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邊關事

京城的事情很快傳到了邊關。

石守信跟遼人正在僵持,石守信是沙場老將,因此就算遼人來勢迅猛,他仍舊給抵擋了回去。

而當他得知趙匡胤駕崩,趙光義繼承皇位之後,他突然震了一下。

雖然他離開京城的時候趙匡胤的身子骨已經很差了,可他還是沒有料到趙匡胤會駕崩的這麼快。

而當他得知這些消息後,他與遼人打就更加瘋狂了。

一直一來,他石守信都是趙匡胤的人,他從來不曾跟晉王趙光義叫好過,如今趙光義當了皇帝,那他石守信若是想在朝堂上好好生存下來,就必須有生存下來的資本才行。

怎樣纔算是資本?

保衛大宋就是資本,所以他一定要打好這一仗,一定不能在這一仗上出現任何失誤。

而就在石守信這樣想的時候,遼軍之中,耶律賢進攻的也更爲厲害了。

趙匡胤駕崩的消息傳來之後,耶律賢很興奮,他覺得這是他們遼人滅掉大宋的機會,因此他們絕對不能放過。

不過他們也覺得有些失算,比如說大宋的皇帝不是魏王趙廷美而是晉王趙光義。

不過他們顧不了這麼多了,在他們看來,大宋皇權交替,朝中必定混亂,他們根本無心顧及這邊的事情,因此現在是他們攻下大宋守城的最好機會。

塞外寒風肆虐,雪花紛飛,在這樣的天氣裡,廝殺不止,鮮血染紅了那些斑駁的城牆。

京城。

趙光義登基之後,京城雖時有混亂,但很快都被趙光義給鎮壓了下去。

因此,短短几天,京城已是平靜下來。

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跟趙光義的賞罰分明是分不開的。他有這個本事鎮壓任何叛亂,而且他能夠讓朝中的人都無話可說,都找不出毛病。

當然,趙普這個老宰相初上任所表現出的十足熱情,也是讓京城很快平復下來的原因。

京城平靜之後,趙光義接下來就要大刀闊斧的進行建設了,他是一個比趙匡胤還有志向遠大的人。而他更想超越趙匡胤所有的一切,所有他不可能滿足現狀。

爲此。在他登基後的第五天,趙光義在早朝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治國方略,大家對這些治國方略一番評論後,在趙光義顯得很心胸開闊的情況下,留下了一些好的,把大多數大臣都反對的給剔除了。

而除了這些治國方略外,趙光義還提出了一件事情,那便是現在大宋周邊只剩下了兩個國家,北漢和吳越。他們是先收服吳越還是北漢?

當趙光義提出這個問題之後,柳味知道,趙光義終於要動手了,他要讓自己的皇位做的更穩,就必須有足夠的威望才行。

趙匡胤在位時滅了很多國家,那他趙光義也必須如此,甚至把趙匡胤沒有完成的北伐遺願進行下去。

而對於趙光義提出的這個問題。朝中大臣有不同的看法。

“聖上,吳越勢小,我大宋若是出兵,比能在一個月內滅掉吳越,因此臣的建議是先滅吳越,吳越之地糧倉豐盛。有了吳越之地,我大宋以此爲後盾,又沒有了後顧之憂,要滅北漢這塊硬骨頭,可就好辦多了。”

一名大臣站出來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而他剛說完,立馬有大臣站出來表示附議。並且說什麼先難後易,解決了吳越之後,他們就可也騰出兵力來全力對付北漢。

而就在這些大臣議論紛紛的時候,也有人站出來持反對意見。

“聖上,臣覺得先滅北漢比較好,趁聖上剛登基,我大宋士氣如虹,一舉滅掉北漢,讓天下百姓看看,我大宋新一任天子也是有雄才大略的。”

站出來說話的官員是盧多遜,現在的他雖是魏王的人,可趙光義都當上皇帝了,他自然要表現的更爲忠君一些才行的。

而盧多遜最是擅長察言觀色,他知道趙光義想要給自己立威,因此便提議先滅北漢,滅了北漢纔算立威嗎,可若是滅了吳越那樣的附屬國,就顯得趙光義只會捏軟柿子了。

盧多遜這麼一說,其他大臣吩咐表示附議。

而朝中一旦有了兩個不同意見的事情,雙方必定會因此而辯論不休。

朝臣議論紛紛,有說打吳越好的,有說打北漢好的,趙光義心中是想先滅北漢的,只是他覺得盧多遜說的理由無法服衆,難道只是爲了給自己立威就發動戰爭去滅北漢嗎?

這言論豈不是要陷他與不利境地?

趙光義不是笨蛋,因此就算他真的贊成盧多遜的提議,可也不能因爲盧多遜的提議而認同北伐。

所以這個時候,他將目光投向人羣中很安靜的柳味:“柳愛卿,對於是北伐還是南征,你有什麼看法?”

趙光義這麼一問,朝堂之上頓時安靜了下來,而後所有人都望向了柳味,柳味露出一絲淺笑,道:“聖上,微臣覺得,還是先北伐的好。”

柳味不是笨人,既然知道趙光義想給自己立威,又怎麼可能同意先滅吳越。

聽到柳味這話,趙光義心中暗喜,但卻並沒有表露出來,只繼續問道:“柳愛卿贊成北伐,不知可有理由?”

