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7章 小國寡民身不由己

“可是中朝對侍妾的提議有了迴應?”金藎國心裡一緊張,連忙就問。

他當然知道李珂是高麗派駐到中朝的使團的團長,最近負有一個秘密的任務,轉達國主李琿想要將宗女進奉給大漢太子作爲侍妾的願望——他是國中的議政大臣,國主在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是參考了他的意見的。

“中朝對此事不置可否。”李琿微微搖了搖頭,不過仍舊看不出喜怒來,“倒是透過李珂跟朕說了另外一件事。”

“中朝還有其他的事要知會大王?”一聽到中朝沒有答應這個提議,金藎國心裡不禁有些失望。

“是啊,剛剛從李珂的信裡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朕也很驚訝。”李琿木然頷首,“中朝想要攻伐日本,要借我國釜山港作爲基地,同時中朝太子要親臨高麗,總鎮後方……而且李珂將會作爲太子和高麗居間聯絡的人隨從此行。預計過一兩個月,海況良好的時候就將成行。”

雖然國主的語氣十分平淡和緩,但是他的字字句句,在金藎國聽來都不啻驚雷。

中朝居然打算征伐日本了?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啊?而且……居然中朝皇帝將太子也派了過來!

中國的太子親臨高麗,這可是歷代聞所未聞之事。

一時間,金藎國的腦子在飛速運轉,忙於思考其中的意義和後果,竟然沒有來得及應答國主。

“愛卿一定是腦子很亂了吧?此事確實大大出乎人的意料。”沉默了片刻之後,李琿還是一臉的平靜,“朕之前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一陣慌亂,所以把愛卿給召了過來垂詢了,還請愛卿想個應對的辦法。”

確實,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那麼就算一驚一乍也沒有意義。畢竟是秉國的議政大臣,金藎國很快也就恢復了鎮定。

“中朝皇帝計議已定了嗎?”他先問,“可還有挽回的餘地?”

“李珂已經明確說明了,此事中朝皇帝已經斷然下定了決心。而且就是在元朝會之時跟他說明的,不容拒絕。”

“不容拒絕……”金藎國不自覺地握住了拳頭,聲音也微微有些嘶啞了,“這大漢的皇帝,真是蠻橫霸道,事關我高麗國本之事,居然一點都不容許商量,哪有一點中國天子的氣象!”

“哎……”國主沒有答話,只是長長地嘆了口氣,一切無奈都在不言中。

平心而論,金藎國是一點都不喜歡大漢的,這個新朝軍事極強,四處征戰,而其朝廷上下也染上了武夫的殺伐氣息,行事極爲粗鄙。通過駐京城使節的回稟來看,大漢的開國君主趙進粗鄙不堪,未通文理,偏偏又十分不尊重儒士,經常以霸道來行事,可見是個暴君之輩。而大漢的朝廷也是荒唐至極,很多大字不識的農夫或者販夫走卒都登上了朝堂,成爲了朝官。

早已經將義理名教之辯刻入骨髓高麗儒臣們,在頗爲鄙薄大漢新朝的這些沒文化的表現之餘,心裡也一點都沒有對大漢的親近感,懷念大明故國的思潮可謂起此彼伏,就連金藎國本人也是心向故明的。

可是現在大明已經完了,再怎麼懷戀它只能接受現實。縱使和其他人一樣屢次腹誹這大漢如同暴秦一樣絕不長久,但是至少現在還是不得不對它低頭,更何況高麗現在還駐紮着大漢的使團和軍隊。

但是這種仰人鼻息的滋味實在太難受了。不光是大漢朝廷橫行霸道,就連就連使團的大使也在高麗頤指氣使,對高麗朝政也經常橫加過問,挾功來逼凌高麗朝廷上下,儼然就像把自己當成了太上皇一樣——這種驕橫跋扈,不說金藎國這樣的朝臣受不了,就連有再造之恩的李琿也覺得很難受。

國主和金藎國之前之所以商量出了一個給太子進獻宗女的主意,就是爲了拉近和太子的關係,進而博得大漢皇室對高麗王室的好感,從而讓大漢駐高麗的使團至少投鼠忌器,不再敢於隨意干預高麗國政。

雖然他們都覺得給大漢朝廷主動提出獻出宗女做侍妾很屈辱,到了這個關頭,也顧不得什麼臉面和屈辱了。

然而,即使低聲下氣到了這個地步,大漢那邊卻還是渾不在意高麗的觀感,自顧自地就給高麗下指令,實在讓人難受。

“事已至此……那陛下,我們也只能忍辱答應了,只盼中朝太子過來,不要太勞動我國……”金藎國也長嘆了口氣。

“他來是自然的,誰也攔不住。不過聽李珂說,中朝太子脾氣仁厚,不喜威凌他人,總算也是個好消息吧。”李琿微微苦笑,“接下來,愛卿恐怕有勞了,高麗這邊得好好做準備,不能怠慢了中朝太子。”

