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

一座城,五千卒,剿滅匪患,安定地方。路人甲校尉鋪一登場,就爲蒙恬獻上了一條難以言拒的戰策諫言。

這讓蒙恬的心裡頗爲複雜。

李恪想去庫不齊剿匪的事不是秘密。昨日午後蒙恬先是收到戰報,緊隨其後便是直道保衛處的告請和李恪加速赴任的消息。

李恪把自己的心思明明白白剖錄在北軍的將佐眼前,叫人連誤解的餘地也無。

這種張揚肆意的態度在北軍內部掀起了軒然大波,九原城中各有所執。

一系以王離與楊奉子爲核心,切實懷疑李恪養匪自重,意在以匪患奪御令之期,眷留直道,不願從軍。

一系以蘇角和司馬欣爲代表,覺得李恪單純只打算以剿匪立功,這才暗令直道指揮部在恰當的時機提出告請。

而在蒙恬看來,庫布齊是匪窠,直道又從中橫穿,北軍上下俱有耳聞,其實那些馬匪對工程的挑釁從未停過,只是江隅將兵出衆,這纔沒有生出大的事端。

所以,這封突如其來的告請必定有李恪的心思在裡面的,甚至匪兵突增也可能出自江隅的有意引導,但就此說李恪養匪,卻顯然是王楊二人的個人情緒佔了上風。

直道是墨家立足大秦的第一項要務,整個墨家傾盡全力,李恪親自爲之抓手,籌建總指,編纂國工,足可見墨家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李恪不會拿直道的安危開玩笑,也不會拋開直道,只爲自身立功受勳。

所以蒙恬更傾向於李恪之意,在於借北軍之力清剿草原,更希望能將剿匪一事抓在手裡,謹防北軍不夠重視,敷衍了事。

可李恪之策一出口,蒙恬又疑惑了。

庫不齊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其原上游牧繁雜,互不統屬,總人口怕不下五萬,便是二比一計,也足有控弦惡匪二萬五千。

他們平日或有嫌隙,攻伐不絕,可一但秦軍展開圍剿,他們必會放下恩怨,攜手以抗。

五千兵卒可以幹些什麼呢?

攻不備,守難持,灑開了會被對手蠶食吞盡,聚成團又尋不見馬匪的蹤影。

李恪年少時就與匈奴有過交鋒,難道真不明白遊牧之悍勇野蠻?

蒙恬百思難解。

他皺眉看着李恪:“五千兵卒,便能克敵?”

李恪輕鬆回答:“庫布齊諸部中,勢力最盛爲月氏赫遲部,背倚其國,控弦四千,餘者皆不如他。將軍若予我五千強兵,據城而守,我不居弱,足以自保。”

蒙恬又問:“只是自保,何以能平靖草原?”

“自然是宣之以威,治之以法。”

“法治?”

蒙恬看着李恪認真的樣子,很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庫布齊若能行法治,秦軍又何需隔三差五跑去掃蕩?

他搖着頭環視過衆將,回過身再問李恪:“你欲如何行法治?”

李恪拱手一拜:“以朔方爲基,布大秦仁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當可將逆匪化爲順民。”

轟堂大笑!

楊奉子傲然掃了李恪一眼,起身向蒙恬請命:“將軍,一個讀經讀傻的小子,理他作甚!請發雄兵,擊不臣,末將願爲先驅!”

涉間也忙站起來:“將軍,庫不齊地處三郡之交,與雁門並不接壤,若將軍有意剿匪,北地強軍纔是首選!”

“上郡兵多將廣,足可以一戰而定!”王離在席上冷笑不已,“且此事因直道而起,直道又大半在上郡轄境,與北地全無瓜葛。將軍,末將請戰!”

“當用北地兵!”

“當用上郡兵!”

“將軍……”

“將軍!”

麾下衆將越爭越烈,蒙恬高據於上,只是靜觀。

他不信李恪的戰略如此兒戲,雁門、鉅野兩戰也足以證明李恪並非迂腐之人。

可他這麼說的目的在哪呢?

蒙恬咀嚼着李恪的話,突然發現,最好戰的蘇角居然不曾言語,最需要軍功立身的司馬欣也一言不發。

他們倆都是與李恪熟絡的,難道他們看出什麼了?

蒙恬試探着問:“角君,九原地處庫不齊之北,亦是兵精,你爲何不請戰?”

蘇角愣了愣,老實作答:“尊上,我正在想,爲何是朔方?”

蒙恬的眼睛登時亮了。

朔方!

