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巫蠱事件

(由於文中作者爲救太子妃已死,所以接下來的所有經過大部分都是站在太子妃楊添琦的立場上去寫的,希望作爲男性的我能刻畫好這個城西公主的內心世界)

看着死了這麼多人,我的心像撕碎了一般,那些爲我無私獻出生命的人我又該如何補償他們爲所作的一切呢。一路騎在馬上向南行,我的心都快顛簸出來了,我的淚水順着我的臉頰不停的被清晨的風一直吹到我的肩膀。也許我該堅強的活下去,爲了那些爲我而犧牲的人活下去。

一路上,看着這清晨陽光是多麼的迷人,鳥兒在樹林中歌唱,微微的風在山林中穿梭,我們起着馬,拖着疲憊的身軀來到一個小湖旁,遠遠望去並未見到太子人馬的接應,只好停下來在小湖旁休息,只見小湖旁水草豐盛,在清晨的陽光下湖水閃閃發光。我們三人下馬後行人講馬匹牽到湖中邊飲水,只見此二人已是遍體鱗傷,俊華背上的傷口還在流血卻還在爲我整理行李。我看去實不忍心,拿起我的絲絹朝他背後走去,正要爲他包紮,只見俊華猛然一驚,跪倒在地:不敢勞駕太子妃娘娘。我嘆息道:俊華,你等爲我犧牲至多,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希望能爲你包紮以減輕我內心的不安和愧疚。俊華急忙道:保護娘娘是我等的責任,我這點皮外傷算不得什麼,大丈夫或是戰死沙場或是馬革裹屍,爲太子妃娘娘而死,我等死而無怨。我急忙攙起俊華,眼淚汪汪一語皆無。我轉身朝湖邊走去,蹲下身子,輕輕撩起一汪湖水,多麼寧靜的生活啊,此刻的寧靜與昨晚的廝殺是多麼的不同,讓我不禁感嘆到人世間爲何有如此之多的戰爭和仇恨。

我們三人在湖邊休息了大概一個時辰,可始終沒見到太子的人馬,或許是出了什麼變故。於是我們不再等太子的人馬了,俊華建議我們像南行,直接趕往國都長安,我也點頭答應了。可一路艱險,也不知其他人怎麼樣了,心裡始終有些放心不下,李科昨晚馬車翻到後失蹤了,彤琦景初他們生死未卜。幸好昨天是晚上逃命,在夜色掩護之下或許他們能逃出來,我想即便他們能逃出來估計也會趕往長安的。這樣一來也更堅定了我直接敢往長安的決心。

我們三人一行,走了三天,他們倆隨身帶的乾糧也吃完了,這三天他們忍着餓,把大部的乾糧省下來給我吃,自己卻只吃一點點,還騙我說乾糧很足叫我放心的吃,今天我一看他們不對勁,走路搖搖晃晃有氣無力的,原來他們是餓壞了,我們三人這天下午正走到一片樹林,樹林兩邊是羣山疊起,眼前還有條小溪,好像此處似曾相識,俊華還記得此處,原來此處就是當初打仗的會稽山,難怪如此眼熟。我們三人牽着馬,實在走不動了,此時已是人困馬乏,俊華一擺手,給我們找了一塊大石,上面鋪上衣物讓我坐下,說罷,便去溪中打水,行人也把馬牽過去飲水,我們休息了片刻,看看時候不早了,就趕緊趕路,想找個開闊之處晚上歇息,此處荒山野嶺不便久留。我三人剛要起身,正在此時,只見山上鑼鼓喧天,一羣蒙面土匪衝下山來,俊華行人一見形勢不妙,各拿刀劍準備迎戰,我此時也是不知所措慌了手腳,想罷當初我也披掛上陣打過大戰,還救過小席子,可自從回到大運國後就再也沒拿過刀劍,似乎已成爲了一個文弱女子,不知當初的勇氣何來。剎那間土匪們將我們團團圍住,只見土匪們緊盯太子妃,俊華行人打算拼死護駕,可次二人已是飢腸轆轆何來抵抗之力,我也想拿起刀劍與此一搏了,可我這身公主裝扮的衣服實在行動不便更何況是舞刀弄劍呢。只見土匪正好圍攻我們,行人大叫:俊華帶娘娘先走,我掩護你們。此時只聽土匪中有人說大喊:且慢!土匪們也停住了,這個人從土匪中走了來,戴着面罩,走到近處看到俊華,打量了一下俊華後仰天大笑,我們也很奇怪,只見此人摘下面罩,一把抓住俊華的手,緊緊抓住俊華,我們一看心裡一亮,怎麼是他。此人是誰呢?原來是王周陸。當初在會稽山殺散了之後我們都以爲王周陸已經死了,沒想到居然佔山爲王做了土匪。正是很懸,差一點我們全死在他的手上了,王周陸一見我就說到這不是楊添琦麼,你當初不辭而別去了哪裡?恐怕王周陸還不知道我是太子妃,俊華急忙上前解釋了一番,聽的王周陸驚訝不已,時而打斷俊華的說話時而緊張不已。講罷后王周陸感嘆到怎麼這些日子發生了這麼多事。聽完后王周陸還給我行了禮,還將我們請到山上宴請我們,但聽到我說小席子也死了之後周陸十分傷心,不時地掉下眼淚,心想當初和小席子爲了一碗牛肉麪還掙搶過,如今他卻離開人世不得返,說到此時衆人也低頭不語。我們在會稽山上住了二天,準備離開,周陸也決定要隨我護駕,我也點頭答應,我們準備了好行李和路上的盤纏,周陸安排好了其他土匪們,臨走時告誡他們劫富不劫貧,劫惡不劫善。

