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給你們一個不被我無視的機會

雄州城門前。

知州葛懷敏帶着州衙一衆官吏,翹首以盼。

雄州位於宋境的最北邊,與遼地直接接壤,但凡在這裡任知州的,不僅要懂內政,更要懂軍事乃至外交,是履歷裡的重要一步。

本來朝廷有意調劉平知雄州,然無憂洞一場大敗,讓這位原本朝野上下看好的詩書將軍,直接露了屁股,如今已是無人問津,葛懷敏就被調了過來。

他上任還沒兩個月,又得到命令,全力配合此番出使遼國的使節團,在瞭解了對方的行程後,提前在此等候。

天氣晴朗,路途順暢,等待了沒多久,長長的車隊就出現在了視線盡頭。

葛懷敏一眼就看到被拱衛在中央,端坐在駿馬上的生辰使,身姿英挺,神采煥發,年紀輕輕已然深具氣度威嚴,趕忙上前幾步,遙遙拱手,聲音宏亮地道:“可是狄修撰當面?”

狄進一夾馬腹,待得駿馬停下後,翻身下來,同樣上前幾步,行禮道:“見過葛知州!”

葛懷敏是恩蔭入仕,又是武將,雖是知州,但若論隱性地位,肯定是不如眼前這位三元魁首的,頗有些受寵若驚,更將這份態度表現出來:“狄修撰請!快請!”

相比起兗州富麗堂皇的州衙,雄州這座就顯得正常多了,符合邊境的簡樸與肅穆,葛懷敏讓一羣屬官安置使節團上下,自己專門帶着狄進赴宴。

觥籌交錯之間,氣氛愈發和睦,葛懷敏換了個稱呼,熱切地笑道:“我早就聽聞狄三元文武雙全,乃當世英才,此番夏人異動,使遼實爲重任,非閣下莫屬啊!”

“不敢!”

狄進正色道:“朝中才幹之輩不知凡幾,我不過與契丹使者蕭遠博,結下了幾分交情,纔有此番任命!”

“那就更難得了啊!”

葛懷敏舉杯,由衷地道:“但凡使者和伴使,多有對立,狄三元卻能折服遼使,難怪朝廷委以重任吶!”

狄進適時微笑:“葛知州謬讚了!”

“誒!我年長,若是狄三元看得起,就喚我一聲兄便是!”

葛懷敏更生結交之心,連連保證:“我雄州就是使節團的後盾,狄三元有事儘管吩咐,我責無旁貸!”

“多謝葛兄!”

這話確實沒錯,真有什麼事情,傳到汴梁太慢了,雄州是能最快應對的地方,狄進先行謝過,然後接着道:“遼國此番的接伴使是哪位,還望葛知州助我一探,若能查得其性情和喜惡,就更好了!”

宋朝接待遼人使節,有接伴使、館伴使和送伴使,遼國一模一樣,也是這三個職位的官員,迎接、陪同和送別宋朝使團。

狄進帶隊離開雄州,踏入遼國疆域開始,就會有接伴使迎接了,而他想要知道遼國安排的接伴使是誰,再探明其性情和喜好,以早做準備。

葛懷敏拍了拍胸膛:“放心!包在我身上!”

宋朝自然也有派去遼境的諜細,不過這些諜細沒有形成組織,並且主要是向雄州稟告,以便第一時間應對遼軍的動向,葛懷敏身爲雄州知州,確實有信心查到這些消息。

狄進眼見他大包大攬,也不客氣:“我還想關注夏人派出的使節團,爲首的使臣是誰,又將於何時入遼!”

遼國是西夏的金主爸爸,遼主生辰,西夏也會嚴格地挑選使臣,獻禮賀壽,而狄進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進一步探明遼夏關係,以便爲後面宋廷真的要在西北與西夏交鋒時,外交上能佔據一定的主動,不至於被遼國趁火打劫,當然也得關心西夏那邊的使臣。

“那羣夏蠻子!”

