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唐軍備

陳玄禮、楊思勖、薛直他們一個個大步而來,滿臉喜色,一雙眼睛特別明亮,一臉的期待之色。

“呵呵。要見到陛下了。”陳玄禮發出一陣暢笑聲,說出喜悅的原因。

“是呀。要見到陛下了呢。”楊思勖重重點頭,尖細刺耳的聲音透着無比喜悅。

“五年沒見了,陛下一定更加英俊了,更加帥氣了。”薛直笑眯眯的道。

“那是。陛下不英俊帥氣,還有誰敢?”陳玄禮眼裡盡是笑意。

衆將對李隆基特別服氣,他們是在李隆基還什麼都不是的時候就追隨李隆基的。

“陛下。”正說着,來到大明宮前,遠遠就看見李隆基正在衝他們招手。

陳玄禮他們飛也似的衝了上去,如同見到老祖宗似的,未語先笑,就要衝李隆基見禮。

“免了。”李隆基快步過來,臉上泛着笑容,掃視諸將,笑呵呵的道:“你們回來了!這就好!嗯,你們更加驃悍了。”

經過這幾年的磨練,衆將的確是更加驃悍了。

“陛下過獎了。”陳玄禮、楊思勖和薛直他們把李隆基團團圍住,個個喜笑顏開,道:“陛下真的是更加英俊了!更加帥氣了!更加英明瞭!”

“聽你們的意思,朕以前就不英俊,不帥氣,不英明瞭?”李隆基笑着調侃一句。

“不是,不是那意思。”衆將知道李隆基是開玩笑的,一臉的笑意,只覺李隆基很親切。

“你們遠道歸來,路途辛苦。就不要在這裡說話了。走,進去說。”李隆基轉過身,大步而去。

衆將忙跟着進宮。

來到宮裡,李隆基坐在寶座上,要陳玄禮他們坐下來。又命人把張說、姚崇、宋璟、王孝傑他們叫來。

“今兒。你們遠道歸來,很辛苦。朕設宴,爲你們接風洗塵。”李隆基命人擺上酒宴,道:“不議國事,不談軍務,只說些開心的事兒就成。容明日。朕讓你們瞭解這幾年的國內情形,你們再說說西域情形,然後再來商議出兵事宜。”

衆將從西域趕回來,的確是很辛苦,讓他們先喘口氣。再來了解國內情形,有助他們建言獻策。西域情形,李隆基雖然通過軍報有所瞭解,卻不如陳玄禮他們親口彙報真切。

等都瞭解了情況之後,正來商議擊破阿拉伯帝國的辦法就好辦多了。

這頓飯,有說有笑,氣氛極好,很是輕鬆。盡歡而散。

次日,一早,衆將就趕了來。

趕來的不僅有衆將。還有文武大臣。就連武則天和李旦也來了。

李隆基召回衆將,不用想也知道這是要擊破阿拉伯帝國了,這是何等令人激動之事,誰不想知道呢?

李隆基扶着武則天,要她在寶座上坐下。此時的武則天,精力大不如從前了。一頭白髮,半眯半睡的靠在寶座上。

“你們都知道。今兒是要商議有關擊破大食之事。”李隆基一口道破羣臣的心思,道:“這商議之事。有些能讓你們知道,有些不能讓你們知道。在正式商議之前,可以讓你們知道一些情形。嗯,就先說國內情形吧。國內的情形又分爲文事與武事,文事,就由姚崇來說。”

擊破阿拉伯帝國,這涉及到軍事機秘,只有相關人等能知道。不過,一些國內情形和西域情形,還是可以讓羣臣知道的。

“遵旨。”姚崇應一聲,緩緩開口,道:“自從陛下登基以來,大唐就在全力革除積弊,淘汰冗官冗員,整頓吏治,整肅官員,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如今,大唐是氣象一新,今非昔比。別的也不多說,只給你們說兩件事,你們就知道這五年來,大唐取得多大的成就。”

羣臣的耳朵豎起來了,凝神靜聽。

自從李隆基登基後,就在大刀闊斧的整頓,革除積弊,究竟取得怎樣的成就,卻是很少有人知道。

“大唐要擊破大食,就需要錢和糧這兩樣,我就說說這兩樣。”姚崇伸出右手食指,道:“說到糧,大唐積蓄的糧草,就算顆粒無收,也足以支持三年之用。”

“真的?”一片驚呼聲響起,羣臣個個一臉的難以置信。

“有這麼多?”武則天也是一臉的不信。

她掌管國政數十年,雖然把天下治理得不錯,卻也沒有存到這麼多的糧草。顆粒無收,可以吃三年,這得多少糧食?

