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嶽騰中的高論

除了杜騰會不會屈從葉雲軒外,鬆藩四縣,有兩縣的方丈均由修士擔任,同樣絲毫不會懼怕葉雲軒這個省觀都講。修士和俗道間的差別,尤其在心理優越感上的差別,就足夠葉雲軒喝一壺的。

另外,這兩年鬆藩的信力值一直是大步增長中,有這個發展成績在手,葉雲軒想要做什麼改變都很難。

這就是趙然不鳥葉雲軒,在葉雲軒巡視紅原時也不出面的底氣之所在。

說白了,葉雲軒不是天鶴宮老大,更不是玄元觀老大,副職就要有副職的覺悟,副職不是主要責任人,出了事情不承擔主要責任,反過來說就是不具備主要權力,其威信來源於一把手的授權,來源於下僚對你未來晉升正職的預期,當下僚不鳥你的時候,你還真是非常頭疼的。

副職頂多可以咬着牙說一句:“你將來不要指望升遷!”但絕對說不出:“行不行?不行我就把你拿下!”或者“你做好準備,我要給你加擔子!”之類的豪言壯語,因爲他們說了不算,這兩句話是正職一把手的專利。

但趙然還是來參加議事了,他是鬆藩目前佈道政策的鼓手,這個時候不站出來,會嚴重影響同道者的信心。

而且他也想看一看,葉雲軒和嶽騰中這幫人到底在演的哪齣戲?明知道鬆藩的形勢,明知道他們成功的的可能性很低,卻還要堅持這麼幹,他們究竟想做什麼?

參與議事的共二十五人,三清道尊下設兩個蒲團,左爲葉雲軒、右爲杜騰會,往下是天鶴宮三都,以及葉雲軒帶來的玄元觀瞿靜主,再下依次是四縣方丈、監院和三都。

作爲玄元觀的清貴,隨同葉雲軒巡視的瞿靜主拿到了主持座談會的職司,他道:“鬆藩是邊陲,是我大明與西夏爭奪的前沿,整體併入大明纔不過五年,如何在鬆藩佈道理政,是關乎全局的大事,絲毫不能掉以輕心。同時,鬆藩也是川省部族最多的地方,共有大小四十二個部族,總計二十多萬人,佔了整個鬆藩人口一半以上,如何處理好部族問題,直接影響到川省大計,乃至道門和朝廷大計……”

“……省觀對鬆藩事務始終給予高度關注,過去,雲河監院定下鬆藩的佈道思路,搭建了鬆藩的佈道框架,在此基礎上,雲樓監院和雲微方丈穩住了鬆藩、發展了鬆藩,讓鬆藩走上了正軌,讓鬆藩百姓沐浴在三清的榮光下……”

按照常理來說,瞿靜主誇完玄元觀,接下來應該談到天鶴宮和鬆藩各縣院的功勞,畢竟事情是鬆藩道門幹出來的,不是嘴皮子吹出來的,但瞿靜主卻略過這一節,直接講起了葉都講對鬆藩事務的一貫重視,對鬆藩百姓的高度關切,對鬆藩佈道的大力支持,爲此葉都講不辭辛勞,再次來到鬆藩,巡查民生疾苦。

瞿靜主表示,這次議事很重要,可以爲下一步治理鬆藩的大政提供決策參考,希望在坐諸位能夠踊躍發言,最後形成認知上的共識。

趙然在下面聽着,看了看微笑端坐的杜騰會,再看看一臉不耐的鄭雨彤、一副認真傾聽神態的陸致羽,以及“努力思考”的孟監院,心說今天這共識怕是達不成的。

想要僅僅憑藉身份和職位來壓人,在別處很好使,在鬆藩卻行不通!

