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急功近利

隨着江淮一帶的宋軍持續北上,歸德府縱使有五萬兵力也頂不住圍攻,爲保存軍力,完顏亮下令金軍向汴京方向撤退,收縮防線,便能集中兵力。

最終金軍在距離汴京幾十裡外的蘭陽、通許縣、杞縣、尉氏縣一線,部署成了能相互支援、策應的堅固防線。

防線建成,宋軍的進攻勢頭便被阻。

張浚、成閔部被阻於杞縣,吳拱部被阻於尉氏縣,楊叢義部被阻於蘭陽縣,宋軍雖有十五萬大軍壓境,但要想攻陷汴京,目前來說基本不可能。

以完顏亮和一衆朝臣、將帥的判斷,即使宋軍全軍壓上,能將金軍從汴京外圍幾十裡逼退至汴京附近都不可能,更別說圍困汴京。

完顏亮和一些將帥雖對宋軍北伐保持樂觀,但朝臣們的心思卻都在北方,南邊不是久居之地,何況宋朝還換了年輕氣盛的新皇。

宋太祖之後,新皇登基,勢必要有一番作爲,才能告慰先祖,並向天下臣民證明他的確配得上皇位。

正因爲看清了宋朝的朝局,完顏亮的朝臣明知目前宋軍並不能把汴京如何,但還是十分擔心,因爲汴京從此之後,不會再安寧,不如早些回北方去。

但完顏亮不開口,沒人敢提議將都城遷離汴京。

於是汴京便在人心浮動中,迎來了大雪紛飛的冬季。

張浚、吳拱率領的大宋北伐軍在汴京外圍杞縣、尉氏、通許等地,與駐守大軍的金軍陷入對峙僵局,宋軍不敢輕動,金軍也沒有冒險出擊的意願,這一僵,便不知要僵到何時。

完顏亮和汴京朝臣已經得知完顏雍的軍隊被限制在河間府,不得輕動。

自兩年前起,三方對峙一年多,宋國和完顏雍先後發起的攻擊,在四個多月後,隨着完顏亮收縮戰線退守,三方再次陷入僵局之中。

對哪方勢力有利,暫且不說,反正對張浚爲首的大宋主戰派來說,他們等不起,因爲他們的年齡在那裡擺着,若北伐軍不能一鼓作氣取得戰果,他們就很難看到恢復中原的那一天,不能恢復中原,他們便很難在青史上留下姓名。

