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梳理案情

“王敬?”

“大人?”

“我記得當日前去趙家莊催納田賦之時,你曾經跟我說起過無頭將軍的傳說,你……能不能再給我說一遍!”

“誒?”

……

聽到王玄義突然又問起了無頭將軍的傳說,這王敬不由得有些驚訝的擡起頭來。

“大人,您怎麼突然又想起這個了……”

“沒什麼,我就是覺得,這兇手扮成無頭將軍來找楊家人復仇,實在是讓人覺得有些膽大妄爲。可是……現如今楊氏兄弟五人已然全部殞命,連帶着這楊滄海之子也死在了回村的路上。我在想……這楊家也不是什麼良善之輩,爲什麼就屢屢能讓兇徒得手呢?

“大人,聽您這麼一說,小人我……也覺得事有蹊蹺。我記得……兒時聽村上的老人講起這無頭將軍的故事,都說是村民貪圖將軍的金銀,便用蒙汗藥麻翻了這位將軍和他的下屬,隨後便將這些人全都給殺了……我那時聽過之後,只覺得格外的嚇人,生怕那無頭將軍的冤魂會找上我……真沒想到,居然有一天連我也會牽扯其中呢!”

“全都殺了?若這件事真的發生在這楊善人莊上,只怕整個村子的村民也全都參與進來了吧!要真是那樣的話,那昨晚的這場火,或許就不單單是衝着楊家去的了……”

“大人,您的意思是……”

“不急,待我二人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梳理一遍……”

王玄義一邊思索着,一邊取出筆墨來,隨手就在這房中的白牆之上寫下了無頭將軍四個大字。

“王敬,我聽你說過,這無頭將軍之事發生的年代,好像是後漢滅亡的那一年吧……”

“正是,大人!”

“那便是……乾祐三年之事,迄今已有……三十年了!”

“大人?”

王敬看到王玄義徑直在白色的牆壁上寫下了乾佑三年四字之後,便又開始羅列起了幾名遇害者的名字。

“要是說起事情的起因,乃是因爲這楊善人莊的里正楊滄海外出訪友,被人所害,死者卻包括楊滄海本人和他的車伕……”

“是啊,大人,據那軍巡院的張巡檢回報,說是這楊滄海外出訪友多日不歸,直到家人前去詢問才知道他根本就沒去過友人那裡,故此,楊家人才召集鄉鄰四下尋找,然而……最終卻是讓我們在回城的路上遇上了!”

“而這第二起案件,卻發生在楊滄海遇害之後,其子見有開封縣的官人前來詢問,便匆忙趕往開封縣城辨認屍體,緊接着就在回來的路上……”

“被人砍去頭顱,縛於白馬之上,馱回了楊善人村……”

“不僅如此,這楊家大郎慘死的當晚……村中通往外界的木橋不知被何人破壞,連帶着那些原本由楊家負責籌集的田賦也不能按時運出,這樣一來,便是讓這楊家陷入到了無法按時催納的絕境之中。而唯一的辦法,便是經由村外的林中小道運糧進城,如若不然,楊家便要以自家錢財補齊村中田賦。這樣一來,便縱是刀山火海,這楊家人也只能淌上一趟了……”

“是呀!大人,再之後,便是這楊滄山的遇害了,當時我和大人您乃是親眼所見,這楊滄山……卻是被那無頭歹人所害……”

……

王玄義分析到了這裡,不由得猶豫了片刻,隨後只見他看向王敬,然後用一種若有所思的語氣說道:

“若是說起來,這楊滄山之死,似乎最是沒有疑問的了,以當日你我二人的判斷。這楊家似乎也只有經由林中小道運糧這唯一的辦法了。縱然你我能猜得到,那兇手必然自能猜到……只是這楊滄海及其子之死,卻又不知該爲何,總覺得有些詭異之處……”

“大人……您的意思是……”

“先說這楊滄海之死,我記得這現場曾留下了一輛馬車,車伕和楊滄海均是被人切斷了頭顱而死。這我就有些奇怪了,若是出門訪友,且路途也算不上遠,爲何不騎馬反而要乘車呢??”

“大人……您的意思是?”

“王敬,我來這東京城也已經半年有餘了,在這士林之中,衆人大多以騎馬爲榮,以坐轎乘車爲恥,而城中商賈卻恰恰相反。我觀這楊滄海既是在乎顏面之人,平日裡總是以修橋補路的鄉賢自居,按理說,應該不會行那商賈攀比之風。可此次出門訪友,卻是乘車而去,難不成是有什麼原因嗎?”

“這……大人……”

“我先前就覺得有些不對,這楊滄海出門訪友,訪的是誰?兇手是如何知曉,又如何將二人殺死的。我等一概不知。另外這楊滄海之子遇害一事,若不是事先籌劃,又怎會做出這白馬馱屍的駭人之舉。可要是沒有鬧過這出白馬馱屍,單憑那無頭歹人的稀鬆武藝,又怎能憑藉一己之力擊退楊家諸多莊丁,並一刀砍下楊滄山的頭顱呢?”

“大人……您的意思是,所有的一切全都是有聯繫的?”

“是啊,自然是有聯繫的,沒有楊滄海出門訪友,就不會有後來的白馬馱屍,而沒有白馬馱屍,木橋被毀,楊家也就不至於陷入絕境。這一切,看似是一種巧合,卻又是相互聯繫。可曾想過,若是這楊滄海早早地將家中的田賦送到開封縣倉,那這接下來的一系類籌劃就會變成無用之功。所以……我認爲當務之急便是從原點開始,再重新梳理一下在楊善人村發生的這幾起案件……”

“我明白了大人,那我們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王敬,就先從這楊滄海出門訪友開始查起吧,我倒要看看,這身爲里正糧長的楊滄海爲何連田賦之事也要放在一邊,卻要急着出門訪友?”

