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何人所作又有何妨?

趙纓絡聽言,起身一福,開口與鄭智道:“瓔珞有禮!”

趙纓絡倒是傳統教育下的女孩,禮節上面一絲不苟。按理說應該鄭智先給趙纓絡行禮,倒是趙纓絡聽過鄭智幾首大作,心中對於鄭智還是有幾分好感,反而先行一禮。

“拜見順德帝姬殿下。”鄭智也拱手來拜。

趙佶開口說道:“鄭卿,今日無事便隨朕揮毫幾番。若是得了佳作,鄭卿再填詞一曲。瓔珞頭前也聽得你的詞作,今日正好遇見,且指導一二。”

鄭智聽言也無可奈何,只道:“只怕臣難出佳作,配不上陛下丹青之美。”

鄭智心中自然是有排斥的,剛纔聽得趙佶說戰事完結之後再行卸甲,心中便有不快。

“哈哈。。。拙作也可,你些就是,隨心而爲才符合山水之樂。”趙佶倒是不在意這些,心中對鄭智詞作水平也有自己的認知。

樑師成極爲見機,連忙開始準備筆墨紙硯。

鄭智心中有話想說,思慮片刻,開口道:“陛下,臣對一事有些許見解,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佶正在收攏大袖,以免畫畫的時候沾染了墨跡,聽得鄭智話語,輕鬆答道:“但說無妨。”

“臣以爲,西北強軍卸甲不妥。”鄭智終究還是想說這件事情。

趙佶聽言一愣,這種事情關乎趙家之根本,也是朝堂之上的共識,從來不曾聽過反對的話語,便道:“且說來聽聽。”

趙佶當真也就是讓鄭智說來聽聽,此時自然不會真去多想。大宋朝哪裡容得別人掌握強大的軍事實力。

“多謝陛下,臣以爲,此戰若勝,党項雖然國滅,看似西北平定。但是党項人實非我族類,必然有異心。若是西北沒有強軍壓制,必然還要再起叛亂,此爲其一。其二,若是西夏盡歸大宋,那麼我大宋便與黃頭回紇,草頭韃靼,西州回鶻等部落接壤,還有吐蕃諸部在一旁,這些部族勢力極強,必然還有戰端,若是西北無強兵,如何能抵禦這些異族之兵。陛下聖明,開疆拓土之時,必然要有強兵彈壓異族才能守土無憂。”鄭智說了一番道理,也是希望說服趙佶能保留一部分西軍悍卒。希望至少也讓當初那些西軍同袍有一個不錯的生活。

黃頭回紇與草頭韃靼都是甘肅酒泉附近的少數民族,回鶻人自然是新疆之地的少數民族,吐蕃是青藏高原的各部少數民族。勢力都是不小。

趙佶聽言,只是點了點頭答道:“嗯,此事等戰事平定之後再議。”

鄭智已然無話可說,只得站在身後等着趙佶作畫,畫作的內容也還是艮嶽一景。

雖然已是深秋時節,艮嶽卻還是鬱鬱蔥蔥,絲毫不顯蕭瑟,常青樹木皆不凋敝,竟然還有各種各樣盛開的鮮花。人道是春暖花開,其實秋天開的花也不少,這艮嶽如同一個植物園一般,應有盡有。

趙佶一邊作畫還一邊與趙纓絡閒談,內容多少教導趙纓絡作畫的技巧。兩人一個教得好,一個敏而好學,畫面當真極爲溫馨。

一幅丹青,與趙佶的心情也極爲吻合,花草樹木好風景。

趙佶轉身來道:“鄭卿,且填詞一首。”

鄭智心情不比趙佶,自然是不爽的,看着這一幅草木花鳥,也想不出什麼符合立意的詞作。

片刻之後,只道:“陛下,臣愚鈍,實在想不出好詞。”

趙纓絡聽言,撇了撇嘴角,開口道:“草木花草之詞,最是好作,如何寫不出,周度文常說你有大才,天下罕見。如何一曲草木也作不出來?莫不是你不願意爲我父皇作詞?”

