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5.第940章 稅改弊政

第940章 稅改弊政

提到稅改制度,內閣諸位閣老一陣犯愁。

這些日子,內閣曾多次議論,始終沒有一個可行的政策。

天武之前的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內部除了戶部戶部司務廳,在各省還設有清吏司掌管本省錢糧,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如戶部浙江清吏司、戶部湖廣清吏司、戶部陝西清吏司等十幾個,主官爲五品郎中。

天武二年朱慈烺實行文武分治後,戶部收稅和發放俸餉的職能被單獨拿出,交由財政部主官,戶部只負責全國疆土、田地、戶籍等事宜。

戶部尚書張國維畢竟管理過賦稅,對稅改還是有一定的看法,他首先發表看法。

“三代之貢、助、徹,止稅田土,魏晉有戶、調之名,有田者出租賦,有戶者出布帛,田之外復有戶矣,唐初立租、庸、調之法,有田則有租,有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租出谷,庸出絹,調出繒纊布麻,戶之外復有丁矣.”

“楊炎變爲兩稅,人無丁中,以貧富爲差,雖租、庸、調之名渾然不見,其實並庸、調而入於租也;相沿至宋,未嘗減庸、調於租內,而復斂丁身錢米.”

張國維到底是博學之人,讀的書多,張口就從夏商周三代起,逐步分析各朝各代的稅改政策,擺事實、講道理,一通大道理下來,衆人聽得津津有味,就是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

邱致中聽的雲裡霧裡,忍不住道:“張閣老,那按您的意思,我朝的稅改該如何進行才能徹底杜絕皇爺所說的淋尖踢斛之弊政?”

“這個嘛”

張國維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道:“杜絕淋尖踢斛之弊政,無外乎地方官吏利用稅制漏洞進行貪墨,朝廷只需統一規定斛的具體容量,繳納持平斛頂,不許冒尖即可”

張國維說的法子,其實是效仿銀圓制杜絕火耗,因爲銀圓是分量和成色是固定的,這就是不需要融化百姓繳納的碎銀子產生火耗了。

統一斛的容量,如果百姓繳糧,一斛就是一斛,兩斛就是兩斛,糧食不冒尖,自然也就讓官員沒了踢斛的機會,可謂是簡單粗暴。

此話一出,教化部的李巖站了起來,提出了反對,他覺得張國維的辦法治標不治本。

因爲地方官員之所以淋尖踢斛,所用的理由是糧食運往各地倉庫的過程中,會產生損耗,並非統一度量衡就能解決的,

比如一個縣需收稅糧一萬石,從縣倉庫裝入麻袋用車馬運往府或者省倉庫,裝運和運送的路途中必然會產生一些損耗,到了上面稱量的時候,說不定只有九千九百石了。

那少的一百石糧食怎麼辦?足有一萬多斤呢,難道要地方官府自己補貼嗎?(《中國曆代糧食畝產研究》認爲明代一石重153.5斤,明代一斤重594.6克,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188斤)

顯然不可能,地方官肯定想方設法的還要從百姓手裡要糧食補足這一塊。

內閣諸臣微微點頭,皆是覺得此話有理,鴻臚寺卿冒襄忽然道:“如果讓朝廷補這些損耗的話,每年大概要多出多少石糧食?”

冒襄出生世代仕宦之家,沒下過鄉,也沒當過地方官,無法瞭解地方上的行情。

李巖沒有嘲笑他的無知,只是微笑道:“那得看地方官府的胃口了,損耗是他們報上來的。”

細細一想,冒襄恍然大悟,這就是個無底洞啊,遇到貪得無厭的地方官,說損耗了幾萬斤,朝廷也無法細查。

這一個地方就損耗幾萬斤,大明全國近兩千個州縣,每年光是補損耗就是天文數字。

這個提案行不通,海事部尚書沈廷揚提出了學習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將稅糧重新改爲繳納銀圓,由朝廷從百姓手中購糧存儲。

聽着諸人議論,楊廷麟認真聽着,他將目光看向了欲言又止的財政部尚書黃宗羲,道:“黃部堂,你來說吧。”

自前年程國祥病逝,四十出頭的黃宗羲便接任了財政部尚書一職,這兩年他可謂是兢兢業業,也不研究虛君思想了,一門心思的搞賦稅思想。

聽到首輔大人點名,黃宗羲站起身來,道:“吾見天下之田賦歷朝日增,斯民之苦暴稅久矣,有積累莫返之害,有明兩稅,丁口而外,有力差,有銀差,蓋十年而一值,有所稅非所出之害,有田土無等第之害,何謂積累莫返之害?若夫定稅則如何而後可?故條鞭之利於一時者少,而害於後世者大矣!”

