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興師問罪

貴客堂內,太平公主陰沉着臉,不聲不響地喝着手上的茶,雖然武攸寧被刺事件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但太平公主心中毒刺卻彷彿生了根,尤其她昨天從宮中一些心腹宦官口中得知,母親竟然把這件事認定爲她所爲,這更讓太平公主忍無可忍。

太平公主當然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母親用了近十年時間來培養武攸寧,一心希望他能成爲武氏王朝的繼承人,結果在最後關頭被人毀了,母親心中的恨絕不是一天兩天能消除,甚至會影響到很多年,換而言之,自己在母親心中的印象和地位都統統摧毀殆盡了。

如果不找出真兇,洗刷自己的冤屈,那她的未來就會暗無天日。

太平公主昨晚幾乎一夜未睡,反覆考慮這件事,她越來越懷疑這件事是她王兄所爲,不是李旦,就是李顯,不太可能會是別人。

當然,太平公主也一度懷疑這件事是李臻所爲,不過她也知道李臻已經不是從前的內衛統領了,不會再輕易出手,再加上張黎再三保證這件事和李臻無關,她也就相信李臻沒有插手此事。

那麼除了她的兩位兄長,幾乎不太可能會是其他人所爲了,就算是長安的關隴貴族下的手,也必然和兩位兄長有關。

這時,李旦快步走上了大堂,笑道:“是哪陣香風把賢妹送來了,我們好久不見了。”

“哼!兄長事情繁多,整天都在殫盡竭慮,哪有心思想到小妹?”太平公主語帶雙關地頂了一句。

李旦心裡明白,他暗暗苦笑,看了那件事把她惹惱了,開始懷疑到自己頭上,但李旦心如明鏡,這件事無論如何他不能承認,否則後果非常嚴重,就算自己的親妹妹也不會放過自己。

李旦坐了下來,讓侍女重新上了茶,他微微嘆息一聲,“賢妹說得沒錯,我爲了政事堂七相之事殫盡竭慮,這段時間天天晚上都沒有睡好,到頭來,我推薦的桓彥範還是希望不大,賢妹好像也是一樣。”

太平公主沒想到他會把事情扯到相國之事上去,她心中也有點動搖了,難道這件事真不是兄長所爲?

這時,侍女上來給他們換了茶,慢慢退了下去,大堂內只剩下他們兄妹二人,太平公主原本是來興師問罪,但現在她心中動搖,倒不好無緣無故發作了,便冷冷道:“請兄長給我說實話,武攸寧被刺一案,是不是兄長所爲?”

“原來是爲這件事,事情都過去這麼久了,賢妹怎麼還放在心上?”李旦淡淡一笑道。

“你在裝糊塗!”

太平公主終於爆發了,她聲嘶力竭地吼道:“你明明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就算過去十年母親也不會饒我,現在母親認定是我所爲,你讓我怎麼辦?兄長,是不是你乾的?”

太平公主氣得胸膛劇烈起伏,眼睛惡狠狠地瞪着李旦,彷彿像只發怒的母獅子,要將他一口吞掉一般。

李旦沒有看太平公主的眼睛,他依然平靜如水,良久,才緩緩道:“武攸寧被刺,對李氏皇族是一件大好事,它保證了我們還有復位的希望,不過,賢妹既然已經認定是我所爲,我也沒有辦法,我確實沒有證據證明不是我乾的。”

“那你向我保證,你沒有參與這件事!”

李旦笑了笑,“我怎麼保證,我確實參與了,當時我的人也在雙橋鎮,事態很混亂,他們回來說,他們下手晚了,難道賢妹真的是袖手旁觀嗎?”

“你——”

太平公主氣得話說出來,半響忍住氣道:“那兄長認爲是誰幹的?”

“我不知道!”

李旦緩緩搖頭,“相信所有人都不會承認是自己做的,賢妹,這件事已是無頭公案,你何必要糾纏不放?”

