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9章 皇子們

太子滿心感動和激動,只是一個勁地點頭,幾乎就像是要哭了一樣。他走出書房之後,擔心他的皇后陛下甚至還覺得他被皇上嚴厲斥責了一次,於是還不滿地跟皇上抱怨了幾句,說大過年的不要對孩子說重話,而皇上只是一笑了之。皇家歡聚的第一天很快就在皇上和后妃們的笑談當中過去了。

第二天早晨,皇上按照之前的吩咐,將自己的幾個年紀稍大的皇子都叫到了乾清宮西暖閣的書房當中,準備考較他們的課業。

而不出皇上昨天的預料,齊王趙虎的功課確實不如人意,只是稍稍通了一些文墨、堪堪學會了些加減乘除而已,文章、國史、地理還有算數,這幾個重要的科目,考較起來竟然都十分粗劣——儘管趙虎是皇次子,皇上和皇后對他的要求並沒有對太子那麼高,但是這麼差的成績還是讓皇上頗爲不滿。

“你……你學成這樣,還想跟太子一去出去玩?”在最後問了一個問題而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之後,皇上將他的課業本扔回到桌子上,然後嚴肅地對這位皇子呵斥,“過完年哪也不許去,好好待在家裡給我學好了再說話!”

如此嚴厲的表情,讓齊王趙虎略有些畏縮,這個十歲出頭的半大小子,個頭已經很高了,幾乎能夠與太子並肩,而且十分結實。“父皇……這些課業,太難了。兒臣……兒臣不想學那麼多東西……”

“難?有什麼難的,別人能學會,你不能學會嗎?”他這話讓皇上氣得幾乎要笑了,“你看看你哥哥,他的課業有多好,每個老師都誇獎他認真。你,你就是不認真讀,別說什麼難!”

“哥哥是太子,將來要做皇上治理天下的,他聰明好學是應該的。”齊王頗爲不服地回答,“我幫哥哥帶兵打仗就好了,學那麼多東西做什麼。”

自從皇上登基建國之後,這麼理直氣壯駁皇上的話,也只有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了。

“就你這麼多年歪理!”皇上皺了皺眉頭,似乎更加生氣了,“你身爲朝廷的藩王,不想讀書,莫非是想做個於國於家無用的廢人嗎?”

“兒臣不讀那麼多書就一定當廢人嗎?兒臣看到好多將軍也沒有讀多少書,他們打起仗來也好厲害啊!”齊王還是一臉不服的樣子,撅起了嘴,“父皇,兒臣也可以和那些將軍一樣,帶兵打仗,爲父皇和哥哥分憂!”

這位二皇子確實從小不愛讀書,喜歡舞槍弄棒,而且跟在父皇身邊耳濡目染的時候,十分崇拜那些帶兵打仗的將領,對他們到處征伐的英雄事蹟也十分心馳神往,一心想要在自己長大之後也能夠和這些將領一樣縱橫於沙場之間,爲趙家的天下立下新的不滅功勳。

“帶兵打仗?你以爲帶兵打仗就不用讀書嗎?”皇上忍不住伸出手來,捏了捏齊王的臉,“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帶兵打仗的哪個不要學兵書學謀略?你不讀書怎麼能帶好兵?”

“二弟,父皇說得沒錯,你就算想要帶兵打仗,也是要去讀書的。”眼見父皇有些生氣,太子連忙爲齊王趙虎挽回局面,“自古的知名將領,哪有不會兵法的?不會兵法就去打仗的,那就只能是個莽夫,只能當前鋒的將軍,做不了統兵無數平定一方的元帥……”

“我就要當個前鋒將軍,帶着兵衝鋒陷陣!不要躲在後方當個元帥!”然而齊王還是不怎麼領情,依舊挺着腰桿大喊,“父皇,我長大了以後你就讓我去軍營裡面當兵吧,別讓我讀這些難懂的東西啦!”

聽到了弟弟這麼童言無忌的話,太子半是好笑,半是尷尬,打量着父皇,但是又不好再說什麼。

“真是個沒腦袋的!”看到這麼油鹽不進的兒子,皇上也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最後只是無奈地用手拍了拍他的腦袋,“好,你這麼喜歡當兵,過陣子我就讓你去讀武學,讓你好好明白當兵是怎麼回事!就怕你到時候整天叫苦連天,那時候就沒人應了,看你那時候還能逞英雄嗎!”

