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京師交際

屋中又剩下三人,就這麼安靜了一會,馮少賢急火火的又要站起來,就在這時,馮金髮眯着眼睛說道:“急什麼,沒這些酸子幫忙,難道就做不得事情了嗎?”

馮少賢站住,馮大也凝神細聽,馮金髮就在那裡說道:“酸子們做事規矩多,怕前怕後,有好處又要扒一層皮下去,還不如那些舞刀弄槍的簡單,既然折騰不了官司,那就用別的手段。”

屋中另外兩人都是神情凜然,馮金髮開口說道:“馮大你去狼山那幫跑一次,陸副將那裡沒這麼多麻煩事,少賢,你現在就去把黎大津、牛金寶他們幾個人都聚起來,既然要動手,就要把那邊連根拔起!”

老人中氣並不是太足,可言語中透出的殺氣讓兩個人都打了個寒戰,馮少賢從小長在富貴鄉中,不過他隱約知道些事情,自家在祖父這一輩敗落,靠着自己父親和管家兩個人拼出了眼下偌大的局面,這過程中死人不少..

萬曆四十五年年初,南直隸潛流暗涌。而在大明的中樞之地,燕山腳下已成爲大明帝都二百年餘的京城,在四邊看似靜寂的皚皚白雪之下,同樣是激盪不安,整個朝廷被陰雲籠罩。

正月的寒風順着軍都山的口子刮過來,嗚咽咆嚎,帶着雪花,紛紛揚揚落在永定河上。這條河的河面早就結了一層厚厚的冰,過往行人緊裹着衣服,走在河面的冰上,鬆軟的雪被踩實,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怒號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李太白詩言此,未見之人覺得誇張。但是真站在從燕山刮過來的寒風裡,鵝毛大雪落在身上,不管穿多厚實,那風,那雪都直透入骨,冷的讓人喘不上氣。

正值年節,街面上的行人卻不多,新年的幾場風雪,把順天府包裹起來,銀裝素裹,不見妖嬈,卻顯得冷清了許多。

朝陽門內不遠處的一片齊整宅院,雖然院子都不大,而且周圍官倉私庫不少,街道都被佔去一半,到處擺着貨物,擁擠異常。

可這片地方,沒有些富貴背景也住不下,住在這邊,往往是孤身上任或者家人不多的京官,且已都察院的御史爲主,此處被叫做“清言坊”,所謂清流言官居住的街坊是也。

北房三間,分兩暗一明。正房與東西廂房的門都關着,屋子都是臥磚到頂,起脊的瓦房。院子裡磚石鋪成的十字甬路,被厚厚的白雪蓋着。

影壁上描刻的蝙蝠和壽字在風雪與黯淡的天光下有些陰慘慘的,象徵着福壽雙全的圖案在這樣的時節裡卻看不出來喜慶勁兒,合着大門被北風吹動,發出的吱呀聲音,更讓人覺得從心裡面冷。

在這天氣景象下,即便身穿新衣,即便時不時鞭炮響起,孩童們歡笑尖叫,大人們心中卻沒什麼高興勁兒,特別是官場中人。

門前不遠處停着一座青呢小轎,轎子邊幾個穿着齊整棉袍的轎伕等待,而王友山則站在門前笑着送客,所對客人一身緋紅袍子,倒爲這壓抑冷清的街道增添了幾分喜氣,客人長得溫雅,四十多歲年紀,只是面白無鬚。

久在京師的土著若看到,立刻就能辨認出,這緋袍客人是個老公,也就是閹人宦官,而且還是個品級不低的角色,太監穿紅袍,次一等的緋紅外袍,這都是有規矩的。

都察院陝西道御史王友山當年就住在這裡,先前離京時,爲了緬懷亡妻留下了宅子沒有賣,這次回來直接住了進去,去時七品,回來時依舊是七品,從品級看遠不如徐州知州,那還是從五品。