生長於皇家的趙纓絡,當真少了一份對人對事的修煉,可能也是年輕,話語棱角盡出。心下想得也是直白,便是以爲鄭智不願意給趙佶作詞。

趙佶聽言哈哈一笑,說道:“無妨,好壞本是他人評,且作出一曲再說。”

鄭智聽言,口中答道:“陛下,臣有一曲,卻是不符合題意,不知陛下願不願聽。”

趙佶聽言,輕輕一擡手,示意鄭智直說。

鄭智也不多等,開口說道:“臣偶得一詞,乃麾下軍漢之妻所作,請陛下品鑑:

此恨何時已

滴空階、寒更雨歇

葬花天氣

三載悠悠魂夢杳

是夢久應醒矣

料也覺、人間無味

不及夜臺塵土隔

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

好知他、年來苦樂

與誰相倚

我自中宵成轉側

忍聽湘弦重理

待結個、他生知已

還怕兩人俱薄命

再緣慳、剩月零風裡

清淚盡,紙灰起”

一曲《金縷曲》,道盡了對亡故之人的思念。本是納蘭性德悼念亡妻所作,卻是柔情悱惻,更似女子手筆,情深意切,相思之苦,淚盡死灰。

豈不聞,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鄭智用這一曲來表達妻子對於馬革裹屍的丈夫心中思念,實在恰到好處。

趙纓絡已然聽得潸然淚下,一股愁情,陰陽相思。如此感情最動少女心思。

趙佶聽完,一口長嘆,問道:“當真是你麾下軍漢之妻所作?”

“軍漢戰死沙場,未亡人肝腸寸斷。臣每見此情此景,無不動容落淚。何人所作又有何妨?”鄭智答道。

百姓疾苦,從來不出汴梁半步的趙佶又哪裡知曉。鄭智便是要說與這個才子去聽,用文人的方式與之述說。

“好詞,絕妙好詞!朕深知百姓疾苦,奈何家國事業未晉,北方強敵環伺,兵事也是無可奈何。待得收復燕雲,成就太平盛世,百姓便可安享天倫。”趙佶心中顯然也有所感,但是雖說深知百姓疾苦,卻是他又哪裡真知百姓之苦。

“陛下,兵事無奈,卻是這些出生入死的軍漢不能棄之如敝履啊,如此太過寒心。”鄭智終究還是要表達這個意思。

趙佶此時也聽懂了,看着鄭智,眉頭微皺,答道:“鄭卿用心良苦,朕已知曉了。此詞極佳,且喚伶人來唱。”

鄭智聽得趙佶話語,直感覺一股寒意,如之奈何?

趙纓絡聽得話語,擦拭一下雙頰淚水,開口道:“父皇,便不請伶人了,兒臣來唱吧。兒臣頭前恰巧學了蘇學士《乳燕飛》的音律。”

《金縷曲》這個詞牌,最早收錄《東坡樂府》,便是蘇軾的詞最早開始傳世,本來名叫《賀新郎》,因爲蘇軾的《賀新郎》之中有一句“乳燕飛”。這個詞牌名又稱《乳燕飛華屋》。當朝翰林學士葉夢得又填這首詞牌,裡面一句“誰爲我唱金縷”。這個詞牌便又稱作《金縷曲》。

“瓔珞來唱極好,朕也聽聽瓔珞琴藝與唱腔有沒有長進。”趙佶倒是欣喜,有這麼一個女兒,也是趙佶的享受。

鄭智站在一個軍人的角度考慮許多事情,也背出了這一首詞作,此時對趙佶大概也是死了心。並沒有多少欣賞公主唱曲的心情。

樑師成安排好案几瑤琴。趙纓絡便開始撫琴唱曲,技藝也是不差,只是少了曲中那一份極致的哀愁。沒有真正感受的哀愁,終歸達不到動人的效果。

趙纓絡邊唱便去看鄭智,鄭智卻是沒有絲毫感受。

一曲唱罷,趙佶提筆手書,把詞句寫在了宣紙之上,印章幾處,隨即遞給了趙纓絡,開口笑道:“瓔珞彈唱技藝見長,朕便把這詞賞給你了。”

“多謝父皇。”趙纓絡接過詞作,開口又問:“父皇賞賜之物,兒臣可不可以轉送他人?”

說話間趙纓絡還偷偷看的鄭智幾眼。

“賞賜給你了便是你的了,你想送誰便送吧。”說話間趙佶把印章往懷中收去。

“兒臣想把這副詞作轉送給鄭智,此曲本是他所作,送給他正好。”趙纓絡接着說道。

說話間,趙纓絡拿着這幅瘦金體的好字走到鄭智面前,遞了過去。

鄭智接過之後開口道:“多謝帝姬殿下。”

鄭智一句多謝,趙纓絡莞爾一笑,回到座位上坐好。

鄭智便也不想多待,開口道:“陛下,時候不早了,臣今日剛入東京,還要往樞密院交割事宜,先行告退了。”

