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北金出擊

北金,遼陽。

身在遼陽的完顏雍採取一系列寬和的政策穩定後方,恢復生產,積蓄勢力,而在前方則是處處給完顏亮壓力。

燕京地理位置特殊,自從歸附完顏雍後,完顏亮再想派兵直接北上草原便沒有可能了,向東經渤海灣沿海通道直奔遼陽也不具備可行性,不拿下燕京,城內的守軍隨時可以切斷完顏亮大軍糧道和退後,將他們困死在狹長的海岸,甚至會被趕進海里。

正因爲佔據地理優勢,完顏雍稍稍壯大一些勢力之後,便馬上嘗試採取攻勢,將駐守北京臨潢府,震懾草原部落的兵力大部南調至燕京,南方一線軍力大增,有了主動出擊,與完顏亮正面對抗的資本。

於是在七月,聽聞宋廷發兵八萬,發動北伐戰爭,進攻濟州之後,身在遼陽,得知確切消息的完顏雍當即決定向完顏亮發動進攻,並許以三千匹戰馬重酬,要沈縉的山東義軍進攻德州和濱州,從東面牽制完顏亮軍隊。

八月十二日,燕京留守兼右副元帥完顏謀衍親率六萬軍隊南下,直取霸州。

八月十四日,完顏謀衍的先頭部隊在固安縣擊敗數千南金守軍,而後趁勝追擊至霸州。

八月十八日,完顏謀衍率大軍抵達霸州城下,一萬南金守軍閉門不出。

圍城之後,沒有立即強攻城池,完顏謀衍派隨行參軍爲勸降使,入城勸降,守軍不爲所動,殺勸降使,表明態度,並棄屍城外,誓與叛逆不兩立。

完顏謀衍怒,當即下令攻城。

三萬金軍全力攻城,從正午攻至黃昏,付出巨大代價之後,攻破霸州城。

城內一萬守軍全被斬殺,無一逃脫,就連城內百姓,也有半數死於亂軍之中,城內死屍太多,完顏謀衍未率大軍入城。

金軍離城,霸州城內百姓無法生存,盡數逃離,霸州一戰,淪爲空城,徹底被腐敗的死屍佔據。

八月二十二日,北金大軍抵達歸信縣,當地縣令早在得知霸州失守之時,便已攜家眷逃離,縣城百姓逃遁十之七八。

完顏謀衍率軍入城休整。

八月二十三日,保州、河間府各出兵四萬,分東西兩路,共擊歸信。

完顏謀衍偵知敵情,知保州軍勢弱,於是率大軍棄歸信,埋伏大軍於容城。

八月二十六日,保州金軍途徑容城,狂妄自大,一時不查,陷入完顏謀衍包圍之中,雙方大戰三個時辰,直至夜幕降臨,方纔收兵。

此一戰,保州金軍損失兵力進半,當晚便逃回保州城。

西路軍慘敗,而東路河間府金軍尚不知情。

完顏謀衍當晚便派遣近萬騎兵部隊從容城南下,直撲高陽,另派三千騎兵連夜返回歸信,由歸信南下,直奔河間府。

八月二十七日清晨,高陽縣城剛剛打開城門,一支金軍騎兵部隊衝入城內,滅殺城內守軍、縣官,封鎖縣城。

一天後,完顏謀衍率軍趕到高陽縣城。

同一天,從歸信南下的三千騎兵部隊在任丘北部遭遇河間府北上的四萬大軍,稍一接觸,便向北逃遁,而對方騎兵部隊緊追不捨,一路追出兩百餘里,直至霸州附近,方纔擺脫追擊。

八月二十九日,完顏謀衍部偵知河間府守軍只有不到一萬人,其餘大軍還在向歸信進發,準備與保州軍共擊歸信。

未免守軍發覺前方有異,退回河間,當天下午,完顏謀衍下令兵進河間城,趁守軍未歸,發動奇襲。

八月三十日上午,完顏謀衍親率大軍趕至河間城下,將四門圍困。

勸降半個時辰,城上守軍不予理會,於是當即下令攻城。

從上午進攻至正午,雙方各有損失。

休戰一個時辰之後,完顏謀衍下令繼續攻城。

並揚言,若在日落之前,河間城內守軍還不開城歸順大定皇帝,便是不死不休的仇敵,破城之時,與霸州一樣,雞犬不留!