大明京官最貴,七品京官不懼二品佈政,這個不是誇張,而是實情,所以身爲京官,特別是進士出身的那一等最高貴的京官,各個講究個涵養氣度,溫和矜持。

可現在這樣的風度都是煙消雲散,每個人或興奮或狂躁,甚至頹然喪氣,因爲京察馬上就要來了,而且大家差不多猜到了結果。

自從大明官場按照地域結黨的風氣興起,每次京察都是黨同伐異的大戰,那一派當政,另一派的人就會在京察中被刷下去很多,空出位置給當政的那邊。

今年這一次,連市井小民都知道各派要幹什麼,那就是“罷黜東林”,齊、楚、浙三派終於是取得了全面的優勢,所有東林相關都要被趕走。

說來可笑,東林是出身南直隸地方的官員結黨,可主體是江南蘇州、常州、松江三府出身的官員以及地方上的士子,其餘南直隸各處出身的或在邊緣或被排斥。

王友山徐州人士,因爲和宦官的交情,直接被東林歸入了齊黨,結果一來二去,王友山和齊黨官員的交情變得深厚,慢慢的也成爲齊黨一員。

說起來好像是個笑話,可就因爲這個身份,王友山幾年前致仕回鄉,又在去年年底風風光光的回到京師,都是因爲這個。

起復的手續很好做,朝廷也不會在這上面危難,唯一要想的就是怎麼回到都察院。

一名知道自己肯定被罷黜的御史提前和這邊做了交易,他的弟弟會得到照顧,而且不會被當成敵對的派系,得到了這個承諾之後,又做了些保證,然後辭官,王友山順理成章的回到了都察院。

當年得了王友山人情的人如今都是風生水起,王友山看起來也是前途無量了。

不過有一點讓人覺得奇怪,這等前途無量,那大理寺丞位置板上釘釘的人物,居然不知道保全名聲,反倒和那些內官來往密切。

好在如今京城這邊東林黨人心惶惶無心他顧,不然肯定會上疏說着王友山是“閹黨”了,當然,現在東林黨不敢給自己樹敵太多,現在已經自顧不暇,如果再把宮裡那些大佬得罪了,可就真的死無葬身之地。

即便如此,同黨中人,同窗好友都善意的提醒王友山,說你這邊前途無量,不要給自己平添污點。

身爲京師清流,升遷過程中變數太多,比如這“閹黨”名目,天知道什麼時候被人拿出來做把柄,甚至還是同黨中人。

王友山對這些提醒都一一謝過,行事卻沒有絲毫收斂,也有傳言說本派的大佬曾經提醒過,王友山卻笑着說道,內官不可近,卻不可不近,若有惡名,王某自當。

內監外朝,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各派政爭不休,除了那些內閣六部都察院的大佬之外,大太監們也伸手其中,可一旦和宦官聯繫密切,卻又成了污點,這其中分寸把握的實在不容易。

不過眼下還沒到那等刀光劍影的地步,王友山所做對大家也有好處,該勸的勸過,其餘的就由他去了。

“王大人留步,不需再送了,若這番情景被旁人看到,京師裡又要多出些鴰噪,對王大人可是不利的很那!”

“哪有主人不送貴客的道理,王某不在意那些風言風語,公公也不要太在意的好。”王友山笑着說道。

“乾爹臨死的時候,身邊就咱家一個人伺候,從前那些奉承的人裡,也就王大人你寫信問候,這人啊,還要在患難時候看出真心,平時做不得準的。”如果不是面白無鬚,這吳公公看起來和文官士人看着沒什麼區別。

王友山笑着說道:“王某能有今天,是因爲孫公公的大恩,怎麼敢忘,從前事不說也罷,吳公公,你我同出一門,以後要要多多往來纔是,我這邊離皇城也不遠,若有閒過來小酌幾杯,徐州可是有好酒的。”

吳公公笑着點頭說道:“一定,一定,徐州那燒酒在京師可是貴得很,一直喝不痛快。”

雙方好像是親朋故舊,聊了幾句後才告辭,送別時候,河叔一直低眉順眼的站在旁邊,等隨着王友山進了院子,才忍不住說道:“老爺,和這些內官走得太近,將來會有麻煩。”

“能有什麼麻煩,無非是再回徐州而已。”王友山笑着說道,表情很是淡然。

河叔頓了頓又說道:“老爺,就算爲了少爺他們着想,也該在這京師留下來,少爺他們那邊又不是一年,老爺在這裡越長久,能幫的也就越多。”

說到這裡,王友山的神情變得嚴肅不少,沉聲說道:“小靖他們做事還是急了,這次得罪了馮家,不知道會牽扯到多少事情,若是一起發作,那就是天大的麻煩,也顧不得以後那麼多。”

“老爺,您不是派人送急信給鳳陽巡撫那邊了嗎?知道老爺的前程,他們不敢亂動的。”

“他們知道分寸,可鳳陽府那個餘公公已經回京了,據說和廠衛關係密切,我這邊不去做,那就會有大麻煩!”王友山慎重說道。

那位離開王家的吳公公坐在轎子上,拐出王家門前的街道,長隨立刻跟了上來,就在轎邊詢問說道:“公公回宮還是回宅子?”

