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考題泄露,想和朕扳手腕?

後來進入曹魏時期,兩漢察舉制度既壞,新的選官制度自然就應運而生,這叫新朝新氣象。

這項新制度就是曹操於漢獻帝建安年間所創立的“九品中正制”,當然發起人卻是曹操的好兒子,真正意義上篡漢的魏文帝曹丕。

當然作爲一世梟雄,曹阿瞞心狠手辣之餘,他的工作作風還是值得肯定表揚的。

務實而功利、重才而輕德,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那張遼、典韋,可都是寒門出生,不照樣成爲手下大將,除了暴發戶,否則成功往往都是有可貴品質的。

而曹阿瞞時期,此項制度只是臨時性的行政措施而已,及至曹丕篡漢登基,纔將其正式確立爲政府的官員選拔制度。

這也意味着“九品中正制”全面頒行,此後一直被魏晉南北朝沿襲,歷時又達四百年之久。

而所謂九品中正,分其爲三等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人才評選的標準也因此分出三:一、家世出身;二、才德行狀與政績表現;三、人品優劣。

時代在發展,歷史的車輪也在滾滾而動,人曹魏推行這項制度的初衷,本是爲了矯正漢末察舉制度徒以名德標榜、不務實際的毛病,進而“杜絕朋黨”、“破除門閥”。

可還是那句老話,中國人從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施行不過數十年,流弊比之兩漢察舉有過之而無不及。

察舉制最致命的是,平民無錢讀書,隨後被世家豪門長期佔據孝廉之位。

而九品中正制最致命的缺陷是,一切的一切都取決於“中正官”的一己愛憎和個人好惡。

“高下逐強弱,是非由愛憎”

“一人之身,旬日異狀”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九品中正制最偉大的地方在於,它把”我爸是李剛“這種影響和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上品寒士?

產生這種情況的概率比螞蟻和蜻蜓交配生出大象還小。

最後,真正的人才湮沒無聞,政治權力被門閥世族完全壟斷,特權階層奢侈萬端,官場腐敗叢生,吏治一團黑暗。

要不是冉閔、謝安、謝玄幾個大神撐着,北方遊牧民族在滅了漢人幾百年了。

《狼圖騰》上說,胡人對漢人的殺戮,是民族大融合,爲漢民族換上新鮮的血液,對於這種說法,李治實在不想給與評論。

但儒家畸形的文化,卻是不管你換了多少血液,都是無用的。

正如魯迅先生說的:成吉思汗“入主中夏”,朮赤在墨斯科“即汗位”,那時咱們中俄兩國的境遇正一樣,就是都被蒙古人征服的。可爲什麼中國人現在竟來硬霸“元人”爲自己的先人,彷彿滿臉光彩似的,去驕傲同受壓迫的斯拉夫種的呢?

而九品中正制,卻實在能夠當的罪魁禍首之一,但就是這樣的制度卻一直沿襲到了隋朝初年,至開皇中期才被罷廢。

這就和中國人的鄉土意識一般,輕易是不想挪窩的。

而大業年間,一代雄皇的隋煬帝楊廣,第一次創設了“進士科”,令天下士人“投牒自進”,由朝廷舉行策試,後又改試詩賦。

這就是偉大的科舉制的開端,不過也正因此,很悲劇的,楊廣站在了天下門閥的對立面。

但不久的天下大亂,卻讓科舉制實際上並未得到真正有效的施行,但還是令楊廣欣慰的是,科舉制發明者的名頭還是註上了他的大名。

直到貞觀時期,科舉制才得以正式確立。

而所謂科舉,即“開科舉士”之意。

唐代先後所開的科舉名目甚多,主要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道舉、童子”八科,除“明經科”與“進士科”外,其他均爲專科,不爲世人所重。

而大唐一代,獨爲世人所重者,唯有“進士”一科了,這也是薛元超人生三大恨之一的由來。

而施行科舉制後,所有人只要自認爲有應舉的能力,就可以“懷牒自投”,向所在地的州縣報考,既不需要像兩漢那樣經過地方官察舉,也不需要像魏晉以來那樣等待九品中正評定。

雖然唐代的入仕之門面向全社會開放,但是其考試過程卻非常嚴格。

考生必須先通過縣考、州考,然後才報送朝廷,參加禮部的大考。

考試及第者並不是馬上就能當官,而是僅僅取得入仕的資格而已,必須再通過吏部舉行的考試,及格者才能正式授官。

而吏部考試卻有四個條件:“身、言、書、判”。

“身”是指容貌儀表,講究的是“體貌豐偉”;“言”是指口才談吐,講究的是“宏詞辯證”;“書”是指書法,講究的是“楷法遒美”;“判”是一種公文判例,講究的是“文理優長”,往往取一些州縣和大理寺過去的疑難案件,“課其斷決,而觀其能否”,要求考生必須通曉事理、諳熟法律,如此才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

