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童貫定計,方臘籌謀

大宋宣和二年,臘月初四,青溪縣失守,知縣陳光逃往睦州。

臘月十一,睦州州治新安失守,浙西路安撫司派去支援的官將蔡遵、顏坦戰死。

通判葉居中、兵馬總管童淑殉國,知州張徽言,提刑張苑,知縣陳光逃往杭州。

臘月二十二,睦州下轄六縣,青溪、建德、遂安,受昌,分水,桐廬,全部失守。

臘月二十六,朱勔越權調動江南東路歙州守將郭師中進攻方臘,郭師中戰死川心嶺。

宣和三年,正月十八,歙州州治歙縣失守。

正月二十九,歙州下轄六縣,休寧,貴溪,旌德,黟縣,祁門,績溪,全部失守。

方臘旗下大軍已經迅速聚至十五六萬,兩浙路,兩江路,兩淮路,各地明教大小教首,紛紛起事響應,東南一帶大亂。

二月初二,龍擡頭。

方臘整肅下面大軍,分兵兩路,自家親率一路向浙西首府杭州進發,另一路則由方七佛帶領,向南直打浙東路的衢州……

此刻,浙西路安撫使司之內,浙西安撫使陳建一臉愁容地看着座前三人。

江南東路安撫使,淮南東路安撫使,浙東路安撫使。

與浙西交界的三路封疆大吏全部匯聚杭州。

陳建自然沒那麼大面子請三個過來,這三人乃是朱勔調來。

就在剛剛,朱勔給他們議會,讓他們自家商量如何滅掉方臘,隨後便坐馬車返回蘇州去了。

陳建此刻苦笑道:“朱大人剛剛說了,不想驚擾聖駕,讓我等四路想辦法解決此事,諸位可有良策?”

前面三人皆擰眉不語,陳建嘆道:“斂我浙西兵馬也不過萬餘,聞那賊軍已達十幾萬,又如何破之?”

江南東路安撫使王漢之皺眉道:“雖然朱大人說怕驚了官家,可真不報上去,一但事大,豈不問罪?”

陳建搖頭道:“我怎會想不到此節,只是之前睦州張徽言已經報過京城一次,卻被王相給呵斥回來,讓我浙西自家解決。”

王漢之與陳建關係不錯,思索片刻後道:“我瞧那方臘勢大,一直瞞着全無道理,倘若真的整座浙西失守,逃不出去也就罷了,可就算能逃出去,也是要問重罪的!”

陳建怎會想不到這處,只是朱勔那邊一直要瞞着,只好聽從,此刻咬牙道:“彥昭有何策教我?”

王漢之瞅了瞅另外兩人,那兩個安撫使都微微閉目假寐,他道:“我雖無良策,但卻可給樹榮指一條道路。”

陳建忙點頭:“彥昭還請快說,若能解決浙西之危,小弟感激涕零。”

王漢之摸了一把已經花白的鬍鬚:“如今兩淮轉運使陳遘正在京待命,聽說已晉龍圖閣直學士,只是差遣還沒下來,在家中歇息,你倆乃是舊識,不妨找他幫忙。”

陳建聞言恍然大悟,他與陳遘相識多年,曾論過同宗,不由拍腿叫道:“彥昭一語提醒,我現在就給亨伯寫信,求他走動。”

王漢之語重心長地繼續道:“走動倒是走動,樹榮切記莫短了手上。”

陳建身爲一路安撫,哪裡不知其間勾當,咬牙道:“我自曉得,多謝彥昭提點。”

說罷,也不避諱另外兩個安撫使,直接寫信,片刻封好後喚來身邊親隨,又在司內挑揀兩名心腹長官,帶了五十壯勇,押送一大車細軟財物,悄悄往東京而去……

卻說東京相府,王黼正在觀看朱勔密信,他神情驚愕,自言自語道:“睦州竟然破了?這張徽言忒也無用!”