“訪友?您的意思是說,我們要去見見楊滄海原本要去拜訪的那位友人嗎?”

“正是……這邊的事情有開封縣縣尉負責,我等便可騰出手來。待你我明日去會一會這位讓楊滄海不惜擱下正事都要見面的友人,說不定,眼前的疑團便能理出一個頭緒……”

第7章 井中案第12章 風評第80章 眼界第27章 惡有惡報第30章 重點嫌疑第23章 四處打探第37章 全城大索第28章 亂世浮萍第77章 蕭官人第23章 金銀鋪第67章 不通情理的王院判第47章 登門致謝第8章 疑點第19章 丹書鐵券的有效性第18章 開封府第3章 還有兩個?第12章 金榜題名第7章 井中案第74章 捕捉野生酵母第2章 飛龍幫第37章 全城大索第29章 朝堂爭辯第21章 無憂洞第57章 惡魔的面目第7章 難以啓齒的弗洛伊德第7章 難以啓齒的弗洛伊德第73章 柔奴的百寶箱第64章 徐暮雨的回憶第59章 單獨審問第21章 無憂洞第18章 開封府第30章 馮家之事第16章 面具人第12章 雨夜勘察第24章 開業準備第3章 無頭屍第28章 亂世浮萍第24章 開業準備第6章 羹湯第17章 焦頭爛額第43章 真奴的舞第16章 面具人第18章 夜探密林第28章 亂世浮萍第19章 採買第10章 殿試風波第25章 郡公的條件第12章 金榜題名第13章 光宗耀祖第64章 徐暮雨的回憶第14章 正當的理由第20章 大火襲村第79章 小夫妻第46章 不安的懷疑第31章 霸王餐第20章 全城大索第21章 縣衙借兵第39章 蜜汁鴨子和橙釀蟹第41章 秦王相邀第23章 四處打探第28章 拜碼頭第6章 羹湯第8章 趕路第17章 焦頭爛額第25章 押解回府第7章 縣衙尋牛第37章 全城大索第36章 人情債第30章 重點嫌疑第12章 雨夜勘察第49章 洛陽來信第17章 眉妝的門道第45章 兩難第57章 惡魔的面目第42章 無事獻殷情第18章 水潰街命案第29章 雌雄莫辨第46章 爭風吃醋第9章 前朝事第5章 紅燒肉和燉排骨第19章 採買第3章 賭債第42章 無事獻殷情第45章 無憂洞內亂第14章 正當的理由第23章 烏合之衆第14章 夜雨橋斷第4章 上門詢問第32章 清風樓第43章 趕上了第29章 雌雄莫辨第52章 擊褙斷案第63章 符金銀的坦白第32章 御前分辨第37章 送菜第19章 丹書鐵券的有效性第28章 亂世浮萍第17章 焦頭爛額第40章 鄭待召
第7章 井中案第12章 風評第80章 眼界第27章 惡有惡報第30章 重點嫌疑第23章 四處打探第37章 全城大索第28章 亂世浮萍第77章 蕭官人第23章 金銀鋪第67章 不通情理的王院判第47章 登門致謝第8章 疑點第19章 丹書鐵券的有效性第18章 開封府第3章 還有兩個?第12章 金榜題名第7章 井中案第74章 捕捉野生酵母第2章 飛龍幫第37章 全城大索第29章 朝堂爭辯第21章 無憂洞第57章 惡魔的面目第7章 難以啓齒的弗洛伊德第7章 難以啓齒的弗洛伊德第73章 柔奴的百寶箱第64章 徐暮雨的回憶第59章 單獨審問第21章 無憂洞第18章 開封府第30章 馮家之事第16章 面具人第12章 雨夜勘察第24章 開業準備第3章 無頭屍第28章 亂世浮萍第24章 開業準備第6章 羹湯第17章 焦頭爛額第43章 真奴的舞第16章 面具人第18章 夜探密林第28章 亂世浮萍第19章 採買第10章 殿試風波第25章 郡公的條件第12章 金榜題名第13章 光宗耀祖第64章 徐暮雨的回憶第14章 正當的理由第20章 大火襲村第79章 小夫妻第46章 不安的懷疑第31章 霸王餐第20章 全城大索第21章 縣衙借兵第39章 蜜汁鴨子和橙釀蟹第41章 秦王相邀第23章 四處打探第28章 拜碼頭第6章 羹湯第8章 趕路第17章 焦頭爛額第25章 押解回府第7章 縣衙尋牛第37章 全城大索第36章 人情債第30章 重點嫌疑第12章 雨夜勘察第49章 洛陽來信第17章 眉妝的門道第45章 兩難第57章 惡魔的面目第42章 無事獻殷情第18章 水潰街命案第29章 雌雄莫辨第46章 爭風吃醋第9章 前朝事第5章 紅燒肉和燉排骨第19章 採買第3章 賭債第42章 無事獻殷情第45章 無憂洞內亂第14章 正當的理由第23章 烏合之衆第14章 夜雨橋斷第4章 上門詢問第32章 清風樓第43章 趕上了第29章 雌雄莫辨第52章 擊褙斷案第63章 符金銀的坦白第32章 御前分辨第37章 送菜第19章 丹書鐵券的有效性第28章 亂世浮萍第17章 焦頭爛額第40章 鄭待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