瞿靜主的話音剛落,趙然目光立刻移到孟監院身旁的嶽騰中身上。說實話他挺替這位嶽方丈感到糟心的,這廝過去在葉雪關大議事時,是坐在李雲河身邊的,此刻只能叨陪末座,連天鶴宮幾個府宮級別的三都都在他之上,這是什麼滋味,趙然實在是無法想象。

按道理,一般人也就偃旗息鼓,等着年齡一到就辭道享受餘生了,但他卻似乎沒受到任何影響,依然我行我素,該折騰繼續折騰,趙然都不禁很是佩服他如此強大的心態。

果然,嶽騰中第一個跳了出來。

“我來鬆藩已經快四年了,這四年傾心於基層佈道事務的研究,對部族事務、對百姓事務,都有了一定的心得。今日是個很好的機會,葉都講來到鬆藩,給我們提供瞭如此好的一個交流機會,我先談一談吧。”

“請說。”

“鬆藩最大的特點,就是部族衆多,這些年,四十二個部族,我全部走遍了,以一個普通道士的身份,和他們交往,體驗他們的生活,瞭解他們的習俗,可以自豪的說一句,在整個鬆藩道門中,沒有誰比我對他們更瞭解。”

瞿靜主擊掌道:“嶽方丈此舉,是真正的務實之舉!”

“多謝瞿靜主!都講今日問詢鬆藩對策,我便將我的認知和見解說與諸位,請大夥一起參詳。我認爲,談到鬆藩各部,就必須談到兩個我們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問題,其一,是各部吐司、大小頭人們在部民心中的超然地位;其二,是各部風俗習慣的根深蒂固和難以改變。”

“先說各部土司和頭人,他們在部民心中的超然地位和崇高威望,來自於他們的血親關係,所有部族基本上都是同一親族,這與我們大明地方大族相同,而威權更高。土司們,是血親中傳承不衰的嫡支,大小頭人們,則是各支脈中的嫡長,他們的血脈,要比普通部民更純粹、更接近部族的祖先,在部族中,這代表着他們更容易獲得先祖的庇佑。”

“事實上也同樣如此,在過去數百年來,每遇部族發生重大災難或者重大危機,挺身而出帶領部族度過艱難的,都是土司和大小頭人們,這在各部族中口口相傳,甚至記載於石碑、羊皮書卷、龜甲等等之上。比如白馬部的丹木土司的父親,在哲波山主峰之頂的一塊天降巨石上鐫刻得明明白白,他率白馬部抵抗党項人的欺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迫使党項人減輕了對白馬部部民的壓迫,這是有據可查的。查馬部的土司完丘,他本人就曾於二十年前親自率領查馬部抗擊党項大軍的進犯,這在查馬部祖殿中都有記載。故此,他們也具備着極高的威望和巨大的影響力。”

