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

“始皇近崩,胡亥將爲二世,我欲保扶蘇,望悉之。”

夜色之下,左車與韓信院中共飲,左車舉着酒盞,情不自禁又念起了李恪的“仙書”。

就是那麼短短十幾個字,內容雖短,內涵卻足能說上一夜。

他們四個也確實論了一夜。

李恪爲何斷定始皇帝會死?始皇帝又爲何避長避賢,一定要立小兒子胡亥?

更重要的是,若是一切爲真,李恪打算怎麼保扶蘇,是保命,還是……至尊上位!

這每一個問題都可以衍伸出無數個新的問題,每個解答又會觸及更復雜的推論。

四顆世上最頂尖的腦袋爭了半夜,陸衍一拍腦袋,提出倒推。

倒推,便是從【望悉之】三個字推起。

對他們而言,【之】之一字不存在理解上的問題,或者說並不重要,因爲他們都不是決策人,在執行上本就該一絲不苛,而不是保大棄小。

李恪一切的需求都是他們的【之】,所以如何判斷【之】是李恪的事,不是他們的。

這句話的關鍵在句外,【望(誰)悉之】。

最直白的答案應該是韓信,畢竟這封信是裡在虎符上,由李恪親手交予韓信的。

可他們很快便推翻了這個推論。

韓信只掌兵,而且是代行李恪軍令,必定存在權威流散的問題。

李恪能做的事韓信不見得也能做,比方說擁兵自重或是盡起河間兵馬以敵秦,這兩件事,就算是手掌虎符,韓信也休想做成。

由此可見,李恪的名單必定更大。

他們首先加上了自己。四人當中,韓信掌兵,陸衍掌政,左車掌役,陳平則協調軍政,溝通內外,都掌握着巨大的權利。

然後,他們加上了史?和葛嬰。此二人如今都在塞上城中,至於墨家內部如何區分親疏,得由墨者自己判斷。

第三步,他們又鄭重加上了呂雉。呂雉是李恪三位妻室中唯一對政治敏感的,這一點一直都得到李恪的認同,更何況呂家如今爲李恪執掌商貿,地位與掌控原料的程鄭難分伯仲,顯然早就踏上了李恪的戰車。

大名單就此確定。

有了名單,李恪要做的事便明朗了。他要窮河間、墨家、李氏三者之力死保扶蘇。

扶蘇的命不勞如此。

墨家把蒼居藏得極緊,便是他們四人也只有左車去過蒼居,而且是蒙着眼去的。

李恪只需把扶蘇往蒼居一塞,上窮碧落下黃泉,大秦君臣休想找到扶蘇的所在。

所以李恪要的是皇帝位,這個推論又牽扯到第三句,胡亥登基的影響。

從胡亥的角度來說,“李恪保扶蘇奪位”是一個真命題,也就是無論扶蘇是不是志在皇帝位,李恪是不是有叛逆之心,他都必須把這件事當成真的。

相較於胡亥,扶蘇的人望更重,賢名更遠,勢力更大,年歲更長,軍、政、民間,胡亥一個優勢也沒有。

扶蘇必須死!

甚至陳平還猜測,爲了不使胡亥做出手足相殘的事,始皇帝可能會親手殺子!

扶蘇死了,作爲扶蘇陣營中最關鍵的四位重臣,掌握着三十萬精銳的蒙恬要死,蒙毅也不能活,李信活着的價值顯然更大,而李恪……

胡亥想必是希望李恪去死的,但秦朝的皇帝卻無法承受墨家二度出秦的代價,所以李恪最好的歸宿是軟禁,作爲一個人質,成爲大秦掌控墨家,吞併墨家的砝碼。

商討到這,這件事基本就明朗了。

始皇帝死是一切的大前提,大幕也會在這位人間至尊死期將近時徹底拉開。

第一幕,謁殺親子。

這個局是無解的,李恪只能迴避,不能面對。

北伐之戰李恪遲遲不肯出兵,李左車判斷,李恪在等冬天。

冬日草原雪封萬里,大軍一旦進入其中,不到二月雪融,根本就休想聯繫上。

再考慮到除之不淨的馬匪問題……一入草原,始皇帝的謁殺令便再也威脅不到扶蘇的性命了。

緊接着是第二幕,兄弟鬩牆。

拖死了始皇帝,扶蘇和始皇帝的問題便升級成扶蘇集團和二世朝廷的爭鬥。

河間在立郡之初便已經爲此做好了準備,整個郡是封閉的,他們需要防備的唯有守關之將會不會開城獻關。

江隅不可信,烏鶴敖亦不可信,與秦相交的白于山地必須交給季布來親自掌管。

也就是說,打亂始皇帝的授權任命直至他死,這纔是李恪此次命韓信出征月氏的真實目的!