也就是說,要在唐朝政府做官,除了要通過縣府、州府、禮部的層層考試之外,還必須通過吏部近乎苛刻的遴選。

既要長得五官端正、一表人才,又要口齒伶俐、雄辯滔滔,還要寫得一手好字,最後還得精通人情世故和法律,能夠對疑難案件進行準確的研判,而且“判文”還必須寫得文辭優美、對仗工整、言約旨遠!

什麼叫人才?

這就叫人才!

能通過這種考試的人完全可以稱之爲出類拔萃、鳳毛麟角!

後世的精英們,在他們面前都是浮雲,當然前提是,政策得以落到實處,否則不僅是浮雲,恐怕像九品中正製成爲火燒雲了吧。

由於吏部考試的門檻相當高,所以科舉及第之後,屢試不中的人比比皆是。

而這樣的人絕非少數。

有唐一代,進士及第後整整二十年都未能通過吏部考試、長期不能入仕爲官的,比比皆是,大有人在。

李白的詩,誰能比得上,謫仙人不是吹出來的,但做官的時候,都人至中年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高興中,又隱隱的透出一絲悲哀啊。

終於論着到我了,那輪不到的人怎麼辦?

譬如“文起八代之衰”著稱的北宋大文豪韓愈,科舉及第後,三試吏部不中,十年猶然布衣。

唐宋科考之嚴,於此,可見一斑。

但也正因爲如此嚴格,它才能爲國家選拔出真正的人才。

就像古中國和現今日本的功夫茶一般,複雜的讓人瞠目結舌的程序和嚴格的手法的背後,是對茶文化的尊重。

可見,傳統也並非沒有意義。

仰着頭,李治怔怔的看着太極殿的屋頂,回想起自己心目中關於科舉制的發展歷程,所幸這些自己還沒有還給大學選修課的講師。

低下頭,撇了撇桌上的密報,李治舔了舔嘴,搖着頭。

“新一輪的科舉考試又要進行了,但沒想到朕前天才做好的題目,才過兩天,就泄露出去了,這是有人想故意拆朕的臺啊。嘖嘖,看來這段時間太強勢了,那些世家們,想和朕扳扳手腕啊。想恢復九品中正制?開國際玩笑,朕不僅要將科舉進行到底,還要狠狠的改改題目。嗯...明年,是不是要實施新的課程,化學、數學、地理、歷史、物理都要納入課程,哎呀哎呀,還是快點做吧,要不然腦子裡還剩下的一點存貨都快忘乾淨了,讓我想想,微積分?算了,還是加減乘除來的容易點。先出個九九乘法表啥的...”

嬉笑的看着桌上的密報,眼中的厲色卻是越來越盛,果然啊,還是有些不安分分子的,眼光很深遠嘛,看得出科舉制是釜底抽薪之舉,欺負朕才十五歲啊。

人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掌權,老子還比不上那個大辮子?

“小桂子,去,讓孫伏伽給朕滾過來,這事還得他這位狀元爺來辦的好。”

“喏”一邊躬身的小桂子,應聲離去。

“試題泄露?老子這回的面子是丟大了,但你們也別好過,七宗五姓就牛.逼了?沒能耐的裝逼,是傻.逼;有能耐的裝.逼,是牛.逼,在朕面前,你們通通都是傻.逼,哼......”

不屑的冷哼了一聲,隨即又想了一下,“還是回去問問自己啊媳婦的意見,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嘛,自家媳婦可是玩政治,下黑手的行家。”

想完後,也不再等了,就往翠微殿走去。

求推薦、收藏和打賞,可以有嗎?