趙佶揮了揮手。鄭智慢慢退出絳霄樓。

鄭智一走,趙佶看得趙纓絡,開口說道:“瓔珞,這鄭智早有妻妾,並不合適。”

趙纓絡聽言面色一紅,忙道:“父皇說的哪裡話呢,兒臣可未多想什麼。父皇也不可亂說。”

趙佶看得趙纓絡臉紅模樣,也是覺得有趣,從來未見過自己女兒有過這番模樣,笑道:“哈哈。。。未多想便好。皇家帝姬是不可能下嫁有正妻之人的。鄭智善戰,以後也多上沙場,更不合適了。”趙佶終歸還是表達出了內心的自私。說鄭智多上沙場,所以更不合適,言外之意便是將士難免陣前亡。

“父皇,你說這鄭智如此大才,爲何偏偏要做一個領兵的武夫,當真是可惜了。”趙纓絡又說一句可惜了,這一句可惜與上一次的語氣已然不同。上一次單純只說可惜,這一次便是帶有個人感情的惋惜。

“朝廷用人,自然是善戰者上陣。這鄭智也是一方經略,有什麼可惜的。”趙佶隨意答得一句,擡頭又是艮嶽。

第四十九章大王,你要多少銀兩?第一百九十七 晚些時候埋了就是第一百四十九 末將....第二百七十八章 相公,此事誤會啊!第五百七十七章 天子問計,不敢不言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仁不義不信第二百六十三章 那便陪鄭相公捨命第二百三十七章第四百七十一章 敦煌、玉門關、陽關.第五百七十七章 天子問計,不敢不言第二百九十二章 吳用入了滄州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死的阿骨打,後悔到東京第二百二十章 巷弄狂追西門慶第八十八章 吃,吃完討打便是第七十六章 華陰縣的麻煩第十章 鄭屠變成鄭兄弟第五百一十二章 鄭智的惡毒第四百五十一章 秦鳳路靈州團練副使第一百六十一章 蔡太師要見你第二十九章 容妾身寬衣第二百二十章 巷弄狂追西門慶第六百一十章 把長槍撿起來,上馬第六百五十二章 誅殺,誅賊,誅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羌人死十萬第五百六十九章 是哪位陛下所言?第九十三章 鄭將軍實乃當世第一猛將第六百五十二章 誅殺,誅賊,誅心第十一章 鄭都頭要上任了第五章 君心難測,大洋彼岸第三十三章你老師沒有教育你要愛護大自然嗎?第三百三十六章只求一死第二百三十一章 武二大鬧聚義堂第三百五十二章 那邊讓三娘同去滄州第五百九十一章 滿萬女真第二百七十四章 向前,快向前!第三百七十二章 哥哥,容我與這廝再打過第三百三十二章 不敢不敢第五百八十章 巧言令色,鮮矣仁第三百九十三章 夜有高人穿牆過第二百零九章 事情不對勁啊第二百二十八章 野心之始第四百零四章 河北种師道第四十三章 哥哥,你卻是能忍?第四百六十七章 快把我擡上城頭去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石曹娥第二百五十章 期待中的豪俠郭靖第八十章 童貫開春要巡邊第五百四十一章斬殺鄭智第二百章 你柴進算個什麼東西第四百二十六章 沐浴之事,也就不再多敘第四百五十三章 婦道長舌,瞎說甚麼第三百八十六章 把這廝拉到路邊砍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嘯聚山林江湖亂第五百四十九章 便不會有善終之法第二百零四章 狗東西,好大的狗膽第二百二十八章 野心之始第四十八章官人,王教頭不見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退到哪裡去?第三百六十九章 去把這廝拿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諸事皆動第五百一十七章 登陸耽羅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俅十有八九會來第四百五十三章 婦道長舌,瞎說甚麼祝大家新春佳節大吉大利!第一百四十五章 雨打浮萍西北種家第三百七十三章 灑家的寶刀呢?第四百八十二章鄭智必然無計可施第四百五十四章 堅清壁野第四百五十章小子,感覺如何?第一百三十六章 快上,快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取捨與戰,無慾心死第四百五十章小子,感覺如何?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封西北第六百章 燕王的巨大工程第三百零七章 生來便是虎口奪食第一百一十章 魯達,你說殺還是不殺?第四百六十二章 便是要好好清算一番第五百一十三章 党項三等人對於本書土地之事與老祝這麼寫的想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夫人有何吩咐第五十四章哥哥什麼時候會作詩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相公海涵!第三百二十二章 算你走運第三百五十二章 那邊讓三娘同去滄州第二百七十四章 向前,快向前!第一百零八章 今晚襲營第六百五十五章 窮途末路,最後的悲哀第一百九十五章 諸事皆動第二百四十三章 買糧第十六章 渭洲倒是出了一個不凡的人物第六百一十六章 朕還要畫一幅《千軍萬馬》圖第四十八章官人,王教頭不見了第四百零四章 河北种師道第一百八十七章 納頭便拜第五百四十二章 只可惜童太師不在此處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炮之野望第三百五十三章 明日就走第三百零九章 初遇女真黏沒喝第六百九十二章 天下,蒼天之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年輕劉正彥,知命遼天子