“我不甘心,我不能背這個黑鍋,母親認定是我所爲,如果真是我也就罷了,可不是我下的手,我不想承擔這麼嚴重的後果,我必須要找出真兇,在母親面前洗冤。”

李旦本來想着若被她逼急了,自己認了也就罷了,但聽她最後一句話,李旦頓時警惕起來,這件事他絕不能承認,否則母親追查起來,這個後果他承擔不起。

李旦沉吟一下道:“既然不是賢妹所爲,那爲什麼賢妹不向母親說清楚,相信母親有分辨能力,不會把責任推到賢妹身上。”

“你讓我怎麼去說,我怎麼證明不是我?母親會問,如果不是你,那會是誰?你讓我怎麼回答,難道我說,是兩個皇兄所爲?”

太平公主長長吐了一口悶氣,“這件事我得先找到真兇,才能去母親面前洗冤,否則只會越描越黑。”

“那愚兄也幫不了你,賢妹,真的很抱歉!”

太平公主咬緊嘴脣,緩緩說道:“刺殺武攸寧,一般人都會直接幹掉,而不會只重傷他,明顯只有我纔會這樣做,這個刺客一定是嫁禍給我,或者是出於一種報復,或許是因爲三年前那件事。”

李旦明白妹妹說的是什麼事,三年前,張景雄被刺事件,最後導致李重潤被殺,這是太平公主嫁禍給了廬陵王,現在她自己被人嫁禍,她就想到了是廬陵王報復她。

李旦搖了搖頭,“兄長不是那樣的人,他身體不好,再說,王府中之事,他也根本做不了主。”

太平公主咬牙切齒道:“我也知道不是他,但有人會替他做,她的狠毒我是親身體驗過的。”

太平公主的目標慢慢指到韋王妃,李旦也保持了沉默,如果韋安石被罷相,或許他就有希望了。

……

在大唐各派的勢力中,廬陵王李顯無疑是最爲低調,自從三年前武則天下旨杖斃李顯長子李重潤後,廬陵王的影響力幾乎完全就消失了,也很少聽到他的消息。

只有在去年武則天過壽時,廬陵王獻了貝葉,他才短暫的出現在人們視野裡,但又如曇花一現,他又再次沉寂得無影無蹤。

李重潤之死給李顯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加之他中風後身體一直很糟糕,多年的軟禁生涯使他漸漸篤信佛法,現在他更完全沉溺在佛法的世界裡,如果不是韋王妃堅決反對,他便已出家爲僧。

李顯對皇位早已心灰意冷,對朝廷中和家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不聞不問,索性連自己的印鑑也交給了妻子韋王妃,整個廬陵王府完全成了韋王妃的天下。

雖然李顯已不再過問外界之事,但並不代表韋王妃就放棄了,她的權力慾望遠遠超過了任何人,只有當今皇帝武則天才能與之一比。

韋王妃無疑是個極爲精明的女人,她知道丈夫的優勢在哪裡,在於他是正統的大唐皇位繼承人,僅這一點就足以讓七成以上期盼大唐復興的朝臣們支持李顯,相比之下,相王李旦的支持度就弱得多。

政事堂六相,居然有三位相國是支持李顯,但姚崇似乎有點動搖,轉而支持李旦,但這並不能改變李顯佔優勢的事實。

韋王妃極力否認李顯已經厭世墜入佛塵,她拼命營造一種氛圍,似乎李顯只是低調,爲了迴避任何不利的影響,纔不和外界接觸,而她是李顯的代言人。

當然,韋王妃也知道這樣遠遠不夠,她又將兒子李重俊推出來,讓他成爲父親的形象代言人。

而她躲在幕後操縱,也正是她的精明能幹,使得李顯雖然墜入佛塵,卻依舊保持着大多數朝臣對他的支持。

這天下午,李重俊匆匆回到王府,直接來到內堂,在外面等了片刻,一名侍女出來笑道:“王妃請小王爺進去。”

李重俊默默點頭,走進了大堂,大堂上,韋王妃正在細細地品一盤葡萄,這是她的酷愛之物,最喜歡吃葡萄,另外還喜歡啃鴨脖子,韋王妃保養得非常好,雖然已經四十餘歲,看起來也不過才二十七八歲的樣子,皮膚細膩光滑,臉上沒有一絲皺紋。

她也毫不忌諱對房事的嗜好,她和丈夫早已不再同房,丈夫這些篤信佛教,他們更是很少見面,那麼府中十幾名高大健壯的侍衛便成了她生命力旺盛的源泉,這是府中的公開秘密。

但她很聰明,她在兒子李重俊面前絕不會有任何表露,以免讓兒子反感,壞了她的大事,她有過長子李重潤的教訓。

儘管李重俊也不是韋氏親生,但李重俊依舊十分孝順地視韋氏爲母,他跪下給母親行了一禮,“孩兒參見母親!”

