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稅務改革

石堅拿出來歷史上所有的稅務改革

孟子說過,粟米之徵,布縷之徵。力役之徵,用其一,緩其二。

意思是實行其中兩徵,百姓就耳能餓肚子。那麼三徵,就更不用說了。

可是後世的統治者基本都是這三徵。就是宣佈廢了一樣,也是轉移到另一項。但不管怎麼變,朝廷需要開支,就得徵稅。只是收入好了,讓百姓感覺上稅務少了。如果收入不好。感覺稅務就重了。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徵收對象的輕重不同。

其實統治者本人,也許希望輕繼薄稅,可是下邊的官員卻不一定會執行。也許朝堂之上政策是好的。但底下官員可以找出其中的漏冉。

照舊搜刮。這也是王安石變法最忽視的地方。

石堅沒有敢動,他只是將歷史上各種稅務改革放在這張奏摺上,讓大家看。

首先是春秋時魯國的“作丘甲”,楚國的量入修賦,還有鄭國子產的作丘賦。但石堅沒有作品論,太遠古了,也落後了,不值得論討。

然後就是漢朝的三十稅一,這也是一個很仁義的稅率,遠低於春秋時的什一稅,當然還有其他的人頭稅之類。石堅堅在後面寫了一行大字。官富勾結,少報田產,難估產。就是這種稅制,雖然低,可有錢有勢的人與官員勾連起來,富人少報田產,那麼國家爲了收入,必然將其他稅務加重。就是沒有這些現象,想估出每畝田的產量,也不可能。

東漢便出現了度田。確定土地等級,分爲“三品”來徵稅,不是以收穫量爲徵稅的基準,田稅是按照土地面積來徵收了。石堅寫道,豪門不倒,度田勿行。事實上因爲豪門的牴觸,這一制度也不了了之。

於走到了東漢曹操執政時,出現了租調製。按照田畝面積來計算稅務,同時每戶繳納一定數量的絹。石堅回想起這段稅務改革歷史,他甚至想過以前老百姓不願意分家。是不是因爲這個按戶繳稅得來的。

這是通過降低田稅,通過戶口稅,向豪門低頭。百姓還是負擔沉重的一羣。至於到了晉朝更奇怪“九品相通”把全縣的人戶按照資產排列成口等,以人戶總數乘以那個理論上的標準後,再按照不同的等級進行分攤。這似乎又大大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徵稅成本。也許是對於豪強多徵收一點人頭稅的權宜之計。

最有意義的是在北朝時期,兵役正在減輕。少數民族皇朝先是採用本民族的部族兵,以後在北周開始推行“府兵制”兵役不再是所有成年男子必須負擔的“血稅”隋朝又把傳統的成年男子每年要爲朝廷服勞役一個月,縮短到了二十天。還允許在朝廷不需要勞力的時候“輸庸停防”以繳納絹帛來頂替勞役。

然後是唐朝,出現了一種成熟的制度,租庸制。成年男子理論上都能夠按照“均田制”獲得同等的耕地,因此按照人身來負擔“田租”:每年繳納兩石粟。“有家則有調”成年男子每人每年繳納絹帛兩匹,綿三兩。“有身則有庸”理論上成年男子要爲朝廷服役二十天。但一般情況下都折換爲“庸”以繳納三尺絹抵服役一天,二十天就是一匹半。這三項都是“以人丁爲本”從制度上講,兵役與勞役到此都算是廢除了,這個“善政”實在走了不得,很具有先進性。前提是老百姓都要乖乖的報戶口,不自動遷徙;政府也總是有一定量的土地發放。如果這個前提發生變化,那麼這個制度要維持就有問題了。

但石堅在這裡寫得很祥細。因爲從理論上來說,這一制度算是比較好的。

然後就是楊炎的兩稅法。石堅寫了幾個大家,了不起!惜實之不宜。遲一千載或行。

兩稅制,還在戶與。廢除原來的祖庸調製度以及所有的雜稅雜役。無論原籍,一律按現居地申報戶口,由官府核估資產排列九等戶等,分等繳納戶稅。無論社會等級,一律自行申報所佔有的耕地,按照面積繳納“地稅”每年夏秋分兩次繳納實物。將朝廷及年所需要的勞動力做出預算,摺合爲僱工所需要的錢財,按照戶等分攤到各戶,作爲兩稅的附加稅一起徵收。

