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

是日也,三月十二,天陰,風緩。

釀酒旬日,今日正是開壇出酒的日子。

上一世,李恪曾聽人說過,果酒加酥油會使酒味更加,不過想來,其所指的應該也不是這種粗製濫造,酒精濃度極低的土果酒。

李恪隨手拍開一罈,小心濾開浮渣,取了木勺淺嘗滋味。

很甜。

蜂糖的甜口中帶着些許澀味,再然後纔是深藏在酸甜當中的酒味,若不仔細關注,幾乎無從察覺。

他對這個結果早有心理準備。畢竟才發酵了十餘天,若是這樣都能釀出烈酒,果酒早就取代糧食酒,成爲這個世界的主流了。

更何況在他的計劃當中,壇中之酒不過基礎,本就需要進一步的加工才能成爲合格的杯中之物。

這個過程,叫做竹釀。

竹釀法是一種極其罕見的釀造方法,因過程漫長,不利量產等原因,用這種方法釀造出來的活竹酒,即便在後世也是那種只聞其名,不見其實的珍惜事物。

李恪曾有幸隨朋友一道去過隆武縣的仙女寨,在那裡用幾百塊錢換了小小一盞,由此才知道,世上居然還有此等奇珍。

如今來了大秦,守着一片大大的私家竹園,無論如何,他都找不到不親手嘗試一把的理由。

竹林中架起人字高梯,儒和泰先一步在那些粗壯一些的竹子上開了小孔,李恪手提着木質的注射器,揣着滿衽的軟木塞登上高梯,小心翼翼將注射口對進孔裡。

輕壓,慢提,淡琥珀色的酒漿緩緩注入竹節,不多時就漫出孔洞。李恪停手等待,等着酒漿被竹子吸收,然後繼續。

如此周而復始,直至酒液不再下沉,他便用軟木塞封住孔洞,去尋找下一棵開過孔,又足夠粗壯的翠竹。

這麼有趣的事他當然不會一個人做,嚴氏與稚姜一組,癃展與小穗兒小巿黎一組,漫散竹園各自忙碌。

不過他們的目標是那些粗大的竹筍,開口後注入酒漿,直到有酒液從包葉的縫隙間滲出來,也不需要軟木塞封堵,直接尋找下一棵竹筍。

十二壇酒,六十株竹,李恪爲它們一一標上記號,待搞定收工,已至日失時分。

小巿黎蹦蹦跳跳跑了上來:“公子,拿梨汁喂竹,這些竹子會長得特別高大嗎?”

李恪笑着摸了摸她的腦袋,說:“竹子是用來釀酒的,那些注在竹筒中的酒液今年便可飲,更好的則要花上三五年光景,待得竹筍長成翠竹才成。三五年後,小巿黎也長大啦,到時我讓媼選幾棵最茁壯的,交給小巿黎做嫁妝可好?”

“不好!”小丫頭一臉認真相,“巿黎的嫁妝是六禮,誰家以竹子做嫁妝,公子小氣得緊!”

衆人鬨堂大笑。

……

無所事事直到三月終末,春末,夏初,螻蟈鳴,蚯螾(yǐn)出,王瓜生,苦菜秀。

苦菜花是這個時節最容易尋到的花茶,一朵朵雛菊向陽招展,漫山遍野四處都是,還有許多農人闢地密植,以爲佐菜,所以李恪夏季的茶飲就是菊茶。

生鮮的菊茶並不好喝,澀味重,香味淡,可正如苦菜平素無味,曬乾以後卻會有散不掉的腳臭味,苦菜花也有這般特性,鮮時無味,幹而異香,拿沸水一衝,香味更是有如實質,能夠提神醒腦,叫人精神倍健。

田嗇夫囿便沉浸在這股濃香當中,久久不能自拔。

李恪放下水勺,輕笑出聲:“嗇夫,茶是用來飲的,光是聞,卻品不出滋味好壞。”

田嗇夫囿搖頭嘆息:“枉我與糧蔬打了一世交道,卻不知苦菜之花還可爲佳茗。”

“鄉里們知道我甚喜花茶,時常取些無毒的花穗過來,我一件件曬乾沖泡,總能挑出幾種味美的。此事非是嗇夫無知,實乃茶茗於民無用,嗇夫不在意罷了。”

“恪君客氣了。”田嗇夫囿擺了擺手,端起茶杯,美美地啜了一口,“孟春從你處偷了忍冬飲法,我便有一季香茗,如今忍冬漸老,你又叫我知曉菊茶可用,甚善,甚善!”

“嗇夫過譽了。”

田嗇夫囿放下茶杯,輕聲說道:“恪君,獏行之事如何?”

“四十日轉眼而過,民夫餘九百。作業平臺已搭建完成,如今封了一側水道,正在清理水下環境。堰池已畢,憨夫君着緊組織民力建設水房。新渠也掘至末端,前幾日祿君得國尉召喚,不得已拋下營生去了咸陽,那處眼下是儒君主使,約莫再有十日,便可竣工了。”

“再然後,便要搭建獏行了吧?”