張浚不能等,陳康伯不能等,他們年過六旬,精力不濟,自己也知道恐怕時日無多。

臘八過後,連晴多日,積雪融化。

張浚得臨安書信催問北伐形勢,信中直言,應當在年前取得更大的戰果,爲皇上賀喜,給隆興元年一個美好的結局。

其實張浚自己也十分着急,但無奈連續幾場大雪,打亂了作戰計劃,大宋軍隊沒法主動出擊。

現在天晴,冰雪融化,正是出征之時。

臘月十二,張浚與吳拱相約,讓對方出三萬人,他出五萬人,於臘月十八兩軍共擊通許。

臘月十五,張浚得吳拱回覆,同意率軍繞道共擊通許。

臘月十八,吳拱、成閔兩軍會合於通許城外,金軍閉城不敢出,宋軍休整準備兩日。

兩天後,臘月二十日,吳拱令所部攻西門,成閔令所部攻東門。

激戰兩個時辰,未能破城,宋軍損失慘重,鳴金收兵。

當晚,金軍派出小股部隊出城,夜襲宋軍營地,雖被擊退,宋軍將士未得安心休整。

第二日,兩軍再戰,攻擊之勢更猛。

城內城外士兵激戰數個時辰,西城門破,吳拱軍攻入城內數次,均被金軍擊退。

與此同時,成閔部攻城不利,傷亡慘重,攻勢減弱,未能給金軍城防足夠壓力。

兩軍戰至日暮,各自收兵。

金軍連夜休整西城門,重建城防。

是夜,金軍再次夜襲宋軍營地,將士未襲擾所攪,一夜無眠。

第三日再戰,宋軍攻勢已有所減弱,交戰一天,未得戰果。

同一天,尉氏、杞縣各派數萬金軍馳援,於十裡外駐軍策應。

偵知金軍來援的消息,宋軍底層士兵馬上人心浮動,加之連日來沒能得到休整,又喝風受凍,士氣更加低沉,無再戰之心。

當晚,天氣忽變,北風呼嘯數個時辰之後,天降鵝毛大雪。

這次攻擊通許,本就是速戰,全軍沒有攜帶更多糧草,最多有五天攻城時間,三天不能攻下城池,就該考慮退路。

如今忽然天降大雪,一旦大雪封路,宋軍在城下必定進退兩難,後方補給也很難跟上。

又聽聞攻城不利,將士軍心已失,經一衆統制官鼓譟之後,成閔當即決定連夜退兵。

未等退兵消息傳開,成閔便帶着親衛部隊在中軍護衛下,率先離營而去。

聽聞中軍護送主將撤退,各部將士當即拔營追隨,全速向杞縣方向的大營退走,風雪黑夜中,完全顧不得相互掩護,更別說陣型。

城內金軍偵知宋軍撤退,當即派兵趁夜追擊,隨後掩殺。

在宋軍營地十里外策應的金軍得知宋軍連夜撤退,也迅速攔截追擊。

風雪中,宋軍無心抵抗,只想跟着主將逃命。

於是一場追擊戰在通許以東廣闊的土地上展開,在單方面的攻擊下,無數奔命不及的宋軍士兵,命喪金軍刀槍之下。

追擊戰中,身負鐵甲的步兵根本跑得過身垮戰馬的輕騎兵,這是一場單方面的殺戮。

而在城西則是另一番光景。

吳拱聽聞成閔忽然率軍撤離,當即下令前軍前出一里佈下防禦大陣。

黑暗中,城內金軍不知城西宋軍營地內情,派出數千騎兵探營,很快被宋軍包圍,只有數百騎趁夜逃回城內。

而後,吳拱下令趁勝攻城,前軍將士再次撲向已經修復的西城門,城內金軍匆忙調兵防守,險些被宋軍攻破城門。

就在前軍攻城之時,吳拱下令所部後軍變前軍,連夜後撤五里,中軍原地佈陣待命。

待後軍撤出五里,即刻傳令攻城的前軍部隊撤退。

城內金軍眼見攻城宋軍匆匆撤退,城西主將馬上明白宋軍攻城是假,掩護大部隊連夜撤退是真,於是當即打開城門,率軍隨後追擊。

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剛剛追出不到三裡,堪堪追上撤退的宋軍,不想左右忽然衝出無數宋軍將他們包圍。

風雪黑暗中,敵情不明,匆忙之間,金軍主將以爲中了宋軍誘敵之計,爲城池安全,馬上又下令退兵回城。

可風雪夜晚,視線模糊,又是滿懷信心的追擊,現在突遇宋軍埋伏,早無陣型可言,軍令也根本傳不出多遠,出城追擊的金軍馬上陷入混亂之中,一部在拼命與宋軍作戰,一部匆忙撤退,還有一部分不知發生何事,原地打轉,等待軍令。

最終,經過將近半個時辰的激戰過後,尚未來得及逃出包圍圈的金軍被殲滅,黑夜中,不知戰果幾何。

滅掉追擊的金軍之後,中軍馬上全軍撤退。

沒多久,便追上在五里之外佈陣等待的後軍。

而後,中軍依吳拱所命,像前軍一樣,繼續向後撤退五里,留下後軍在後掩護撤退。

原本從尉氏趕來,在吳拱部營地十里之外駐軍策應的金軍,探知宋軍忽然撤退,打算趁亂進攻,卻又不敢大舉進攻,便派出千人試探,不想在黑暗中稍一接觸,便被宋軍擊敗,只有數百人逃回,於是這支不足萬人的金軍部隊匆忙北撤五里,避開宋軍撤退線路,以防被宋軍包圍。