要知道,唐朝當時有近四千萬人口,每人每天一斤,就要近四千萬斤。三年支用,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很驚人的。

“千真萬確!”李隆基點頭肯定一句。

“厲害!厲害!”武則天把李隆基瞧瞧,又把姚崇瞧瞧,一臉的讚許。

她當國數十年,也是做不到這點,她不得不服氣,這君臣兩人真的了得。

“說到錢,一文不收,也夠用五年了。”姚崇又伸出右手的中指,大聲道。

“五年?”羣臣更加驚訝了。

唐朝一年的財政支出是幾千萬兩銀子,五年支用,那就是幾億兩了,這也太驚人了。

“的確夠五年支用。”李隆基笑着道:“大唐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點,是因爲我們的幅員更廣了,口衆更多了,物產更豐饒了。”

李隆基取得的成就的確驚人,然而,若是僅靠以前的唐朝,那是不可能完成的。如今的唐朝,無論是從疆域,還是人口,還是物產,都不是以前的唐朝能夠比的,要做到這點也在情理中。

“哦。”武則天恍然。

她秉政數十年,嘔心瀝血,也是做不到這點,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唐朝當時的條件不具備。如今,經過李隆基的征戰,幅員增加了一倍多兩倍,收入自然是大幅提高了。

“文事就說這麼多,接下來。就由張說說說武事。”李隆基衝張說道。

馬上就要與阿拉伯帝國大戰一場了,武備方面的準備情況究竟如何,這一直是機密,知者甚少,羣臣不由得豎起了耳朵,睜大了眼睛。

武則天的眼睛也瞪圓了。死死盯着張說,她也想知道武備方面的準備情況。

李旦也是如此。

“遵旨。”張說應一聲,緩緩道:“五年前,陛下登基伊始,就在準備與大食的大戰。這五年來。大唐不敢有一刻鬆懈,努力準備,如今已經是異常充分。具體的軍備屬於機密,不能在這裡說,我就選幾樣你們能夠知道的來說。”

軍事機密一定要保持秘密,沒有資格的人不能知道,羣臣認同這說法。

“你們都知道,自從灌鋼法發明後。大唐的鋼鐵產量就大爲提高,不用再象以前那般要千錘百煉,這就使得大唐之軍的着甲率大爲提高。高達六成。”張說的聲調有些高,道:“如今,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們的着甲率已經接近八成了。”

着甲率,是衡量一支軍隊戰力的重要標準。着甲率越高,說明戰力越強。唐朝的着甲率是六成。這是中國歷史之最。

李隆基指點了鍊鋼技術,使得唐朝的鋼鐵更多。質量更好,軍隊的着甲率也就更高了。

當然。一支軍隊的着甲率不可能百分之百。因爲有些特殊要求,可以不着甲的。

“八成?”一片驚呼聲響起,羣臣只覺不可思議。

六成的着甲率,已是中國古代歷史之最,高達八成的着甲率太讓人難以置信了。

wWW⊕ ttKan⊕ ¢Ο “而且,我們的鋼鐵更加優良,更加耐用。”張說臉上泛着笑容。

鋼鐵對於一國來說,極爲重要。唐朝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張說着實歡喜。

“太好了!”羣臣齊聲叫好。

“大唐這些年來,大量訓練軍隊,如今我們訓練好的軍隊超過了五十萬。”張說沒有說具體的數目,因爲這也是軍事機密。

“五十萬以上?”羣臣大爲震驚。

都知道唐朝這幾年大量訓練軍隊,其數量最低也是五十萬,當被確認後,他們仍是吃驚。

“在軍械方面,大唐大有改進,早已不是往昔所能比的。”李隆基接過話頭,道:“這些變化,不能讓無關之人知道。而將軍們,要馳騁在戰場上,又必須知道。朕以爲,讓將軍們先看看我們的軍備,再來商議擊破大食之事爲宜。”

將軍要是不瞭解軍備的情況,他就無法熟練的使用,無法發揮其作用。讓他們知道具體情形,對於將來的大戰有好處。

“六部尚書、侍郎留下,其餘人下去吧。”這涉及到軍事機秘,級別不夠,不能知道。

羣臣雖是不願,卻也知道這是實情,不得不退下。

“走!去校場。”李隆基扶着武則天,率領羣臣來到校場。

校場上早就準備好了,陳玄禮他們一到,只見一架架投石機矗立在當場。

“投石機?這能射多遠?”衆將把投石機一瞧,急切的問道。

阿拉伯帝國的投石機很厲害,射程遠,唐朝發展投石機,就是爲了壓制阿拉伯帝國的投石機,這很重要。若是不能壓制阿拉伯帝國的投石機的話,唐朝的強弩就會有大麻煩了。是以,衆將迫切的想要知道投石機的射程。

“你們瞧瞧就知道了。”李隆基沒有滿足衆將的好奇心。

一聲令下,兵士用絞盤把磨盤大小的石頭裝到石鬥裡,然後開始拋射。

“轟隆隆!”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聲中,只見一塊塊巨石划着漂亮的拋物線,砸向前方。

“天啊!跟打雷似的!”衆將吃了一驚,這聲勢比起阿拉伯帝國的投石機大多了。()