“二郎辛苦了,坐下!”

韋王妃笑眯眯地讓兒子坐下,又急忙問道:“怎麼樣,查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嗎?”

韋王妃這些天極爲關注相國姚崇的態度轉變,原本一直支持張說入相的姚崇忽然改變了態度,轉而支持桓彥範入相,這就意味着姚崇已經相王李旦拉過去了。

這讓韋王妃極爲惱火,更加緊張,她害怕發生連鎖反應,連張柬之和韋安石也被拉走,韋安石是她族兄,她不擔心,關鍵是張柬之,他是百官之首,如果他被李旦拉過去,那影響力就太大了。

所以韋王妃一心要查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姚崇的立場轉變。

至於一直攪得太平公主晝夜難安的武攸寧被刺事件,她倒不怎麼關心,只是得到消息時興奮了一番,然後便束之高閣了。

李重俊躊躇着說道:“回稟母親,孩兒打聽到這件事似乎和李臻有關?”

“李臻?”

韋王妃愣住了,怎麼會是李臻,他怎麼會捲入相國的爭奪中來,他不是一直置身事外嗎?

半晌她又道:“你能確定嗎?”

“孩兒只是聽說,姚相國提議桓彥範入相的前一天,李臻曾拜訪過他,但具體發生了什麼事,孩兒不知,也無從去調查。”

韋王妃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如果真是李臻說反了姚崇,後果就有點嚴重了,那就說明李臻已經全面倒向了李旦,這件事事關重大,絕不能模棱兩可,一定要落實下來。

她又低聲說了兩句,李重俊卻搖了搖頭,“孩兒不想去!”

“你不去誰去?你怎麼能違抗我的命令。”韋王妃怒視兒子。

李重俊半晌道:“母親可以讓韋播去,他不是挺能幹嗎?”

和兄長李重潤一樣,李重俊也極爲厭惡母親的幾個侄子,尤其是韋播,飛揚跋扈,欺壓自己,李重俊和他已經到了勢不兩立的程度。

韋王妃明白他們之間的矛盾,她又柔聲安撫兒子,“你何必與他一般見識,我是因爲無人可用,才用孃家親戚,你是我的兒子,將來你父親登基,你就是太子,我已經和你說過多少遍了,你父親的情況你不是不知道,除了你,爲娘還能依靠誰?”

李重俊雖然不想成爲母親的傀儡,但他也明白,父親根本就不問世事了,他想當太子,也只能依靠母親,想到太子之位,他終於屈服了,“好吧!我再去打聽一下真實情況。”

“這就對了,你可以再去找一找上官舍人,或許她是知情人。”

“孩兒知道了,這就去!”

李重俊起身向母親行一禮,轉身快步離去了,韋王妃望着兒子走遠,又陷入了沉思,怎麼才能把張說推上相國之位?

沉思良久,她又對侍女道:“速讓管家去把韋大公子給我找來!”