第25章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第8章 十年之後之我是黨主席第79章 生命像花兒一樣不容褻瀆第62章 夜刺衛,長安的恐懼第49章 讀《易經》的女人第47章 奉天子詔,殺無赦第82章 誰在歲月里長長的嘆息第1章 一路向南,初涉江湖路第52章 火燒平壤城,掙扎中的高句麗第58章 三尺之局,手談有樂第5章 軍不幹政,政不靡軍,好事啊第4章 一場突如其來的風花雪月……第8章 十年之後之我是黨主席第40章 秋夜下的安市城,沙場秋點兵第14章 考題泄露,想和朕扳手腕?第31章 一腿,一手臂,一耳,雷霆一擊第8章 刺天弩陣,撕裂蒼穹第十四九章 血腥屠城薛仁貴破陣第8章 我本一無情之人,愛我,值得嗎?第33章 武家三姐妹,不是宋家第21章 童年,蕭淑然,我的愛情第1章 九皇子誕生啦第57章 曠世爭奪,慎之慎之……第6章 蘇定方的親兵,縱死猶聞俠骨香第94章 搶娘們了(中)第5章 鷹娑川下的密謀,胡人也奸詐第26章 難兄難弟再相逢,憨傻駱賓王第89章 逛青樓,此生只此一回(上)第21章 小國崛起,也不容易啊第6章 福來客棧,來……啦第7章 選秀?這得多少P啊第31章 公孫竺萱,夜宴進行時……第37章 煌煌崔家子,謀反四部曲第66章 《瀛洲古調》,一刀斷絃第60章 餓虎撲食的撲了上去第17章 大唐錦衣衛,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第7章 驚喜?行道積石河口第7章 驚喜?行道積石河口第56章 偶遇·波斯客·胡姬第39章 監斬,楊善遊的末日第28章 天帝之鞭,蟄伏的蠻龍第98章 龍歸長安第57章 女王,你洗乾淨了嗎?第91章 逛青樓,此生只此一回(下)第2章 飲馬黃河,“刺天”將出第31章 奇才,風騷的二胡獨奏第5章 鷹娑川下的密謀,胡人也奸詐第9章 老子六馬分屍,兒子太監第35章 文成公主和單玲玉的“曖昧”第52章 大雁塔下的閒聊第22章 狗救英雄,武順的哭求第21章 童年,蕭淑然,我的愛情第30章 千鈞一髮,這不是武俠第19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上)第45章 兩妖孽的第一次對視第14章 考題泄露,想和朕扳手腕?第4章 滅突厥,易如反掌第6章 人河大戰,軍神歸天啦……第24章 本性難移啊,你個淫僧第29章 浴血,祿東讚的淚水第74章 不甘低頭在草莽第27章 歲月如逝如詩後的那一聲響亮(下)第5章 李大頭?大唐春晚在行動......第38章 朕是一個漢人,一直都是...第13章 嗯?叛逃了第86章 神龍殿中鳳凰飛,西宮日靜百花香(下)第59章 厚黑論,讓女王高潮吧第52章 大雁塔下的閒聊第86章 神龍殿中鳳凰飛,西宮日靜百花香(下)第3章 第一次大朝會,“李震撼”要發飆了第5章 我的大姐二姐第36章 江山如畫波瀾壯闊第25章 一個令人小心的民族....第6章 人河大戰,軍神歸天啦……第3章 三明治?處木昆和突騎施的夾擊第37章 四方來賀,是打出來的第48章 洗澡?採花賊李治第30章 四十萬大軍,此戰終勝矣第28章 轟隆一聲牀榻了第12章 天生的陰謀家夫妻第52章 火燒平壤城,掙扎中的高句麗第15章 你不敢出戰,我敢,鐵騎第66章 《瀛洲古調》,一刀斷絃第38章 朕是一個漢人,一直都是...第32章 不如歸去,小宇宙爆發的歸海一刀第52章 大雁塔下的閒聊第6章 一騎絕塵,薛仁貴惱羞成怒第9章 推到女皇,人生何處不逍遙第6章 還沒完啊,報紙是神馬東東第63章 終於登基了第33章 《黃昏裡的孩子》(上)第12章 天生的陰謀家夫妻第15章 天家無情,小治很傷心第25章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第21章 童年,蕭淑然,我的愛情第15章 悲劇大汗,會師鬱督軍山第33章 武家三姐妹,不是宋家第12章 決戰不可避免,成功的岔路上……第27章 全軍覆沒,火燒二十萬大軍第13章 大話科舉制,從漢開始
