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聚衆鬧事

“院長,大事不好了!”

李陽剛把商人打發走,李由就急匆匆地趕到了中丞相府,似有大事發生。

如今,三位丞相雖然官拜院長之職,但丞相之尊位卻並沒有取消,所以李陽的府,依舊名爲中丞相府。

因爲李斯和馮去疾,官拜國政院副院長,但是稱院長,則有官職不明之嫌。所以,在整個朝堂上,馮去疾和李斯,衆人依舊稱呼爲馮相、李相,唯獨李陽,大家喊他爲院長,以示其掌執國政院,總領朝綱之尊位。

“怎麼了,出何事了?”

李陽很少見到李由這麼着急匆忙,很顯然是出什麼事了。

果然,李由朝咸陽宮方向一指,道:“好多老秦人,聚集在咸陽宮外,要請諫陛下,廢新政,說院長您是誤國,動搖秦國根基,還嚷着要殺院長您以安天下呢。”

“哦?”

一聽這話,李陽恍然大悟,怪不得李由會這麼着急,原來竟是出了這等事情。

說實話,李陽雖然知道土改新政會被老秦人牴觸,怨恨,但是卻沒想到他們竟然敢聚衆堵到咸陽宮的外頭。

沉吟了一下,李陽問道:“他們一共有多少人?”

李由想了想,回道:“只怕得有近千人,都是關中的,也有一部分還是從商於之地趕過來的。”

“關中?關中的地,不都是一些老氏族和皇室宗親們的封地麼?”李陽眉頭一皺,因爲老氏族和皇室宗親們基本上都身在朝廷,之前就曾答應過,可以保留原有封地,只收歸兼併的土地,他們怎麼還鬧上了?

關中,是指陝西省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渭河流域一帶),其實就是今陝西省中部,咸陽京畿之地的周邊。

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張儀向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就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

也正是因爲如此,關中的這片肥美之地,皆是秦國的老氏族和嬴氏宗族子孫的封地。

氏族,和士族不同,氏族是先秦時期一起開創基業的異姓部族,比如陪秦穆公成就霸業的三個名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他們三人的後裔,就是秦國最大的三大部族,稱之爲孟西白三族。

這時,李由就道:“幾家老氏族和嬴氏宗親們,倒是沒人帶頭鬧,來的只是這些老氏族和嬴氏宗親下面的族中子弟,因爲關內以外,周邊郡縣的土地大多數都被他們這些人給兼併了。”

“原來如此!”

聽到這裡,李陽恍然大悟。

也就是說,關中的封地,其實只是他們的小頭,就算保留這些封地,他們也沒有多少,真正的大頭,是周邊郡縣兼併而來的土地。

如今,土改新政,等於是把他們的大頭給奪了。他們自然就不高興了,自然就得鬧了,加上他們仗着自己背靠老氏族、嬴氏宗族,所以纔會嚷着要見皇帝。

李陽想了想,又問道:“商於之地,不是商鞅的封地麼?”

李由點點頭:“秦孝公時期,商於之地確實封給了商鞅。不過商鞅被老氏族們打倒後,那裡就成了老秦人的封地了。對了,現今商於之地,最多封地的人是王家。”

“前任丞相王綰?”

李陽問道。

“正是,當初陛下將商於之地大半封給了王家。”李由點點頭,然後擔憂道:“院長,現在該怎麼辦?”

“莫急。”

李陽倒是沒有絲毫的慌亂,想了想,問道:“陛下可曾召見那些鬧事的老秦人?”

李由搖搖頭:“陛下沒有見,他說由你全權處理土改推行,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李陽點點頭,接着便道:“這樣吧,你把這事告知扶蘇,讓他出面將聚衆於咸陽宮外的老秦人打發走。”

“院長不打算親自出面?就由着他們這般鬧下去嗎?”

李由有些不憤的道。

李陽冷笑一聲:“本院若出面,如果不殺人,他們更會變本加利。可一但殺人,事情就又嚴重了,讓扶蘇去最好。”

“喏!”