我們一行四人直奔長安城,有的王周陸、俊華、行人三人護駕,一路比較順利。趕了兩日的路,終於在第二天的下午來到了長安城下,來到城下才發現城門處已是嚴加盤查,王周陸上前一打聽,回來一向我稟報,我一聽後猶如晴天霹靂一般,太子已死。據傳言,太子由於巫蠱事件而被皇上逼得在鐘樓自盡了,城中已經戒嚴,與太子有關的人等全部被抓入獄了。(巫蠱事件:當今皇帝已是年老體弱、生性多疑,喜怒無常,漢皇帝早已對太子不滿,認爲太子過於軟弱,太子在許多政見上與漢皇帝不和,尤其是在與大運國的外交政策上,漢皇主戰而太子主和,太子認爲國家連年征戰百姓民不聊生,國民早已疲憊不堪,急需休養生息,而漢皇自小好戰,認爲只有消滅了敵人國家才能太平,由此父子間產生了極大矛盾,漢皇最後對太子極爲失望,時常在皇后面前念道:子不類父。皇后是太子的親母,也頻頻勸太子不要與父皇作對,但太子也很固執,以至於到後來漢皇有心想廢掉太子另立新儲,甚至有些大臣向漢皇建議立鉤弋夫人所生的之子輜兒爲皇子,廢掉太子,但皇帝仍在猶豫之中,日積月累後朝中大臣也有所耳聞皇上有意廢太子之事,終於在前不久被宦官利用,利用皇上出遊時在宮中散佈謠言說:太子的母親也就是當今皇后在宮中埋有巫蠱詛咒皇帝駕崩,讓太子提前登基。皇上一聽此事十分不悅,命人到皇后宮搜查,結果搜查的人利用此事栽贓皇后。漢皇即下令抓了皇后,皇后有口難辨,一怒之下懸樑自盡了,太子聞聽母后慘死,無奈之下帶領自己的人馬造反逼宮,終因寡不敵衆,最終被御林軍逼上鐘樓,皇上雖不喜歡太子,但終不願殺死太子也無意要廢除太子,因爲他深知廢長立幼自古乃取亂之道,只要太子願意投降皇上會既往不咎,但太子寧死不降,最終在鐘樓上自刎而亡了。皇上一聽太子自刎而亡,傷心倍至,覺得自己是被小人利用而害死了太子,一怒之下下令處死所有參與巫蠱事件的官員,並下令太子 宮中三百多人全部要予太子殉葬,也包括太子妃。)