柳味笑了笑,道:“臣想試問聖上,滅北漢和滅吳越,那個難那個易呢?”

聽到柳味突然問出這麼一個問題,大家都有些不理解,這麼明顯的事情,柳味怎麼問得出口?

像這樣的問題,趙光義若是回答就顯得太笨了,因此趙普很適時的站出來替趙光義解決了尷尬的情況:“柳大人,自然是滅北漢難一些,滅吳越容易了,你這麼問,是什麼意思?”

羣臣紛紛表示質疑,柳味笑了笑,道:“是,趙大人所言甚是,不過我還想再問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攻打北漢,吳越會不會從後面偷襲我們?如果我們攻打吳越,北漢會不會從北漢偷襲嗎?”

柳味問出這個問題之後,所有人頓時都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北漢是塊難啃的骨頭,他們如果去滅吳越,北漢一定會感到危機,進而對大宋先下手,可如果他們先攻打北漢,以吳越王軟弱的樣子,斷不敢在背後搞小動作的。

第439章 孩童第475章 張齊賢的辦法第445章 久等不至第436章 同歸第414章 喝醋第262章 南唐有事第24章 風雨亂第424章 夜宴第429章 銀子交給我就行了第262章 南唐有事第498章 自卑感第505章 炸藥第365章 四方雲動第503章 山重第99章 提親第465章 夜談第553章 調查結果第21章 盤龍棍第389章 偏愛第507章 不識趣第77章 驚殺第402章 死亡來臨第83章 喜慶第206章 觀望第112章 科舉改革第14章 借勢而上第408章 冬臨第517章 定案第337章 震怒第486章 失敗第6章 端午盛會第545章 登門拜見第480章 夜襲第356章 信你第53章 學府書院第466章 敗城第524章 塵埃落定第94章 雪印第533章 捕風捉影第78章 誰殺了他第303章 誣陷第272章 踢館第225章 生意外的生意第307章 意想不到的監軍第326章 作壁上觀第359章 劫數第286章 驚懾第213章 破敵第482章 死亦相隨第130章 野心第374章 新嫁娘詩第159章 端州事第86章 京城外第278章 比比比第346章 各有心思第158章 背後有人第133章 大膽提議第249章 命令第295章 邀約第133章 大膽提議第485章 提拔第201章 敵蹤第347章 壓制第43章 上達天聽第388章 滅宋大計第331章 往事如風第523章 急的久了點第203章 赴會第91章 南唐事第109章 上元佳節第80章 明志第3章 秦家娘子第47章 驗屍第138章 逼之第404章 算計第553章 調查結果第189章 初步想法第464章 不得第401章 良士謀第273章 汴京城的兩大風波第169章 區別對待第514章 僅有的東西第126章 步步爲營第226章 無功而返第323章 冷眼時局第257章 爭議第275章 夜攤第395章 殘忍第415章 奇怪的災民第246章 李煜的才情第527章 耶律賢的打算第216章 河漲第45章 運謀第455章 抉擇一談第174章 禁酒令第456章 不急第512章 各自心思第14章 借勢而上第369章 皇帝的爲難第429章 銀子交給我就行了
第439章 孩童第475章 張齊賢的辦法第445章 久等不至第436章 同歸第414章 喝醋第262章 南唐有事第24章 風雨亂第424章 夜宴第429章 銀子交給我就行了第262章 南唐有事第498章 自卑感第505章 炸藥第365章 四方雲動第503章 山重第99章 提親第465章 夜談第553章 調查結果第21章 盤龍棍第389章 偏愛第507章 不識趣第77章 驚殺第402章 死亡來臨第83章 喜慶第206章 觀望第112章 科舉改革第14章 借勢而上第408章 冬臨第517章 定案第337章 震怒第486章 失敗第6章 端午盛會第545章 登門拜見第480章 夜襲第356章 信你第53章 學府書院第466章 敗城第524章 塵埃落定第94章 雪印第533章 捕風捉影第78章 誰殺了他第303章 誣陷第272章 踢館第225章 生意外的生意第307章 意想不到的監軍第326章 作壁上觀第359章 劫數第286章 驚懾第213章 破敵第482章 死亦相隨第130章 野心第374章 新嫁娘詩第159章 端州事第86章 京城外第278章 比比比第346章 各有心思第158章 背後有人第133章 大膽提議第249章 命令第295章 邀約第133章 大膽提議第485章 提拔第201章 敵蹤第347章 壓制第43章 上達天聽第388章 滅宋大計第331章 往事如風第523章 急的久了點第203章 赴會第91章 南唐事第109章 上元佳節第80章 明志第3章 秦家娘子第47章 驗屍第138章 逼之第404章 算計第553章 調查結果第189章 初步想法第464章 不得第401章 良士謀第273章 汴京城的兩大風波第169章 區別對待第514章 僅有的東西第126章 步步爲營第226章 無功而返第323章 冷眼時局第257章 爭議第275章 夜攤第395章 殘忍第415章 奇怪的災民第246章 李煜的才情第527章 耶律賢的打算第216章 河漲第45章 運謀第455章 抉擇一談第174章 禁酒令第456章 不急第512章 各自心思第14章 借勢而上第369章 皇帝的爲難第429章 銀子交給我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