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長城險

北漢亡。複製網址訪問

太原城,皇宮。

趙光義望着投降的劉繼業,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得意。

北漢在大宋北邊頑固了這麼多年,他的皇兄都沒能滅掉的國家,被他給滅了,而且還收服了北漢最厲害的將領劉繼業,如此一來,等他回到開封城後,萬民歡呼,他這大宋新主的位子也就坐的更爲安穩了。

這樣想着,趙光義望向劉繼業道:“愛卿乃忠君義士,朕相信在北漢時你能忠於北漢,在我大宋亦能忠於我大宋,朕聽聞你本姓爲楊,如今既然歸我大宋,還是改回原來的姓氏吧。”

劉繼業聽到這話,心中一震,這劉姓乃是北漢後主劉繼元爲了表彰他給賜的國姓,可以說是他的榮耀,只是他也清楚,如今北漢已亡,他若再用劉姓,反而讓人以爲他對北漢念念不忘,既然已經投降大宋,又何必令大宋皇帝對自己猜忌呢?

念及此,劉繼業立馬跪下道:“謹聽聖諭。”

見楊繼業還算聰明,趙光義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而後將目光投向其他大臣,道:“此次北伐,有功之臣頗多,等班師回朝之後,朕再論功行賞,如今之際,卻是有件大事需要我們去辦的。”

聽到趙光義這話,衆人已是都有點不解,如今北漢已滅,他們北伐的目的也算是達到了,按理說現在應該班師回朝,那趙光義說的這件大事是指什麼?

有人不解,但對於另外一些人則如同明鏡,比如說柳味,比如說大宋老將曹彬。

如今趙光義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剛滅北漢,肯定想要趁此士氣直奔遼人之地,奪回燕雲十六州的。

無論是五代十國,還是現在,燕雲十六州對於這些人來說都是一種痛,一種說不出的通。他們漢人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長城,就這麼拱手讓人了,這簡直就是恥辱?

當然,最爲重要的是,沒有了燕雲十六州,整個大宋就沒有阻礙遼人進入中原的屏障,這對整個大宋來說是極其不安全的。就如同趙匡胤說的那樣,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沒有燕雲十六州。趙光義也睡不着。

就在衆將疑惑的時候,趙光義悠悠的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如今我大宋兵力強盛,已橫掃多過,但惟獨這遼人最是可惡,他們佔據燕雲十六州不還,讓我中原百姓時刻遭受被侵襲之險,這怎麼能行?”

“朕之心願,不再北漢,而在於遼人。在於燕雲十六州。”

趙光義這麼一說,衆人頓時一驚,而後已是明白趙光義的意思,而明白之後,衆將頓時激起高昂起來,如今他們剛打了勝仗滅了北漢,個個都很興奮。因此就算對遼人用兵,他們也不怕。

“遼人欺我中原百姓太甚,聖上有意滅之,我等願效死命。”

“末將亦如是。”

“…………”

“………………”

衆人紛紛表態,一時間把氣勢頂到了極致,此情此景。可用君臣一心,士氣如虹來形容,而剛剛投降大宋的楊繼業看到此情此景,亦是心頭一震。

若是北漢能有此凝聚之力,何懼遼人大宋?

而當楊繼業心頭一震的時候,趙光義突然望向楊繼業道:“素問楊愛卿與遼人交戰頗久,對遼人十分熟悉。也是有志收服燕雲十六州,不如此行隨朕同行如何?”

聽到趙光義此話,楊繼業心頭一驚,他以前在北漢的時候,早聽說過各國投降大宋後的情況,無論文臣武將,皆是軟禁京城,不予重用,如今趙光義突然讓自己跟隨,是對自己恩寵嗎?

難道他就不怕自己突然又反了?

楊繼業有些不解,但還是突然跪了下來:“臣領命。”

不管怎麼說,楊繼業是真的有志收服燕雲十六州,甚至他看的比趙光義都要長遠,燕雲十六州雖然不大,但有長城之險,得知可保中原不再遭受外族的侵擾,除此之外,有了燕雲十六州,以後要與西域各國通商,也更爲方便。

自從大唐滅後,中原各地已很少與西域各國通商,絲綢之路幾乎斷絕,若有燕雲十六州,便可以此控制河西走廊,重開絲綢之路。

大宋是個重視經商的國度,到那個時候,百業復甦,百姓必能安居樂業。

就爲此,他楊繼業哪怕粉身碎骨,也是要收回燕雲十六州的。

見楊繼業如此,趙光義對他更是欣賞,而後望向衆人,道:“既然大家衆志成城,那我們不日便出發直逼遼人老巢,只不知各位愛卿可有應敵之策?”

聽得趙光義此言,衆人相互張望,而後曹彬站出來道:“聖上,要攻遼人,必先過長城,只不過長城建造雄偉,比很多城牆還要難以攻破,再加上長城上頗多瞭望臺,我們稍有異樣便會被遼人發現,想要攻入遼國境內,並非易事。”

曹彬此言不假,趙光義雖然對滅掉北漢很興奮,但還沒有喪失理智,聽完曹彬話後,他點了點頭:“曹愛卿所言不錯,那麼不知曹愛卿可有什麼良策攻城?”

