之後,這個論調還是第一次被提起,大家說起徐州賊都說是烏合之衆,憑着一時悍勇,充其量是蠻夷韃虜一等,可孫承宗卻不這麼講,大家一時間都是來了興趣,天啓皇帝也是坐正了些,他臉色依舊蒼白,自從徐州賊打下天津,進逼京師之後,天啓的身體就一直不怎麼好。

“陛下,賊何以強,賊何以富,無非是用得法家之道,不講禮數教化,只行耕戰,徐州重商重工,與海上巨寇勾結,究其本質,也無非是農耕變種,聚斂糧草錢財爲戰。”孫承宗慨然說道。

“這不就是暴秦治國之道,二世而亡,豈能長久!”有人禁不住插言說道。

能參與這朝議的都是飽學之士,說到這個,該想到的都能想到,還能引述發揮,在這樣的場合下,也只有魏忠賢差些,但司禮監那邊自有太監和他解釋。

“秦被稱爲暴秦,也可以被稱爲強秦,統一天下後二世而亡,可在之前,卻是凌駕六國,是戰國最強!”孫承宗繼續說道。

那邊魏忠賢微微皺眉,以他掌握的眼線耳目,朝議上會說些什麼,他大概心裡有數,只是這彎彎繞讓他心煩,有什麼直接說就是,何必要彎彎繞繞先扯別的。

“賊行秦法,練出強軍,既然行秦法可練強軍,朝廷也可用秦法強國強軍,抗賊滅賊。”孫承宗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參與朝議的諸人都是點頭,到了這時候,也沒什麼法子可用,這幾年來,無論閹黨專權還是衆正盈朝,大明都是這個樣子,沒有因爲誰主導政壇而變得更好,似乎也沒有因爲誰變得更壞,不過大家能得出個結論,那就是眼下的法子是沒辦法強國強軍了,最起碼想要儘快改變是很難。

說到這裡,包括天啓皇帝在內,衆人的眼神集中到楊漣和左光斗身上,這兩位可是如今的清流領袖,最是講求什麼聖人大義,這不用聖賢經義而說什麼秦法,肯定會因爲麻煩,不說別的,科道言官恐怕會糾纏不休,而且秦法和法家之道有個先天的問題,秦二世而亡,用秦法是想讓大明不過二世嗎?

經歷政爭言潮多了,對言官和朝中會怎麼針對,大家都有自己的預判,既然能想到這個麻煩,那麼兩位清流領袖的表態就很關鍵了。

“事急從權,國家危難,用秦法傷民,但不自強奮進卻有亡國之險,兩害擇其輕,臣贊同孫閣老所言。”楊漣緩聲開口說道。

“能行亦能廢,當澄清玉宇之後,再回舊法也無妨。”這卻是左光斗說的話。

衆人都是鬆了口氣,清流領袖都這麼認爲,那麼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但大家也很快反應了過來,看來內閣這邊已經達成一致,坐在下首的王在晉雖然不發一言,可能看出來沒有反對的意思。

感謝“元亨利貞、段逸塵、戚三問、孤鶩1979、風中龍王”幾位老友的打賞,感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