此刻他感覺陣陣頭疼,猶豫此事是否要向道君皇帝稟告,如今道君皇帝陶醉豐亨豫大說辭,若是啓奏東南大亂,必然會大發雷霆,罵他無能處理不好政事,造成此等惡果!說不定還會革去他的宰相官位,貶官外放,因此,上回睦州知州張徽言奏報方臘作亂,他反而罵他胡亂張惶,命他剋期清剿。

可若是不向官家稟報實情,日後方臘賊勢日盛,甚至向江北打來,道君皇帝治他的欺瞞之罪,下場亦不會好上多少。

王黼心中不得計,一時鬱郁,便帶了幾個親信差從,擡了幾擔特製的蠟燭往宮城而去。

到了皇宮,正逢道君皇帝穿着繡金披紅背夾,頭戴青玉冠,前面內侍扛着香菸繚繞的鏤花銀香爐,後邊宮女拿琉璃鑲玉掌扇,去臨清寶錄宮誦經悟道。

王黼連忙見禮道:“啓稟官家,臣督造的龍涎醒腦香燭已運到,還請官家試用。”

道君皇帝讓他點燃試看,王黼點上一對香燭,不一會,只見燭焰耀動,升起縷縷青煙,一陣陣清幽雅緻的異香,撲鼻而來,深吸一口,香氣入脾,開經透骨,清神理氣,且留香持久。

道君皇帝聞得此香,不由誇道:“愛卿果真能幹,竟造得如此奇香明燭,天上人間少有!今日正好把此燭帶去清寶錄宮孝敬神明,愛卿可多多督造一些來,日後宮中就用此香燭。“

“遵官家旨!”王黼應聲後,隻字不敢提東南之事,禮送道君皇帝離去後,就匆匆回府。

回到府裡,他心中卻愈發猶豫,反覆考量之下,依舊決定先不將方臘之事報上……

東南大多數官員都怕得罪蔡京、王黼、朱勔三人,但不怕的人裡卻有一個是兩淮路轉運使陳遘。

政和年間,這陳遘曾因直言得罪蔡京,被貶歸故里,後來竟又被直接起用,道君皇帝居然還給他升了官,隨後一路亨通,做到兩淮轉運,這次進京如不出意外,肯定是要接一路安撫使的。

他這個人直率,樣貌又不錯,落在道君皇帝眼中,就是孤忠的臣子,道君皇帝看他順眼,所以才一路提拔。

陳遘原是京官,曾在東京置辦家業,此時在家中等待朝令,便收到了陳建的來信。

他一看信上所寫,立刻吃了一驚,急忙又仔細詢問來人,聽說方臘大軍已經向杭州逼近,卻因王黼、朱勔欺瞞,致使朝廷援軍遲遲不向東南發兵,未免心中大惡。

陳遘自是對道君皇帝忠心,左右思索此事不報不行,但王黼從中擋路,就要想法子繞過王黼直接向道君皇帝稟奏,可他現在待命在家,沒有差遣不能上朝,也不能入宮,就得想個旁的辦法。

最後他思來念去,看着陳建送過的金銀財物,心生一計,不由想到了內侍省都押班張迪。

張迪愛財,只要在張迪那裡使上銀子,讓張迪幫忙把奏章遞上去,那麼此事基本會成。

陳遘說辦就辦,當天夜裡就想辦法約出張迪,將事情一說,張迪也是大驚,又見了一車金銀,便承攬下此事。

第二日下朝,道君皇帝去太清小築抄寫經文,張迪瞅瞅四下無人,心內念着那一車金銀珠寶,當即跪下,手舉陳遘奏章和陳建書信,顫顫悠悠道:“官家,東南出了天大亂子,卑奴不敢不向官家稟報!”

道君皇帝不怕聽“天下太平”幾字,聽上千遍萬遍都行,而且越聽越愛聽,但只聽一次這“天大的亂子”就覺得刺耳,緊皺眉頭看向張迪。

張迪那裡不瞭解道君皇帝脾性,但他潑皮出身,此刻既然開口了,就索性一路做下去,大不了受頓板子就是,以前又不是沒有捱過。

他道:“官家,睦州失守,歙州失守,江南的賊軍已經逼近杭州了啊!”

道君皇帝聞言一愣,惱怒上前,一把扯過張迪手裡的摺子,便攤開看去。

這一看之下,他臉色難看起來,隨後狠狠地把奏摺丟到桌上,呆了片刻後,忽然吼道:“張迪!”

“卑奴在!”張迪頓時嚇了一大跳,以爲道君皇帝要怪罪於他,不免有些後悔接了那車金銀。

“速召童貫覲見!”