葛懷敏對遼國接伴使鄭重,一聽夏人使臣,眼神裡頓時流露出輕蔑:“當年若無遼人扶持,李繼遷那頭喪家之犬,早就不知死在哪片荒漠裡了,如今倒是被他的兒子得了勢,還派遣使者,哼!趕明兒不會想要稱帝吧?”

狄進道:“根據此前出使西夏的公孫推官回稟,李德明有意封其子元昊爲太子,正妻衛慕氏爲後,只是因衛慕氏遇害,才停了下來……”

葛懷敏眼睛瞪大,拍案而起:“反了!反了!待我來日卸任雄州知州,一定要請命出鎮西北,將這羣羌賊殺光!”

“葛兄威武!”

狄進讚了贊,將話題拉回:“西夏背後確有遼國支持,當年遼軍傾國之力南下,本以爲勢如破竹,卻將自身不擅攻城的弱點暴露無遺,他們或許心裡依舊存在着軍事上的優越感,卻也清楚繼續南侵佔不到便宜,纔有了長久的太平!但總有些蠢蠢欲動之輩,不甘就此不能南下劫掠,又擔心我國富民強,反過來征伐燕雲之地,便扶持党項李氏,創造邊患,以期再度南下的機會!”

葛懷敏坐下,臉上的激動之色散去,頷首道:“狄三元知兵,此言精闢,確是這番道理!”

狄進道:“故而西夏使臣的背後,也與遼國的所求脫不開干係,此番提前查明西夏使臣動向,於我而言大爲重要,亦備下了酬謝……”

“誒!這說的是哪的話!有公使錢,虧不了那些細作!”

葛懷敏趕忙擺了擺手,正色道:“本官一定好好囑咐,讓他們速速探明夏人的安排,告知狄三元!”

狄進道:“多謝!”

既與遼扯上密切關係,葛懷敏確實鄭重了許多,作出保證後,再度飲了幾杯酒,眼珠又轉了轉:“狄三元稍候!”

說罷,他轉入屋內,不多時取出一封文稿來:“這是葛某爲我國朝謀取燕雲之地,準備向朝廷獻上的《平燕策》,尚有需要完善之處,從未給外人看過,今日與狄三元一見如故,便獻醜了!”

假如不清楚這位歷史上後來做了什麼,狄進或許會覺得鬥志昂揚,國朝將領該有此等雄心壯志,現在則有些繃不住,你未來遇見西夏都是送,還指望着重奪燕雲十六州?

同時狄進知曉,這是對方想要進一步拉近關係,難怪後來范仲淹評價此人,只會做官,不宜爲將,卻也雙手接了過來,輕笑道:“葛兄出身將門,家學淵源,有此信任,實在榮幸,當好好交流,共同進步!”

葛懷敏心頭大喜,身爲出身勳貴的武臣,誰不希望與這種前途無量的文臣交好呢,還能共同進步,那簡直做夢都要笑醒,連連點頭:“一定一定!”

賓主盡歡,葛懷敏笑容滿面地將狄進送入院中,掉頭就去安排工作,幹勁十足。

而進入房間,狄進並沒有隨意一丟,反倒翻開《平燕策》,耐心地看了起來。

葛懷敏也是宋夏戰爭時期,一個時常會提起的人物,這個人是武人勳貴出身,頗有背景,父親是太尉葛霸,岳父是王超,那位號稱以一己之力,深刻影響宋朝百年國運的“大將”。

即便對宋遼戰爭不太瞭解的,可能也聽過一個說法,澶淵之盟前,宋軍已經佔據了上風,有將孤軍深入的二十萬遼軍留在境內的機會,結果真宗卻慫了,反倒答應了和談。

這點倒是錯怪真宗了,或者說真宗就算慫,寇準也不會慫,宋軍看似佔據上風,有包抄合圍遼軍的機會,但實際上,王超率領十萬大軍駐紮在定州,由於畏懼遼軍,一直按兵不動,真宗數度下詔,王超理都不理。

就這麼說吧,宋遼傾國之戰,雙方打了三個月,宋真宗、蕭太后、遼聖宗都在前線,王超領軍龜縮在戰場大後方,愣是巋然不動,再聯想到五代遺風,晉出帝石重貴和契丹打的時候,一度佔據上風,結果大將杜重威造反,直接滅國,宋廷上下擔心重蹈覆轍,哪裡敢與遼軍拼得魚死網破?

