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上)

漸漸深了,大多數長安人已入酣睡,一日的疲勞和喜記,在夢中去尋找另一個沒有煩擾的世界,但還是有人難以入睡,若不早早安排,翌日的煩惱便將加倍而來。

崔翹和他的夫人便是其中之一,天寶六年一次過於激烈的家庭地震影響到了崔翹的仕途,他由大理寺卿調任尚書右丞,這個職位相當於尚書省的秘書長,若在早個幾十年,這個職位可是具有極大的實權,則天皇帝時尚書僕射漸漸被架空,尚書右丞便在某種意義上代行了僕射之權,可自從李隆基登基後,加強了相國的權力,本來只管門下省和中書省的左右相,手開始伸進了尚書省,直接統管六部,尚書左右丞也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行政秘書。

由從三品的位子一下子跌到正四品下階,而且是個閒官,心裡最難以平衡的便是崔翹的夫人,她雖然是老郡主,但妻以夫貴,別人的丈夫都在升職升官,而她的丈夫卻一下子跌了兩階,不平則要鳴,可她的大鳴大放非但沒有作用,反而將崔翹折磨得筋疲力盡,工作中屢屢犯錯,這不,天寶七年的考評已經下來,崔翹因業務怠懈被評爲下中,若再不補救,鐵定會降職甚至外放。

崔夫人終於冷靜下來,爲了丈夫的前途,她決定犧牲自己,開始施展她的夫人外交,出沒於無數高門深院,當然不是去找她的閨中密友,而是去尋找她年輕時的老情人們。

可惜人老珠黃,效果差了一點,這時她又聽到宮中有傳聞,今年考評爲下中、下下的朝官將被外放到嶺南爲地方官,嶺南,那可是荒蠻煙瘴之地,她嬌嫩的身體怎經受得住。崔夫人大驚之下。又去求親家李林甫,李林甫自然一口答應幫忙,但崔夫人也知道,李林甫答應的僅僅只是幫忙而已,就在這時,國夫人的請貼送到了府上。

明日就是國夫人的生日,可送禮之事還沒有定下來,送少了怕沒效果,送重了她又捨不得。崔夫人左右爲難,眼看睡覺地時辰已到,她心急之下,一把便將躲在書房裡品玉地崔翹抓了過來。

“你說是直接送錢好,還是送點值錢的珠玉或古董字畫之類好?”崔夫人拿着兩份禮單左右爲難,一份是三百兩黃金,另一份是價值三百兩黃金的名人字畫若干。說起黃金就得羅嗦兩句,國夫人收禮的規矩是隻收黃金,三百兩是起步價,低於三百兩連門都別想進。

崔夫人原本拿的是五百兩黃金。可肉疼之下,又悄悄改成了起步價,‘或許替老崔改改考評並不是什麼大事。’她暗暗地安慰自己。

聽見夫人提到‘珠玉’二字,崔翹立刻想到了自己書房裡的那些寶貝玉石,心中一陣猛跳,她別是看中了自己的命根子。

“咳!你幾時聽過那個女人收古董字畫的?她哪有那種雅興?她的規矩是隻要黃金。要不就是金剛石,除此二物,她什麼都不會要地。”

“你怎麼知道得這般清楚,你是不是給她送過禮?”崔夫人就是這樣,她自詡精明,可往往又抓不到問題的實質,此時她的聲音變得尖利起來,彷彿失靈的報警器。“說!你是不是和她也有一腿。”

她叉着腰,眼睛瞪得溜圓。那樣子彷彿是掃黃打非小組的領導成員,她上上下下打量着崔翹,丈夫哪一個毛孔裡塞有那女人的脂粉,也休想逃過她專業的眼睛。

可惜崔翹早已久經考驗,他瞥了一眼大牀,苦笑道:“夫人,爲夫地暗疾你還不知道嗎?”

說得倒也是,崔夫人想到丈夫的銀樣蠟槍頭,心裡鬆了一口氣,又將話題轉到正事上來,她舔了舔乾澀的嘴脣,有點不甘心地說道:“那就送黃金吧!我打算送三百兩,我覺得已經夠了,你說呢?”

哼!三百兩,給那個女人塞牙縫還嫌少,更不用說是想修改吏部已經報上去的考評,但是她覺得已經夠了,自己說不夠又有屁用!她無非是想讓自己贊同她地英明決定。

不過,崔翹本人倒想去嶺南爲官,憑他現在的官銜,極可能是去廣州做刺史,只要做出政績,他就有了再向上爬的資本,另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他知道眼前這個女人肯定不會跟去,這樣一來,自己真的就逃出生天了。

他摸了摸下巴,裝模作樣地想了一下,“唔!三百兩黃金,我想也應該也夠了。”

崔夫人心裡頓時高興起來,肥碩的身子輕巧地一轉身,向外快步走去,走到門口她嬌聲笑道:“那你先睡吧!我去你書房看看,有沒有什麼物什可值三百兩黃金,明天咱們先去趟櫃坊。”

崔翹地心一下子如墜寒窟,凍得連血都凝固起來了.

