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泉州詢事

朝廷的敕書!

等黃琦一走,楊叢義顧不得地上的銀箱子,趕緊把文書打開,果然就見到了上面紅色的兵部大印。

承信郎,回易督造副使,清清楚楚的在敕書上,落款日期是紹興十八年正月初三。

楊叢義想大叫三聲,以示慶賀,終是忍住了,又看過一遍之後,才小心收起來。

湯鷽看着敕書,也是激動異常,連道幾聲“楊兄,我當官了”。

二人傻笑激動過後,這才注意到地上兩隻大箱子。

楊叢義打開箱蓋,白花花的銀錠子,大大均勻,擺放的整整齊齊,真是好看。

“楊兄,你也是有錢人了,一萬貫啊。”湯鷽笑道。

楊叢義起一個銀錠子,掂量了一下,問道:“湯兄,你說一萬貫錢算多嗎?”看着忽然見到這麼多錢,他有點不知所措,該怎麼花呢?

湯鷽笑道:“我哪知道,一萬貫錢能買良田百畝,能夠平民五口之家花幾輩子,夠奢侈之人一月開銷。”

楊叢義又道:“那這錢我們怎麼花。”

湯鷽道:“首先得買匹好馬,以後少不得跑路。”

楊叢義道:“是啊,我得先去趟泉州,把造船的事情定下來,後面事情一大堆,就我們兩人,想想就頭大。”

湯鷽道:“一步一步來,我們也急不得。”

楊叢義道:“銀子一人一箱吧,黃大人想的周到,沒錢我們可什麼都辦不了。”

湯鷽笑道:“可不是,有了這些錢,就能先請些人打下手。”

楊叢義蓋上箱蓋,道:“走吧,趁着天還早,趕緊搬家。我去找車,你收拾東西。”

二人分工,不多時找來馬車,齋舍裡的個人物品也收拾完畢。

天黑前,他們搬到了保民坊的一處小院,說小其實也不小,房屋有七間,收拾的乾乾淨淨,正好入住。

兩各選一間,當即住下,頓時就有了家的感覺,有了私密空間。

他們安頓下來之後,沒有再聚,而是各自開始寫信。

楊叢義先給陳大人寫信,把授官承信郎的好消息告訴他,對他好一番道謝,末了提到回易督造之事,若有回易督造處的人去安慶採購物資,請他提供便利。

他又想起天柱山裡的人來,想到宋頭領,那裡有不少人才,若能召集一些出來,當有大用,但現在顯然是做不到,官府和土匪是對立的,怎麼會出來,不過是想想。

除此之外,認識的就是一幫捕快了,偷奸耍滑成性,裡面幾乎沒有什麼可用的人才。難啊,沒人他可什麼事都辦不了,這該如何是好?

要不先找黃大人要幾個人?想想還是算了,要是黃大人有人可用,也不會找他們了。一切都得自己想辦法。

還是先把商船的事情定下來,這是重中之重,海船造不好,一切都是瞎折騰。

楊叢義又找湯鷽細談了一次,讓他坐鎮臨安,組建回易團隊,跟黃大人保持聯繫,有事能及時獲取黃大人的支持,另外可先請黃大人協調各地官窯,加緊燒製瓷器,日夜趕工,能燒多少燒多少,還有要把大肆收購絲綢布匹的消息廣爲傳播,以期開春之後,廣種桑樹,多養蠶吐絲織綢,五十艘船很龐大,要想裝滿難度極大,不提前佈置,恐怕完不成任務。

之後,楊叢義買了一匹快馬,帶上回易督造處的造船文書,直奔泉州而去。

每天騎行超過六個時辰,半個月後,楊叢義終於到達泉州,這個大宋現在最大最繁華的港口城市。

一進泉州城內,楊叢義就被大街兩旁無數的店鋪所吸引,各種貨物玲琅滿目,有些明顯不是大宋出產的物品,粗略一看,就能發現不少外國的東西,街上還能見到頭上纏黑巾的阿拉伯人,這對楊叢義的吸引力很大,既然要遠洋回易,那就走遠一點,走到中東去,走到北非去,這裡有阿拉伯人,找幾個人一起上路,溝通就不存在問題。

楊叢義看了幾眼街上的貨物,便催馬趕到泉州市舶司。

來到市舶司衙門外,楊叢義表明身份後,即被帶進去。

大廳內。

一官員與楊叢義相對而坐,手託茶杯,道一聲“請”。

楊叢義託着茶杯也道一聲“請”。

兩人各自喝過杯中茶後,將茶杯放下。

那官員道:“不知楊副使到市舶司來,所爲何事?”

楊叢義道:“嚴大人,朝廷要遠洋回易,我負責督造,受黃大人所託,來市舶司瞭解一下,每年有多少外國客商來泉州貿易,交易數額大約是多少,也好爲回易之事,做好準備。”

嚴大人回道:“外國客商每年成百上千,高麗的,倭國的,安南的,三佛齊國的,天竺一帶,甚至更遠的黑衣大食也有,當然多數是高麗和倭國,安南和三佛齊國的也不少,天竺和黑衣大食的客商比較少。至於交易數額,當在七八百萬貫左右。”

楊叢義又問道:“不知道大宋出海的商人,都往哪個方向?貿易幾何?”

嚴大人回道:“大宋出海較少,多以高麗倭國爲主,下南洋的也有,但人數較少,每年交易數額不低於三百萬貫。”

楊叢義道謝:“多謝嚴大人。”

嚴大人回道:“楊副使不必客氣。”

楊叢義又問道:“不知泉州港,最大能停靠多大的船隻,兩千料大船能停靠多少?”