好就好在,遼國也怕。

蕭太后和遼聖宗一看,後面窩着十萬宋軍,一直虎視眈眈,這要是包抄了退路,遼軍也完蛋,兩邊都不知道這支一直不參戰的宋軍最終會做什麼,那就和談吧,如此纔有了澶淵之盟。

實際上王超的怯戰早有先例,他之前作爲三軍主帥時,由於不敢打,坐視友軍全滅,那爲什麼要用他呢?

沒辦法,王超是太宗的潛邸舊人,資歷很深,在軍中廣有威望,又在河北多年,當遼軍率軍南下時,北面防線最穩妥的將領人選,還真就是這個相貌堂堂的繡花枕頭……

無獨有偶,歷史上三川口之戰,劉平輕敵冒進,全軍覆沒;好水川之戰,任福輕敵冒進,全軍覆沒;定川寨之戰,輪到這位葛懷敏輕敵冒進,而葛懷敏之所以能統軍,正是由於前兩場戰役,西北軍官大量死傷,最後軍中無大將,他反倒成了資歷威望出衆之人,與其岳父王超當年能擔當重任的原因簡直一模一樣,不得不令人感嘆命運的神奇。

狄進起初知道,目前知雄州的是這麼一位大才時,免不了心頭一涼,不過冷靜下來,這些打西夏就知道送的將領,在對待遼國時表現還挺好,倒不用先入爲主。

如今他仔細將《平燕策》看了一遍,不得不承認,至少在紙上作戰時,葛懷敏還是頭頭是道的,遼國不真要開戰的話,用來威懾對方是足夠了。

這般一想,只要好好用葛懷敏,出使遼國的過程中,後方是能安定的。

將《平燕策》收好,狄進醒了醒酒,目光一動,回頭一看,就見窗邊已然悄無聲息地出現一道高挑的身影,笑吟吟地看過來,正是狄湘靈。

姐姐與他一起去遼國,但並非完全一路,而是以鏢局的名義北上押鏢,也方便以江湖人的身份辦事,此時在雄州順利會和,狄進自是欣然:“姐,鏢局那邊可還順利?”

“順利!”

狄湘靈道:“宋遼民間本就多有往來,尤其是江湖人,多有南投或北往的,現在的鏢局裡就有不少出身燕雲的鏢師,而那時忠義社倒了,也有許多不願意押鏢的人,乾脆北上去了燕雲,尋求出路!”

狄進了然:“這樣的話,姐姐的威名,早在燕雲之地也有流傳了!”

狄湘靈不知想到了什麼,眼中閃過一絲追憶:“我雖不如歐陽春在遼東家喻戶曉,但在燕雲之地,提及河東狄十一娘,還是有些人印象深刻的!”

“那就好……”

狄進沒有刨根問底,哪怕是至親的姐弟,也該有自己的隱私,到了對方願意分享的時候,自然會說,不過他剛要透露自己的安排,卻又下意識地轉頭,看向外面。

“嗯?”

狄湘靈已經提前一步,看向院子外一位灑掃的老者。

動作稍顯緩慢,手腳卻還算麻利,與尋常的僕從沒有區別,但狄湘靈的眼神已然凌厲起來,手腕的軟鞭一現:“過來!不然死!”

老者放下掃帚,以尋常人的步伐走了過來,默默抱了抱拳。

狄進打量着他:“你是‘金剛會’裡面的哪一位?”

