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歸德府的利益

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歸德府縣書吏差役帶着禮物上門,這禮物就是這常銅錘。

“趙公子,這等兇惡罪徒不知深淺,在外面給我們歸德上下抹黑,歸德士紳都是一個意思,這等人請趙公子隨意處置!”說話的書辦義憤填膺。

處置的法子也很簡單,現在過來幫忙的各路好漢都聚在馬牧集這邊,直接把常銅錘宰了掛在杆子上,這就是最好的震懾。

趙進的能耐,趙字營的強大,這個很多人都是知道,可現在他們才明白到底強大到什麼程度,在歸德府不可一世的龍頭角色,沒有撐過十天,如果細算的話,其實在三天內就被打的煙消雲散。

儘管動手都是歸德府自己的人動手,可看過趙字營那隊伍的,都覺得若是這樣的隊伍出手,只怕用不了三天。

而且趙字營心狠手辣,說殺就殺,大家畢竟不是官府,做事都還有些謹慎,還都想着日後留一線好相見,卻沒想到趙字營動手這麼幹脆利索,這讓大家膽戰心驚,等官府的官吏差役來了,對這些事不聞不問,大家又更是明白,趙字營這麼做是有這麼做的底氣,他們根本不怕官府。

至於歸德府縣的書吏差役找上門來,是想請趙字營做一件事,那就是包攬賦稅。

歸德府境內一州七縣,自大明開國以來就沒有遭過什麼兵災大災,儘管靠着黃河,可這邊水勢還算正常,一直沒有大的泛濫決口,沒什麼兵災麻煩,算得上風調雨順多少年。

因爲沒什麼民亂災荒,導致地面上的大戶實力越來越膨脹,不斷的兼併土地壯大自身。

一年年下來,偌大個歸德府,有七成以上的田地歸不到百餘家的豪強和士紳所有,其餘則是普通農戶。

這些豪強士紳隱瞞田產,拖延稅賦,衙門在他們身上根本佔不到太多便宜,可普通百姓的田產又不是好地,又敲不出太多油水,盤剝的太狠,導致農戶破產,田地又被大戶人家吞了去,那更是惡性循環。

所以歸德各縣書吏差役都覺得這差事意思不大,辛辛苦苦,還沒有多少好處到手。

在徐州發生的事情他們自然也是聽到,想當初徐州的局面和歸德府差不多,甚至比歸德府還要麻煩,境內士紳豪強勇悍善鬥,連百姓們都是尚武兇猛,差役收稅就和官兵打仗一般,幾十上百的精壯漢子拿着兵器下鄉,或者搶或者談。

這樣一番局面,等被趙進包攬了皇糧稅賦之後,不僅大家省事,分潤到的錢糧也比從前多了,大家當然知道,趙進包攬稅賦,肯定要留足了自己的好處,可如今歸德府的局面是大家根本沒有好處,那些大戶根本不交或者只是交一點,與其顆粒無收,那就不如拿個定數。

而且都說這趙進有生髮斂財的本事,除了在田地上做文章,還能琢磨出各種生財之道,憑空都能做出個鹽市來,要是能把這手段用在歸德,大家豈不是皆大歡喜。

大家都聽過趙進的名聲,知道這位爺雖然年輕,卻是個一諾千金的品性,儘管能生髮聚斂,卻不把銀錢看得太重,知道和大家分潤,答應給的從沒有反悔過,這樣的人物,自然值得合作。

縣城、州城、府城裡是官府的天下,在城池之外則是豪強士紳們的地盤,想要做什麼都得通過他們來進行,讓趙進包攬糧賦,等於是讓趙進和歸德府上上下下打交道,做不成一切休提,若是做成了,等於整個歸德府就聽他趙進的指派。

書吏差役們都是精明人物,對這個道理當然想得通,可做事就是爲了撈好處,沒好處到手,誰管聽誰指派,再說了,趙進再怎麼包攬,這歸德府也是姓朱,歸根到底,這包攬糧賦也是爲了完成朝廷和上峰交派下來的任務,又不是爲了造反。

“閉門造車果然不行,來到這歸德府境內,才知道什麼人可以拉攏,什麼人要打壓,那些大地主號稱忠良人家,他們自成一體,只是經營田地,當咱們趙字營不在,另外則是靠近徐州和鳳陽這一塊的,這裡聚不起太多田產,只能在別處找營生,這些人靠着鹽路、商路發財,所以對咱們處處奉承。”趙進對夥伴們這麼說道。

沒出徐州之前,趙進要拉攏壓服的對象是歸德府的豪強士紳,準備按照徐州那邊一樣辦理,等來到這邊才發現有所不同,歸德府的豪強,或者說各色勢力人物大體分爲兩類。

一種就是所謂忠良士紳,經營田地莊園,他們靠着盤剝佃戶、吞併田產發家,目的就是取得越來越大的田地,然後家中子弟以讀書進學爲主,求得是科舉功名,光宗耀祖,順便給家裡免除賦稅,吞併更多的田地。