“獏行諸多部件已置備了八成,再有二十日,工坊熄火,水下事畢,便可以搭建底座,再然後纔是搭建獏行。”

“如此說來,再有兩月,便可見獏行分水了?”

李恪低着頭心算一圈,自信點頭:“再兩月便差不多了,較原本預估,可快二十餘日。”

田嗇夫囿滿意至極,大笑三聲,說:“恪君,一期徭畢,下期發徭是否仍要千五百人,賞勤罰惰?”

“此事我是如此想的。”李恪輕輕敲打案面,斟酌說道,“再十日,下一輪清退之後,最後一輪清退便不做了。嗇夫可令倉佐、倉吏先行詢問,看留下的民夫中有多少願意響應下次發徭,可以優先考慮他們。”

“叫民夫連日勞作,是否不妥?”

李恪搖了搖頭:“我欲在他們當中選拔百人用作監管,諸位精匠帶着門人子弟在此數月,自家事物堆積如山,已有不少向我辭行了。”

田嗇夫囿皺起眉頭:“還有此等事?”

“嗇夫莫急。”李恪失笑道,“此次召集全郡工匠,本就是爲了精工製造,如今辭行者皆是辦完了手頭差事的,留在此處用作監工而已,便是換上一些,亦於工程無礙。”

“如此便好啊……”田嗇夫囿長舒了一口氣,“恪君,諸位精匠門人皆要記錄在案,待到獏行事成,我要爲他們請賞封爵。”

“此乃應有之理。”

“恪君,官奴一事……有些麻煩。”

突如其來的轉折,李恪愣了半晌,才反應過來官奴二字所指何事。

這件事他基本沒上過心,無論牽涉汜家、縣官還是縣令,都是豪強官場之間的競爭,他把消息通報給田嗇夫囿就算是盡到了責任,至於其後的發展……其實和他也沒有多少關係。

不過田嗇夫囿看起來是找不到能商量此事的人,每每過來都要找他細談,以至於他對調查的過程瞭解頗深,幾乎稱得上了如指掌。

瞭如指掌,乍一聽到卻又記不起來,就是這麼一種尷尬的狀態。

李恪正了正神:“嗇夫,您上次說此事或與縣令有關,莫不是牽扯到了郡官?”

“此事大致與善無無關,我請友人多方打探,如今看來,縣令或並不知情。”

“縣令不知情?”李恪奇道,“您是說,縣佐與縣尉兩人合謀,將縣令架空了?”

田嗇夫囿苦笑一聲,說:“若是如此便好了。我已查知,官奴報死之後皆送往句注軍市,以寄賣之名散於六七間奴肆販售,官肆更是重中之重……其利益分派,或涉及駐軍。”

“縣尉的軍中故舊!”李恪恍然驚覺。

田嗇夫點了點頭,輕聲說:“我已委派好友去往軍中調查,他乃百將,常駐塞上,此事若與駐軍有關……我或要去趟咸陽了。”

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五十七章 寫律於租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四八七章 斥儒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四四五章 娘子,美甚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四五三章 暗箭難防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二二六章 新兵蛋子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五五章 焚書制的真面目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四九二章 羣英匯聚第三八零章 工坊探疑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一五三章 羣情激奮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十一章 鉅子故事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第六三三章 頭曼的決心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一零七章 總有意外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二八三章 鶴鳴九皋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五二三章 請馭機關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三一九章 敘離愁第六五四章 人之將死第八十二章 打虎漢子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七二六章 舞臺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六八三章 背刺第三十六章 解疑答惑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二四九章 第一滴血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六零六章 始皇不是龍第六二八章 轉帆延城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二二零章 虎嘯龍吟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三二一章 朝堂之辯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三三七章 又是張良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五九零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五二二章 國以農本,以工強第六四九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二三零章 勳貴之尊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七三九章 死戰之八,王旗當空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
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五十七章 寫律於租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四八七章 斥儒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四四五章 娘子,美甚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四五三章 暗箭難防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二二六章 新兵蛋子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五五章 焚書制的真面目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四九二章 羣英匯聚第三八零章 工坊探疑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一五三章 羣情激奮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十一章 鉅子故事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第六三三章 頭曼的決心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一零七章 總有意外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二八三章 鶴鳴九皋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五二三章 請馭機關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三一九章 敘離愁第六五四章 人之將死第八十二章 打虎漢子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七二六章 舞臺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六八三章 背刺第三十六章 解疑答惑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二四九章 第一滴血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六零六章 始皇不是龍第六二八章 轉帆延城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二二零章 虎嘯龍吟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三二一章 朝堂之辯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三三七章 又是張良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五九零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五二二章 國以農本,以工強第六四九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二三零章 勳貴之尊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七三九章 死戰之八,王旗當空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