這次改革實質是建立以資產稅、貨幣稅爲主體的賦稅體系。而且“量出爲入”實行預算管理。因此石堅說要一千年後才能實行。石堅在下面寫了幾行小字,也註明了缺點,這種資產現在根本沒有辦法覈算。二貨幣量不足。三無法對這種預算監督,特別更容易方便貪官污吏混水摸魚。

這已經是石堅數次指出官員在中間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其實經過石堅商會後,連老好人張士遜都沒有辦法對官員相信。但你得要用官員。沒有法子。各自憑良心吧。不要說石堅,將諸葛亮、張良、劉基加上石堅四人開一個座談會,都解決不了。

於是兩稅法的概念逐漸被偷換爲地稅的一年兩徵,成爲單純的土地稅。

然後就到了宋朝。看到這裡,趙禎小臉兒有些紅起來。他偷偷地看了一下,其他的大臣。

宋太祖留下三條遺刮,就是不殺柴氏子孫,不殺士大夫,還有一條就是永不增農田之賦。想想連石堅在大理修一條道路,幾個書樞大臣都緊張萬分,況且這三條祖卡。田賦是沒有增加。但人頭稅重開了,還有一些其他的名目,這都是石堅從下邊蒐集上來的,有憑有據,比如“農、“牛皮牛筋稅頭子錢”等慎其實趙禎對這些都知道,連這些大臣都知道,可現在百姓收入增加。國家開支增加,不得不用這些名目代替。還有兩稅法消滅了力役制度,但宋朝又巧立了職役與差役。也就是農村和城市居民都按照家庭資財情況編制爲九等,上四等承擔職役,比如爲政府管理倉庫和物資轉運的“衙前”爲政府徵收賦稅清查戶口的“里正書手”維持治安的“弓手”;下五等負責差役,爲政府提供種種勤雜服務。不過職官戶、坊郭戶、女戶、單丁等可以免役。也就是這一部份人導致了王安石的僱役法流產,這項法律的本意是政府向人戶徵收一筆專門的免役錢。這樣一來,那些免役的人不樂意了,特別是前一種人,可是最有權勢的一個羣體。司馬光的品價是免役斂錢,養浮浪子弟。

除了王安石的變法外,石堅全寫了出來。所以趙禎小臉兒紅紅的。

這是操的,或者叫婊子立牌坊。

但他們看到下邊還有呢。

後面石堅還寫了兩條稅制,第一條就是一條鞭法。原來繳納實物的田賦一律改徵銀兩,原來的職役中的裡甲以及差役中的種種“銀差”也摺合爲銀兩,攤派到本地的耕的總數上作爲田賦的附加稅一起徵收。由於實現了貨幣化,沒有裡甲催繳、徵集、運輸的問題,全部由納稅人自行到縣衙門“投銀”直接繳納。

看到這個稅法,所有人眼裡一亮。這樣省得遮遮掩掩得變項收各種稅務。而且也解決了人口流動收稅的難度。

石堅也下邊寫了小字,農民將獲得更多自由,爲了獲得貨幣交稅,必然將產品投入市場,加速商業經濟的發展。但他也註明了不利的地方。還是官員!

旦施行,有可能會出現有的的方官府仍逼使農民從事各種換役;有的額外加賦,條鞭之外更立小條鞭,火耗之外復加秤頭;更嚴重的是藉一條鞭法實行加賦。

事實上也是如此,明朝後期不斷加鞭,朝廷加一分,地方加十分,於是大家一起開城門迎闖王。

其實這是一條很先進的稅法。特別是一些徵收稅務的里正欺負百姓的無知,加重百姓負擔。這一條稅法,將這一漏洞彌補。連着名清官海瑞也對這種稅法不遺餘力推廣,並且涉及到的利益並不是很大。

最少不象王安石那樣搞得天怨人怒。而且也可能因爲貨幣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將交子走進舞臺。只是如何杜絕官員從中伸出手來。

因此幾個人看了良久,才往下看去。

好東西,總要品味一下,不過都用好奇地眼光看着下邊,也許下邊的異西更好。

下邊確實更好一點。可對清朝的統治更好,但不利於宋朝現在的發展。這就是攤丁入畝。將丁銀攤入田賦徵收,廢除了以前的“人頭稅”所以無地的農民和其他勞動者擺脫了千百年來的丁役負擔;地主的賦稅負擔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緩和了土地兼併;而少地農民的負擔則相對減輕。

同時,政府也放鬆了對戶籍的控制,農民和手工業者從而可以自由遷徙,出賣勞動力。有利於調動廣大農民和其他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社會生產的進步。

石堅在這下面寫的東西更多。首先就是人口,一旦將人頭稅免去。那麼人口將大量繁衍,利於現在大宋。

到處缺人,而且佔領的地方也需要宋朝百姓遷去,不然不能老用奴隸吧。況且宋朝周邊就那麼多國家,能架住石堅幾年整?