此時太子妃若進入城中必會被緝拿入獄,俊華提議我們不要入城了,天涯海角我們願保護太子妃的安全,大家也同意此看法,可太子妃看看我們,說道:我知道你們的好意,可我現在已是大運國的叛徒、大漢的罪人,兩個國兩個家我都不能回了。我已無路可走,上天這樣安排我的命運也許自有其道理吧,太子人等已死,我若苟且活下又有何意義,不如隨太子而去,也算不辜負他對我的一片真情。衆人一聽此話全部跪倒在地:娘娘,萬萬不可啊,何必做此無謂的犧牲呢,我們帶着您去哪裡都行,只要您願意。我聽後說道:我已不是什麼太子妃娘娘,已是大漢的通緝犯,你們走吧,留下來只會連累你們。俊華聽罷說道:不是太子妃娘娘更好,你就做你的楊添琦,我們還像以前一樣自由自在,過着平凡人的生活豈不更好。大家也連聲說道:對~對~。行人也說道:做個什麼太子妃娘娘,難受死人了,不如隨我們一起走遍天下,雲遊四海豈不自在。可我無法逾越內心的障礙,我看看他們,說道:你們不要說了,我知道你們的好意,但我意已決你們不用再勸了,謝謝你們一路上對我的照顧,我很感激生命中有了你們的存在,給我帶來了這麼多的歡樂也給了我這麼多保護,我很感謝上天,我很滿足了,只是很遺憾我卻不能爲你們做點什麼,更讓我遺憾的是還有那些爲我而失去生命的人,他們的死,會成爲一生的歉疚。說罷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我就朝城門走去,向城門官喊道:我是大漢的太子妃,是大運國的公主,你們可以來抓我回去領賞吧。只見城門官一聽此言,急忙打量我一番,也不管是真是假立刻命人將我抓起來,送入宮中。此時俊華他們也傻眼了,想上前去把我拉回來,但已經來不及了,官兵已將我團團圍住。

俊華行人仍不死心,想進入城中,找機會能不能救出我來,無奈之下,只好敢往匯賢居,暫時先落下腳來。俊華等人剛到匯賢居只見李科正在門前飲酒,一看是李科,大家興奮不已,李科也一愣,怎麼是~是~你們,你們沒死,李科是你,你。。。,那天晚上馬車翻倒在地你失蹤了,我們還以爲你死了呢,李科也是熱淚盈眶,快快快,裡面請,大家都在呢,李科立馬招呼大家過來,大家一見俊華等人沒事,也很高興,而且王周陸也在,大家別提都樂了。只見景初走出來說道:那天夜裡,我們迎戰追兵你們先走,我們留下來的人個個身手還算不錯,擊退了一百多追兵之後,就往南追趕你們,可是怎麼也找不到你們,只見你們和公主坐的馬車翻到在地,我想你們大概是遭遇不測了,但看到地上地上並無你們的屍體,想必有可能你們逃脫了,剛要走,只聽見旁邊草叢中有人在呻 吟,一看是李科,他剛纔可能昏迷了,於是我們幾個帶着李科往南逃,幸好那天是夜裡,天色很暗我們逞夜色掩護才僥倖逃了出來,要是白天我們肯定一個也跑不了,找不到你們,我們後來一商量乾脆回大漢算了,你們若是活着必會來匯賢居的,沒想到時間不長,你們真的來了。只見鵬程說:你們把太子妃弄哪去了?時局有變,現在太子妃萬萬不可回宮裡了。俊華一聽直搖頭,說道:進城時太子妃被抓走了。大家一聽都傻眼了,劍年說道:怎麼會這樣,我們死了這麼多人,爲的就是保護太子妃,你們怎麼搞的,太子雖死,但我們仍要繼續完成太子的遺願保護太子妃,這樣也算對的起死去的太子,你們~哎。。。,不行我們必須救出太子妃楊添琦。大家一聽聲道:對,救出楊添琦。雖她已不是太子妃,但她還是我們的同學,我們豈能棄同學生死於不顧。李科連忙道:怎麼救啊,難道要劫法場不成。俊華說:對就是劫法場。彤琦說道:怎麼劫,劫不好不但救不出楊添琦,我們自己也要把命搭上。此時樑言走來摸摸鬍鬚說道:劫法場也不是沒可能,與太子相干人等,七日後將在北城門法場當衆斬首,法場守衛自然森嚴,但我聽說監督法場的護法官是金橋決將軍,他早期乃是太子的舊部,聽說當初還是太子在南山狩獵時認識的,他當時還只是個打柴的山夫,是太子發現賞識了他,他纔有今日,我想他多少還是念一些太子的舊情的吧,還聽說此人對此次太子慘死十分不滿,時常在朝中當衆議論此事,我想假如我們能取得他的幫助,有他的配合救楊添琦應該也有五成以上的把握。大家一聽眼前一亮,王周陸一跳出來,好啊,我老王好久沒動刀子了,一身的武藝正愁沒地方使呢,說着拿起大刀往地上一戳。李科也來勁了,急忙道:別看我只有一隻胳膊,可我李大爺也不是好惹的,當年在紫雲山隨我師傅學的一手好劍法這次正好派上用場。爲救楊添琦大家也紛紛各自打氣,只見俊華不語,劍年連忙問道:俊華你怎麼了,俊華擡頭說道:話是不錯,可我們如何才能取得金將軍的信任呢,他若不肯我們豈不自投羅網。此時高超站出來說道:不如我們先派個人,去金府打探一下虛實,看看金將軍的口氣再說如何,聽說金將軍的夫人張孟瑤乃是太子遠房表姐,我們不如先去打探金夫人張孟瑤的態度,我想她肯定是一百個贊同的,畢竟一家人總是向着一家人的。大家說:對,就這麼辦。此時楊躍明站出來說:不如這樣吧,我與高超同去,先去打探金夫人的口風,若她答應估計此時成功了一半。劍年彤琦一拍大腿,好,妥了,就這麼辦,今晚你們二位去打聽虛實,我們靜候佳音。