“若能調開遼人大部分主力,而我大宋將士選一處絕佳之地集中兵力進行進攻,興許衝進去也不一定。”

曹彬剛說完,旁邊的潘美已是站出來道:“若只前幾天,此方法興許還能用,但我們剛接到消息,石守信將軍與遼人一戰,將遼人打的節節敗退,如今遼人只怕已經退回長城以外了,我們再想進攻,只怕難了。”

潘美說完,衆人皆是一嘆,而他們對此也很清楚,爲了牽制遼人對北漢救援,石守信帶兵與遼人開戰,只是遼人也不傻,當他們看到北漢已經無可救藥的時候,他們怎麼可能還會跟石守信死拼,他們勢必會退回遼國境內,以防宋軍在滅掉北漢之後對他們進行包圍之勢。

如今遼人已經退回去,再想引他們調離長城,怕是不容易了。

時機已經失去,想要找回似乎不可能了,世間很多事情,似乎都是如此。

而就在這個時候,楊繼業突然開口道:“興許還有一個辦法能夠滅掉遼國,收回燕雲十六州。”

第43章 上達天聽第339章 腹內龜病第16章 忽臨大難第495章 安排第342章 重審第518章 節外生枝第51章 一波未平第539章 府中藏屍第174章 禁酒令第396章 事定第200章 海途第201章 敵蹤第537章 約面第454章 暗殺第56章 加官第516章 秘方第510章 疑慮第143章 郡主的心結第264章 攻南唐第483章 畏罪自殺第144章 月夜襲殺第527章 耶律賢的打算第544章 我也是來要地的第478章 對峙第282章 驚覺第95章 驚喜第208章 投靠第404章 算計第90章 傳言有幻第489章 棋高一着第71章 聲勢第329章 西北望長安第328章 開春大事第402章 死亡來臨第140章 彼此心思第323章 冷眼時局第255章 朝難第527章 耶律賢的打算第157章 血的教訓第501章 宰富第393章 冷風第502章 引流第139章 離京之前第110章 猜謎第264章 攻南唐第195章 挑釁第487章 震怒第11章 老計重用第505章 炸藥第398章 變化突生第260章 死在獄中第398章 變化突生第257章 爭議第196章 大魚小魚第500章 民心第100章 吳生第188章 條件第529章 回京之後第399章 看準時機第27章 危機第360章 回京之後第271章 無心第384章 冷冬第138章 逼之第380章 再見李煜第394章 變天第482章 死亦相隨第537章 約面第359章 劫數第213章 破敵第226章 無功而返第552章 不可思議第543章 鬧事者第322章 變數第312章 耶律賢的心思第485章 提拔第22章 一朝鵲橋仙第522章 人有三急第145章 坑之第191章 飛鴿第90章 傳言有幻第522章 人有三急第423章 麻煩來了第284章 心機第36章 可怕的眼睛第534章 臣心已累第206章 觀望第491章 雨抓第200章 海途第465章 夜談第552章 不可思議第224章 赴南唐第197章 樂得殺敵第379章 小英雄第438章 親情牌第329章 西北望長安第171章 廂兵大營第147章 境內事第225章 生意外的生意第470章 八仙樓
第43章 上達天聽第339章 腹內龜病第16章 忽臨大難第495章 安排第342章 重審第518章 節外生枝第51章 一波未平第539章 府中藏屍第174章 禁酒令第396章 事定第200章 海途第201章 敵蹤第537章 約面第454章 暗殺第56章 加官第516章 秘方第510章 疑慮第143章 郡主的心結第264章 攻南唐第483章 畏罪自殺第144章 月夜襲殺第527章 耶律賢的打算第544章 我也是來要地的第478章 對峙第282章 驚覺第95章 驚喜第208章 投靠第404章 算計第90章 傳言有幻第489章 棋高一着第71章 聲勢第329章 西北望長安第328章 開春大事第402章 死亡來臨第140章 彼此心思第323章 冷眼時局第255章 朝難第527章 耶律賢的打算第157章 血的教訓第501章 宰富第393章 冷風第502章 引流第139章 離京之前第110章 猜謎第264章 攻南唐第195章 挑釁第487章 震怒第11章 老計重用第505章 炸藥第398章 變化突生第260章 死在獄中第398章 變化突生第257章 爭議第196章 大魚小魚第500章 民心第100章 吳生第188章 條件第529章 回京之後第399章 看準時機第27章 危機第360章 回京之後第271章 無心第384章 冷冬第138章 逼之第380章 再見李煜第394章 變天第482章 死亦相隨第537章 約面第359章 劫數第213章 破敵第226章 無功而返第552章 不可思議第543章 鬧事者第322章 變數第312章 耶律賢的心思第485章 提拔第22章 一朝鵲橋仙第522章 人有三急第145章 坑之第191章 飛鴿第90章 傳言有幻第522章 人有三急第423章 麻煩來了第284章 心機第36章 可怕的眼睛第534章 臣心已累第206章 觀望第491章 雨抓第200章 海途第465章 夜談第552章 不可思議第224章 赴南唐第197章 樂得殺敵第379章 小英雄第438章 親情牌第329章 西北望長安第171章 廂兵大營第147章 境內事第225章 生意外的生意第470章 八仙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