另外一種則是所謂的豪傑之士,那些大地主能有這樣的局面往往都有十幾代的傳承經營,換句說話,除了這些大地主士紳的直系子弟,其他人都沒太有什麼機會,又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文武上取功名,想要過得好些,只好在江湖上打滾,或者想法子撈些浮財了。

靠近徐州這邊的大多是這種,趙字營一過境,過來迎接的也都是這一類。

這一側因爲臨近省界,一有事就躲到徐州,官府管轄不到,所以亡命之徒頗多,加上黃河再向前就是水患頻發的河段,這邊的田地價值也不大,另一方面,徐州強豪伸手不少,雖說不過省界,可添置田產什麼的過境倒也不難,雲山寺、孔家莊之類都有涉足。

雖說雙方不在一省,各自奈何不得,可對雲山寺之類的勢力,能不招惹還是不招惹的好,所以在歸德府靠近徐州碭山縣這一側,沒什麼大地主的田莊產業,相應的,第二種“豪傑之士”也就佔了主流。

這些大地主忠良士紳,連官府都奈何不得,收不上稅賦,甚至還要被欺壓,也虧得這邊的忠良士紳耕讀傳家,瞧不起衙門吏目這樣的賤業,不像江南豪門,直接讓家生子去做吏目,掌控官府實務,因爲這個瞧不起,才和府衙、縣衙的書吏差役彼此敵視,導致這幫人找到趙進去包攬糧賦。

其實各地都是一個模樣,最頂尖的豪強大地主不交,中層少交,小地主和下面的農戶被壓榨最狠,繳納最多。

由趙進包攬糧賦的話,最大的多交,中層正常,小地主和下面的農戶自然比從前繳納的要少太多,天下人皆爲利往,給了好處,人心所向,自然掌控得住。

歸德這幫書吏差役合計的時候,還有人提出疑義,說算計下來,落在趙進頭上的好處不太多,整個歸德府糧賦一成,看在咱們眼裡是一筆大財,可這位爺眼裡未必看得上,畢竟想要壓服各處,也是要動刀兵見血的。

不過馬上有人反駁,你不用替有錢人操心,你覺得他賺的少了,實際上他中間還要扒一層皮。

一條鞭法之後,各處繳納上來的賦稅,百姓應服的徭役,一概折成現銀,可世面上哪有那麼多銀子,繳納賦稅的時候只能低價賣糧,這裡面好處天大,也只有趙進這種現銀不缺的大豪才能做得來。

說句難聽的,到時候只怕歸德府官面上也要被趙進賺一筆,可讓他賺也不是壞事,總不能求人辦事還不讓人發財。

另外一點,趙進壓服歸德府各處,能讓那些坐地土豪繳納稅賦,自然就能處處把控,到時候各項生意做起來定然風生水起。

知道這件事上有能讓趙進動心的利益,大家纔敢上門去談,若是不然,貿然上門,趙進如果和那些大戶聯合起來,翻手他們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他們身爲本地土著自覺想的周全,可久在一地,眼界格局還是狹隘侷限的很。

在送走了這些書吏差役之後,趙進和夥伴們這麼說道:“歸德府的糧賦好處對我們來說不錯,可也僅僅是不錯而已,能把這塊地盤掌控在手裡,要小心提防官府,要花費心力壓服梳理,稅賦的分潤還有銀子買糧上的紅利,和這份辛勞比起來也算不得什麼了,如果我們花費同樣的力氣經略淮安府的話,拿到的好處比這個還要多,但這歸德府一定要拿下來,你們說爲什麼?”

趙進難得有這種考校夥伴們的時候,這些年萬事他來統轄做主,夥伴們已經習慣聽他指派做事,他這麼一問,王兆靖還好,吉香和劉勇的神情都正式起來。

“歸德府靠着黃河,這條水路值錢。”吉香先開口說道。

趙進笑着點點頭,黃河水路最精華的部分就是河南境內,從陝州一直到歸德府這邊,流經河南府、懷慶府、開封府、歸德府幾處,這一段沿途都是河南省的富庶核心之地,開封和洛陽兩個天下間有數的大城離河不遠,在水路上運輸往來,可想而知的潑天大利。

