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顆丹心

3、一顆丹心

朱璨忽然問道:“請問姑娘,葉公子是何來歷?爲何會身懷儒家的浩然正氣?”

蘭兒聞言雙目放出異彩,自豪的道:“我家公子熟讀百萬經書,博聞強記,過目不忘,是正宗儒學的傳人。他的浩然正氣是在觀看長安碑林的時候自己領悟的。他還是前科殿試探花,目前仍有功名在身。”

三人都驚奇的看着她,沒想到救命的仙人還是進士出身、身兼儒道兩家之長,世間很是罕見。

孔修文卻很感興趣的看着她道:“我看姑娘也非尋常人物,舉止端莊,溫文有禮,而且胸懷袒蕩,大大方方,定然出身於名門望族、王侯世家。”

蘭兒嫣然一笑道:“老人家以後定然知曉,到時或許還要請您老幫忙呢。”

三人看着她花兒一樣的嬌靨都有賞心悅目的感覺,彷彿自己又回到了少年時光,不由得各自追憶自己年輕的時候在做什麼。然而想來想去就剩下刻苦攻讀的慘淡身影,連點風花雪月、兒女情長都沒有,不覺心中暗自嘆息。

嘆息未止,忽然聽見外面葉昊天說話的聲音:“到了,大家請出來吧!”

蘭兒將錦囊打開率先走了出去。三位老先生也慢慢出來。這時夜幕依然籠罩着大地,只是東方的天空已經有些泛白,看來不用一個時辰天就快亮了。

葉昊天將錦囊中的綠玉房子取出三個,跟原來的小屋擺成一排,每個房子相距兩丈。然後將衆人讓進自己的木屋裡。蘭兒點了三根粗如兒臂的蠟燭,將小屋照得如白晝一般,然後去竈房燒水沏茶。

三位老人看着歡跳不住的燭光,心頭一陣輕鬆,都有再世爲人的感覺。

葉昊天重新施了一禮,自我介紹道:“晚輩是‘一門七進士’蘇家的後人,蘇洵安是我的外祖父。幾年前蘇家不幸、滿門慘死,本人不得不由儒入道,修習神功,但骨子裡還一直是個儒生。所以見到三位大家禁不住由衷歡喜,真的是三生有幸。”

程守禮急忙還禮道:“原來竟是蘇洵安的後人,怪不得你的儒家浩然正氣已經登堂入室了。我們三人跟蘇洵安都是幾十年的至交好友。謝謝你救我們出來,不然我怕幾天之內就要被折磨死了。聞道不分先後,達者爲尊,我們說不定還要向你學習呢!”

孔修文也激動:“蘇洵安有外孫如此,身在九泉之下也可以暝目了。我被九陰教關了八個月,本以爲再也沒有逃出生天的希望,這次能夠出來,真的是非常感謝公子。”

葉昊天聽了有點奇怪的問道:“九陰教殺人從不留情,不知爲何對諸位如此客氣。三位都是國之棟樑、儒之根基,每個人都宛如一道長城,按說九陰教應該是殺之而後快,不知道爲何只是將你們關起來,而且關了那麼久。”

朱璨對他解釋道:“原因很多。你是儒家高弟,我們也不用瞞你,主要原因是,他們除了希望我們改弦易幟爲其效力外,還想得到我們的丹心鐵!”

“丹心鐵!還真有丹心鐵?”葉昊天十分震驚的問道。

孔修文擡頭望天,鄭重的點點頭,緩緩說道:“儒家入世修行,達則兼及天下,一顆丹心獻給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如果嘔心瀝血潛心修養三十年,而且沒有一絲罪惡,就會不知不覺的將大半先天真氣轉移到身邊經常所用的鐵器上,或者是鐵尺,或者是鐵筆,或者是鐵杖,或者是別的東西。那鐵器流傳下來受萬民景仰,被稱作丹心鐵,上面不但凝結了大量的先天真氣,更有黎民百姓轉寄的佛心。九陰教想讓我們交出丹心鐵,所以才留着不殺、百般逼問。”

程守禮沉默半天忽然開口糾正他道:“先生勿需隱瞞。我們自己的丹心鐵並不重要,最多隻有八十年的功力和十幾萬佛心而已。他們真正要追問的是凝注數代大儒心血的‘汗青丹心鐵’。”

說出這幾個字,三個人都沉默了,相互對望之後,良久不發一言。停了半天朱璨道:“葉公子非是外人,儒家的希望可能就寄託在他的身上。我看此事也到了應該說出的時候,浩劫已成,此時不說,只怕以後沒有機會。”

