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嘉靖二十四年的信力

鬆藩四縣,白馬院繼續彎道超車,將永鎮、鬆藩兩縣全都甩到了身後,躍居第一,達到三十二萬圭。

鬆藩縣飛龍院加天鶴宮合計排名第二,雖然比去年增長了八萬圭,但只能以二十八萬圭屈居次席了。

有了勤奮齋醮的鄭師姐,龜壽院去年突飛猛進,達到十八萬圭,重回第三。

靈蛇院則只增長了一萬圭,以十六萬圭忝列末席。

趙然估算了一下,整個大明去年人均信力值約在十圭左右,白馬院目前治下百姓接近六萬人,人均大約五圭四黍,只是平均值的一半,依舊任重道遠啊。而鬆藩人均值連三圭都沒有達到,更是前路漫漫!

順着人均值這條思路繼續思考下去,龜壽院人均值兩圭,今年必然還會增長;鬆藩縣二十萬人,人均值一圭四黍,太低了;最低的還是靈蛇院,十二萬人,人均一圭三黍。

簡直是信力值窪地啊,大明還有沒有更低的縣份呢?趙然實在是想不出來。如此之低的信力值,想要有所大幅度增長,其實也挺好辦的,當前就有一個最佳辦法——換方丈!

這兩座道院的方丈只要一換,人均達到兩圭毫無難度可言,這可就是二十萬圭的增量,因此,趙然開始琢磨起這個問題來。

嘉靖二十五年是道門施行館閣修士履任十方叢林政策的第三個年頭,也是從這一年起,道門不再專列試點縣份,而是由各縣自報。但凡方丈一職出現空缺的,不再從十方叢林俗道中提拔方丈,而是由所在館閣中的修士直接出任。

鑑於去年大明信力值總體有所減少,九州閣專門給各省館閣下發嚴令,不許各家館閣再無故拖延對方丈的委派,出現一個空缺就必須頂上一位修士方丈,這一命令在各處館閣中引起很大爭議,不用在此一一贅述。

趙然考慮的是,飛龍院方丈嶽騰中、靈蛇院方丈聶致深,這兩位都不到六十,且身體康健,遠遠沒有辭道的時候,應該如何把這兩個傢伙弄走呢?

就聽周雨墨問:“我能幫你做點什麼嗎?”

趙然問:“你願不願意到永鎮當……算了,當我沒說。那你這樣,有空的時候,路過田邊地頭,幫着挖條渠、搭座橋……好吧,那就見到病人幫忙治一治,遇到有難處的百姓出手救救急,這個總行了吧?”

“修道之人,這種事不用你說也會去做的。”

逍遙自在的好日子終有暫時結束的那天,元宵節一過,周雨墨便向趙然辭行了,她這次要向東南而行,到大海邊轉轉,也許還會考慮出海,到那些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海島上磨礪金丹。

趙然很是不捨,周雨墨笑道:“我已經二十九歲了,結丹也快四年了,是該出門找找機緣了。我們問情谷一脈分屬全真,將來神識是要寄託金丹的,對金丹的溫養要求很高,對道心的磨礪同樣極爲重要。不出去轉轉,難道在大君山混吃等死嗎?”

趙然道:“那麼多全真修士不都是在自家洞天中修行麼?我看他們同樣晉級大法師了……”

周雨墨搖頭:“我自黃冠之後便常年在外遊歷,已經習慣了浪跡天涯,這是我修行的方式,你不要亂我道心。對了,咱們可說好了,你若要雙修,一定要飛符告訴我,我會盡量趕回來的。”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趙然不捨又能如何,只得目送周雨墨離去。他忽然有些啼笑皆非,自己和周雨墨的關係,怎麼莫名其妙間有些顛倒了?難道不應該是自己浪跡天涯,由女方依依不捨麼?