第25章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第8章 十年之後之我是黨主席第79章 生命像花兒一樣不容褻瀆第62章 夜刺衛,長安的恐懼第49章 讀《易經》的女人第47章 奉天子詔,殺無赦第82章 誰在歲月里長長的嘆息第1章 一路向南,初涉江湖路第52章 火燒平壤城,掙扎中的高句麗第58章 三尺之局,手談有樂第5章 軍不幹政,政不靡軍,好事啊第4章 一場突如其來的風花雪月……第8章 十年之後之我是黨主席第40章 秋夜下的安市城,沙場秋點兵第14章 考題泄露,想和朕扳手腕?第31章 一腿,一手臂,一耳,雷霆一擊第8章 刺天弩陣,撕裂蒼穹第十四九章 血腥屠城薛仁貴破陣第8章 我本一無情之人,愛我,值得嗎?第33章 武家三姐妹,不是宋家第21章 童年,蕭淑然,我的愛情第1章 九皇子誕生啦第57章 曠世爭奪,慎之慎之……第6章 蘇定方的親兵,縱死猶聞俠骨香第94章 搶娘們了(中)第5章 鷹娑川下的密謀,胡人也奸詐第26章 難兄難弟再相逢,憨傻駱賓王第89章 逛青樓,此生只此一回(上)第21章 小國崛起,也不容易啊第6章 福來客棧,來……啦第7章 選秀?這得多少P啊第31章 公孫竺萱,夜宴進行時……第37章 煌煌崔家子,謀反四部曲第66章 《瀛洲古調》,一刀斷絃第60章 餓虎撲食的撲了上去第17章 大唐錦衣衛,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第7章 驚喜?行道積石河口第7章 驚喜?行道積石河口第56章 偶遇·波斯客·胡姬第39章 監斬,楊善遊的末日第28章 天帝之鞭,蟄伏的蠻龍第98章 龍歸長安第57章 女王,你洗乾淨了嗎?第91章 逛青樓,此生只此一回(下)第2章 飲馬黃河,“刺天”將出第31章 奇才,風騷的二胡獨奏第5章 鷹娑川下的密謀,胡人也奸詐第9章 老子六馬分屍,兒子太監第35章 文成公主和單玲玉的“曖昧”第52章 大雁塔下的閒聊第22章 狗救英雄,武順的哭求第21章 童年,蕭淑然,我的愛情第30章 千鈞一髮,這不是武俠第19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上)第45章 兩妖孽的第一次對視第14章 考題泄露,想和朕扳手腕?第4章 滅突厥,易如反掌第6章 人河大戰,軍神歸天啦……第24章 本性難移啊,你個淫僧第29章 浴血,祿東讚的淚水第74章 不甘低頭在草莽第27章 歲月如逝如詩後的那一聲響亮(下)第5章 李大頭?大唐春晚在行動......第38章 朕是一個漢人,一直都是...第13章 嗯?叛逃了第86章 神龍殿中鳳凰飛,西宮日靜百花香(下)第59章 厚黑論,讓女王高潮吧第52章 大雁塔下的閒聊第86章 神龍殿中鳳凰飛,西宮日靜百花香(下)第3章 第一次大朝會,“李震撼”要發飆了第5章 我的大姐二姐第36章 江山如畫波瀾壯闊第25章 一個令人小心的民族....第6章 人河大戰,軍神歸天啦……第3章 三明治?處木昆和突騎施的夾擊第37章 四方來賀,是打出來的第48章 洗澡?採花賊李治第30章 四十萬大軍,此戰終勝矣第28章 轟隆一聲牀榻了第12章 天生的陰謀家夫妻第52章 火燒平壤城,掙扎中的高句麗第15章 你不敢出戰,我敢,鐵騎第66章 《瀛洲古調》,一刀斷絃第38章 朕是一個漢人,一直都是...第32章 不如歸去,小宇宙爆發的歸海一刀第52章 大雁塔下的閒聊第6章 一騎絕塵,薛仁貴惱羞成怒第9章 推到女皇,人生何處不逍遙第6章 還沒完啊,報紙是神馬東東第63章 終於登基了第33章 《黃昏裡的孩子》(上)第12章 天生的陰謀家夫妻第15章 天家無情,小治很傷心第25章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第21章 童年,蕭淑然,我的愛情第15章 悲劇大汗,會師鬱督軍山第33章 武家三姐妹,不是宋家第12章 決戰不可避免,成功的岔路上……第27章 全軍覆沒,火燒二十萬大軍第13章 大話科舉制,從漢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