李由想了想,覺得李陽說的也不錯,於是立即領命前往扶蘇府……

…………

不多久,咸陽宮門外。

扶蘇帶着李由,來到了咸陽宮門口,見到了聚衆於此嚷着要進諫皇帝的老秦人。

只見那些老秦人,早已不再是十數年前的質樸老秦人了,而是一個個華衣麗服,成爲了秦國新的貴族。

他們一個個義憤填膺,衝着宮門口大聲喊着:“我們要見皇帝!我們要見皇帝!陛下啊,李陽誤國啊,李陽狼子之心,他欲要大秦失去根基呀……”

“爾等聚集於宮門之外,這是欲要逼宮呢,還是欲圖造反乎?”

扶蘇來到衆人的面前,大聲斥喝!

衆人一看,來人是長公子扶蘇,於是之前叫囂着的人羣,立刻安靜了下來,紛紛拱手一揖,喚了一聲:“長公子!”

一名領頭的四十多歲的老秦人,出列拱手,道:“長公子,我等萬死亦不敢逼宮。只是老秦人都要被那李陽給逼死了,我們不得已,這纔來宮門外求見皇帝啊。”

扶蘇道:“父皇是不會見你們的,你們還是回吧,不要聚在此處了。”

聽到這話,人羣再次炸鍋,轉而紛紛求扶蘇做主。

那名領頭的道:“長公子,這皆是那個李陽,他包藏禍心,意在要搞亂我大秦的人心啊!”

“對對對,白芒說的是,他如此針對我老秦人,就是爲了要讓大秦亡,此子不殺,大秦有危!”衆人紛紛咐和,義憤填膺,要是李陽在這裡的話,他們大有要將李陽給活撕了的架勢。

扶蘇不悅地打量了那領頭的人一眼,詫異道:“你叫白芒,白氏部族的?”

白芒點點頭:“回長公子的話,在下確實是郿縣白氏子弟。”

商鞅變法之後,廢除隸農井田,舉國民衆皆成“國人”,孟西白三族的騎士特權與優先論功特權一朝消失,便成了與國人同等耕戰的老秦人。如今,孟族與西乞族因不善農耕而漸漸衰落,白氏部族農戰皆精,便漸漸地成了郿縣第一大族。

如今的白氏部族有多大呢?

這麼說吧,郿縣第一大族,白氏部族,是秦國最大的兵源地。自商鞅變法後,百多年下來,族中後裔竟漸漸佔據了大半個郿縣。族中子弟都是勤耕善戰的人,歷來是貴族布衣之鄉,秦國騎士的淵藪。