東方天際漸漸地被染紅了,朝陽似乎也知道今天是什

,也湊趣地探出頭來,天氣晴好,正時外出辦事的好城早早地開始熱鬧起來。

今天是楊花花,不!這個名字太土,她在公開場合早已棄用,她現在是國夫人,今天是她新宅落成之日,也是她芳齡二十八歲的壽辰,不少人都有點印象,似乎去年她過的也是二十八歲,不過這又有何關係,女人嘛!關鍵是她一年只過一次,這纔是要緊之處。

楊花花一早起來,侍女已拉開厚厚的簾帳,向東的一面牆都是空的,拉開幕帳便可走到外面露臺之上,春風清涼,還帶一絲寒意,大片陽光射了進來,將房間裡塗上一層金色,這就是她要的效果,她地寢樓叫黃金閣,顧名思義是黃金打造,事實上也是如此,樓臺四壁都貼滿了金箔,再鑲嵌明珠寶石,遠看去金光閃閃,富麗之極,這還不算,雨天易滑。她又用銅錢在四周鋪了一圈以防滑。整個樓臺造價十萬貫,比長安大富豪王元寶的金樓還貴上兩萬貫,堪稱長安之冠。

昨夜楊花花地心情不太好,一人獨睡,召來陪寢的少年還未入幕便已被她攆滾蛋,起因是昨晚管家的一番哭訴,說好心去送請柬,卻被戶部侍郎一頓羞辱,還險些喪了性命。雖然知道他有些誇大其辭,但李清還是不買她的帳,這是肯定的。

從天寶五年向李清求婚被拒,至今已經三年,這三年來楊花花風流放蕩,李清默默做事,他們彷彿是兩條道上的人。各行其路,互無關係。

但楊花花給自己找地藉口卻是:誰讓他拒絕我,所以我要找別地男人來報復他,但久而久之。連她自己也不相信這個藉口,原本藏在心底的李清也漸漸消失無影,就彷彿她放錯了地方,不是藏在心裡,而在放在胃裡,被胃液腐蝕掉了。

至於只想嫁兩個男人說法不過是一種炒作的手段。給自己身上塗上一層神聖的光暈,就彷彿是一層處女的膜,吊一吊那些追求者的胃口,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

男人不過是一個玩具,楊花花真正要的是錢,只有錢纔是最真實最可靠的東西,她的另外一個愛好便是作媒。就彷彿要她自己失敗地遺憾都統統在別人身上補回來,於是宗室子弟的婚嫁、王公大臣的迎娶都要經過她的同意。剛開始時嗣薛王之子不理會她的警告,擅自娶了她不中意的女人,楊花花大發雷霆,跑到李隆基那裡告了一狀,第二天剛剛成親的嗣薛王之子便被罷黜了爵位、休了新婦,還罰了嗣薛王十年地供奉,如此一來,沒有人再敢違背這位國夫人的媒妁之言。

當然,楊花花並非是那般橫蠻不講理的人,如果肯象徵性地向她交納點手續費,生活依舊還是平淡而快樂的,手續費也不多,一次一千兩黃金而已,如此能將兩個愛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楊花花自然更是樂此不疲了。

可最近她又對另一樁‘婚姻’忽然有了興趣,在她眼裡,金壁輝煌地東宮就彷彿是一位雍容華貴的貴夫人,剛剛喪偶,應該給她找一個細心體貼的丈夫,她看中的是慶王,原因自然是慶王出手闊綽,肯花本錢來討好她,而且這也是楊氏家族一致的意見,除了宮中的貴妃,她不喜歡管這種事。

今天是楊花花三十.一點點養老錢,她決定隆重地舉辦一番,本錢不需要,李隆基特地撥了五萬貫給她做花銷,另外所有的器具物品、包括酒樓的耗費都由慶王包了,她楊花花只要點錢就行。

可是原本舒心暢意的生日卻被她的一個臨時念頭蒙上了一層陰影,昨天李清從蘇州回來打傷了楊琦,此事轟動了長安,也讓楊花花想起了那個唯一拒絕過自己的男人。

“得讓他看看自己風光,得讓他後悔。”楊花花立刻決定將最後一張請柬送給李清,不料李清卻似乎有點不大領情,這讓楊花花即失望,又有一絲惱怒。

“娘!你看我這身衣服好看嗎?”