老者開口:“閣下何以認爲,老夫與‘金剛會’有關,只因身負武功麼?”

狄進淡淡地道:“寶神奴當時有言,他即便在機宜司大牢內,也對‘金剛會’有着掌控力,而抓捕‘無漏’後,其餘成員也將獲得提示,自會有人來見我,如今雄州是入遼的最後一站,如果寶神奴不是虛張聲勢,你們也該出現了!”

老者稍稍沉默,嘆息道:“在下楊瑰,奉寶神奴爲兄長!”

“‘天耳’楊管事?”

狄進目光一動:“現在讓你出面,確實適合!”

“天耳”的二代傳人,是教坊司的行首大家周穎娘和董雙雙,都被成功擒拿,相關人手也遭到重創,可以說是“金剛會”損失最慘重的一部,而楊管事依舊對寶神奴忠心耿耿,也願意冒着巨大風險,來見他這位“金剛會”的剋星,確實合適。

此時發現有外人在,鐵牛等四人已然現身,圍堵住退路,而楊管事沒有動彈,直接道:“閣下與大哥達成了協議,準備與我‘金剛會’合作麼?”

“合作?”

狄進笑了笑:“你若是這般想,那就可以跟着護衛下去,先關押在雄州大牢,再押回機宜司裡,到時候與寶神奴一起處死了。”

楊管事見這份語氣不似作僞,不解地道:“那大哥與閣下達成了什麼條件?”

“不是條件,是機會!”