“是,官家!“張迪聞言這才鬆了一口氣,起身向外跑去。

半個時辰後,童貫和張迪滿頭大汗地進了書齋。

道君皇帝把陳遘的奏摺,還有陳建的信遞給童貫,童貫看過之後,兩人低聲說了幾句,道君皇帝陰沉着臉色道:“張迪,喚王黼過來!”

又是半個多時辰,王黼進來,一看道君皇帝臉色,還有旁邊怒目圓睜的童貫,心下便知可能是江南事發了。

“王黼,方臘作亂,東南大震,你竟敢欺瞞朕,隱而不奏?”道君皇帝劈頭問道。

王黼急忙“撲通”跪下,捧出前幾天就準備好的應急奏章,流着淚道:“微臣早就想上奏,又恐陛下分心修行,故拖延了些時日,微臣不能爲國分憂,罪該萬死!”

道君皇帝接過奏章看了一遍,臉色才漸舒緩:“寇賊如此猖獗,攻城陷州,你有何良策?“

王黼眼珠溜了一下旁邊的童貫,道:“微臣望官家責令杭州知府趙霆固守杭州,浙西路安撫使陳建速調兵馬剿寇。”

童貫冷笑道:“浙西路都監蔡遵、顏坦已經爲國捐軀,安撫使陳建已是自身難保!”

道君皇帝將陳建的信摔給王黼:“你自己看,兩浙路,兩江路是富庶之地,是我朝糧倉錢庫,若失去東南半壁,江山豈不危矣!”

王黼聞言不敢言語,童貫開口道:“官家,臣倒有一策可用!”

道君皇帝忙道:“童愛卿快說來聽。”

“官家應速擬詔書,下詔招撫方臘,若他招安最好,不招安的話也以詔書先穩住他,然後趁此機會一面檢合京畿禁軍,一面宣調西軍精銳,到時一起南下討賊!”

道君皇帝聞言道:“此計甚好,朕就擬旨頒詔招撫方臘,再整軍以做討賊準備!”

杭州城外,方臘大營連綿不絕,幾乎把杭州城包圍個水泄不通。

這時有中軍官進帥帳稟報:“聖公,帳外有宋國的使者,自稱從東京開封府來,一行十幾人要見聖公。”

方臘未待說話,旁邊的方百花立刻道:“刀斧手何在?快把宋朝使者押進來當衆砍了!”

刀斧手喝了堂威,各拿刀槍要去捉拿使者,忽然旁邊班中閃出一人道:“且慢!”

衆將一看乃是陳凡,方百花皺眉問道:“陳將軍有何話說?”

陳凡道:“可先叫使者進來,看他說出什麼話,從中探聽一下宋軍的虛實動靜,作出對策後再殺亦是不遲。”

方臘在案後不由點頭:“陳將軍言之有理,喚那使者進帳!”

這東京派來的使者姓張名忠,有五品官身,乃是童貫的乾兒子,他倒也沒甚麼特殊本領,就是具些膽量,此刻在帳外一聽叫他,便邁開方步昂首直入。

待進入帥帳,數列赳赳兵丁,個個執戟持矛,挎刀仗劍,寒光閃閃,張忠由不得心裡打了個冷顫,倒吸一口涼氣,不由暗思,這番出使賊穴,怕要凶多吉少。

他硬着頭皮走上前去,自報家門,然後述說了來意,就見兩旁衆人皆怒目瞪視。

方臘衝兩旁一壓手:“趙佶可有書信?”

張忠聞言,立刻從身上摸出聖旨,也不敢讓對方跪拜,只是展開高聲誦道:

大宋天子招安書,朕聞江南睦州等處,山澤野嶺,久失王化,所以倡亂,皆廢讀儒家之故也,刁民方臘等嘯聚山林,騷擾州縣,萬民塗炭,國無寧日,朕心何安?

正讀着,一邊惱了幾十名將官,鄭彪直氣得虎鬚倒豎,怒目圓睜,右手按住劍柄,左手指着張忠:“量你只不過是宋朝昏君豢養的一個奸佞小狗,竟敢犯我聖公皇帝的名諱,就是昏君趙佶自己來,見了我家聖公也要跪下磕頭!”