嚴大人回道:“最大多大不好說,四千料大船以前在泉州港是停靠過的,現在常見的大船是兩千料、三千料,三千料大船停靠泉州港,滿載貨物能安全出港。至於能停靠多少大船,尚未統計,大船能停泊的港口有十一個,每個港口至少都能停靠十幾艘,想來停靠百艘應該不成問題。”

楊叢義道:“如此便好。這次朝廷要做回易,準備組建五十艘兩千料大船的船隊,到時候港口之事還得嚴大人多多關照,加以協調。”

“兩千料大船五十艘?”嚴大人被嚇了一跳,這朝廷是吃錯藥了吧,五艘兩千料大船的船隊就是大手筆,不管去哪,來回一趟都能賺取五六百萬貫了,五十艘那還得了!

楊叢義笑道:“嚴大人何故驚訝?”

嚴大人乾咳兩聲道:“兩千料大船出海的不多,海上常見的商船都在四五百料,朝廷要用五十艘大船回易,怕是難度不小。”

WWW ●ttκā n ●¢O

楊叢義道:“這次準備做遠洋回易,出去一趟不容易,船少船小,都不太合適。天竺、大食來的船有多大?嚴大人可知道?”

嚴大人想了想道:“水路遙遠,大船遇海風難以調頭,他們的船很小,都是一帆的船,一百料左右。”

一百料,這也太小了吧,根本裝不了多少貨物,能賺錢嗎?楊叢義很懷疑。不過隨即想到,天竺、大食送來的基本都是香料類的,一百料足夠他們賺不少錢了,回去再帶幾千匹絲綢,都是稀有貨物,一來一回也能賺幾十萬貫。

情況瞭解的也差不多了,楊叢義再次道謝之後,又道:“港口之事,還請嚴大人多多費心。”

嚴大人道:“楊副使請放心,任何商船都得爲朝廷船隊讓路,請轉告黃大人,我會全力配合。”

楊叢義笑道:“那就多謝嚴大人了。”

說完起身告辭:“改日再來叨擾,嚴大人留步。”

嚴大人還是將楊叢義送出廳外。

楊叢義馬不停蹄,一路催馬直去泉州造船場。

泉州造船廠,臨近海邊,善造海船。

像泉州造船廠這種大型造船廠,多數建造的都是朝廷用船,屬當地官府管理,是官辦船廠。

楊叢義趕到船廠,只見偌大的船廠裡,工匠並不多,在建的船隻也沒幾艘,心裡是很失望的,這種造船廠,如何能造五十艘大船?

花了不少時間,才找到一個正房屋裡打盹的老吏,就是造船廠的管事。

就在小房子裡,楊叢義當即表明身份,一問之下才知道,他是代管船廠,真正管事的費大人,基本不到船廠來。

但既然來了,還是先了解一下,再去找他吧。於是直接就向老史打聽起造船廠的經營情況。

“你們造船廠有多少人?忙的時候也是這麼多人?”

那老史回道:“不瞞大人,造船廠現在有一百多人,造的船少,就沒找那麼人。忙的時候有上千人,近幾年不怎麼造船,人就少了。”

楊叢義問道:“你們現在最大能造多大的海船?多久能造好?”

老史回道:“三千料的還能造,四千料的有些困難,三千料的大船三個月就能造好,要是急,兩個月也行。”

楊叢義又問道:“兩千料的船要多久建好?”

老史回道:“一般兩個月,快點一個半月。”

“如果是要五十艘呢?”

老史一驚:“五十艘?這太多了不好說。”

楊叢義道:“一年內就要船,有沒有建好的可能?”

老史道:“除非擴大船廠,一次造六艘,不然一年內沒辦法。”

楊叢義道:“建造一艘兩千料的船要多少錢?”

老史道:“八百貫左右。”

楊叢義道:“朝廷要的船多,錢不是問題,如果每艘船給一千貫,十個月內能不能把五十艘船造好?”

老史回道:“給的錢多能多招募些工匠,應該可以建好。”

楊叢義這才笑道:“好,這樣就好。船廠裡有沒有大船,帶我去看看。”

老史道:“大人請跟我來。”當即在前邊帶路。

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77章 好消息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750章 攻擊臨潢第275章 賺錢千萬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597章 散兵難擋第563章 孟氏姐妹第578章 金使挑釁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373章 記性不好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51章 挑花眼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382章 感同身受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472章 抽籤選將第8章 獄中傳道(下)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649章 好漢饒命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470章 臨安來人第326章 箭雨箭牆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258章 使團進城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62章 道長援手第132章 太學辯議(五)第651章 一衙兩府第454章 換錢之亂第675章 殲滅金軍第533章 爭相採購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344章 功勳覈查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459章 從軍歌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31章 鳳凰村第95章 慘敗而歸第54章 出發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636章 密謀奪命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288章 分歧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677章 大野澤第487章 合情合理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184章 親訓新軍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438章 再拉一人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456章 他們來了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789章 合圍燕京第464章 不得還魂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248章 離開孤島
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77章 好消息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750章 攻擊臨潢第275章 賺錢千萬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597章 散兵難擋第563章 孟氏姐妹第578章 金使挑釁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373章 記性不好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51章 挑花眼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382章 感同身受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472章 抽籤選將第8章 獄中傳道(下)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649章 好漢饒命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470章 臨安來人第326章 箭雨箭牆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258章 使團進城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62章 道長援手第132章 太學辯議(五)第651章 一衙兩府第454章 換錢之亂第675章 殲滅金軍第533章 爭相採購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344章 功勳覈查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459章 從軍歌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31章 鳳凰村第95章 慘敗而歸第54章 出發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636章 密謀奪命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288章 分歧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677章 大野澤第487章 合情合理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184章 親訓新軍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438章 再拉一人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456章 他們來了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789章 合圍燕京第464章 不得還魂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248章 離開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