“真的嗎?真的嗎?父皇!”這突如其來的好消息,讓這個小?子驚喜交加。

“怎麼?父皇還會跟你說笑話?”皇上板起臉來反問。

“謝謝父皇!謝謝父皇!”大喜之下,他突然衝到了父皇的跟前,然後緊緊地抱住了他,跟他撒嬌道謝。

“這小子,倒是力氣見長了啊!沒準真是當兵的好材料。”皇上一邊強行將歡呼雀躍的次子推開,然後苦笑着說,“不過你也別高興得太早了,武學也不是什麼人都收的,至少要懂點文字。你不讀書,什麼都不懂,想進去難道還要靠我來打招呼嗎?再說了,就算真進了武學啊,你還是要學數算和文化,別以爲就不用讀書了!無非是文學那些東西少一點罷了……”

“啊?還是要去學啊?”齊王一呆,然後又是滿面地失落,彷彿不滿自己就是跑不了讀書的厄運。

“當然要學了,你以爲大漢的軍隊就是莽夫們的菜地嗎,想去就去?”皇上又拍了拍他的腦袋,“過完年你就好好讀點書吧,明年的今天我再來考你,只要你能通過了,我就送你進武學,怎麼樣?”

“兒臣知道了……”齊王心不甘情不願地搖晃了一下腦袋,但是最後還是點頭應了下來。

他們父子兩個談論的武學,就是位於京城郊外的武學校。

之所以設立這樣的學校,就是因爲在長期的對外作戰當中,大漢皇帝和軍隊都痛感基層合格的軍官實在太少,已有的低級軍官們要麼是因爲沒有文化所以不太懂得執行上面的命令,要麼是因爲沒有技術所以無法帶領炮兵和工兵之類的兵種,而這些兵種在大漢的軍隊裡面地位有十分重要。

所以,爲了專門培養這種軍官,新朝剛一建立就在原本的人才培育體系的基礎上擴展,並且成立了這座武學校,專門接收幼年學生來學習軍事技術。這些幼年學生在學校當中由專門的軍官來教授相關的軍事課程。

當時預計是爭取在幾年內,讓這羣孩子成長成爲掌握一些基本作戰知識的少年軍士官,然後被送入到軍隊裡面充任隊正等基層軍官,統領部隊進行打仗。而一部分學習成績最好的精英,還能夠繼續在武學校裡面讀書深造,直接被招入到炮兵和工兵部隊當中擔任見習軍官。

大漢的軍隊推崇炮火,而炮兵在使用大炮的時候最需要計算彈道和維護大炮等機械,所以對炮兵的數學技術就要求很好,而工兵要架橋鋪路,修築工事和堡壘,所以同樣需要極高的素質,這兩塊是大漢軍隊內部最渴望賢才、同時待遇和升遷機會最高的兵種,軍官的晉升速度要比其他兵種要快上一些,也是大漢軍隊上上下下最爲悉心培養的兵種。

而這兩個兵種卻都不是齊王趙虎心裡所渴望成爲的軍人,他覺得炮兵和工兵都一直躲在陣後,無法直接進入戰陣當中廝殺,更加無法體現出男子漢的英雄豪氣。比較起來,他更加想要成爲騎兵的軍官,就像古代傳說的少年將軍霍去病一樣,帶領麾下的騎兵健兒們向着敵軍衝鋒廝殺,爲大漢的赫赫威名再增添一分光彩。

現在皇上已經答應要讓他能夠作爲幼年學生進入武學,這對他來說就是朝着夢想前進了一大步,這怎麼可能不讓他歡呼雀躍呢?

他歡天喜地地跑到了一邊,然後皇上繼續考較起了其他皇子的功課。

比起生性活潑好動的齊王趙虎來,年紀更小的樑王趙麒、鄭王趙睿和越王趙勝等幾位皇子的性格大抵要文靜得多,相對而言更加坐得住,也更加願意去讀書,其中鄭王趙睿也是人如其名,腦子十分聰明,讀書功課十分好,年紀雖然很小但是已經博得了老師們的稱讚。不過,他不太喜歡讀那些聖人大義,也不太喜歡讀那些博物和考據之學,相比起來更加喜歡讀一些數算和格物之學,還喜歡親自來跟老師做一些奇怪的實驗,爲了滿足鄭王的興趣,皇上還聘請了兩位精通機械和算術的西洋傳教士來爲鄭王上課。

鄭王趙睿的母親木皇貴妃對這個孩子“不務正業”十分不喜歡,而且她身爲新聞香教的領袖更加不願意自己的兒子被西洋傳教士圍在身邊,所以經常呵斥他,但是皇上對好像對這個孩子十分滿意,經常鼓勵他做自己的實驗,因此這一兩年來,趙睿的學業進展很快。

“好,做得好!”當看完了整整一本寫滿了數字的作業薄之後,皇上十分高興,之前被齊王所帶來的鬱悶和無奈一掃而空,連連拍這個兒子的肩膀大笑,“寫得真是漂亮啊,好小子!”