自失的搖了搖頭,趙然招手將南歸道人喚下來,乘雁趕赴鬆藩,面見杜騰會。

杜騰會滿面笑容,嘉靖二十四年的鬆藩信力增長六成,超過了原定目標,達到了九十四萬圭,這麼看下去,嘉靖二十五年超過一百二十萬圭差不多就是妥妥的了,完成趙然代表宗聖館所定的信力值目標不難。

趙然道:“如今看來,鄭方丈履任龜壽院,的確對信力的增長極有好處。”

杜騰會原本還對修士出任方丈有些不舒服,但現在也不得不承認:“確實是一步好棋,鄭仙師也做得很不錯,在小河縣很是勤奮,她每次主持齋醮,都提前佈告四方,連帶着我鬆藩縣靠近小河的許多村落百姓,都自發前往參加祈福。”

趙然問:“那麼,杜監院想不想早日達成目標呢?”

杜騰會笑了:“我當然想早日達成目標,不瞞致然,我杜氏族中三十八個子弟,如今都在湖廣老家,我已經行文黃州道宮的李監院,請他出面,至羅天館央請道門行走出面查一查資質,若能得上一個有修行條件的子弟,便招至鬆藩,託付給致然。”

黃州杜氏是大族,杜騰會孤身入川十年,家人還都留在當地。他的幾個兒孫都是請當地道門行走看過資質根骨的,沒有什麼好苗子,但族中那麼多子弟,當時卻不可能一一看過來,也不知其中有什麼可修行的子弟沒有。

當然,三十八個子弟,想要出一個資質根骨皆有的,概率很小,能夠出一個有資質無根骨,或者有根骨無資質的,就已經不錯。

如果查出資質根骨皆有的,肯定被黃州羅天館收走,這個趙然不用惦記,若是查出有資質無根骨的,就看羅天館願不願意上報總觀,申請一個寶貴的名額,如果羅天館不願意,那才能落到宗聖館這裡。

若是杜氏子弟中連一個有資質無根骨的都找不到,那這個入宗聖館修行的名額,杜騰會就會拿出來作交換,只要不是實在頑劣不堪,或者不是出自和趙然做對的那些人家,趙然都會收下。

因此趙然當即道:“放心,我的承諾肯定有效,那下一步,永鎮……”

