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變化突生

天亮了。

京城的百姓已經知道了從皇宮中傳出來的詔書。

詔書上的內容是京城的大街小巷不停的傳者,騎馬傳書的侍衛臉色凍的發青,嗓子已經沙啞,可他還在不停的傳者喊着。

百姓聚在一起議論紛紛,有表示慶祝的,也有疑惑不解的。

晉王在民間的名聲不錯,只是在更多的人眼裡,他們喜歡的還是那個趙匡胤,如今趙匡胤駕崩,他們是先欣喜於晉王的登基呢,還是悲痛趙匡胤的駕崩?

歡喜參半,對於每個時期的這個時候,百姓都是很無奈的吧?

本來,新皇登基應該有新氣象,應該很高興纔對,可舊皇駕崩,應該禁止任何娛樂項目纔是,甚至連笑都要謹慎一些?

他們應該怎麼辦?

就在百姓不知該怎麼辦的時候,京城之中又有一個消息傳來,那便是有人傳言,皇位本來是要傳給皇上的兒子武王趙德昭的,是晉王用武力脅迫了趙匡胤,奪取了帝位。

這個言論在這個時候出來似乎起不到什麼作用,可卻很快得到了百姓的認同,很簡單,古往今來,父親的東西就是兒子的,皇位一直一來都是這麼傳的,皇上死了自己的兒子登基,這是千古不變的情況,如今晉王登基,算怎麼回事,不得不讓人懷疑晉王的這個皇位來的不正。

對於這個傳言,百姓可能不敢去皇宮要求晉王給個說法,但他們越是這樣傳,對晉王就越是不利,不僅對晉王登基不利,對他以後管理大宋管理萬民也是不利的,所以晉王想要名正言順的登基,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才行。

而這個言論對武王和魏王來說都是好事。

他們需要逼迫晉王,只有這樣他們纔有機會。

雪沒有停,京城的風還是寒的。消息傳到皇宮的時候晉王大吃了一驚,他已經控制了皇宮裡的所有人,怎麼民間還會有這樣的言論出來?

晉王吃驚的時候,那些大臣都在吃早飯,雖然先皇駕崩了,可飯還是要吃的,晉王不讓他們回家。那他們就只能在皇宮裡吃早飯。

大臣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吃了一驚。怎麼會有這樣的言論傳出來?

不過他們雖然吃驚,卻也有驚喜的人,比如說武王的人,比如說魏王的人。

所以這個時候,那些大臣紛紛放下碗筷去找晉王。

晉王在大殿。

趙匡胤已經駕崩,他的屍骨需要處理,需要風光大葬,晉王再呆在寢宮是不合適的。

羣臣來到大殿之上後,將民間的傳言說了出來。他們紛紛表示,晉王謀取的地位是不正規的。

其實,他們都知道晉王謀取的是不正規的,只是之前他們不敢反對,可現在不同了,現在民間百姓都在這麼傳,那他們就有了堅強的後盾。以前晉王可能還敢殺他們,可現在晉王敢嗎?

晉王若是敢殺了他們,就等於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就是在向天下百姓說,他晉王登基爲帝來路不正,所以他要殺了那些有反對意見的大臣。

可他越是如此。越讓百姓堅信趙匡胤是想將皇位傳給武王趙德昭的,那個時候,晉王就算能當上皇帝,他這個皇帝能當的安穩嗎?

天下是大宋的,可確切的說,天下的百姓的。

百姓的意志決定了一切。

晉王望着朝中大臣嚷嚷的嘴臉,突然覺得很憤怒。他憤怒的想要殺人,可是他忍了下來,想當一個好皇帝,想當一個長久的皇帝,殺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能讓大臣一時驚懼不行,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認可自己這個皇帝。

晉王沉眉,望着大殿上的那些臣子,突然看到柳味在人羣中安靜的彷彿一朵盛開的蓮花,有些奪目,他的心很欣慰,雖然很多人都反對自己,但柳味還是支持自己的,所以這個時候,他望向柳味道:“柳大人,你是參知政事,你也懷疑先皇的遺詔嗎?”

晉王突然把柳味給拉了出來,這對柳味來說並不是好事,因爲這就需要柳味來做一個選擇,是選擇跟晉王爲敵,還是選擇跟羣臣爲敵。

晉王有可能是以後的皇上,跟晉王爲敵會很危險,可跟羣臣爲敵,也許更危險,晉王以後是皇帝后,倒不一定肯殺了自己,可那些大臣卻是各個陰的很,弄死你沒商量。

可柳味一番沉思後,還是決定支持晉王,跟羣臣爲敵,而他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因爲爲了大宋,他沒得選擇。

如今的大宋,除了晉王能夠穩定時局外,其他王爺誰能夠穩定大宋,誰能夠讓大宋更好的發展?魏王和武王嗎?

魏王格局太小,只怕難心懷天下,武王志向太大,可惜才智不足。

趙德芳嗎?

趙德芳更不行,他權勢太小,他當皇帝誰都不會聽他的,到時大宋只怕會更亂。

爲了大宋,柳味必須支持晉王。

“回聖上話,臣覺得先皇遺詔不假。”

柳味只說了這麼一句話,卻已是表明了一切,其他大臣都還喊趙光義晉王,可柳味已是改口稱聖上了,這還不能夠表明一切嗎?