“跪下!跪下!”兩旁衆將一片吆喝。

方十九從鯊魚鞘內抽出寶劍,大喝一聲,“狗賊,還不快跪下!你有幾顆腦袋,竟敢藐視聖公?”

“跪下!跪下!再不跪下打斷你的狗腿!”帳下大小將校又是一陣怒吼。

張忠何曾見過這個,就算原本膽大也驚慌失措冷汗浸浸,兩腿一軟,撲通一聲雙膝跪倒,哆哆嗦嗦地說:“下官給聖公叩頭……”

方十九上前搶過聖旨送給方臘,方臘在帥案上打開接着往下看去:

……天下自行供奉以來,朱勔數違朕意,濫行花綱徭役,致使田園荒蕪,餓殍載道,元元黎民流離失所。或有妖妄之說,聚寇倡亂,騷然天下,或殺官劫富,攻城掠地,羣盜蜂起,哀聲遍地,慘不忍睹。朕夙以慈善爲本,憐憫垂恩,只要方臘等能率衆來歸,其所屬黨徒兇頑,並特與恩免,一切不問,又其中有功者,封官賜職,即優與推賞。

欽此!

方臘看後一言不發,半晌,忽然伸手向詔書抹去,手掌過後,那詔書竟然粉碎如屑,他振臂一揚,布屑直向張忠面門慣去,便打了張忠一頭一臉,鮮血直流。

張忠嚇得膽顫心驚,急忙趴在地下叩頭,“聖公,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啊!”

方臘冷哼一聲,兩邊過來刀斧手,先打落他的官帽,又束肩攏腕捆了個結實,拖出大帳之外。

片刻斬了張忠,外面隨行之人都嚇得魂不附體,被押進帳內。

方臘看着這行人冷冷道:“你們將那人的頭顱帶回東京,給昏君趙佶,就說本聖公早晚要拿下東京取他狗命,可能辦到?”

一行人急忙叩頭應諾,只求早點離開此處。

將這些使者亂棍打出去後,方臘道:“趙佶得知使者被殺,招安不成,決不肯善罷干休,不久大兵就要壓來,諸將有何妙策?”

呂將道:“聖公應迅速奪取杭州,再出兵分道襲取江寧、潤州、常州、蘇州等地,扼守長江天塹,攔阻宋軍南渡,江南諸州軍的官兵懦弱,孤軍無援,不足爲慮,聖公再聯絡各地羣雄會獵於江左,奪得江南半壁江山,就如那說三分詞話所行,到時縱算曹孟德再生,也無奈孫權如何!”

“呂先生乃金石之論。”汪公老佛亦道:“兵法有云,兵貴神速乘其銳,慢師必惰喪三軍,聖公應該急攻杭州,繼續北上奪取沿江之地。”

方臘點頭:“就依此策,明日強攻州城,七日之內拿下杭州!”