狄進平和地道:“寶神奴爲你們爭取到了一個不被宋遼朝廷統統無視的機會,而現在,是伱們不讓他失望的時候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火戲諸侯”第七十八章 鬧鬼案的最後拼圖第三十一章 攤牌第三百一十二章 終於拿下!第四百章 包拯推崇的江湖俠客第兩百七十三章 高端的外交,往往採用最樸素的方式第兩百零八章 《“極樂淨土”的名單》第八十六章 公孫策:真乃奇書也!(第七更求訂閱!)第三百一十八章 《渤海王國的秘傳寶藏》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未歸,策已至第兩百三十章 呂家人確實好用,狄三元很滿意第兩百五十五章 狄同判是如何跟地方土豪講道理的第三百一十九章 封你爲北俠第四百一十五章 讓“英雄”查“英雄”,讓“好漢”查“好漢”第三百零一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所以勸都不要勸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小乙:公子身邊的人有點強……(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織”當真是藏龍臥虎第三百六十九章 莫非背後隱藏着一個天大的秘密?第兩百四十二章 剿匪的大功,我就不客氣地笑納了!第三十三章 現成的先生第四百四十七章 宋人不惜一戰,連宦官都硬起來了?第三十二章 遲疑一秒都是對進士的不尊重第五百零五章 但盡人事,不計天命,天命即在人事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跨馬遊街,今科立志!(第二卷結)第三十六章 轉變思路第兩百二十章 從死第一個人開始,就不能停下來了第兩百八十三章 功勳舊臣不允許提功勳第三百七十五章 元妃:裁員裁到了大動脈?第兩百五十章 乾脆利落的收網第兩百章 官家有點太喜愛了!授官不能這樣授啊!第三百八十七章 萬衆矚目的歸來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后想殺人!(第一更)第六十三章 氣氛都到這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趙禎:我只信任一個人!(第二更)第四十五章 爲了查案,小抄一首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家在看榜時,解元在備考(第一更)第七十六章 破解雪地人頭之謎第四百七十章 “都君”掌握的絕學現世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陰溝裡的老鼠打回原形(第一更)第五百零八章 守禦國朝的重擔,要落在你的肩上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最好的挑撥就是如實相告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樁能影響京師房價的特大迷案(第二更)第一百二十四章 破不了的迷案就找狄解元,真是個小機靈鬼!(第一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同時交代的犯人,截然不同的供詞(第一更)第四百七十六章 “錦夜”:“司命”也不能相信了,叛了!都叛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發展江湖勢力的李元昊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元昊之母遇害事件》第七十二章 這纔是推理第九十一章 自己傷害自己,這叫“造作傷”!(第一更)第一十一章 三千貫酬謝,穩了!第八章 目標不是亂選的,是有備而來!第七十四章 賭上狄樑公的名義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人稱頌的“北俠”與老鼠洞裡的“盜首”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論過程正義,還是結果正義,先要有正義!(第一更)第一十一章 三千貫酬謝,穩了!第兩百一十三章 苦一苦武人,罵名他們來擔!第兩百六十六 你看!他們急了!(除夕快樂!)第九十六章 公孫策與狄進的推理碰撞(第三更)第三百八十九章 雄獅迴歸第兩百二十一章 說是何萬畏罪自殺,又沒說死沒死……第兩百三十六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盜匪第一百一十章 官家想看更新?抱歉,不寫!(二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后想殺人!(第一更)第兩百五十八章 都盼着我贏第四百零三章 《五鼎分屍奇案》第九十三章 劉從廣之死(第三更)第兩百六十一章 那個男人要回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給臉不要,那就別體面了!(第一更)第兩百零四章 丐首:坦白從寬,反倒是爲了兄弟之情?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不是你丟了兒子,你叫我拿什麼冷靜!(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五章 元妃:裁員裁到了大動脈?第四百七十一章 李德明,你的一部分兒子回來了!第兩百四十三章 他以爲他是神人麼?說剿匪就剿匪?第兩百九十章 兇手的動機第七十九章 神探也這麼能打?上架感言第兩百八十四章 《宮廷御宴中毒事件》第四十二章 防範於未然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覺得我又行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李元昊:我笑那歐陽春無謀,狄進少智第四百三十四章 狄相公衣錦還鄉第一百零八章 真相(第三更)第一百九十一章 “兄友弟恭”“相親相愛”“整整齊齊”第兩百八十四章 《宮廷御宴中毒事件》第四百二十三章 意外收穫,姐妹重逢第四十一章 抓錯人了?第五十一章 高考移民第三百四十九章 快別熱身了,你打不過這個宋使啊!第兩百二十七章 呂家車隊有罪惡啊!你看,死人了吧!第兩百零一章 三位神探對案件的剖析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小乙:公子身邊的人有點強……(第二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榮婆婆:狄省元的人還怪好的!第八十一章 郭家接待(第二更求訂閱!)第五十一章 高考移民第三百九十一章 你對我們沒用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本來想露臉,結果把屁股給露出來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后:不愧是狄樑公的後人,太讓人驚喜了(第三更)第兩百五十七章 晏殊和范仲淹強勢圍觀第兩百二十九章 朝堂重臣的格局