城內守軍不理,北金軍隊猛攻兩個時辰,戰死數千人。

眼見城外金軍攻城不止,四門皆被封死,一個報信之人都出不去,面對瘋狂攻擊,河間城能守多久,誰的心裡都沒有底。

太陽漸漸偏西,正當完顏謀衍下令繼續猛攻之時,卻見城上忽然舉旗。

緊接着,城上喊話:守將已被殺死!

完顏謀衍得知此等消息,急令暫停攻擊。

片刻之後,城上丟下一顆頭顱。

燕京距離河間府並不算太遠,此地有多少駐軍,有哪些統兵官,一清二楚。

頭顱送至完顏謀衍眼前,確認身份,隨即下令停止攻擊,退後半里,令城內守軍出城歸降。

日暮時分,殘餘守軍攜留守府一衆官員出城歸降。

守軍雖降,不過留守府一衆官員並無幾人願意投降遼陽完顏雍,不但不願投降,甚至當着完顏謀衍的面大罵完顏雍是致亂禍首、亂臣賊子,就是死也不會投降完顏雍!

完顏謀衍不是心慈之輩,當即將不願歸降之人斬殺於陣前,以震懾歸降將士之心。

殺完人後,大軍順利入城,接管河間府防禦。

兩日後,完顏謀衍偷襲河間府得手的消息傳到真定府,傳至從河間府北上討伐完顏謀衍的金軍耳中,真定府當即責令保州軍馳援河間府,又令河間府守軍速歸,奪回城池!

九月初五,河間府守軍匆忙返回河間城下,完顏謀衍率軍出戰,一戰擊敗回援的疲敝之師,斬殺五千餘人,河間守軍退回章丘休整。

九月初九,保州軍收復高陽後,姍姍來遲,三萬大軍在河間城外五里之外紮營,完顏謀衍閉城不出。

九月十二日,保州軍、河間守軍相約,攻擊河間城,完顏謀衍下令鞏固城防。

九月十五日,兩軍六萬餘人聚於河間城下,二話不說,便對河間城展開猛烈進攻。

雙方激戰數個時辰,各有損傷,而後收兵休整。

第二日,雙方再次激戰於城下,完顏謀衍守城不出,未得戰果。

第三日再戰,各有損傷,保州軍、河間守軍未能攻上城池。

第四日又戰,同樣沒有結果。

雙方連戰十日,將士疲憊不堪,爲防發生意外,不得不暫時停戰休整。

十月初一,真定府援軍三萬抵達河間城外,南金軍隊數量開始佔據絕對優勢,於是馬上發起車輪戰,各軍輪番上陣,攻擊河間城。

完顏謀衍當即改變策略,在保證城池安全的情況下,迅速推行輪戰,讓大部分軍隊保持足夠體力和精力,以防城外金軍忽然全軍壓上,一舉破城。

數日後,城外攻城金軍果然乘夜發動猛烈攻擊,全軍壓上,力圖一戰破城。

完顏謀衍親自上城指揮督戰,激戰半夜,方纔挫敗對方的強大攻勢。

經此一場惡戰,雙方各自損兵達五六千人。

此戰過後,城外南金軍依然每日攻城,但實際明顯縮短,每次只攻打不到半個時辰,就如同例行公事一般,而四門圍困,卻沒有絲毫放鬆。

完顏謀衍知道對方的意圖,對方不外乎是想切斷他們的糧草補給。

不過此舉多餘了,完顏謀衍從燕京領兵出發,就沒有想過要從後方運送糧草,他的策略是搶奪對方城池中的糧草補給軍隊,若不能破大城,便破些小城,儘量給完顏亮製造些恐慌和壓力,若能破大城,奪得糧食之後,能駐守則駐守,不能駐守則毀城離去。