聽到柳味這句話後,羣臣頓時嚷嚷開了。

“什麼聖上,晉王有沒有資格當皇帝還令說呢!”

“就是,柳大人你這分明是想忤逆啊……”

羣臣這麼攻擊柳味的時候,柳味只露出了淺淺一笑,而這個時候,晉王的人馬立馬站出來,突然齊刷刷的向晉王跪了下去:“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很響,聽在其他大臣的耳朵裡是那樣的難以接受,怎麼這羣人突然就跪了下來,那他們是跪還是不跪?

大勢是什麼?

武王和魏王兩人沒有跪,他們還沒有到輸的時候,如今京城言論是傾向於他們的,也許很快整個大宋的言論都會傾向於他們,所以他們根本不用急着表態。

而且他們很清楚,就算最後他們輸了,他們也不用急着表態,因爲他們很清楚,趙光義不會殺他們的,殺了他們,如何跟天下羣臣百姓交代?

皇上剛登基就殺死自己的弟弟自己的侄兒,他想做什麼,他是個暴君嗎?

他們相信晉王是個聰明人,他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的。

第209章 何以信第100章 吳生第166章 心思第377章 難敵第524章 塵埃落定第252章 吳越事第156章 亂市第101章 驚疑第36章 可怕的眼睛第472章 幫他一把第278章 比比比第448章 腹背受敵第76章 一場陰謀第315章 憤怒第220章 亂亂亂第300章 暖冬第536章 話離別第513章 商州爆炸事件第159章 端州事第103章 舌戰第506章 螳螂捕蟬第418章 陰謀將至第385章 對策第385章 對策第274章 好奇的心第290章 以牙還牙第111章 買題第225章 生意外的生意第49章 商人重利不惜國第451章 活捉第475章 張齊賢的辦法第463章 長城外第482章 死亦相隨第378章 被綁第474章 僵持第445章 久等不至第486章 失敗第26章 懷陰謀第436章 同歸第151章 設宴第548章 折兵第509章 猶豫與抉擇第106章 權道第521章 設伏第429章 銀子交給我就行了第483章 畏罪自殺第184章 癩蛤蟆第553章 調查結果第491章 雨抓第29章 葡萄美酒第273章 汴京城的兩大風波第328章 開春大事第407章 邊關事第70章 博弈第56章 加官第141章 一場離別賦第280章 棋路第556章 天可憐見第390章 佈局第85章 京城有糧第478章 對峙第39章 詞牌名第129章 局裡局外第76章 一場陰謀第43章 上達天聽第201章 敵蹤第421章 新年近第524章 塵埃落定第16章 忽臨大難第401章 良士謀第275章 夜攤第185章 但求一見第252章 吳越事第353章 猶豫的選擇第131章 陳情第138章 逼之第160章 城郊城郊第399章 看準時機第253章 自身難保第414章 喝醋第66章 鍘刀首用第354章 相見難第417章 有本事的道士第526章 震懾吳越第180章 詭計第392章 破局第505章 炸藥第471章 控局第496章 夜雨第454章 暗殺第511章 皇命第37章 落魄文士第361章 遷都大事第74章 捷報第328章 開春大事第325章 巾幗女子第80章 明志第142章 隱語第137章 雖死不辱第473章 徹查
第209章 何以信第100章 吳生第166章 心思第377章 難敵第524章 塵埃落定第252章 吳越事第156章 亂市第101章 驚疑第36章 可怕的眼睛第472章 幫他一把第278章 比比比第448章 腹背受敵第76章 一場陰謀第315章 憤怒第220章 亂亂亂第300章 暖冬第536章 話離別第513章 商州爆炸事件第159章 端州事第103章 舌戰第506章 螳螂捕蟬第418章 陰謀將至第385章 對策第385章 對策第274章 好奇的心第290章 以牙還牙第111章 買題第225章 生意外的生意第49章 商人重利不惜國第451章 活捉第475章 張齊賢的辦法第463章 長城外第482章 死亦相隨第378章 被綁第474章 僵持第445章 久等不至第486章 失敗第26章 懷陰謀第436章 同歸第151章 設宴第548章 折兵第509章 猶豫與抉擇第106章 權道第521章 設伏第429章 銀子交給我就行了第483章 畏罪自殺第184章 癩蛤蟆第553章 調查結果第491章 雨抓第29章 葡萄美酒第273章 汴京城的兩大風波第328章 開春大事第407章 邊關事第70章 博弈第56章 加官第141章 一場離別賦第280章 棋路第556章 天可憐見第390章 佈局第85章 京城有糧第478章 對峙第39章 詞牌名第129章 局裡局外第76章 一場陰謀第43章 上達天聽第201章 敵蹤第421章 新年近第524章 塵埃落定第16章 忽臨大難第401章 良士謀第275章 夜攤第185章 但求一見第252章 吳越事第353章 猶豫的選擇第131章 陳情第138章 逼之第160章 城郊城郊第399章 看準時機第253章 自身難保第414章 喝醋第66章 鍘刀首用第354章 相見難第417章 有本事的道士第526章 震懾吳越第180章 詭計第392章 破局第505章 炸藥第471章 控局第496章 夜雨第454章 暗殺第511章 皇命第37章 落魄文士第361章 遷都大事第74章 捷報第328章 開春大事第325章 巾幗女子第80章 明志第142章 隱語第137章 雖死不辱第473章 徹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