在大秦,朔方有兩層意思,既是地名,又是城名。

作爲地名時,它代表了河套源頭的一片草場,位置在杭錦草原極西之地,鄰河,毗山,範圍橫跨大河兩岸,包括了礦產豐沛的狼山山脈,漁業富饒的納林海子,整個河套水勢最緩,最適合渡船的渡口之一磴口,以及數千頃肥得流油的宜耕土地。

作爲城名時,它又專指九原所屬,建立在磴口對岸,狼山山脈與納林海子正中原野上的那座三裡土城。

那裡是整個庫不齊的精華所在,易守難攻,地產富饒,背風面澤,水源豐沛……便是尋便整個大秦,也難找到能夠與之媲美的天府寶地。

大秦自然不會忽視這樣的天賜之所。

自昭襄王與宣太后吞併義渠,盡佔內套,大秦便數度向此地遷民實邊,建城立寨。這當中最大規模的一次遷民便是在三年以前,始皇帝發民五萬戶實邊,在大河兩岸立起土城三十四座,朔方城也是在那時建立起來的。

遷民五千戶,立城爲縣治,轄兩岸七城,爲渡源縣!

然而,這座城卻沒有如秦廷所思那般興盛起來。

朔方城一建,杭錦諸部像瘋了似的輪番侵擾,冬春夏秋,一刻不歇,殘屍壘城,無所畏懼。

當時蘇角已經轉任九原將軍,他將兵數度靖邊,斬首萬計,先後屠滅部族十餘,也無法爲朔方城爭得片刻的安寧。

此後蒙恬出塞,九原兵力銳減,蘇角不得已收縮退守至九原城,朔方就此失去大軍屏障,很快便被遊牧生生磨開了城防。

破城之後,城中居民被擄的被擄,將陽的將陽,一座數萬人口的大城還來不及興盛就迅速地衰亡了下去。

這是朔方的結局,也是三十四座土城的最終結局。

那些土城之中,真正毀於遊牧的並不多,但是逃民日盛,城垣破敗,始皇帝的實邊大計早隨着那些將陽的民冊化爲河邊的殘址,在風霜的侵蝕下垮塌、倒伏……

這是大秦第一次遇到強兵和嚴法都無從解決的難題,以至於連始皇帝都歇下了心思,對遷民之事再不提及。

但李恪似乎是想重回朔方……

蒙恬的心中猛地生出個不可思議的念頭!

難道說,李恪的計劃是以朔方爲餌,作守爲攻,妄圖將整個庫不齊的遊牧殺滅殆盡不成?

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第五四五章 三塊飛地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五八七章 歸北地第五零一章 大講,成聖之始!第七八六章 澠池會之九,多疑第四三四章 大荒之中,有山不鹹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六十八章 生死一瞬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六九五章 君子協定第四二五章 狗官無恥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六五零章 聖躬安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一一三章 止於合作第七四八章 龜兔賽跑第三九七章 三妻四妾第五一九章 誰比誰蠢呢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七三八章 死戰之七,可敢與我一戰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四二八章 鍾離說彭越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二九五章 祖龍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二九零章 南向,漫行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八十一章 沒完沒了第五三五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當代用法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第三零三章 陳平分肉第二九八章 大隱隱於市第一章 人窮志短第五十一章 出殯進山第四九一章 商山有四皓第四七六章 撿到寶了第五五四章 焚書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七九七章 咸陽中阪無籍某被刺案第三三九章 秦攻百越之戰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四六八章 士爲通錢者死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六一三章 白狼營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二四零章 恪回來了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一零八章 朽木之雕第一六二章 利慾薰心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一零九章 悉聽尊便第九十一章 大肆採買第六八六章 爲朕分憂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三十四章 大魚咬鉤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三零七章 知北遊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第三四五章 屠睢問計第七三九章 死戰之八,王旗當空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
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第五四五章 三塊飛地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五八七章 歸北地第五零一章 大講,成聖之始!第七八六章 澠池會之九,多疑第四三四章 大荒之中,有山不鹹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六十八章 生死一瞬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六九五章 君子協定第四二五章 狗官無恥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六五零章 聖躬安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一一三章 止於合作第七四八章 龜兔賽跑第三九七章 三妻四妾第五一九章 誰比誰蠢呢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七三八章 死戰之七,可敢與我一戰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四二八章 鍾離說彭越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二九五章 祖龍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二九零章 南向,漫行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八十一章 沒完沒了第五三五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當代用法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第三零三章 陳平分肉第二九八章 大隱隱於市第一章 人窮志短第五十一章 出殯進山第四九一章 商山有四皓第四七六章 撿到寶了第五五四章 焚書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七九七章 咸陽中阪無籍某被刺案第三三九章 秦攻百越之戰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四六八章 士爲通錢者死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六一三章 白狼營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二四零章 恪回來了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一零八章 朽木之雕第一六二章 利慾薰心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一零九章 悉聽尊便第九十一章 大肆採買第六八六章 爲朕分憂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三十四章 大魚咬鉤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三零七章 知北遊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第三四五章 屠睢問計第七三九章 死戰之八,王旗當空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