九歲的兒子裴徽咚咚跑上樓來,打斷了她的思路,也沖淡了她地怒氣,楊花花笑逐顏開,蹲下身子給兒子拉了拉衣襟,“怎麼象個女小娘似的,穿一件新衣服就這麼興奮。”

“師傅說今天是娘地壽辰,要給娘磕頭。”

說完,裴徽跪下,給楊花花重重地磕了兩個頭。

“你這孩子.

楊花花疼愛地將他摟進懷裡,又替他抹去眼角的一顆眼屎,笑着颳了刮他的鼻子道:“小猴子,又沒有洗臉吧!”

裴徽不好意思地在孃的懷裡扭了扭,道:“娘,師傅要我磕完頭再回去寫一篇字,然後再過來。”

“娘也要到前面去了。”

楊花花牽着兒子的手走下黃金閣,見一個丫鬟急匆匆跑來,知道已

人送禮上門,便摸了摸兒子頭,笑道:“去吧!好好話,今天人多,你就別過來了。”.

楊花花的新宅位於宣陽坊,佔地足有百傾,是李隆基用三十萬貫錢爲她修建,用的是從洪州運來的千年巨木,又用清一色蘇州金磚、池州青石築砌,大小建築物近百座。雕樑畫柱。極盡窮奢極欲之事。

按照規矩,上午是各府送禮的時間,下午晚些時候纔會放客人們陸續進府赴宴,現在還只是清晨,但宣陽坊卻已經騷動起來,一隊又一隊的羽林軍出現在宣陽坊的街頭,他們驅趕乞丐、取締商販,今天宣陽坊內地集市一律不準開,家家戶戶閉門不得外出。坊門也被關閉了,所有進來之人只能憑請柬通行。

但就是這樣,從宣陽坊大門到楊花花宅子地路上,馬車絡繹不絕,這些都是從各府趕來送禮的,輕一色的檀木小箱,裡面裝滿了金錠或者是從各地收羅來的金剛石。

大門前已經停滿了馬車。這些馬車都是爲送禮而來,並非主人的專車,儘管如此,一輛輛馬車都披金帶銀。顯得富麗堂皇,幾乎每輛馬車都來三個人左右,一人是管家,一手拿着請柬,一手指揮着兩個小廝擡下沉重或輕巧的檀木箱子,楊花花在請柬設計的細節上考慮得十分周到。在每一份請柬裡都有一隻寫有官員姓名職務的配套信封,算是副券,專門用來給官員裝禮單兼通行證,真正的請柬具有紀念意義,自然不能給管家拿着到處跑。

“禮物登記在側門,請往這邊走。”兩個家人彷彿是交警,擺着單一地手勢,向送禮的人指引方向。

側門前已經排了兩列長長的隊伍。兩張桌子後面各坐一名帳房,正襟危坐、臉色肅然。彷彿兩個收保證金的法官,一面聽司儀的叫喊,一面仔細覈對禮單上的名字和金額,一筆一畫,沒有半點差錯。

“門下侍郎張倚,黃金一千五百兩,明珠二十顆。”司儀大聲念讀,絲毫不避諱,這卻是楊花花特地囑咐,爲了提醒那些送禮少的人事後補上。

‘一千五百兩黃金!’司儀語音剛落,立刻引來一片嗡嗡之聲,這份禮是迄今最重地一份,“各位藉藉光!”兩名漢子撥開衆人,在衆多驚訝的目光注視下,將一口百斤重的大紫檀箱擡進了院子。

“送這麼重的禮,恐怕是有大事相求吧!”一名某府地管家咂舌道。

他前面的人回頭瞥了他一眼,不屑地嗤笑一聲,擺出一個資深政治觀察家似的架子,一仰頭慢慢說道:“連這點小事都想不明白嗎?”

他眼角餘光向兩邊一掃,見衆人都圍了上來,一臉虔誠地望着自己,期盼着答案,他心中不由得意異常,緩慢地、不容質疑地給衆人解釋,“大家還記得三年前的科舉案嗎?當時御史中丞張倚兒子犯案,張倚由此被貶黜,可去年卻忽然官復原職,上個月又升爲門下侍郎,這其實就是國夫人給皇上說的情。”

“哦!”衆人恍然大悟,現在送禮自然就是還人情了,藉口祝壽,名正言順地送錢,又不落行賄的痕跡,可謂一舉兩得。

“尚書右丞崔翹,黃金三百兩。”.

“慶王殿下,黃金一千五百兩,金剛石二十顆。”.