“使團那邊知道這個消息了嗎?”金藎國突然問。

“自然是知道了。送消息的人一來高麗,就先去了使團那裡,然後才把信送到了王宮。”李琿低聲回答。

“哎……”金藎國又捏緊了拳頭,滿心的怨氣,最後卻又換成了一聲長嘆。

事已至此,不能忍也得忍。

“愛卿也不用太過惱怒,中朝能攻伐日本,報我國當年壬辰之仇,總歸也是好事。”李琿的語氣還是十分平靜,“當年倭寇肆虐我國,朕恨他們咬牙切齒,只是無力報仇,如今……總算有個報仇的機會了。”

“可是中朝大軍齊聚高麗,我國疲敝,怎麼供應得起啊,到時候就怕地方不寧,百姓怨聲載道……”金藎國卻並不這麼想,“再說了,大漢虎狼之性,大軍來到我國腹心,怕會有社稷之憂啊……”

“他們要借釜山港,那可不是腹心,就讓他們用個港口而已,不算得動搖國本。”李琿輕輕搖了搖頭,然後又苦笑起來,“再說了,以大漢的軍勢之威,就算想要做什麼,難道高麗又能如何嗎?還是不要往此處想的好。”

因爲事情太可怕就不去想,這和掩耳盜鈴有什麼區別!身爲一國之主,大事臨頭卻只知道無可奈何和悶頭回避,那怎麼能行!

金藎國禁不住在心裡腹誹了,但是嘴上卻不敢說出來,質是低垂着視線。

“愛卿,朕雖然看不見,但是朕想得到你在想什麼。”正當金藎國在鬱憤的時候,國主李琿卻突然擡起頭來,用渾濁的眼睛直視着金藎國,“不過,還是那話,朕不願又能如何?朕現在是一個孤家寡人而已,而且還是個殘廢,大臣們忿恨、輕視朕,萬民心裡根本不擁戴朕,難道朕還能靠自己一個人去抵抗大漢的天兵?那還不如安居家中,等着死到臨頭的那一天好。”

金藎國想要回答,但是一口氣堵在喉嚨上,以至於怎麼也說不出話來,最後只能選擇了沉默。

他明白,國主既是在嘆息,也是在生怨氣。

不僅是氣大漢,也是氣他們這些大臣——當年黨爭和國爭的事情留下的傷痕太深了,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而且這一生都恐怕無法忘懷。

因爲國內統治階層當中的各個派別之間爲了權勢的激烈鬥爭,自從李朝立國伊始,高麗進行了轟轟烈烈、持續接近兩百年的黨爭,這其中士大夫和貴族們一直都在激烈內鬥,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有趣的是,這兩百年來,每次高麗內部黨爭分出了勝負,勝利一派很快就會因爲分割勝利果實而分裂,又變成兩派激烈的內鬥。

這漫長的內鬥史,哪怕大略說來,恐怕也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書了,其中的宮闈陰謀和朝堂算計,又如何能夠數的清。又不知道有多少朝臣、貴族甚至王族,死在了這漫長而又殘酷無比的內鬥當中? △≧△≧,

在立國之初,是開國功臣和貴族主導的勳舊派和士林派內鬥,勳舊派勝利之後又被支持仁宗的一派消滅,而這一派很快就分裂成了大尹派和小尹派,分別由大臣尹任和尹元衡作爲領袖,利用宮廷當中的不同勢力進行鬥爭。在兩尹派漸漸式微之後,朝中大臣又分別結成了西人黨和東人黨繼續進行鬥爭,擁立高麗宣祖不同的王子。

在西人黨擁護的信城君暴卒等等一系列事件發生之後,擁護光海君和臨海君(也就是李琿的哥哥李珒,當時是國主的庶長子)的東人黨文臣取得了政治的勝利。

但是在勝利之後,東人黨大臣們因爲如何處置西人黨發生了分歧又分裂了,主張強力對待西人黨的一派成爲了北人黨,主張緩和對待的就成了南人黨,兩派繼續繼承了先輩文臣們的風範,繼續進行內鬥。

在朝中內鬥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倭寇趁隙入侵了,在這種被稱爲壬辰倭亂的大禍當中,忙於內鬥、極爲腐敗的高麗朝廷哪裡是豐臣秀吉的大軍的對手,短短時間內就丟掉了大片的國土,國君和大臣們都逃離了國都,尋求大明的幫助。