逃回通許城裡的金軍,剛剛返回城內,便聽隨後趕回來的探子回報,宋軍已經大舉撤退,金軍主將頓時懊悔不已。

此戰過後,西城門被攻破,一定會被追責,想到此番追擊又失利,城西金軍主將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生氣。

片刻之後,打定注意,必須趁宋軍匆忙撤退之時,拿到足以抵罪的戰功,不然等待他的恐怕不僅僅是降職、去職,現在是非常時期,一旦局勢緩和,開始追責,他不但官職不保,很可能還會治罪。

主意已定,未及通報通許大軍主將,城西守將當即便率所部萬餘人再從西門出城,直追撤退的宋軍而去。

風愈狂,雪愈大,通許縣東西兩個方向的宋軍和金軍面臨正好相反的處境。

成閔帶着親衛軍在兩萬中軍護衛下,冒雪一路疾奔杞縣東面的大營,而在他們身後是金軍三千輕騎,金軍頂風冒雪追擊,所到之處,只需在昏暗中尋找目標,揮刀向正在地上奔跑的宋軍砍去。

輕騎緊追不捨,宋軍只顧逃命,將軍騎馬逃,士兵只能憑藉兩條腿,有的馬的指揮將官全都逃跑在前,後軍根本無人指揮,只能悶頭隨大流往前拼命跑。

隨着風雪越來越大,視線越來越不清晰,成閔部被落在後面的幾萬士兵,被金軍輕騎兵一衝,很快分散成幾部分,風雪中很難睜開眼睛,根本分不清方向,只能憑感覺逃命。

可宋軍士兵能不能逃脫一命,一看自己,二看金軍,三看天命,但最終靠的還是自己。

通許縣西邊的宋金兩軍,命運不同。

從城西追出,追了撤退宋軍將近一個時辰的金軍,終於追到了宋軍,但等待他們的卻是似乎無窮無盡的伏兵。

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33章 人心本善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657章 獻城第739章 合圍關中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469章 將校重聚第23章 兇犯越獄歷史背景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81章 重生第246章 湯鷽的秘密第598章 援軍天降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63章 解圍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166章 初見陸游第622章 江防分歧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296章 水淹敵軍第85章 施主道長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786章 出路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191章 議定諸事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722章 硬化官道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597章 散兵難擋第776章 以雪爲牆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157章 物資供應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653章 奪城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732章 三選一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643章 戰和不一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517章 同心共事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11章 漏洞百出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561章 香水賣誰第282章 宣威軍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56章 定計第732章 三選一第297章 趁勝西進第671章 潰逃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509章 匆匆再見第675章 殲滅金軍第600章 退敵之策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513章 當有作爲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45章 合圍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625章 拒敵之策第112章 郎君風流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621章 經歷(二)第612章 請纓挑戰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382章 感同身受第464章 不得還魂第263章 道長險勝第501章 回家第291章 全軍合圍第279章 中秋之約
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33章 人心本善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657章 獻城第739章 合圍關中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469章 將校重聚第23章 兇犯越獄歷史背景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81章 重生第246章 湯鷽的秘密第598章 援軍天降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63章 解圍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166章 初見陸游第622章 江防分歧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296章 水淹敵軍第85章 施主道長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786章 出路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191章 議定諸事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722章 硬化官道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597章 散兵難擋第776章 以雪爲牆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157章 物資供應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653章 奪城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732章 三選一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643章 戰和不一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517章 同心共事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11章 漏洞百出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561章 香水賣誰第282章 宣威軍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56章 定計第732章 三選一第297章 趁勝西進第671章 潰逃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509章 匆匆再見第675章 殲滅金軍第600章 退敵之策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513章 當有作爲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45章 合圍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625章 拒敵之策第112章 郎君風流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621章 經歷(二)第612章 請纓挑戰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382章 感同身受第464章 不得還魂第263章 道長險勝第501章 回家第291章 全軍合圍第279章 中秋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