孔修文看着房頂沉思了很久,然後收回目光對葉昊天道:“此事說來話長,待我從頭說起。南宋初期,金兀朮率五十萬兵馬殺過黃河,直逼長江,康王趙構急切之間降下聖旨,令各州各府興師勤王。天下百姓得了消息後皆羣情激昂,奮不顧身,爭着投奔岳飛元帥而去。當時有六位大儒不甘落後,商定成立大儒會,動用所有的能力幫助岳飛,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每人輸出九成的功力凝結在一把鐵尺上,然後將鐵尺交給岳飛。岳飛本身修爲已是極高,得到鐵尺之助更是功力大進,然後纔有了兵發牛頭山、大破金兀朮的壯舉,建立一代不朽功勳。可惜岳飛後來爲奸臣所忌,康王降旨將其殺害於風波亭。當時以其功力若是肯走,誰能將他攔住?可是他爲了全忠盡義,選擇了慷慨就死。風波亭前,他將全身功力輸回原來的鐵尺中,交給當時前去見他最後一面的禮部尚書黃天賜。

黃天賜本是大儒會的成員之一,那把鐵尺後來被貢在大儒會的總堂。大儒會商定:六位成員各掌一門,除了孔家一門世代相傳以外,其餘諸門各自尋找自己的傳人,要求必須一脈單傳,每代各門有一人入會。入會者首先宣誓爲天下百姓鞠躬盡瘁,並且將自己功力的三分之一貢獻出來,統一注入到鐵尺之中,一旦天下危急、生靈塗炭,就將鐵尺交與一位高人,令他統領百姓,力挽狂瀾,救我中華於危難之間。

後來那把鐵尺交到了文天祥的手中。文天祥從一個文弱書生搖身一變成爲天下景仰的抗元英雄,一生十六次危難得以逃脫,全賴鐵尺所賜。他有詩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將鐵尺取名爲‘汗青丹心尺’。後來元庭出動三十六名修爲數百年的大魔頭,佈下九宮八卦陣,圍攻了七天七夜纔將其擊傷,又追了一十八天才將陷入昏迷的文天祥捉住。只是‘汗青丹心尺’已經被他轉回到大儒會中。加入岳飛和文大人的一番心血後,‘汗青丹心尺’更是凝聚了不下千年的功力和數以千萬的佛心。

當時元庭大勢已成,大儒會只好暫時隱匿慢慢尋找機會。直到幾十年後羣雄奮起逐鹿中原的時候,大儒會才遍查天下英雄選中了朱元璋。將‘汗青丹心尺’交了給他,當時他覺得自己年齡已大,不適合修煉其中的神功,就將神尺交給了太子朱英,改名爲‘監天尺’。”

“監天尺!”葉昊天聽到這熟悉的名字忽然驚叫出來,自己的乾坤錦囊中躺着睡覺的不就是監天尺嗎!爲何面對這天下至寶自己從未有一絲異樣的感覺?他心中激動,探手將監天尺取了出來。

程守禮一把將監天尺搶在手中,一邊上下摩挲,一邊眼淚“嘩嘩”的流着。

另外兩人也都每人伸出一隻手去緊緊的握住監天尺的一段,就像忽然看見了數十年未見的兒子,生怕它再跑掉。

此時蘭兒沏了香茗端上來,給每人敬了一杯,三位大儒才鬆開監天尺坐回原處。葉昊天目視三人沒有說話,靜待他們敘說後面的故事。蘭兒也在他身邊坐了下來,一雙美目緊盯着三位老先生,不知道故事講到哪裡了。

孔修文接着道:“這把鐵尺就是監天尺,也就是原來的‘汗青丹心尺’。朱英憑着它轉戰南北,立下赫赫戰功,加上無數的高人志士從旁協助,數年之後終於逐走蒙人,恢復我大漢江山。此後他幾番欲將監天尺還給大儒會,只是朝廷動亂不停,內憂外患不止,大儒會考慮再三讓他暫攝神尺。此後百年間監天尺出現過幾次,每次都挽救朝廷於危難之中,這點你們想必也聽說過。”說到這裡他停了下來。

蘭兒催問道:“後來呢?爲何朱英最後沒有將監天尺還給大儒會?”

孔修文喝了口茶接着道:“根據約定,朱英應該每三十年攜帶監天尺回到大儒會總堂一次,向六位當世大儒彙報別後經歷。他最後一次回到大儒會是二十年前,再過十年就是下一次了。只是不知道他又爲何將監天尺輕易丟棄。按說應該尺不離身,人在尺在的。你又是如何發現的呢?”