第四十九章大王,你要多少銀兩?第一百九十七 晚些時候埋了就是第一百四十九 末將....第二百七十八章 相公,此事誤會啊!第五百七十七章 天子問計,不敢不言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仁不義不信第二百六十三章 那便陪鄭相公捨命第二百三十七章第四百七十一章 敦煌、玉門關、陽關.第五百七十七章 天子問計,不敢不言第二百九十二章 吳用入了滄州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死的阿骨打,後悔到東京第二百二十章 巷弄狂追西門慶第八十八章 吃,吃完討打便是第七十六章 華陰縣的麻煩第十章 鄭屠變成鄭兄弟第五百一十二章 鄭智的惡毒第四百五十一章 秦鳳路靈州團練副使第一百六十一章 蔡太師要見你第二十九章 容妾身寬衣第二百二十章 巷弄狂追西門慶第六百一十章 把長槍撿起來,上馬第六百五十二章 誅殺,誅賊,誅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羌人死十萬第五百六十九章 是哪位陛下所言?第九十三章 鄭將軍實乃當世第一猛將第六百五十二章 誅殺,誅賊,誅心第十一章 鄭都頭要上任了第五章 君心難測,大洋彼岸第三十三章你老師沒有教育你要愛護大自然嗎?第三百三十六章只求一死第二百三十一章 武二大鬧聚義堂第三百五十二章 那邊讓三娘同去滄州第五百九十一章 滿萬女真第二百七十四章 向前,快向前!第三百七十二章 哥哥,容我與這廝再打過第三百三十二章 不敢不敢第五百八十章 巧言令色,鮮矣仁第三百九十三章 夜有高人穿牆過第二百零九章 事情不對勁啊第二百二十八章 野心之始第四百零四章 河北种師道第四十三章 哥哥,你卻是能忍?第四百六十七章 快把我擡上城頭去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石曹娥第二百五十章 期待中的豪俠郭靖第八十章 童貫開春要巡邊第五百四十一章斬殺鄭智第二百章 你柴進算個什麼東西第四百二十六章 沐浴之事,也就不再多敘第四百五十三章 婦道長舌,瞎說甚麼第三百八十六章 把這廝拉到路邊砍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嘯聚山林江湖亂第五百四十九章 便不會有善終之法第二百零四章 狗東西,好大的狗膽第二百二十八章 野心之始第四十八章官人,王教頭不見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退到哪裡去?第三百六十九章 去把這廝拿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諸事皆動第五百一十七章 登陸耽羅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俅十有八九會來第四百五十三章 婦道長舌,瞎說甚麼祝大家新春佳節大吉大利!第一百四十五章 雨打浮萍西北種家第三百七十三章 灑家的寶刀呢?第四百八十二章鄭智必然無計可施第四百五十四章 堅清壁野第四百五十章小子,感覺如何?第一百三十六章 快上,快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取捨與戰,無慾心死第四百五十章小子,感覺如何?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封西北第六百章 燕王的巨大工程第三百零七章 生來便是虎口奪食第一百一十章 魯達,你說殺還是不殺?第四百六十二章 便是要好好清算一番第五百一十三章 党項三等人對於本書土地之事與老祝這麼寫的想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夫人有何吩咐第五十四章哥哥什麼時候會作詩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相公海涵!第三百二十二章 算你走運第三百五十二章 那邊讓三娘同去滄州第二百七十四章 向前,快向前!第一百零八章 今晚襲營第六百五十五章 窮途末路,最後的悲哀第一百九十五章 諸事皆動第二百四十三章 買糧第十六章 渭洲倒是出了一個不凡的人物第六百一十六章 朕還要畫一幅《千軍萬馬》圖第四十八章官人,王教頭不見了第四百零四章 河北种師道第一百八十七章 納頭便拜第五百四十二章 只可惜童太師不在此處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炮之野望第三百五十三章 明日就走第三百零九章 初遇女真黏沒喝第六百九十二章 天下,蒼天之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年輕劉正彥,知命遼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