他有五萬軍隊,單單純騎兵部隊就有兩萬人,急行軍時,來去如風,在野曠之中,對方想要留他,沒有數倍兵力,沒有提前佈置,根本不可能。

他的騎兵都是收復自北方草原各部落的勇士,縱使對方兵力再多,誰又能包圍得了他們?

大城都有大量糧草儲存,霸州糧草夠五萬人吃半個月,河間府的糧草更多,五萬人吃上三個月根本不是問題。

但拿下河間府的那一天,完顏謀衍便知道河間府不是久留之地,等糧食吃完,他們就得突圍北歸,若發生意外,糧食不夠,城內的百姓便只能驅趕出城,反正大軍離開時,不可能帶着百姓,這民心不歸他收復,他想要的只是城池和土地。

完顏亮與完顏雍的大軍在河間府形成對峙,與此同時,雙方各有數千騎兵在四處遊走,伺機攻城掠地,劫掠名義上歸附對方的縣鎮。

一時之間,河間府以北,燕京以南的廣大區域,沒有一處是安全的,沒人知道他們何時會被對方的騎兵劫掠,整日提心吊膽。

無數百姓在聽聞周邊城鎮出現劫掠騎兵後,棄地而逃,紛紛向東,逃至亂軍很少出現的沿海地帶,而後一路南逃。

北方百姓逃至濱州,聽聞此地宣揚,良田復耕,兩年免賦,開墾荒地,三年免賦,紛紛求證真僞。

當地官府施粥,接濟逃難百姓,而後承諾,願在此地定居者,官府低息借糧渡災,免費贈送農具。

逃難百姓聞知,無不叩頭謝恩。

半個月內,登記借糧定居的難民達三千餘戶。

而後由州府分至各縣,劃地而居。

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751章 罷兵回撤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297章 趁勝西進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61章 飛蛇第579章 戰和逃第696章 金人求和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792章 放權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313章 攻陷涼山第429章 這是機會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64章 道別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68章 切磋試技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134章 太學辯議(七)第714章 選才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603章 應變第792章 放權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126章 別了第518章 分頭行動第571章 遼陽府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42章 成功營救第513章 當有作爲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345章 精明的掌櫃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604章 戰敗之怒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36章 殺戮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43章 埋伏第46章 回城覆命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480章 雨夜心冷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305章 地道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112章 郎君風流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323章 謀劃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157章 物資供應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253章 平安歸來第74章 演技逼真第58章 青石崖第308章 遊奕軍李耕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768章 隔河對峙第107章 通名報姓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397章 夫人教劍第59章 夜半蛇影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53章 議事第671章 潰逃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147章 學子參軍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
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751章 罷兵回撤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297章 趁勝西進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61章 飛蛇第579章 戰和逃第696章 金人求和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792章 放權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313章 攻陷涼山第429章 這是機會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64章 道別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68章 切磋試技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134章 太學辯議(七)第714章 選才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603章 應變第792章 放權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126章 別了第518章 分頭行動第571章 遼陽府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42章 成功營救第513章 當有作爲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345章 精明的掌櫃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604章 戰敗之怒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36章 殺戮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43章 埋伏第46章 回城覆命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480章 雨夜心冷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305章 地道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112章 郎君風流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323章 謀劃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157章 物資供應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253章 平安歸來第74章 演技逼真第58章 青石崖第308章 遊奕軍李耕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768章 隔河對峙第107章 通名報姓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397章 夫人教劍第59章 夜半蛇影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53章 議事第671章 潰逃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147章 學子參軍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