21 佛國之音第223章 挫敵8 內聖外王第92章 運籌24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第26章 孟婆16 細思法印定何物解鎖釋魂活玉人第101章 五帝第136章 青冥第235章 魔霧第115章 盟主第252章 土德第198章 魔道第66章 天條9 名琴綠綺第133章 豔舞第88章 如真似幻憑誰問,一顆孝心成癡絕第285章 魔祖第26章 孟婆第211章 息壤第209章 入世第149章 離騷第29章 佛緣29 妖氣欲昏唐社稷夕陽空照漢山川第186章 化魔16 煉丹之謎第170章 良機43 天賦仁心愛生通聖傳詩經蘊音煞4 儒家典籍六藝第79章 救死9 天地氤蘊鍾奇秀人世茫茫有儒仙第262章 成佛第28章 竹心21 再論儒家的仁愛平等與自由15 佛教的無我第216章 朱胯第180章 神舟第172章 神甲11 日暮黃昏聽鬼雨其樂融融有誰知第121章 鉢盂第158章 重賞第92章 運籌第260章 獨尊第152章 仙芝22 衣帶漸寬終不悔誓作白首同心結第42章 釋魂20 九嶷仙芝恆靈異夜半忽聞鬼魅啼第84章 夢至寶山千萬次,此番不可又空回第133章 豔舞65 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74 今得帝賜難息壤明年俯看千樹梅第141章 賞梅第27章 訪舊1 琴笛初起15 佛教的無我第89章 韶樂2 佛國聖境肉身菩薩第23章 茅山第139章 益壽後記2第116章 鳳麟第124章 淨土8 蘇堤春曉微雨後夢裡蘭舟遇知音46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46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63 天尊已乘黃鶴去水底空餘大羅天第107章 反擊第301章 後記第13章 蘇州第119章 制甲第237章 歧路第23章 茅山第93章 白日常養浩然氣,靜夜勤修丹心鐵第121章 鉢盂第181章 靈石第8章 飛劍第138章 主僕20 中庸的實質第157章 瑤池第200章 魔本第5章 弄玉第294章 破天第52章 賑災第290章 約法第83章 黃帝土德三元正,濟世佛心萬國同第206章 私產第87章 玉璽第163章 天街4 高山流水81 講經勝似談詩好奚論持戒真佛境第24章 會試第115章 盟主6 神龜一去不復返王屋空餘鏡觀天第147章 金丹第204章 神悟第90章 神材第58章 療傷2 嶽麓攻書解迷津華山求寶攀絕壁22 仙心至上2 中庸之道不可或缺
21 佛國之音第223章 挫敵8 內聖外王第92章 運籌24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第26章 孟婆16 細思法印定何物解鎖釋魂活玉人第101章 五帝第136章 青冥第235章 魔霧第115章 盟主第252章 土德第198章 魔道第66章 天條9 名琴綠綺第133章 豔舞第88章 如真似幻憑誰問,一顆孝心成癡絕第285章 魔祖第26章 孟婆第211章 息壤第209章 入世第149章 離騷第29章 佛緣29 妖氣欲昏唐社稷夕陽空照漢山川第186章 化魔16 煉丹之謎第170章 良機43 天賦仁心愛生通聖傳詩經蘊音煞4 儒家典籍六藝第79章 救死9 天地氤蘊鍾奇秀人世茫茫有儒仙第262章 成佛第28章 竹心21 再論儒家的仁愛平等與自由15 佛教的無我第216章 朱胯第180章 神舟第172章 神甲11 日暮黃昏聽鬼雨其樂融融有誰知第121章 鉢盂第158章 重賞第92章 運籌第260章 獨尊第152章 仙芝22 衣帶漸寬終不悔誓作白首同心結第42章 釋魂20 九嶷仙芝恆靈異夜半忽聞鬼魅啼第84章 夢至寶山千萬次,此番不可又空回第133章 豔舞65 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74 今得帝賜難息壤明年俯看千樹梅第141章 賞梅第27章 訪舊1 琴笛初起15 佛教的無我第89章 韶樂2 佛國聖境肉身菩薩第23章 茅山第139章 益壽後記2第116章 鳳麟第124章 淨土8 蘇堤春曉微雨後夢裡蘭舟遇知音46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46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63 天尊已乘黃鶴去水底空餘大羅天第107章 反擊第301章 後記第13章 蘇州第119章 制甲第237章 歧路第23章 茅山第93章 白日常養浩然氣,靜夜勤修丹心鐵第121章 鉢盂第181章 靈石第8章 飛劍第138章 主僕20 中庸的實質第157章 瑤池第200章 魔本第5章 弄玉第294章 破天第52章 賑災第290章 約法第83章 黃帝土德三元正,濟世佛心萬國同第206章 私產第87章 玉璽第163章 天街4 高山流水81 講經勝似談詩好奚論持戒真佛境第24章 會試第115章 盟主6 神龜一去不復返王屋空餘鏡觀天第147章 金丹第204章 神悟第90章 神材第58章 療傷2 嶽麓攻書解迷津華山求寶攀絕壁22 仙心至上2 中庸之道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