這也正是因爲白芒是白氏部族的子弟,所以今天大家纔會認他做領頭的。

第二百七十六章 監國第二百九十二章 好大的官威第一百四十五章 仙果(爲盟主有腹肌的園長加更)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基建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巡第一百八十三章 秦國新政第三百五十八章 董翳第二百九十七章 山東海船製造局第八十四章 任重而道遠第三百五十章 打賭第三百四十章 搞事情第二百七十六章 監國第三十八章 可怕的陰謀第八章 學的有點雜第七十六章 玄鳥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政之貨幣政策第十九章 頌詞第一百四十八章 地球儀第七十八章 本相不喜歡吹牛第三百七十一章 優化的必要性第五十三章 瘋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驕傲的肅慎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敗匈奴第三十章 可續持發展第二百章 調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不會再有奇蹟第二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第三章 記得按時吃藥哦第三十七章 吟詩一首第三百七十一章 優化的必要性第一百四十四章 恩公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國兩制(爲月票滿一千加更)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敗匈奴第二百三十八章 出征夫餘第十七章 這傢伙不要命第七十四章 天書第一百一十九章 捷報第一百三十九章 豎式(爲盟主有腹肌的園長加更)第二百三十九章 信心高漲的夫餘王廢話一章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憾第三百六十三章 商業稅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巡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秦軍威第三百六十章 大秦紙幣第三百四十四章 做人要謙虛第三百七十章 正當防衛第二百四十七章 斥責三問第二百五十六章 一日又一日第一百一十一章 調兵第八十六章 亂象第三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改進行中第五十一章 老子要續命第三百一十九章 薩拉族第三百六十六章 律法與正義第二百八十九章 桃源第二百六十五章 歲終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胡右庭第一百章 工程投標大會第二百八十九章 桃源第二百三十二章 捷報第二百三十二章 捷報第三百一十章 秦弩第二百七十六章 監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孤獨第二百九十八章 提意見第三十章 可續持發展第七十七章 衆人齊諫(爲推薦票增加一萬票,加更)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陽謀國第三百八十一章 烏孫求援第一百八十一章 土改策略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農作物第二十八章 表現的機會來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講歷史第一百二十章 數學家第三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八十章 我太難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實力不允許第三百三十九章 朝議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勞第十一章 授爵拜相第二百八十五章 奇蹟第二百一十七章 心服口服第三百六十八章 請功第五章 秦國的茅臺第八十二章 是人是鬼第二百一十章 院長之能第一百二十八章 戰國水晶杯第二百五十三章 行省制第三百八十四章 長遠計第八十六章 亂象第二百二十三章 敗亡第一百一十一章 調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文地理學說第二十六章,必須保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陽誤國第二百一十章 院長之能第三百四十九章 立場第二百三十四章 統一東胡
第二百七十六章 監國第二百九十二章 好大的官威第一百四十五章 仙果(爲盟主有腹肌的園長加更)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基建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巡第一百八十三章 秦國新政第三百五十八章 董翳第二百九十七章 山東海船製造局第八十四章 任重而道遠第三百五十章 打賭第三百四十章 搞事情第二百七十六章 監國第三十八章 可怕的陰謀第八章 學的有點雜第七十六章 玄鳥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政之貨幣政策第十九章 頌詞第一百四十八章 地球儀第七十八章 本相不喜歡吹牛第三百七十一章 優化的必要性第五十三章 瘋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驕傲的肅慎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敗匈奴第三十章 可續持發展第二百章 調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不會再有奇蹟第二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第三章 記得按時吃藥哦第三十七章 吟詩一首第三百七十一章 優化的必要性第一百四十四章 恩公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國兩制(爲月票滿一千加更)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敗匈奴第二百三十八章 出征夫餘第十七章 這傢伙不要命第七十四章 天書第一百一十九章 捷報第一百三十九章 豎式(爲盟主有腹肌的園長加更)第二百三十九章 信心高漲的夫餘王廢話一章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憾第三百六十三章 商業稅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巡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秦軍威第三百六十章 大秦紙幣第三百四十四章 做人要謙虛第三百七十章 正當防衛第二百四十七章 斥責三問第二百五十六章 一日又一日第一百一十一章 調兵第八十六章 亂象第三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改進行中第五十一章 老子要續命第三百一十九章 薩拉族第三百六十六章 律法與正義第二百八十九章 桃源第二百六十五章 歲終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胡右庭第一百章 工程投標大會第二百八十九章 桃源第二百三十二章 捷報第二百三十二章 捷報第三百一十章 秦弩第二百七十六章 監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孤獨第二百九十八章 提意見第三十章 可續持發展第七十七章 衆人齊諫(爲推薦票增加一萬票,加更)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陽謀國第三百八十一章 烏孫求援第一百八十一章 土改策略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農作物第二十八章 表現的機會來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講歷史第一百二十章 數學家第三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八十章 我太難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實力不允許第三百三十九章 朝議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勞第十一章 授爵拜相第二百八十五章 奇蹟第二百一十七章 心服口服第三百六十八章 請功第五章 秦國的茅臺第八十二章 是人是鬼第二百一十章 院長之能第一百二十八章 戰國水晶杯第二百五十三章 行省制第三百八十四章 長遠計第八十六章 亂象第二百二十三章 敗亡第一百一十一章 調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文地理學說第二十六章,必須保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陽誤國第二百一十章 院長之能第三百四十九章 立場第二百三十四章 統一東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