感謝“用戶陳新建、元亨利貞、暮鳴,不動如山、空色兩難”幾位朋友打賞,感謝大家的月票、訂閱,謝謝大家

第909章 外患隱憂第1276章 不甘心第910章 大宗糧食貿易第1566章 鼓聲響起第726章 恩威並施第1095章 湯若望的信(6)第1576章 在藩屬的太子第1563章 老中們第983章 雷霆撼人心1469章 奪倭人之心第323章 搬家可否第529章 去不去何家莊第9章 對手難得第1134章 學宮聚衆第333章 女人們第1603章 江戶和京都第1324章 有心無力第297章 城前攻守第735章 庸碌輩第1482章 倭銅貿易第1199章 善火器必不善白刃第483章 苦等的鹽商第1207章 家事天下事第1609章 聽到炮聲第173章 種子第489章 奇怪的兩個人第1031章 不是說理的時候第454章 探子第1315章 借兵第1494章 皇家第1294章 有功當賞第1490章 一葉障目否第126章 講和的條件第1670章 離心離德第1145章 急進急退第833章 出征第498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688章 造聲勢第240章 又是故人第1414章 入股第592章 這一敗大漢太祖趙進研究2第1129章 匪盜第1049章 這是任人唯親第987章 這是你的大功第1258章 此時不能言勝第1207章 家事天下事第565章 鉅債第618章 不如土雞瓦狗第1024章 濁流第1485章 叄千萬兩第485章 先威後利第704章 不知可有旨意第432章 雙溝巷戰第1321章 沒那麼簡單第1153章 前所未見的比武場第1654章 倭京就在眼前第1316章 各懷心思第1502章 家事也是天下事第935章 大亂魯南第1233章 清流必勝過閹黨第488章 行險第1264章 又抓回來了第478章 南邊人來第1118章 點石成金的法子第1562章 焦躁不安的幕府第131章 小試牛刀第1315章 借兵第479章 給臉不要臉第1286章 護國英才第229章 動刀斬首第413章 小試刀第1667章 晚了第228章 去不去第1268章 大義大義第1490章 一葉障目否第1458章 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們第560章 清江浦的各路人馬第701章 誰說的第319章 先上山第1623章 漢軍巍然不動第1499章 皇子們第650章 名正言順第944章 山東官軍將至第1303章 內行看門道第590章 酒後閒談議遼東第955章 魯南人心第9章 對手難得第85章 重聚第1642章 屠滅第505章 其實不難第147章 小攻堅第458章 流民寨外第1658章 和談也是一種選擇第1135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893章 廣義的巡丁第167章 尋酒記第1103章 清江浦的海上人1469章 奪倭人之心第1453章 一團和氣
第909章 外患隱憂第1276章 不甘心第910章 大宗糧食貿易第1566章 鼓聲響起第726章 恩威並施第1095章 湯若望的信(6)第1576章 在藩屬的太子第1563章 老中們第983章 雷霆撼人心1469章 奪倭人之心第323章 搬家可否第529章 去不去何家莊第9章 對手難得第1134章 學宮聚衆第333章 女人們第1603章 江戶和京都第1324章 有心無力第297章 城前攻守第735章 庸碌輩第1482章 倭銅貿易第1199章 善火器必不善白刃第483章 苦等的鹽商第1207章 家事天下事第1609章 聽到炮聲第173章 種子第489章 奇怪的兩個人第1031章 不是說理的時候第454章 探子第1315章 借兵第1494章 皇家第1294章 有功當賞第1490章 一葉障目否第126章 講和的條件第1670章 離心離德第1145章 急進急退第833章 出征第498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688章 造聲勢第240章 又是故人第1414章 入股第592章 這一敗大漢太祖趙進研究2第1129章 匪盜第1049章 這是任人唯親第987章 這是你的大功第1258章 此時不能言勝第1207章 家事天下事第565章 鉅債第618章 不如土雞瓦狗第1024章 濁流第1485章 叄千萬兩第485章 先威後利第704章 不知可有旨意第432章 雙溝巷戰第1321章 沒那麼簡單第1153章 前所未見的比武場第1654章 倭京就在眼前第1316章 各懷心思第1502章 家事也是天下事第935章 大亂魯南第1233章 清流必勝過閹黨第488章 行險第1264章 又抓回來了第478章 南邊人來第1118章 點石成金的法子第1562章 焦躁不安的幕府第131章 小試牛刀第1315章 借兵第479章 給臉不要臉第1286章 護國英才第229章 動刀斬首第413章 小試刀第1667章 晚了第228章 去不去第1268章 大義大義第1490章 一葉障目否第1458章 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們第560章 清江浦的各路人馬第701章 誰說的第319章 先上山第1623章 漢軍巍然不動第1499章 皇子們第650章 名正言順第944章 山東官軍將至第1303章 內行看門道第590章 酒後閒談議遼東第955章 魯南人心第9章 對手難得第85章 重聚第1642章 屠滅第505章 其實不難第147章 小攻堅第458章 流民寨外第1658章 和談也是一種選擇第1135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893章 廣義的巡丁第167章 尋酒記第1103章 清江浦的海上人1469章 奪倭人之心第1453章 一團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