到了夜間,二人吃完晚飯,一身短衣巾小打扮,準備也探金府,到了金府門口,兩人飛身上了牆頭翻了過去,說來也巧,今日金府巡夜人不多,高超楊躍明乘夜色掩護很快就找到了金府的安寢之處,兩人沿着走廊,一個飛身來到書房門口,說來也巧,正好看到隔壁有火光,好像有人在燒紙,兩人走近觀瞧,捅破窗戶紙一看,只見一女子跪倒在地,只見此女子眉清目秀、兩眼可人,一頭烏髮梳上眉頂,舉手投足之間一看就是大戶人家出生,正在磕頭給一個牌位燒紙,擡頭一看牌位,原來是太子的牌位,兩人仔細傾聽,女子嘴裡還念道:太子安息之類的話,兩人一看此情形,覺得此事有苗頭,莫非這就是張孟瑤。兩人各自使了個眼色,一齊推開門,往女人身邊一跪倒,把女子嚇的一驚,往後直退幾步。高超躍明說明來意之後,女子心方平定,沒想到女子也正愁着怎麼救太子妃,我們一來,她正中下懷,連忙關好門,打量四處無人,便說起此時,她還說金將軍也正在爲救太子妃的事發愁,不想你們來了,真是太好了,金將軍若是知道你們來了,不知道會有高興呢,真是太好了,你面裡面坐下,等將軍回來,我立馬帶你們引薦。高超說道:不忙,金將軍我是見過的,但他未必認得我,我覺得我們在此不宜久留,既然金將軍也有此意,那太好了,我們來時帶了一封書信,你把它交給將軍,他一看便知該如何做了。我們立馬就走,我們在此萬一走漏風聲,不但我等是死,恐怕還要連累夫人你一家老小。說完高超將書信遞給張孟瑤,二人即刻回來領命。

回來後高超躍明向衆人一說原委,大家一聽都很高興,景初還笑道:他媽的個巴子的,又要大幹一場了,我們這羣人是上輩子造了孽啊,怎麼到那都沒個太平,在大運,大運打仗,在大漢,大漢也是打殺的事不斷,這回真要豁出去了。李科看看自己的斷臂也說道:看樣子我這次是連這隻胳膊也保不住了。衆人聽罷大笑!行人一聽不樂意了急罵道:放你媽的螺圈屁,呸呸呸,你別嚇說,我們大家一個個都要活着回來,我已經失去小席子了,你們一個都不許死,尤其你李科,知道不知道。李科急答到:是是是,是我說的錯,我該罰,今晚我陪你痛飲三壇。說完衆人也開始準備了,準備七日後大鬧北法場,搶回楊添琦。

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五篇:巫蠱事件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六篇:大鬧法場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三篇:城西公主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六篇:大鬧法場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三篇:城西公主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五篇:巫蠱事件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三篇:城西公主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五篇:巫蠱事件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五篇:巫蠱事件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三篇:城西公主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三篇:城西公主第六篇:大鬧法場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三篇:城西公主第六篇:大鬧法場第六篇:大鬧法場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一篇 丟盔棄甲
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五篇:巫蠱事件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六篇:大鬧法場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三篇:城西公主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六篇:大鬧法場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三篇:城西公主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五篇:巫蠱事件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三篇:城西公主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五篇:巫蠱事件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五篇:巫蠱事件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三篇:城西公主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三篇:城西公主第六篇:大鬧法場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三篇:城西公主第六篇:大鬧法場第六篇:大鬧法場第四篇:營救太子妃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一篇 丟盔棄甲第五篇:巫蠱事件第三篇:城西公主第二篇 患難與共第六篇:大鬧法場第一篇 丟盔棄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