被父皇這麼一誇獎,鄭王十分高興,不過他天性內向文靜,所以只是臉上發紅,喜形於色,但是並不像哥哥趙虎一樣歡呼雀躍。

第1327章 終究是寡不敵衆第1354章 攻守艱難第1241章 一粒糧食也不能留第1151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1032章 路過而已第1508章 皇儲觀陣第639章 男兒閒時第1558章 天真第1515章 一切的開始第732章 臨清城外第373章 這個名字這個時代第924章 太平不易第1087章 湯若望的信(2)第1547章 覺悟第367章 得失權衡第246章 圍營第1614章 時代的差距第757章 各路來相見第331章 形勢變化非定規第306章 反擊第1612章 不用遮掩了第1620章 兵臨敵國第333章 女人們第406章 出徐州路上第1306章 馬賊來襲第1000章 皆看徐州第227章 上門了第28章 大家都在進步第923章 李子游的請求第832章 我知道你家第33章 今天我要打到最後第1260章 馬隊急進第177章 自投第1445章 大漢七年的冬天第743章 揚眉吐氣的總舵第1114章 其實是人口買賣第1217章 爲招安第620章 這是個開始第724章 何家莊的大宴第87章 賠罪第1174章 這是拿第1060章 紂王的象牙筷子第72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686章 又要過年了第928章 亂起第464章 方寸間的攻防第787章 第一波第1644章 傾扶桑之物力第1312章 備份不能給第588章 加官第1212章 李思明李思閩第1111章 旅順港口第839章 蔡舉人家的武人大漢太祖趙進研究4第468章 尚有勝算第422章 馮家在淮安府很強第1409章 大將領兵孤懸在外第369章 熙熙攘攘第708章 趙龍第1600章 宮廷政治總是相通第80章 二百兩第1480章 七成把握第453章 京師交際第1101章 徐州紡紗機第844章 算是初戰第280章 面面俱到第1050章 這是雞犬升天第338章 城中不是久居之地第1327章 終究是寡不敵衆第998章 徐州五學堂第543章 熊熊燃燒的江面第944章 山東官軍將至第1552章 -1553章 外交內政第773章 鳥銃試射第1161章 鐵陣前第483章 苦等的鹽商第606章 這就是天開眼第226章 誰家地盤第1524章 松浦家第586章 清江浦是溫柔冢第42章 清貴之後第1603章 江戶和京都第1369章 艦隊和騎兵第1545章 下注第1412章 騎兵不夠多第1110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37章 小事而已第326章 念你們往日辛苦第708章 趙龍第479章 給臉不要臉第627章 京師尋常地第1411章 各方動第443章 過年了第1468章 大漢財相第743章 揚眉吐氣的總舵第406章 出徐州路上第131章 小試牛刀第1481章 膽略和風險第1192章 尚家太公第890章 持劍相對
第1327章 終究是寡不敵衆第1354章 攻守艱難第1241章 一粒糧食也不能留第1151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1032章 路過而已第1508章 皇儲觀陣第639章 男兒閒時第1558章 天真第1515章 一切的開始第732章 臨清城外第373章 這個名字這個時代第924章 太平不易第1087章 湯若望的信(2)第1547章 覺悟第367章 得失權衡第246章 圍營第1614章 時代的差距第757章 各路來相見第331章 形勢變化非定規第306章 反擊第1612章 不用遮掩了第1620章 兵臨敵國第333章 女人們第406章 出徐州路上第1306章 馬賊來襲第1000章 皆看徐州第227章 上門了第28章 大家都在進步第923章 李子游的請求第832章 我知道你家第33章 今天我要打到最後第1260章 馬隊急進第177章 自投第1445章 大漢七年的冬天第743章 揚眉吐氣的總舵第1114章 其實是人口買賣第1217章 爲招安第620章 這是個開始第724章 何家莊的大宴第87章 賠罪第1174章 這是拿第1060章 紂王的象牙筷子第72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686章 又要過年了第928章 亂起第464章 方寸間的攻防第787章 第一波第1644章 傾扶桑之物力第1312章 備份不能給第588章 加官第1212章 李思明李思閩第1111章 旅順港口第839章 蔡舉人家的武人大漢太祖趙進研究4第468章 尚有勝算第422章 馮家在淮安府很強第1409章 大將領兵孤懸在外第369章 熙熙攘攘第708章 趙龍第1600章 宮廷政治總是相通第80章 二百兩第1480章 七成把握第453章 京師交際第1101章 徐州紡紗機第844章 算是初戰第280章 面面俱到第1050章 這是雞犬升天第338章 城中不是久居之地第1327章 終究是寡不敵衆第998章 徐州五學堂第543章 熊熊燃燒的江面第944章 山東官軍將至第1552章 -1553章 外交內政第773章 鳥銃試射第1161章 鐵陣前第483章 苦等的鹽商第606章 這就是天開眼第226章 誰家地盤第1524章 松浦家第586章 清江浦是溫柔冢第42章 清貴之後第1603章 江戶和京都第1369章 艦隊和騎兵第1545章 下注第1412章 騎兵不夠多第1110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37章 小事而已第326章 念你們往日辛苦第708章 趙龍第479章 給臉不要臉第627章 京師尋常地第1411章 各方動第443章 過年了第1468章 大漢財相第743章 揚眉吐氣的總舵第406章 出徐州路上第131章 小試牛刀第1481章 膽略和風險第1192章 尚家太公第890章 持劍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