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火戲諸侯”第七十八章 鬧鬼案的最後拼圖第三十一章 攤牌第三百一十二章 終於拿下!第四百章 包拯推崇的江湖俠客第兩百七十三章 高端的外交,往往採用最樸素的方式第兩百零八章 《“極樂淨土”的名單》第八十六章 公孫策:真乃奇書也!(第七更求訂閱!)第三百一十八章 《渤海王國的秘傳寶藏》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未歸,策已至第兩百三十章 呂家人確實好用,狄三元很滿意第兩百五十五章 狄同判是如何跟地方土豪講道理的第三百一十九章 封你爲北俠第四百一十五章 讓“英雄”查“英雄”,讓“好漢”查“好漢”第三百零一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所以勸都不要勸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小乙:公子身邊的人有點強……(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織”當真是藏龍臥虎第三百六十九章 莫非背後隱藏着一個天大的秘密?第兩百四十二章 剿匪的大功,我就不客氣地笑納了!第三十三章 現成的先生第四百四十七章 宋人不惜一戰,連宦官都硬起來了?第三十二章 遲疑一秒都是對進士的不尊重第五百零五章 但盡人事,不計天命,天命即在人事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跨馬遊街,今科立志!(第二卷結)第三十六章 轉變思路第兩百二十章 從死第一個人開始,就不能停下來了第兩百八十三章 功勳舊臣不允許提功勳第三百七十五章 元妃:裁員裁到了大動脈?第兩百五十章 乾脆利落的收網第兩百章 官家有點太喜愛了!授官不能這樣授啊!第三百八十七章 萬衆矚目的歸來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后想殺人!(第一更)第六十三章 氣氛都到這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趙禎:我只信任一個人!(第二更)第四十五章 爲了查案,小抄一首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家在看榜時,解元在備考(第一更)第七十六章 破解雪地人頭之謎第四百七十章 “都君”掌握的絕學現世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陰溝裡的老鼠打回原形(第一更)第五百零八章 守禦國朝的重擔,要落在你的肩上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最好的挑撥就是如實相告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樁能影響京師房價的特大迷案(第二更)第一百二十四章 破不了的迷案就找狄解元,真是個小機靈鬼!(第一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同時交代的犯人,截然不同的供詞(第一更)第四百七十六章 “錦夜”:“司命”也不能相信了,叛了!都叛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發展江湖勢力的李元昊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元昊之母遇害事件》第七十二章 這纔是推理第九十一章 自己傷害自己,這叫“造作傷”!(第一更)第一十一章 三千貫酬謝,穩了!第八章 目標不是亂選的,是有備而來!第七十四章 賭上狄樑公的名義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人稱頌的“北俠”與老鼠洞裡的“盜首”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論過程正義,還是結果正義,先要有正義!(第一更)第一十一章 三千貫酬謝,穩了!第兩百一十三章 苦一苦武人,罵名他們來擔!第兩百六十六 你看!他們急了!(除夕快樂!)第九十六章 公孫策與狄進的推理碰撞(第三更)第三百八十九章 雄獅迴歸第兩百二十一章 說是何萬畏罪自殺,又沒說死沒死……第兩百三十六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盜匪第一百一十章 官家想看更新?抱歉,不寫!(二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后想殺人!(第一更)第兩百五十八章 都盼着我贏第四百零三章 《五鼎分屍奇案》第九十三章 劉從廣之死(第三更)第兩百六十一章 那個男人要回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給臉不要,那就別體面了!(第一更)第兩百零四章 丐首:坦白從寬,反倒是爲了兄弟之情?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不是你丟了兒子,你叫我拿什麼冷靜!(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五章 元妃:裁員裁到了大動脈?第四百七十一章 李德明,你的一部分兒子回來了!第兩百四十三章 他以爲他是神人麼?說剿匪就剿匪?第兩百九十章 兇手的動機第七十九章 神探也這麼能打?上架感言第兩百八十四章 《宮廷御宴中毒事件》第四十二章 防範於未然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覺得我又行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李元昊:我笑那歐陽春無謀,狄進少智第四百三十四章 狄相公衣錦還鄉第一百零八章 真相(第三更)第一百九十一章 “兄友弟恭”“相親相愛”“整整齊齊”第兩百八十四章 《宮廷御宴中毒事件》第四百二十三章 意外收穫,姐妹重逢第四十一章 抓錯人了?第五十一章 高考移民第三百四十九章 快別熱身了,你打不過這個宋使啊!第兩百二十七章 呂家車隊有罪惡啊!你看,死人了吧!第兩百零一章 三位神探對案件的剖析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小乙:公子身邊的人有點強……(第二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榮婆婆:狄省元的人還怪好的!第八十一章 郭家接待(第二更求訂閱!)第五十一章 高考移民第三百九十一章 你對我們沒用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本來想露臉,結果把屁股給露出來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后:不愧是狄樑公的後人,太讓人驚喜了(第三更)第兩百五十七章 晏殊和范仲淹強勢圍觀第兩百二十九章 朝堂重臣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