二就是有利於貧困百姓,減少社會壓力和矛盾激化,利於社會穩定。

但石堅也註明了,一不利於土地吞併,因爲稅務以田地數量來徵稅的。加重了田地的成本。不利於宋朝現在這種需要百姓的大遷移。下邊一句石堅還沒有注出來,更不利於大工業時代的到來。

第二條就是各州府丁地不一。如在大洋島,因爲丁少自然無所謂。但在田地緊張的州府,田地擁有者壓力就會增加。

第三條,看似將百姓解決出來。但也就在自己州府裡晃悠,其他州府不歡迎。怎麼說,因爲外來人口的增加,必然會使自己這一州府的田地稅收增加。這也是清朝實施這一制度後,凡天下之人“出注所往,入注所來稽察盜賊、逃人、奸究、竊發事例。

這些人雖然才幹各不相同,可都是整大宋的人物尖子,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利弊。這種方法,可不是簡單地攤去人頭稅。這人頭稅不但包括狹義的人頭稅,還包括各種以人頭計算的搖役。對於人口的迅速繁衍是有巨大的好處的。不是養不出小孩,是養不起小孩。無論朝廷怎麼鼓勵都不行。第二還是石堅所說的穩定,不但在農村,就是在城市也出現了吞併土地,炒作地價房價的雛形。這一政策出臺,將會對土地擁有都增加成本,那麼吞併土地的風波將會減弱。

可這也是它的缺點。如果宋朝還是那個宋朝,這政策的出臺,將對所有大臣是一良音。可現在宋朝不是缺少土地,而是如果改變百姓居住在家鄉不肯離開這一觀念。

而且這一政策的出臺,以後還會指望商人踊躍地來賣下土地?還有打擊的也是宋朝最有錢的一批人。將會掀起譁然風波。

不看到石堅在下面用大家寫着,改萃之法,與時俱進,然切記不可憂民,不可譁然軒波。

爲什麼石堅改革會成功,就是把握的盡寸好。象前幾個月那次德革,不是拿商人的利潤,而是對某“直必,爲好的商人,國家放出利潤來,減少稅務。無可爭執。心牡心們平時不做好事,或者某些行爲還很惡劣,國家還會對你們鼓勵?對於第五等,那是追究責任起來,都可能全部抄沒家產,石堅還故意地踢去了一些比較難啃的商戶,將他們列到第四等。因此也無可非議。

因此他並沒有無理地觸犯了大多數人的利益。這一點很重要。王安石一進他家時,石堅就將他以後很可能出現的各種變法,全部寫出來。第一就是均輸法,頒行淮、淅、江、湖六路均輸法。由發運使掌握六路的財賦情況,斟酌每年應該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資的情況,然後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原則,“從便變易蓄買”貯存備用。藉以節省價款和轉運的勞費。均輸法奪取了富商大賈的部分利益。同時也稍稍減輕了納稅戶的許多額外負擔。

本意很好,但主要是實行的人。奸吏從徒貴就踐變成了徒踐就貴。詢私舞弊,從中謀利。巨賈與官吏勾結,囤積居奇,哄擡物價,最應當扶持的小商人全部破產。本來錢少,可小王叫六路百姓一半米稅換成錢來交納,於是錢更貴,物更踐。民怨沸騰。官府壟斷,經濟得不到正常的發展。最後還有借掌握各種消息,派出探子打探各個商人官吏情況,使人人自危。

第二就是青苗法。規定以各路常平、廣惠倉所積存的錢穀爲本,其存糧遇糧價貴,即較市價降低出售。遇價賤,即較市價增貴收購。

其所積現錢,每年分兩期,即在需要播種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願原則,由農民向政府借貸錢物。收成後,隨夏、秋兩稅。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歸還穀物或現錢。青苗法使農民在新陳不接之際。不至受“兼併之家”高利貸的盤錄,使農民能夠“赴時趨事”