第524章 稱病第218章 典故第1502章 家事也是天下事第10章 天賦第1679章 和幕府的血仇第277章 拜見主公第1580章 長崎酒宴第1492章 舉重若輕第1444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76章 沒想過會這麼冷漠第1582章 粗暴的干涉第672章 新任縣令第807章 魯王府來人第802章 似驚雷炸響第269章 趙保正第660章 能防能守第145章 掃蕩第307章 大麻煩第1682章 這次沒有神風了第157章 二鍋頭第632章 傾談第1105章 低價的兵甲第669章 遼餉的交換第1108章 我大明怎麼會輸第1678章 小小天下第411章 有賊第860章 令郎大才第1046章 陳昇的呼喊第1299章 濟南府城第414章 偶遇而已第612章 家事、天下事第827章 官軍北上第1203章 瘋狂第425章 方寸地的惡戰第1103章 清江浦的海上人第307章 大麻煩第1624章 島津反了第1030章 內亂第1287章 邊關大事第1612章 不用遮掩了第507章 鹽市大局第1077章 強龍過境第904章 他瘋了嗎第859章 匡太監第1247章 無人忠心第461章 開了寨子大夥隨意第1273章 鐵騎如狼第562章 清江浦的大場面第336章 手段你放手去用第78章 清理手尾第293章 若是城破又如何1636章 倭奸第682章 趙進有請第1338章 沒有等來第1127章 誰這麼大膽子第1510章 民情第1519章 大漢使團所在第70章 就這麼過去了?第679章 何家莊第853章 不懂兵法第179章 佔住第1212章 李思明李思閩第812章 各方動第389章 最可靠的人第362章 徐州處處第1057章 宗室朱行書第440章 若無趙字營第832章 我知道你家第1370章 實在忍不住操心第218章 典故第307章 大麻煩第401章 孫大林第292章 人心大禍第932章 你知道我也知道第1292章 心寒膽戰第899章 興龍社第642章 崩潰第217章 教頭第1153章 前所未見的比武場第1198章 賊在向前第766章 趙進關注的人第780章 笑面相對第518章 歸德府的利益第330章 趙進的計劃第652章 重本交好第1077章 強龍過境第1580章 長崎酒宴1660章 玉碎的決心第839章 蔡舉人家的武人第975章 只不過是亂民第496章 可以從容些了?第1662章 不足萬人的自信第1404章 死鬥第623章 南京的酒鋪第723章 趙天王辦事第1644章 傾扶桑之物力第606章 這就是天開眼第1274章 撕咬粉碎第842章 這是大功第724章 何家莊的大宴
第524章 稱病第218章 典故第1502章 家事也是天下事第10章 天賦第1679章 和幕府的血仇第277章 拜見主公第1580章 長崎酒宴第1492章 舉重若輕第1444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76章 沒想過會這麼冷漠第1582章 粗暴的干涉第672章 新任縣令第807章 魯王府來人第802章 似驚雷炸響第269章 趙保正第660章 能防能守第145章 掃蕩第307章 大麻煩第1682章 這次沒有神風了第157章 二鍋頭第632章 傾談第1105章 低價的兵甲第669章 遼餉的交換第1108章 我大明怎麼會輸第1678章 小小天下第411章 有賊第860章 令郎大才第1046章 陳昇的呼喊第1299章 濟南府城第414章 偶遇而已第612章 家事、天下事第827章 官軍北上第1203章 瘋狂第425章 方寸地的惡戰第1103章 清江浦的海上人第307章 大麻煩第1624章 島津反了第1030章 內亂第1287章 邊關大事第1612章 不用遮掩了第507章 鹽市大局第1077章 強龍過境第904章 他瘋了嗎第859章 匡太監第1247章 無人忠心第461章 開了寨子大夥隨意第1273章 鐵騎如狼第562章 清江浦的大場面第336章 手段你放手去用第78章 清理手尾第293章 若是城破又如何1636章 倭奸第682章 趙進有請第1338章 沒有等來第1127章 誰這麼大膽子第1510章 民情第1519章 大漢使團所在第70章 就這麼過去了?第679章 何家莊第853章 不懂兵法第179章 佔住第1212章 李思明李思閩第812章 各方動第389章 最可靠的人第362章 徐州處處第1057章 宗室朱行書第440章 若無趙字營第832章 我知道你家第1370章 實在忍不住操心第218章 典故第307章 大麻煩第401章 孫大林第292章 人心大禍第932章 你知道我也知道第1292章 心寒膽戰第899章 興龍社第642章 崩潰第217章 教頭第1153章 前所未見的比武場第1198章 賊在向前第766章 趙進關注的人第780章 笑面相對第518章 歸德府的利益第330章 趙進的計劃第652章 重本交好第1077章 強龍過境第1580章 長崎酒宴1660章 玉碎的決心第839章 蔡舉人家的武人第975章 只不過是亂民第496章 可以從容些了?第1662章 不足萬人的自信第1404章 死鬥第623章 南京的酒鋪第723章 趙天王辦事第1644章 傾扶桑之物力第606章 這就是天開眼第1274章 撕咬粉碎第842章 這是大功第724章 何家莊的大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