第63章 妙解名題(上)第15章 信?不信?第48章 奇葩聖旨第42章 智珠在握第54章 勝利歸來第53章 突厥的對策第15章 進軍撒馬爾罕第66章 人才濟濟第52章 打擊報復第9章 進軍大非川第30章 波斯復國第82章 驚天血戰(上)第5章 武則天第46章 第一輪交鋒第33章 招兵買馬第44章 王孝傑的選擇第85章 上官婉兒第11章 跟屁蟲第11章 雄心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19章 波斯動盪第34章 逼宮第57章 無理挑釁第24章 活捉默棘連第51章 名將之才第82章 驚天血戰(下)第85章 大決戰(上)第30章 波斯復國第44章 王孝傑的選擇第22章 迴歸故國第66章 首戰告捷(上)第32章 阿拉伯帝國滅亡第5章 各自盤算第84章 重重圍困第39章 宮變(上)第24章 望風而降第20章 侄子不如兒子親第1章 李隆基第9章 狠人當先鋒第70章 殺機第28章 大獲全勝第7章 英雄歸來第15章 踏上征程第43章 選邊站第47章 第二輪交鋒第35章 陰謀第69章 火燒大漠第52章 打擊報復第85章 大決戰(中)第5章 各自盤算第52章 穩定西域第26章 中央開花(上)第10章 請命擊邊第26章 好大一頂綠帽子第70章 默啜慌了第36章 誣陷第4章 武承嗣第31章 好小子!第16章 中亞明珠第21章 名聲漸起第28章 傳說中的小白臉第83章 大唐名將:王孝傑第16章 “傳”兵法第5章 凱旋班師第60章 血染大漠(上)第78章 統統有賞第64章 有孫若此,夫復何憾!第11章 軍權在握第18章 斷敵退路第84章 霓裳羽衣第22章 帝國精銳:千騎第23章 武則天有點煩第9章 進軍大非川第23章 藏龍臥虎第19章 波斯動盪第7章 突厥復國?第67章 波斯王子第31章 太平公主第12章 低調不成就高調第80章 奪馬第87章 《水調歌頭》第46章 爭相結納第2章 萬騎第14章 奔赴邊關第55章 李旦禪位第30章 脅迫第15章 尊重第57章 無理挑釁第56章 登基第39章 無理取鬧第50章 窮追不捨第31章 好小子!第54章 精兵第10章 默啜助興第58章 大唐憾事第60章 開元基調第64章 各有盤算第12章 張說罷官第51章 名將之才第33章 行刺
第63章 妙解名題(上)第15章 信?不信?第48章 奇葩聖旨第42章 智珠在握第54章 勝利歸來第53章 突厥的對策第15章 進軍撒馬爾罕第66章 人才濟濟第52章 打擊報復第9章 進軍大非川第30章 波斯復國第82章 驚天血戰(上)第5章 武則天第46章 第一輪交鋒第33章 招兵買馬第44章 王孝傑的選擇第85章 上官婉兒第11章 跟屁蟲第11章 雄心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19章 波斯動盪第34章 逼宮第57章 無理挑釁第24章 活捉默棘連第51章 名將之才第82章 驚天血戰(下)第85章 大決戰(上)第30章 波斯復國第44章 王孝傑的選擇第22章 迴歸故國第66章 首戰告捷(上)第32章 阿拉伯帝國滅亡第5章 各自盤算第84章 重重圍困第39章 宮變(上)第24章 望風而降第20章 侄子不如兒子親第1章 李隆基第9章 狠人當先鋒第70章 殺機第28章 大獲全勝第7章 英雄歸來第15章 踏上征程第43章 選邊站第47章 第二輪交鋒第35章 陰謀第69章 火燒大漠第52章 打擊報復第85章 大決戰(中)第5章 各自盤算第52章 穩定西域第26章 中央開花(上)第10章 請命擊邊第26章 好大一頂綠帽子第70章 默啜慌了第36章 誣陷第4章 武承嗣第31章 好小子!第16章 中亞明珠第21章 名聲漸起第28章 傳說中的小白臉第83章 大唐名將:王孝傑第16章 “傳”兵法第5章 凱旋班師第60章 血染大漠(上)第78章 統統有賞第64章 有孫若此,夫復何憾!第11章 軍權在握第18章 斷敵退路第84章 霓裳羽衣第22章 帝國精銳:千騎第23章 武則天有點煩第9章 進軍大非川第23章 藏龍臥虎第19章 波斯動盪第7章 突厥復國?第67章 波斯王子第31章 太平公主第12章 低調不成就高調第80章 奪馬第87章 《水調歌頭》第46章 爭相結納第2章 萬騎第14章 奔赴邊關第55章 李旦禪位第30章 脅迫第15章 尊重第57章 無理挑釁第56章 登基第39章 無理取鬧第50章 窮追不捨第31章 好小子!第54章 精兵第10章 默啜助興第58章 大唐憾事第60章 開元基調第64章 各有盤算第12章 張說罷官第51章 名將之才第33章 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