這也很好,不象某些百姓活活被利滾利錄削得家破人亡。雖然利率還很重。但就因爲這還很重壞了事,這將會爲國家帶來大量收入。

於是強行攤派,有許多百姓根本就不需要這筆貸款。還有下邊的官吏。巧立名目,這樣算那樣算,把利率提到部以上。國家富了,或者暫時收入多了,小老百姓全部破產。

這也是石堅不同意銀行強行攤派的原因。而且他也硬性做了規定。利率百分之十五就是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二十就是百分之二十。

不要搞其他的花頭。如果發現,一拳從嚴處理。不能不說,那個歷史上的小安子,給石堅帶來許多啓示與警告。

然後是水利法。雖然司馬光說勞民傷財,這也是王安石變法中少數另人齒詬的地方。某種程度上。是勞了民,可在國家集中領導,開挖河渠,充分調節,對百姓的未來將會有很大的好處。

第四就是保甲法。熙寧三年頒行。各地農村住戶,不論主戶或客戶,每十家組成一保,五保爲一大保,十大保爲一都保。凡家有兩丁以上的。出一人爲保丁。農閒時集合保丁,進行軍;夜間輪差巡查,維持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壯丁接受軍,與正規軍相參爲用,以節省國家的大量軍費,又可以建立嚴密的治安網,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編制起來,以便穩定封建秩序。

很好。可是小安子衣食無憂。卻忘記了老百姓不是一天到晚閒得無事做。於是隨你怎麼玩吧。讓他國整出六百多萬保丁,而且自七冉錢集丸本來一玉到晚幕死聳並的廣這純是膳行騰,這些保丁保家衛國?扯!

第五,就是免役法,又叫募役法。規定由州、縣官府出錢僱人應役。各州、縣預計每年僱役所需經費。由民戶按戶等高下分攤。募役法使原來輪流充役的農村居民回鄉務農,原來享有免役特權的人戶不得不交納役錢,官薦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可是當官的叫你做事敢不做。於是差役不減,農民再次增加一次稅務。

千家萬戶再次受苦受難。

除了這些,還人任子法、市易法、保馬法、方田均稅法、將兵法等等。這些變法,都有一個特點,本意是好的,但都沒有顧及實際,或者叫癡人說夢。國家暫時錢是多。可是宋朝卻開始正式的走下破路了。

可是改革必須得立即實行。一是錢少,已經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因此錢貴物踐,這已經妨礙了正常的百姓生活。因此呂夷簡才大着膽子印了一回交子,卻捅出來天大的漏子。

二是本來宋朝各種稅務制度含糊不清,有些混亂。加上現在的變化。如象兩灣大陸,那就稅收,還不如叫收保護費。有的地方免一年,有的地方免兩年,還有的地方不知道如何收稅。現在全部靠靈活機動。這機動到最後,還是要出事。因此必須將稅務規範起來。

三是別看現在宋朝有錢,可一算帳還走出大於入。現在朝廷有錢。那是因爲石堅的三次拍賣。從寧夏路龜茲路的土地礦山,再到南洋羣島,再次京城後的一次拍賣。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十億貫出頭的進帳,那麼朝廷就是收入巨大,還是嚴重欠帳。因此要有一個方向。石堅不當宰相,可以東搞一下,西搞一下。現在不行,也得有一個預算。

石堅看着深思的衆人,再次提起筆寫道:“開源、節流。”

如果范仲淹在此,也許會明白一點含義。

石堅說道:“增加財政的措施無非就是這兩點。開源,就是開出新的財源,大陸來的資源,二是各種新產品帶來的收入,三是新經濟方式帶來的經濟收入。但有一點,財源的增加模式,引洲從百姓頭掠套,那怕是商然那此不法商人除舊聽了石堅的話,全部點頭。這些人大多數也有產業。石堅其實在心裡嘆息一聲,當時王安石變法,連這點都不考慮,如何不失敗?

“然後就是節流。表面上是節約開支,但準確地說,是節約一切不必要的開支。如不需要的冗兵冗官,還有不需要的費用,而不是節約所有開支。如對百姓的安置,水利工程、道路等工程的實施。”

也許到現在大家才明白道路的好處。這一次各地行軍速度快,也是因爲有了好馬路。還有確實馬路的出現,一開始不覺得,但時間一長。有路的百姓比無路的百姓生活的差距越來越大。

“還有對百姓來說,也不能一味的要求他們節約,如果都這樣,生產出來的商品沒有人買,經濟萎縮。商人受損,工人工資發不出來,帶來的混亂也不小。但如果一味浪費,許多家庭揹負沉重的債務。將會導致百姓破產,最後也不利於國家的健康發展。因此也要有一個度。