第1272章 京城城外兵多賊少第952章 自亂陣腳的城池第1480章 七成把握第904章 他瘋了嗎第593章 李永芳第1306章 馬賊來襲第1115章 數月不見已不同第573章 鄉親自該分潤第1525章 南蠻登門第7章 沒吃虧就好第80章 二百兩第311章 城外紮營第1018章 駱馬湖岸第862章 招撫的人第1117章 急忙趕來的餘致遠第1258章 此時不能言勝第66章 朋友們自己的地方第1509章 實踐出真知第1257章 坍塌的城池第483章 苦等的鹽商第702章 捷足未必先登第1018章 駱馬湖岸第132章 酗酒第839章 蔡舉人家的武人第1404章 死鬥第1657章 兄弟第1444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315章 回家第130章 出頭第799章 謀反的御史第364章 初始第474章 前景無限第886章 婚禮回程第1028章 出賣和自賣第356章 亂第278章 大搬家第932章 你知道我也知道第746章 似是幻像第122章 評價第657章 不服氣第1597章 這名稱上第853章 不懂兵法第1102章 興旺的工場第1482章 倭銅貿易第1180章 給你們一炷香第326章 念你們往日辛苦第113章 害怕第839章 蔡舉人家的武人第1630章 漢軍和漢協軍第1292章 心寒膽戰第707章 邳州周參將第1158章 來此不爲盛會第768章 金銀的用途第486章 鹽市的提議第1121章 洪災駭人第1013章 要我何用第1448章 謀劃第1667章 晚了第118章 各家不同第203章 報官第653章 大市的火第685章 小弟有個法子第29章 偶遇第225章 拜帖一張第1329章 得知消息之後第856章 眼中的火焰第15章 貨場上第1624章 島津反了第701章 誰說的第930章 去西天仙國第1026章 抓賊第287章 夜談第1376章 我們不是明軍了第222章 那就比一比第1031章 不是說理的時候第1449章 君臣議第971章 投名狀第1388章 古道熱腸第998章 徐州五學堂第1359章 緊張輕鬆大不同第785章 從失敗走向失敗第1164章 謝玉瓏第1040章 殺氣森森第661章 是不是急了些第1048章 各處的巡丁團第211章 這就是你的將來第1161章 出口悶氣第909章 外患隱憂第574章 家丁對團練第1000章 皆看徐州第975章 只不過是亂民第1065章 趁火打劫的兼併第949章 這路數不對第289章 城中亂第891章 想通了第9章 對手難得第719章 回程第975章 只不過是亂民第1576章 在藩屬的太子第1463章 推演
第1272章 京城城外兵多賊少第952章 自亂陣腳的城池第1480章 七成把握第904章 他瘋了嗎第593章 李永芳第1306章 馬賊來襲第1115章 數月不見已不同第573章 鄉親自該分潤第1525章 南蠻登門第7章 沒吃虧就好第80章 二百兩第311章 城外紮營第1018章 駱馬湖岸第862章 招撫的人第1117章 急忙趕來的餘致遠第1258章 此時不能言勝第66章 朋友們自己的地方第1509章 實踐出真知第1257章 坍塌的城池第483章 苦等的鹽商第702章 捷足未必先登第1018章 駱馬湖岸第132章 酗酒第839章 蔡舉人家的武人第1404章 死鬥第1657章 兄弟第1444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315章 回家第130章 出頭第799章 謀反的御史第364章 初始第474章 前景無限第886章 婚禮回程第1028章 出賣和自賣第356章 亂第278章 大搬家第932章 你知道我也知道第746章 似是幻像第122章 評價第657章 不服氣第1597章 這名稱上第853章 不懂兵法第1102章 興旺的工場第1482章 倭銅貿易第1180章 給你們一炷香第326章 念你們往日辛苦第113章 害怕第839章 蔡舉人家的武人第1630章 漢軍和漢協軍第1292章 心寒膽戰第707章 邳州周參將第1158章 來此不爲盛會第768章 金銀的用途第486章 鹽市的提議第1121章 洪災駭人第1013章 要我何用第1448章 謀劃第1667章 晚了第118章 各家不同第203章 報官第653章 大市的火第685章 小弟有個法子第29章 偶遇第225章 拜帖一張第1329章 得知消息之後第856章 眼中的火焰第15章 貨場上第1624章 島津反了第701章 誰說的第930章 去西天仙國第1026章 抓賊第287章 夜談第1376章 我們不是明軍了第222章 那就比一比第1031章 不是說理的時候第1449章 君臣議第971章 投名狀第1388章 古道熱腸第998章 徐州五學堂第1359章 緊張輕鬆大不同第785章 從失敗走向失敗第1164章 謝玉瓏第1040章 殺氣森森第661章 是不是急了些第1048章 各處的巡丁團第211章 這就是你的將來第1161章 出口悶氣第909章 外患隱憂第574章 家丁對團練第1000章 皆看徐州第975章 只不過是亂民第1065章 趁火打劫的兼併第949章 這路數不對第289章 城中亂第891章 想通了第9章 對手難得第719章 回程第975章 只不過是亂民第1576章 在藩屬的太子第1463章 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