黃宗羲說話與楊廷麟一般的慢,只是沒有楊廷麟那種籠蓋四野的氣勢,他先是順着戶部尚書張國維剛剛總結各朝各代稅改制度的弊端,又分析了張居正一條鞭法的弊端。

他最後總結出一個道理:每次稅制改革都很操蛋,沒改一次,都會導致賦稅的進一步加重,貽害後世!

楊廷麟等人聽得若有所思,而司禮監幾個大太監則是一頭霧水,暗道這是什麼狗屁理論?

邱致中心裡mmp,臉上卻笑嘻嘻問:“閣老此話怎樣?咱家可是聽說了,張太嶽(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是力挽狂瀾之舉,使我大明有了萬曆中興,如何是弊政了?”

黃宗羲禮貌道:“太嶽公的革新之舉,的確扭轉了我大明神運鬼輸、亦難爲謀的財政危機,但他的弊端也是極大的,尤以底層百姓爲重。”

“怎麼講?”

邱致中詢問,接着又道:“煩請閣老說的通俗一些。”

黃宗羲心裡罵了句文盲,便道:“我朝初時,稅收直接徵糧、布匹等實物性的東西,太嶽公的一條鞭法後精簡稅收,改納糧爲銀稅,理論上這是好事,使朝廷的稅收更加便捷。”

邱致中認真聽着,看他能說出什麼花來。

黃宗羲接着道:“然而繳稅的農戶非常不便,因爲農民需要把自家生產的糧食等農副產品帶到市場上換取白銀,然後才能夠交納。”

“如此一來,便導致了商人成了納稅人收稅人之間的牙人(中介),可以任意壓低糧價,以便獲得高利潤,農民用大量糧食僅僅換來一點點銀子!”

聽到這裡,邱致中再蠢也明白了。

說白了,農民種糧食要等糧食賣了之後用白銀交稅,其中會受到商人的層層剝削!

農民本來只受官府盤剝,自從改用白銀繳稅,又要受到商人的盤剝,所以就更苦了。

黃宗羲總結道:“田賦徵銀,銀非農業生產之所出,納稅者因折銀而加重負擔,百姓苦矣!”

他沒有直言,萬曆朝的經濟繁榮,其中部分不過是虛假的表象而已,因爲每到稅收季節,大批農戶紛紛到市場賣糧,商人忙於到市場收糧,市場顯得繁榮一片。

由於當時國內白銀稀少,需要更多的糧食才能換取一點點白銀,所以,農民往市場運送的食量就多起來,運送白銀的車輛也多起來,市場更加的“繁華”起來。

殊不知,市場越是繁華,農民越是貧困,最終獲利的,是官府和商人!

這個道理,不少掌權的上層人物都清楚,朱慈烺自然也清楚,所以這些年他實行了“商人繳銀,農戶繳糧”的稅收制度。

本章純粹正常的經濟分析,大家別想歪了,說隱射什麼.

(本章完)