正確的投資,會帶動經濟的發展。因此是必須的。小,其實開源與節流很複雜,只是石堅簡單地讓大家理解一下含義。

說到這裡,他將那本奏摺收起來,都還在上面看,他又說道:“現在不能動,即使動,我們一起商議妥當後,那怕會有一點不妥當的地方。也不能實施。”

羣策羣力。這項工程很龐大。比對付契丹只難不弱。石堅只是將這些優秀的稅務改革放在上面,讓大家有一個參照以後大家一起來想辦法。

王曾幾個大臣都點頭。現在天下還沒有平定,主要是安撫,而不是實施新制度,讓天下再次譁然。並且石堅這種做法。就是穩重的呂夷簡也是很贊成,沒有實施,甚至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實施,就開始考慮。而且將所有優點缺點列在一起。這樣就是實施了,也將風險性減小到最低的程度。

這時候天就黑了,趙禎將幾個大臣留下來吃晚飯。實際就如石堅所言,趙禎的御飯並不是很豐盛。可今天高興,趙禎還拿出了西域進貢的葡苟酒,與他們對酌了兩杯。

畢竟石堅已經“想出”了兩條制度。而且比現在宋朝混亂的稅務都要先進的多。儘管石堅小心翼翼地羅列了它們的缺點。

這時候老太太主兩個老太監扶了出來。身體骨真不行了,現在基本上都在牀上渡日。

石堅與王曾幾個大臣施禮。

現在王曾也不與劉娥角牛了。都要進棺材的人,角有什麼意思,就是她現在做了皇帝,又能坐幾天?

老太太說道:“石愛卿,網才聽到宮人說,你們說什麼稅務的事。”

原來老太太聽了太監稟報後不放心。才跑來的。她怕石堅步子跨得太大。

石堅笑笑不語,他將眼睛轉向趙禎,還是你來解說吧。趙禎將石堅的計刑說了一遍。對於石堅用錢來砸垮契丹,劉娥也沒有反對。如果見效,將會少死許多戰士。反正現在錢多,石堅又答應再爲朝廷掙上一筆。

聽到石堅對南方一些小國的計劃時,老太太身體不好,但腦袋瓜子沒有傻,她說道:“能不殺,就不殺。”

石堅答道是。是什麼,如果臣服於宋朝,加入宋籍,石堅會網開一路,否則就是不殺,也會利用惡劣的生活,將他們的人口基數慢慢地減少。如果所佔的地方,漢人不佔到一半,他也不會放心。

然後說到稅務改革,老太太將那個奏摺拿起來看,看到石堅寫的幾個字,然切記不可憂民,不可譁然軒波。

老太太點頭。說道:“這樣好。”

她也知道現在宋朝的許多制度。因爲情況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必須要實行適當的變動,可讓交子嚇怕了。她再次擡起頭來,看着石堅說道:“石愛卿,哀家身體越來越差,還希望石愛卿多做努力。”

實際上她一直在關注着石堅的行動,現在看到這些條款,也可以看出石堅那是真正爲宋朝在絞盡腦汁。想着宋朝的富強。顆懸着的心放了下來。所以纔有此說。

石堅拱手說道:“這是臣的本職。只是太后還要保重身體,多加瑕練。”

劉娥會意,他說的敗練就是打太極拳嘛。笑,臉上的皺紋擠成了一條條溝壑,眼中看着石堅的神情還有一點愛護,似乎又回到了十幾年前石堅才進京的時光。然後劉娥才高興地離開。其實現在只要石堅沒有反心,比什麼都放心,那愛護也是寄託在這上面的。

正當他們也要離開時,趙禎說道:“且慢,我們去一趟大理寺吧。

還有,石愛卿,可否讓聯將那個女神醫召來?”