第二章 突如其來的禍事第八十一章 逃跑第二十九章 交手第四十三章 廟前鬥法第一百零五章 回山第六章 衆法相第二十二章 川驢技不窮第一百四十二章 排序第一百一十六章 試探第十四章 趙然的一夜暴富第四章 新生活 新開始第五十七章 大禁術的威力第五十八章 繼續聽和尚講故事第四十九章 道門應對第九章 普真禪師第四十三章 會面第二十七章 一個大氣泡第一章 回明第三十九章 開罵第三十六章 新鮮出爐趙靜主第三十八章 升座講法第十五章 田園第四十七章 嗣教天師和嗣教真人第四章 新生活 新開始第四十一章 場外因素第三十一章 龍山廟第十四章 佈道新思路第十五章 強硬的白馬院第四十六章 關於周雨墨的點滴第六十三章 戰事結束第三十五章 求道第四十五章 真相(補更)第六章 刻苦學習的日子第四十二章 再見故人第三十八章 阿羅漢金身第一百四十八章 舉薦第六十五章 第三條道路第三十七章 僧鬧第二十四章 信條不可觸犯第四十五章 一個跨越千年的故事第二十三章 金府的宴請第九十六章 而立第八十二章 放賑(爲亂亂的來盟主加更)第七十九章 釣魚第二十一章 立場第十七章 再拜玄元觀第六十二章 豁出去了(爲落葉聽風啊盟主加更)第六十九章 一鍋端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兩個意外(爲哦哦呀呀哈哈盟主加更)第六十七章 儒修功法第二十七章 心志堅定的雨墨(爲阿喵家的貓盟主加更)第六十八章 爲大師兄背鍋第五十七章 腦子被驢踢了第六十四章 自薦和力薦第三十二章 預期與人心第十五章 觀雲臺上練法寶第七十四章 聽證第六十九章 警示教育(爲天明道長加更)第九十三章 算計第二十六章 夜會第九十一章 龍虎山來的客人第五十六章 做賊心虛(盟主加更)第十六章 葉雪關第六十二章 議決機制第三十八章 來自興慶的消息第六十九章 仁多家第十一章 別人的發家史第十一章 記名弟子第六十三章 說不說?(爲善哉大師蕭山盟主加更)第二十一章 大明好師兄第十章 第一股功德力第六十五章 鐺鐺鐺鐺第九章 普真禪師第二十四章 君山獵寨第三十一章 迦藍寺別院第十七章 大沼澤第三十五章 鄭師姐的推論第九章 使節第十三章 薛知客第一百三十一章 占卜第四十七章 當金身再遇法相第七十二章 診治第五十四章 拔度英魂第五章 再見封唐第一百二十七章 輸了第三十二章 預期與人心第八十九章 大肆封官第二十一章 昌明菩薩咒第六十四章 自薦和力薦第一章 君山廟的框架第三十一章 初見張雲兆第九十六章 支撐第九章 齋醮潛規則第十六章 這個夜晚真熱鬧第七十九章 忙碌的夜晚第七章 老天不公第十一章 退而求其次第七十九章 釣魚第十九章 快要餓死的大師第四十章 投緣不投緣
第二章 突如其來的禍事第八十一章 逃跑第二十九章 交手第四十三章 廟前鬥法第一百零五章 回山第六章 衆法相第二十二章 川驢技不窮第一百四十二章 排序第一百一十六章 試探第十四章 趙然的一夜暴富第四章 新生活 新開始第五十七章 大禁術的威力第五十八章 繼續聽和尚講故事第四十九章 道門應對第九章 普真禪師第四十三章 會面第二十七章 一個大氣泡第一章 回明第三十九章 開罵第三十六章 新鮮出爐趙靜主第三十八章 升座講法第十五章 田園第四十七章 嗣教天師和嗣教真人第四章 新生活 新開始第四十一章 場外因素第三十一章 龍山廟第十四章 佈道新思路第十五章 強硬的白馬院第四十六章 關於周雨墨的點滴第六十三章 戰事結束第三十五章 求道第四十五章 真相(補更)第六章 刻苦學習的日子第四十二章 再見故人第三十八章 阿羅漢金身第一百四十八章 舉薦第六十五章 第三條道路第三十七章 僧鬧第二十四章 信條不可觸犯第四十五章 一個跨越千年的故事第二十三章 金府的宴請第九十六章 而立第八十二章 放賑(爲亂亂的來盟主加更)第七十九章 釣魚第二十一章 立場第十七章 再拜玄元觀第六十二章 豁出去了(爲落葉聽風啊盟主加更)第六十九章 一鍋端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兩個意外(爲哦哦呀呀哈哈盟主加更)第六十七章 儒修功法第二十七章 心志堅定的雨墨(爲阿喵家的貓盟主加更)第六十八章 爲大師兄背鍋第五十七章 腦子被驢踢了第六十四章 自薦和力薦第三十二章 預期與人心第十五章 觀雲臺上練法寶第七十四章 聽證第六十九章 警示教育(爲天明道長加更)第九十三章 算計第二十六章 夜會第九十一章 龍虎山來的客人第五十六章 做賊心虛(盟主加更)第十六章 葉雪關第六十二章 議決機制第三十八章 來自興慶的消息第六十九章 仁多家第十一章 別人的發家史第十一章 記名弟子第六十三章 說不說?(爲善哉大師蕭山盟主加更)第二十一章 大明好師兄第十章 第一股功德力第六十五章 鐺鐺鐺鐺第九章 普真禪師第二十四章 君山獵寨第三十一章 迦藍寺別院第十七章 大沼澤第三十五章 鄭師姐的推論第九章 使節第十三章 薛知客第一百三十一章 占卜第四十七章 當金身再遇法相第七十二章 診治第五十四章 拔度英魂第五章 再見封唐第一百二十七章 輸了第三十二章 預期與人心第八十九章 大肆封官第二十一章 昌明菩薩咒第六十四章 自薦和力薦第一章 君山廟的框架第三十一章 初見張雲兆第九十六章 支撐第九章 齋醮潛規則第十六章 這個夜晚真熱鬧第七十九章 忙碌的夜晚第七章 老天不公第十一章 退而求其次第七十九章 釣魚第十九章 快要餓死的大師第四十章 投緣不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