這必將是一場漫長的遠征。

等他回來的時候,始皇已經死了,扶蘇已經反了,軍政安排皆在扶蘇體系自己手中,到那時,纔是他們爭取中立官員的真正時候!

李左車深吸口氣,一口乾掉盞中烈酒。

“信兄,出征月氏的人選定下了麼?”

韓信默默點頭。

“賀蘭盡起,江隅隨軍,關上城防循例交予由養與河間部更卒。白於盡起,烏鶴敖亦隨軍,不過此大營位在秦土,不需防備,短時間裡,只作爲史?的臨時工程指揮部。”

李左車想了一會,撫掌大笑:“準備讓月氏何時寇邊?”

“明年三月中下,月氏會不穩,唯請狼山大營協助守關,如此……可行麼?”

李左車大笑點頭。

……

軍、政、民事,河間郡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

始皇帝三十六年七月二十,陰雨。

韓信在磴口擺壇點將,發兵兩萬,以韓信爲主將,江隅、烏鶴敖爲副將。

大軍穿過賀蘭大營,進入月氏國土,至八月十六,突襲連滅四個部落,燒燬大城兩座。

此事在月氏引起了軒然大波,月氏王大驚,聚兵十萬力求殲敵,誰知卻被韓信引進山坳,一把火燒了個精光。

九月初六,在喬巴山區參與對峙的月氏援軍急匆匆回師國土,結果於半道慘遭遇襲,一戰被蘇角的平戎軍削去半數人馬,最終只餘下五萬人,在廣袤的西域小心翼翼與韓信連戰。

而另一頭,見到月氏離營,蒙恬當即轉守爲攻,在犬牙交錯的戰局當中尋找着第三次會戰的契機。

又十日,喬馬山區的會戰條件逐步成熟,雙方軍卒越戰越密,已經無法再輕易的抽身而退。

這個認定經由快馬飛傳至李恪手中,李恪沉默良久,終於決定霸下出欄!

九月十九,狼山,李恪北出,以萬兩千餘人突襲匈奴王庭,霸下嘶鳴!

第一一零章 事關機密第三九六章 商之大道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五九七章 韓信單騎赴會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第三五五章 楚墨來客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六六零章 穀道聽宣第六二八章 轉帆延城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六零一章 河間郡大建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一零四章 解圖備事第六零七章 山雨欲來第一三零章 奴隸之思第七一七章 信用消費第三三二章 天生聖者,雁門恪君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一二三章 治水之畔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七三八章 死戰之七,可敢與我一戰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四九四章 王離走得很安祥第七四九章 棄暗投明第三八六章 百人敵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七一零章 低調的劉季第二九五章 祖龍第二四九章 第一滴血第四零零章 蒼居人人會仙法第三零四章 陳平家的日常第四三三章 討人嫌的別人家的孩子第二八三章 鶴鳴九皋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一九九章 有美南來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第六三九章 秦軍嬌貴了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一一一章 有條不紊第七七六章 陰謀始動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二五零章 馳援苦酒第三三五章 少年營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敵第一六二章 利慾薰心第七零四章 李恪的商貿戰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四十三章 自滿過甚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五五零章 李恪就是河間郡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三十一章 墨者來訪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三零八章 胡陵見聞第一八零章 明恥教戰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一六五章 弈棋之道第十八章 意外收穫第四五零章 一出好戲(國慶七天樂)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一四五章 爲上將軍第四零三章 白日飛昇之道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七九七章 咸陽中阪無籍某被刺案
第一一零章 事關機密第三九六章 商之大道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五九七章 韓信單騎赴會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第三五五章 楚墨來客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六六零章 穀道聽宣第六二八章 轉帆延城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六零一章 河間郡大建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一零四章 解圖備事第六零七章 山雨欲來第一三零章 奴隸之思第七一七章 信用消費第三三二章 天生聖者,雁門恪君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一二三章 治水之畔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七三八章 死戰之七,可敢與我一戰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四九四章 王離走得很安祥第七四九章 棄暗投明第三八六章 百人敵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七一零章 低調的劉季第二九五章 祖龍第二四九章 第一滴血第四零零章 蒼居人人會仙法第三零四章 陳平家的日常第四三三章 討人嫌的別人家的孩子第二八三章 鶴鳴九皋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一九九章 有美南來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第六三九章 秦軍嬌貴了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一一一章 有條不紊第七七六章 陰謀始動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二五零章 馳援苦酒第三三五章 少年營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敵第一六二章 利慾薰心第七零四章 李恪的商貿戰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四十三章 自滿過甚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五五零章 李恪就是河間郡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三十一章 墨者來訪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三零八章 胡陵見聞第一八零章 明恥教戰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一六五章 弈棋之道第十八章 意外收穫第四五零章 一出好戲(國慶七天樂)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一四五章 爲上將軍第四零三章 白日飛昇之道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七九七章 咸陽中阪無籍某被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