石堅與這個李楠曖昧不清的關係。這幾個人都聽聞了,而且主要是李楠現在的情況不好,不能不考慮石堅的感受。

石堅應允下來,只不過他不知道趙禎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行人來到大理寺。現在大理寺警衛森嚴,比皇宮還要嚴。關押的重犯太多了,而且這一幫了就走到現在全國還有許多徒子徒孫,怕出會兒,石府的護衛將李楠帶來。趙禎看着李楠呆滯的樣子,嘆息了一聲,搖頭道:“蛇蠍之人,不可與常人語。”

着石堅扶着李楠,進了牢房。

他要看望李織。

防:這一章怕大家反感,說塞資料。其實資料就是塞也不好塞的,要慢慢想,比想故事還難。不塞,以後石堅的政革許多人會看得沒有頭緒。送大家兩千字,見諒一下。

第214章 單挑第445章 不能急第396章 耳語第314章 壯士之殺(中)第450章 和鼓宰相第513章 義薄雲天第125章 幫助第638章 變異第543章 中秋明月下那一刻的回首第161章 角鬥第466章 真囂張(上)第394章 前夕。野心第406章 不利第249章 陷井(下)第348章 活捉黑猴子(下)第182章 教主(下)第508章 留缺第300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二)第243章 跟我走吧第95章 飛天第17章 一拒第41章 一帝第644章 相通第185章 孤城(下)第557章 裸奔五千裡第69章 小說第168章 逍遙第53章 百雞第25章 生死第141章 貞操第23章 海客第92章 喋血第265章 小城來客第137章 鬥法(中)第692章 扎窩第668章 陰影第156章 拜年第52章 碎石第249章 陷井(下)第251章 皇上駕到第88章 黑心第34章 效顰第32章 大客第64章 婉蓉第117章 雙花第480章 還己之身第487章 陛下,你很不識相第62章 街頭第603章 入魔第84章 玉哥第194章 結網(下)第449章 劣等民族第45章 辦法第37章 紅樓第180章 強姦第538章 釘三百六十二章 求助第608章 玩真的?第92章 喋血第292章 送你一個女兒(下)第614章 時辰未到第561章 對抗第384章 霧第235章 鴆毒第184章 孤城(中)第419章 堆土機第702章 沉重的稻草第205章 美人(下)第333章 讓第329章 立威第115章 遠行第605章 不領情第99章 對聯第649章 瘟疫第196章 亮劍第400章 神罰(二)第619章 炮打趙禎第143章 雙簧(中)第179章 曙光第335章 孕第383章 破第333章 讓第134章 神仙第259章 還彼之身第593章 雙雄會第472章 脫吧,脫吧第160章 咽喉第370章 催眠之聖女(上)第594章 無中生有第183章 孤城(上)第512章 大手術第623章 第一刀第9章 到老第524章 沒事偷着樂,有事偷着跑(上)第80章 花拜第253章 死局或破繭第513章 義薄雲天第357章 害羞第35章 假史第628章 請罪
第214章 單挑第445章 不能急第396章 耳語第314章 壯士之殺(中)第450章 和鼓宰相第513章 義薄雲天第125章 幫助第638章 變異第543章 中秋明月下那一刻的回首第161章 角鬥第466章 真囂張(上)第394章 前夕。野心第406章 不利第249章 陷井(下)第348章 活捉黑猴子(下)第182章 教主(下)第508章 留缺第300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二)第243章 跟我走吧第95章 飛天第17章 一拒第41章 一帝第644章 相通第185章 孤城(下)第557章 裸奔五千裡第69章 小說第168章 逍遙第53章 百雞第25章 生死第141章 貞操第23章 海客第92章 喋血第265章 小城來客第137章 鬥法(中)第692章 扎窩第668章 陰影第156章 拜年第52章 碎石第249章 陷井(下)第251章 皇上駕到第88章 黑心第34章 效顰第32章 大客第64章 婉蓉第117章 雙花第480章 還己之身第487章 陛下,你很不識相第62章 街頭第603章 入魔第84章 玉哥第194章 結網(下)第449章 劣等民族第45章 辦法第37章 紅樓第180章 強姦第538章 釘三百六十二章 求助第608章 玩真的?第92章 喋血第292章 送你一個女兒(下)第614章 時辰未到第561章 對抗第384章 霧第235章 鴆毒第184章 孤城(中)第419章 堆土機第702章 沉重的稻草第205章 美人(下)第333章 讓第329章 立威第115章 遠行第605章 不領情第99章 對聯第649章 瘟疫第196章 亮劍第400章 神罰(二)第619章 炮打趙禎第143章 雙簧(中)第179章 曙光第335章 孕第383章 破第333章 讓第134章 神仙第259章 還彼之身第593章 雙雄會第472章 脫吧,脫吧第160章 咽喉第370章 催眠之聖女(上)第594章 無中生有第183章 孤城(上)第512章 大手術第623章 第一刀第9章 到老第524章 沒事偷着樂,有事偷着跑(上)第80章 花拜第253章 死局或破繭第513章 義薄雲天第357章 害羞第35章 假史第628章 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