第320章 盧龍殘兵第338章 背後一刀第039章 紅色絹花第389章 矛盾激化第210章 韋氏查敵第245章 返回神都第091章 東宮之變第361章 大婚前夕第162章 調虎離山第234章 蹊蹺藥鋪第041章 追查線索第294章 令人生疑第207章 三輪抽籤第335章 公主厚禮第185章 刺客爲餌第327章 武氏爭功第197章 內衛換將第350章 幽燕激戰第223章 百密一疏第299章 落井下石第183章 三思而行第209章 無帥之殤第074章 追查線索第272章 暗箭襲來第132章 得財望色第172章 烈火焚宮第337章 女皇新寵第187章 指點迷津第184章 按兵不動第280章 相王遇刺第332章 另有深意第060章 險境將至第317章 曲阜驚魂第152章 寺院偶遇第168章 公孫來訪第174章 懷義斃命第180章 李泉求香第196章 太平賀禮第331章 出乎意料第371章 狄燕心思第193章 騎射爭雄(上)第120章 難擋誘惑第056章 柳暗花明第392章 三郎入局第258章 元嘉之王第146章 家添小娘第060章 險境將至第003章 不速之客第024章 對質官堂第028章 戰爭突至第254章 以靜制動第130章 嵩南小鎮第404章 忠孝難全第139章 家有醜事第018章 少女夢想第195章 左岸夜宴第142章 臨危受命第099章 生死一瞬第242章 不期而遇第366章 長安勢力第352章 兩軍對峙第172章 烈火焚宮第133章 道觀生變第258章 元嘉之王第278章 黃雀在後第407章 三思之死第152章 寺院偶遇第375章 緊急回京第349章 臨危出征第114章 行獵爭魁第172章 烈火焚宮第354章 發現機會第169章 上官苦衷第199章 新官上任第299章 落井下石第362章 大禮之日第310章 身世之謎第077章 天牢血戰第005章 以身證明第123章 組建球隊第175章 武氏兄弟第051章 舍利換人第065章 暗套悄布第051章 舍利換人第099章 生死一瞬第004章 以勢壓人第257章 狄燕夜探第345章 攻心之談第137章 牽魂仙術第386章 城門衝突第348章 局勢急變第320章 盧龍殘兵第044章 十天授劍第126章 新的任務第350章 幽燕激戰第355章 奚王人質第309章 婚姻到頭第331章 出乎意料第262章 危機來臨第357章 欲戰無路
第320章 盧龍殘兵第338章 背後一刀第039章 紅色絹花第389章 矛盾激化第210章 韋氏查敵第245章 返回神都第091章 東宮之變第361章 大婚前夕第162章 調虎離山第234章 蹊蹺藥鋪第041章 追查線索第294章 令人生疑第207章 三輪抽籤第335章 公主厚禮第185章 刺客爲餌第327章 武氏爭功第197章 內衛換將第350章 幽燕激戰第223章 百密一疏第299章 落井下石第183章 三思而行第209章 無帥之殤第074章 追查線索第272章 暗箭襲來第132章 得財望色第172章 烈火焚宮第337章 女皇新寵第187章 指點迷津第184章 按兵不動第280章 相王遇刺第332章 另有深意第060章 險境將至第317章 曲阜驚魂第152章 寺院偶遇第168章 公孫來訪第174章 懷義斃命第180章 李泉求香第196章 太平賀禮第331章 出乎意料第371章 狄燕心思第193章 騎射爭雄(上)第120章 難擋誘惑第056章 柳暗花明第392章 三郎入局第258章 元嘉之王第146章 家添小娘第060章 險境將至第003章 不速之客第024章 對質官堂第028章 戰爭突至第254章 以靜制動第130章 嵩南小鎮第404章 忠孝難全第139章 家有醜事第018章 少女夢想第195章 左岸夜宴第142章 臨危受命第099章 生死一瞬第242章 不期而遇第366章 長安勢力第352章 兩軍對峙第172章 烈火焚宮第133章 道觀生變第258章 元嘉之王第278章 黃雀在後第407章 三思之死第152章 寺院偶遇第375章 緊急回京第349章 臨危出征第114章 行獵爭魁第172章 烈火焚宮第354章 發現機會第169章 上官苦衷第199章 新官上任第299章 落井下石第362章 大禮之日第310章 身世之謎第077章 天牢血戰第005章 以身證明第123章 組建球隊第175章 武氏兄弟第051章 舍利換人第065章 暗套悄布第051章 舍利換人第099章 生死一瞬第004章 以勢壓人第257章 狄燕夜探第345章 攻心之談第137章 牽魂仙術第386章 城門衝突第348章 局勢急變第320章 盧龍殘兵第044章 十天授劍第126章 新的任務第350章 幽燕激戰第355章 奚王人質第309章 婚姻到頭第331章 出乎意料第262章 危機來臨第357章 欲戰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