1165.第1159章 君臣同心507.第505章 東澳大海戰1234.第1228章 全家被抓1286.第1280章 先鋒對戰521.第519章 崇禎十五年1162.第1156章 先救爹還是先救子民?1325.第1319章 駙馬回京1326.第1320章 獻丹329.第327章 傾國之戰976.第971章 時代變了652.第649章 漢家禮儀706.第703章 皇家選秀35.第35章 軍工發展731.第728章 鑾駕遇刺560.第558章 大開眼界的崇禎901.第896章 清算612.第610章 狂怒的軍魂780.第777章 幣制改革382.第380章 殺俘629.第626章 空中偵查865.第861章 新的時代1162.第1156章 先救爹還是先救子民?409.第407章 太廟祭祖送血食553.第551章 京師諸人反應764.第761章 夜襲明軍大營33.第33章 全軍演習706.第703章 皇家選秀1084.第1078章 露餡了1044.第1038章 自古以來的問題1155.第1149章 一羣戰五渣933.第928章 狗孃養的貪官!40.第40章 午門廷杖(求收藏)716.第713章 選定皇后254.第252章 佯攻771.第768章 屠君滅國511.第509章 想要跑路的鄭家164.第164章 劉澤清阻擊1051.第1045章 出兵安南1167.第1161章 朱大能審案355.第353章 服軟了1098.第1092章 皇家狩獵718.第715章 帝后同心,其利斷金529.第527章 遭殃的揚州府官員68.第68章 戰鬥總結會587.第585章 大勝875.第871章 蒸汽機的出現62.第62章 殘酷血戰823.第820章 戰歌起520.第518章 賜婚123.第123章 襲擾371.第369章 天降異象261.第259章 準備北上1089.第1083章 東宮比試16.第16章 大明第一家火鍋店544.第542章 定計北上553.第551章 京師諸人反應203.加更說明860.第856章 漢軍旗東渡250.第248章 黃得功VS張獻忠811.第808章 天皇的小心思2.第2章 崇禎召見744.第741章 鬧出人命850.第846章 崇禎與順治624.第621章 徵東都護府135.第135章 清廷議事924.第919章 吃,給朕吃足了!265.第263章 天武軍閱兵6.第6章 準備收個錦衣衛當小弟705.第702章 強盜放下武器就是紳士了?150.第150章 民衆的聲音357.第355章 大軍夜襲315.第313章 努爾哈赤最窩囊的兒子1148.第1142章 套路王653.第650章 膝蓋不軟17.第17章 點火兵仗局469.第467章 大收網968.第963章 文化的力量144.第144章 勇衛營譁變19.第19章 截胡(求收藏)898.第893章 軍事機密1025.第1019章 對峙394.第392章 進京 封爵438.第436章 羣英薈萃366.第364章 義州變故415.第413章 廢黜太子588.第586章 打臉1198.第1192章 亂局262.第260章 盧象升入京1105.第1099章 大明動真格的了493.第491章 特使入福建39.第39章 抄家滅族1222.第1216章 大明遠勝大清1320.第1314章 落幕1141.第1135章 你想造反嗎?1198.第1192章 亂局534.第532章 加徵三餉975.第970章 小小軍火商的逆襲904.第899章 行刑992.第987章 東宮489.第487章 名醫 海商
1165.第1159章 君臣同心507.第505章 東澳大海戰1234.第1228章 全家被抓1286.第1280章 先鋒對戰521.第519章 崇禎十五年1162.第1156章 先救爹還是先救子民?1325.第1319章 駙馬回京1326.第1320章 獻丹329.第327章 傾國之戰976.第971章 時代變了652.第649章 漢家禮儀706.第703章 皇家選秀35.第35章 軍工發展731.第728章 鑾駕遇刺560.第558章 大開眼界的崇禎901.第896章 清算612.第610章 狂怒的軍魂780.第777章 幣制改革382.第380章 殺俘629.第626章 空中偵查865.第861章 新的時代1162.第1156章 先救爹還是先救子民?409.第407章 太廟祭祖送血食553.第551章 京師諸人反應764.第761章 夜襲明軍大營33.第33章 全軍演習706.第703章 皇家選秀1084.第1078章 露餡了1044.第1038章 自古以來的問題1155.第1149章 一羣戰五渣933.第928章 狗孃養的貪官!40.第40章 午門廷杖(求收藏)716.第713章 選定皇后254.第252章 佯攻771.第768章 屠君滅國511.第509章 想要跑路的鄭家164.第164章 劉澤清阻擊1051.第1045章 出兵安南1167.第1161章 朱大能審案355.第353章 服軟了1098.第1092章 皇家狩獵718.第715章 帝后同心,其利斷金529.第527章 遭殃的揚州府官員68.第68章 戰鬥總結會587.第585章 大勝875.第871章 蒸汽機的出現62.第62章 殘酷血戰823.第820章 戰歌起520.第518章 賜婚123.第123章 襲擾371.第369章 天降異象261.第259章 準備北上1089.第1083章 東宮比試16.第16章 大明第一家火鍋店544.第542章 定計北上553.第551章 京師諸人反應203.加更說明860.第856章 漢軍旗東渡250.第248章 黃得功VS張獻忠811.第808章 天皇的小心思2.第2章 崇禎召見744.第741章 鬧出人命850.第846章 崇禎與順治624.第621章 徵東都護府135.第135章 清廷議事924.第919章 吃,給朕吃足了!265.第263章 天武軍閱兵6.第6章 準備收個錦衣衛當小弟705.第702章 強盜放下武器就是紳士了?150.第150章 民衆的聲音357.第355章 大軍夜襲315.第313章 努爾哈赤最窩囊的兒子1148.第1142章 套路王653.第650章 膝蓋不軟17.第17章 點火兵仗局469.第467章 大收網968.第963章 文化的力量144.第144章 勇衛營譁變19.第19章 截胡(求收藏)898.第893章 軍事機密1025.第1019章 對峙394.第392章 進京 封爵438.第436章 羣英薈萃366.第364章 義州變故415.第413章 廢黜太子588.第586章 打臉1198.第1192章 亂局262.第260章 盧象升入京1105.第1099章 大明動真格的了493.第491章 特使入福建39.第39章 抄家滅族1222.第1216章 大明遠勝大清1320.第1314章 落幕1141.第1135章 你想造反嗎?1198.第1192章 亂局534.第532章 加徵三餉975.第970章 小小軍火商的逆襲904.第899章 行刑992.第987章 東宮489.第487章 名醫 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