感謝“風中龍王”和各位新老朋友的打賞,感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大家

我在努力着,我還要繼續努力下去

第156章 第二鍋第1158章 鬥富與從善如流第71章 親戚來得真快第1264章 又抓回來了第839章 蔡舉人家的武人第514章 南京第345章 莫要讓他成真第325章 算賬第1142章 呂家莊第272章 鄰居們第1038章 撲了個空第1179章 跑不了第968章 錘和砧第1016章 山東爭地第425章 方寸地的惡戰第122章 練家丁第702章 捷足未必先登第627章 擦肩而過第217章 教頭第834章 黃河上第642章 崩潰第1639章 焦土和三光第746章 似是幻像第981章 在濟寧的徐厚生第1640章 尊漢討幕第1484章 未戰先料必勝第1516章 高麗朝廷第570章 山陽守備第575章 說法第72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520章 君再來第590章 酒後閒談議遼東第1661章 商人無大義第799章 謀反的御史第1398章 官差對官差第120章 告密第570章 山陽守備第316章 兒在外母擔心第465章 退一步站一步先第1141章 夜行第1412章 騎兵不夠多第978章 藩王如豬第80章 二百兩第1174章 這是拿第1191章 斷人根本的死敵第1042章 大力之下無小慧第966章 這纔是炮第1399章 原來要投趙進第299章 城中亂 城門險第1452章 儲君第494章 以牙還牙第910章 大宗糧食貿易第1328章 要塞內的奸細?第197章 一線光第900章 比武大會之外的第424章 官軍和綠林巨寇第660章 能防能守第888章 心裡話第970章 收拾戰場的發現第1266章 大明的行家第385章 都忙第181章 真是好酒第1077章 強龍過境第497章 赫圖阿拉的一天第1327章 終究是寡不敵衆第1019章 劫船第1308章 進士老爺要造反第1477章 海軍謀劃第1433章 先是一場大雪第1591章 不會進軍關東第1215章 猢猻散第444章 春節大會第8章 我要學武第772章 徐州的農閒第615章 知道該做什麼了第1333章 殘忍的試探第1367章 如山如海的供應第10章 天賦第15章 貨場上第1643章 還是端着第1404章 死鬥第1317章 木筏第1434章 這戰場容不得迴旋第994章 奪門而逃第1243章 寓教於戰第1000章 皆看徐州第1211章 疾行而來的船隊第65章 還用咱家操心第1605章 亂起第270章 不販牛馬卻買酒第591章 急報急報第374章 婚後第754章 夜行第626章 北上的旅途第714章 我自巍然第1684章 無路可走第306章 反擊第14章 炫技第929章 星火處處第1315章 借兵
第156章 第二鍋第1158章 鬥富與從善如流第71章 親戚來得真快第1264章 又抓回來了第839章 蔡舉人家的武人第514章 南京第345章 莫要讓他成真第325章 算賬第1142章 呂家莊第272章 鄰居們第1038章 撲了個空第1179章 跑不了第968章 錘和砧第1016章 山東爭地第425章 方寸地的惡戰第122章 練家丁第702章 捷足未必先登第627章 擦肩而過第217章 教頭第834章 黃河上第642章 崩潰第1639章 焦土和三光第746章 似是幻像第981章 在濟寧的徐厚生第1640章 尊漢討幕第1484章 未戰先料必勝第1516章 高麗朝廷第570章 山陽守備第575章 說法第72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520章 君再來第590章 酒後閒談議遼東第1661章 商人無大義第799章 謀反的御史第1398章 官差對官差第120章 告密第570章 山陽守備第316章 兒在外母擔心第465章 退一步站一步先第1141章 夜行第1412章 騎兵不夠多第978章 藩王如豬第80章 二百兩第1174章 這是拿第1191章 斷人根本的死敵第1042章 大力之下無小慧第966章 這纔是炮第1399章 原來要投趙進第299章 城中亂 城門險第1452章 儲君第494章 以牙還牙第910章 大宗糧食貿易第1328章 要塞內的奸細?第197章 一線光第900章 比武大會之外的第424章 官軍和綠林巨寇第660章 能防能守第888章 心裡話第970章 收拾戰場的發現第1266章 大明的行家第385章 都忙第181章 真是好酒第1077章 強龍過境第497章 赫圖阿拉的一天第1327章 終究是寡不敵衆第1019章 劫船第1308章 進士老爺要造反第1477章 海軍謀劃第1433章 先是一場大雪第1591章 不會進軍關東第1215章 猢猻散第444章 春節大會第8章 我要學武第772章 徐州的農閒第615章 知道該做什麼了第1333章 殘忍的試探第1367章 如山如海的供應第10章 天賦第15章 貨場上第1643章 還是端着第1404章 死鬥第1317章 木筏第1434章 這戰場容不得迴旋第994章 奪門而逃第1243章 寓教於戰第1000章 皆看徐州第1211章 疾行而來的船隊第65章 還用咱家操心第1605章 亂起第270章 不販牛馬卻買酒第591章 急報急報第374章 婚後第754章 夜行第626章 北上的旅途第714章 我自巍然第1684章 無路可走第306章 反擊第14章 炫技第929章 星火處處第1315章 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