第54章 失傳的兵書第11章 京城勢力第60章 你說甚麼!第133章 匕名魚藏第455章 立馬黃河,劍指西夏第286章 各方佈置第26章 戰馬去向第190章 我,段易長,從不求人!第132章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家國不負卿第303章 水燈畫舫第253章 一觸即發第533章 龍旗卷,馬長嘶,劍氣如霜第174章 州橋街市,蜜餞糖糕第162章 梁山之中第213章 廬州擂奇謀第17章 伏魔殿第29章 一路追查第657章 哥是天上一條龍第165章 蔡大公子第138章 小院的夜晚第319章 白髮記第106章 一劍如雪,佳人似夢第552章 兵鋒所指第132章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家國不負卿第12章 碎玉樓第599章 快去西方請秦王第281章 不如憐取眼前人第602章 折家軍第520章 喪心病狂第547章 授業第368章 錢王有後謀第404章 賜婚第323章 秘密人人有,不漏是好手第59章 統統該死第186章 河北田虎,淮西王慶第411章 皇城相鬥第581章 相遇,動盪第62章 我,楊志,終其一生只想盡忠報國第309章 世無大才,遂使庸人成名第67章 有我長槍何煌煌第319章 白髮記第406章 練兵第538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第169章 作詩,作詩!第477章 元極,暗夜,監牢第464章 秦王川,山海指第149章 射鵰引弓,塞外奔馳第234章 選馬撿兵第249章 大戰開啓(合章)第457章 兵臨城下第207章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第512章 鉤鐮槍,地趟刀第480章 猜測,儀式第27章 龍衛與捧日第238章 李助的劍術第346章 河畔人家第580章 歸城,西海第636章 山林,菜園第384章 光明後使第651章 萬劍歸宗,第十五劍第210章 一箭雙鵰第412章 遼國密信第68章 冀國公第440章 嵩山武寺第257章 偷營劫寨第68章 冀國公第365章 功過兩難評第297章 暴打秦檜第472章 元家人,四季明第665章 飛逃東京第543章 箭在弦上第101章 荒野古村中第413章 塞上明月空許約第625章 隱秘,仙教,大仙知第648章 包圍,劍主,尺八無情第509章 大宗師元神第218章 明教出第111章 英雄第570章 臨城,一戰第498章 箭箭箭第464章 秦王川,山海指第445章 嵩山絕藝,六指四爪第279章 燈火璀璨上樊樓第237章 高深莫測第586章 鷹揚高昌第69章 夜宴第653章 皇家學塾,謀劃南征第313章 白衣鶴王第16章 前往龍虎山第456章 古城,軍制第165章 蔡大公子第387章 計出海第224章 想摸嗎第514章 暗夜經第602章 折家軍第544章 匯聚第311章 五秋開曲,當世曲宗第643章 黑雲天袖第263章 奪命十劍,無名一劍(合章)第147章 金國文官之首
第54章 失傳的兵書第11章 京城勢力第60章 你說甚麼!第133章 匕名魚藏第455章 立馬黃河,劍指西夏第286章 各方佈置第26章 戰馬去向第190章 我,段易長,從不求人!第132章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家國不負卿第303章 水燈畫舫第253章 一觸即發第533章 龍旗卷,馬長嘶,劍氣如霜第174章 州橋街市,蜜餞糖糕第162章 梁山之中第213章 廬州擂奇謀第17章 伏魔殿第29章 一路追查第657章 哥是天上一條龍第165章 蔡大公子第138章 小院的夜晚第319章 白髮記第106章 一劍如雪,佳人似夢第552章 兵鋒所指第132章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家國不負卿第12章 碎玉樓第599章 快去西方請秦王第281章 不如憐取眼前人第602章 折家軍第520章 喪心病狂第547章 授業第368章 錢王有後謀第404章 賜婚第323章 秘密人人有,不漏是好手第59章 統統該死第186章 河北田虎,淮西王慶第411章 皇城相鬥第581章 相遇,動盪第62章 我,楊志,終其一生只想盡忠報國第309章 世無大才,遂使庸人成名第67章 有我長槍何煌煌第319章 白髮記第406章 練兵第538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第169章 作詩,作詩!第477章 元極,暗夜,監牢第464章 秦王川,山海指第149章 射鵰引弓,塞外奔馳第234章 選馬撿兵第249章 大戰開啓(合章)第457章 兵臨城下第207章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第512章 鉤鐮槍,地趟刀第480章 猜測,儀式第27章 龍衛與捧日第238章 李助的劍術第346章 河畔人家第580章 歸城,西海第636章 山林,菜園第384章 光明後使第651章 萬劍歸宗,第十五劍第210章 一箭雙鵰第412章 遼國密信第68章 冀國公第440章 嵩山武寺第257章 偷營劫寨第68章 冀國公第365章 功過兩難評第297章 暴打秦檜第472章 元家人,四季明第665章 飛逃東京第543章 箭在弦上第101章 荒野古村中第413章 塞上明月空許約第625章 隱秘,仙教,大仙知第648章 包圍,劍主,尺八無情第509章 大宗師元神第218章 明教出第111章 英雄第570章 臨城,一戰第498章 箭箭箭第464章 秦王川,山海指第445章 嵩山絕藝,六指四爪第279章 燈火璀璨上樊樓第237章 高深莫測第586章 鷹揚高昌第69章 夜宴第653章 皇家學塾,謀劃南征第313章 白衣鶴王第16章 前往龍虎山第456章 古城,軍制第165章 蔡大公子第387章 計出海第224章 想摸嗎第514章 暗夜經第602章 折家軍第544章 匯聚第311章 五秋開曲,當世曲宗第643章 黑雲天袖第263章 奪命十劍,無名一劍(合章)第147章 金國文官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