第七章 總觀有高人第十四章 非爲邀名第一百一十四章 筆會和筆記第六十三章 來龍去脈第六十七章 典型發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猴門關第四十九章 回川第六章 無極山中無極院第六章 不一樣的修煉第六十七章 典型發言第三十七章 搜索第八章 寶瓶寺中寶瓶僧第二十四章 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第九十章 兩個老夥計第六十章 有人助攻第六十五章 鐺鐺鐺鐺第二十九章 交手第二十二章 川驢技不窮第六十五章 鐺鐺鐺鐺第十一章 別人的發家史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等的問題(爲沖沖寶盟主加更)第二十四章 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第六十五章 一把手和二把手第二十二章 兄妹第一百零六章 九姑娘入山第十四章 誓言第一百九十一章 決戰(終)(祝kendrick申請美高順順順)第四十七章 嗣教天師和嗣教真人第二十九章 道聽途說?(爲我在故我在—月影盟主加更)第二十八章 慷慨激昂第四章 正派和反派的角色互串第三十八章 金記米鋪第五十三章 鬆州第五十章 鬱悶的宋監院第二十一章 重回無極院第一百零七章 諸蒙的追趕之勢第七十九章 釣魚第九十四章 關於人事的一二第七章 老天不公第十一章 沒那麼簡單第六十八章 爲大師兄背鍋第十六章 陣盤2.0第八十五章 複雜的局面第三十二章 方丈和監院第六十八章 方丈的“坐”法第七章 拉隊伍第六十八章 爲大師兄背鍋第三十二章 小僧覺遠第十三章 傳說中的“三英局”第七章 大禁術第四層第三十三章 事發了第四十三章 會面第五十三章 皇城之內第六十八章 爲大師兄背鍋第三十章 裁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刀(爲zzzzlf盟主加更)第五十章 尋訪第七章 趙廟祝“不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選擇題第五十六章 赴會報恩寺第九章 神神叨叨第十一章 忙碌的又一個正月第四章 集中受籙第九十一章 龍虎山來的客人第三十六章 中陽山下盧家莊第三十一章 巡查第二十七章 狙擊雪蓮第四十四章 東方師兄第十三章 傳說中的“三英局”第六十五章 曲流亭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舊案第八十八章 第三次談話番外三(賀CloudMan榮升盟主)第四十章 貢布山口的閒言碎語第七十四章 觀棋第一百四十四章 賀宴第四十六章 人驢之幸第四章 感同身受第四十九章 栽培第六十三章 閱評第九章 使節第一百零九章 黃冠第一百三十四章 猴門關第三十四章 罪責第一百零六章 三代首徒第六十章 功德和經書第七十五章 治病救人第三十五章 九姑娘第三十一章 另一種熔斷第十二章 破境第三十六章 答不答應第二十八章 一飛沖天的雪蓮花第四十三章 交易第三十八章 能人第二章 在路上第三十八章 阿羅漢金身第二十九章 道門行走駱致清第三十五章 鄭師姐的推論第五十三章 再正根骨第九十一章 君山衛的下屬
第七章 總觀有高人第十四章 非爲邀名第一百一十四章 筆會和筆記第六十三章 來龍去脈第六十七章 典型發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猴門關第四十九章 回川第六章 無極山中無極院第六章 不一樣的修煉第六十七章 典型發言第三十七章 搜索第八章 寶瓶寺中寶瓶僧第二十四章 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第九十章 兩個老夥計第六十章 有人助攻第六十五章 鐺鐺鐺鐺第二十九章 交手第二十二章 川驢技不窮第六十五章 鐺鐺鐺鐺第十一章 別人的發家史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等的問題(爲沖沖寶盟主加更)第二十四章 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第六十五章 一把手和二把手第二十二章 兄妹第一百零六章 九姑娘入山第十四章 誓言第一百九十一章 決戰(終)(祝kendrick申請美高順順順)第四十七章 嗣教天師和嗣教真人第二十九章 道聽途說?(爲我在故我在—月影盟主加更)第二十八章 慷慨激昂第四章 正派和反派的角色互串第三十八章 金記米鋪第五十三章 鬆州第五十章 鬱悶的宋監院第二十一章 重回無極院第一百零七章 諸蒙的追趕之勢第七十九章 釣魚第九十四章 關於人事的一二第七章 老天不公第十一章 沒那麼簡單第六十八章 爲大師兄背鍋第十六章 陣盤2.0第八十五章 複雜的局面第三十二章 方丈和監院第六十八章 方丈的“坐”法第七章 拉隊伍第六十八章 爲大師兄背鍋第三十二章 小僧覺遠第十三章 傳說中的“三英局”第七章 大禁術第四層第三十三章 事發了第四十三章 會面第五十三章 皇城之內第六十八章 爲大師兄背鍋第三十章 裁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刀(爲zzzzlf盟主加更)第五十章 尋訪第七章 趙廟祝“不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選擇題第五十六章 赴會報恩寺第九章 神神叨叨第十一章 忙碌的又一個正月第四章 集中受籙第九十一章 龍虎山來的客人第三十六章 中陽山下盧家莊第三十一章 巡查第二十七章 狙擊雪蓮第四十四章 東方師兄第十三章 傳說中的“三英局”第六十五章 曲流亭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舊案第八十八章 第三次談話番外三(賀CloudMan榮升盟主)第四十章 貢布山口的閒言碎語第七十四章 觀棋第一百四十四章 賀宴第四十六章 人驢之幸第四章 感同身受第四十九章 栽培第六十三章 閱評第九章 使節第一百零九章 黃冠第一百三十四章 猴門關第三十四章 罪責第一百零六章 三代首徒第六十章 功德和經書第七十五章 治病救人第三十五章 九姑娘第三十一章 另一種熔斷第十二章 破境第三十六章 答不答應第二十八章 一飛沖天的雪蓮花第四十三章 交易第三十八章 能人第二章 在路上第三十八章 阿羅漢金身第二十九章 道門行走駱致清第三十五章 鄭師姐的推論第五十三章 再正根骨第九十一章 君山衛的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