長長地隊伍在司儀一聲聲毫無感情的宣讀中漸漸縮短了,一輛輛送禮完畢的馬車開始掉頭回府,二個時辰後,府門前的廣場再次冷清下來,太陽已經偏西,這時,幾匹馬飛速從遠處馳來,當先一人獅鼻闊口,目光陰騖,正是楊家的總代表楊國忠,現在楊家在朝廷有影響的人物除了楊國忠以外,還有楊貴妃的三個姐姐秦國夫人、韓國夫人、國夫人,以及分別在大理寺任職的楊琦和在兵部任職郎中地楊舌,這六人合稱楊家六虎,其中以楊國忠和國夫人的影響力最大。

現在離開宴時間還早,楊國忠也並非爲祝壽而來,他剛剛從慶王府過來,正憋了一肚子地氣,李清一回來就向他們楊家挑釁,竟將楊琦的兩條腿打得粉碎,慶王非但不讓他們報復,還要他上門去向李清道歉,只是因爲他的兒子落在了李清的手上。

專程上門道歉楊國忠是絕對不會去,但可以利用楊花花過壽的機會試探李清一下,若他肯和解,交出慶王的犯事的證據,倒可以放過他一次,若他不知進退、一味蠻幹,那章仇兼瓊就是他的下場。

楊國忠飛身下了馬,快步跑上臺階,也不用下人通報,他便直接闖進了大門,“快去叫三夫人來見我,就說我找她有大事!”

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攏第274章 必要的強硬第23章 儀隴小攤(二)第280章 把柄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261章 策劃第170章 橫峰突起第67章 官從天降第265章 利用第222章 將計就計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354章 戰爭與陰謀(四)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215章 各逞心機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249章 科舉案(十一)第32章 開店(三)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168章 皇槓被劫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317章 請君入甕第349章 清洗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11章 新政縣的鮮于府(一)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馬匪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117章 純屬誤殺第30章 開店(一)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決策第65章 楊家(四)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87章 抓住把柄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237章 賞牡丹貴妃思曲第117章 純屬誤殺第267章 蓄勢第233章 朝會上的爭奪(上)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68章 簾兒第386章 家國天下(六)第11章 新政縣的鮮于府(一)第10章 以直報怨(二)第317章 請君入甕第14章 禍起第98章 四兩撥千斤(下)第101章 相親(下)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19章 官司(三)第64章 楊家(三)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57章 反擊第216章 意外第67章 官從天降第45章 冷刀子(二)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31章 開店(二)第312章 軍權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2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二)第78章 捐錢募款(三)第217章 和親事件第7章 縣令第95章 初見太子第213章 前夜第256章 夜訪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238章 清平調李翰林醉酒第166章 誰是臥底?第238章 清平調李翰林醉酒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161章 曲江流飲(下)第317章 請君入甕第37章 發薪第365章 微妙的朝議第281章 客棧佈局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37章 發薪第149章 東宮案(三)第106章 南詔風起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6章 上元夜(二)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359章 馬嵬坡(二)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281章 客棧佈局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348章 後手第74章 絆腳石(二)
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攏第274章 必要的強硬第23章 儀隴小攤(二)第280章 把柄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261章 策劃第170章 橫峰突起第67章 官從天降第265章 利用第222章 將計就計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354章 戰爭與陰謀(四)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215章 各逞心機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249章 科舉案(十一)第32章 開店(三)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168章 皇槓被劫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317章 請君入甕第349章 清洗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11章 新政縣的鮮于府(一)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馬匪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117章 純屬誤殺第30章 開店(一)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決策第65章 楊家(四)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87章 抓住把柄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237章 賞牡丹貴妃思曲第117章 純屬誤殺第267章 蓄勢第233章 朝會上的爭奪(上)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68章 簾兒第386章 家國天下(六)第11章 新政縣的鮮于府(一)第10章 以直報怨(二)第317章 請君入甕第14章 禍起第98章 四兩撥千斤(下)第101章 相親(下)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19章 官司(三)第64章 楊家(三)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57章 反擊第216章 意外第67章 官從天降第45章 冷刀子(二)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31章 開店(二)第312章 軍權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2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二)第78章 捐錢募款(三)第217章 和親事件第7章 縣令第95章 初見太子第213章 前夜第256章 夜訪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238章 清平調李翰林醉酒第166章 誰是臥底?第238章 清平調李翰林醉酒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161章 曲江流飲(下)第317章 請君入甕第37章 發薪第365章 微妙的朝議第281章 客棧佈局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37章 發薪第149章 東宮案(三)第106章 南詔風起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6章 上元夜(二)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359章 馬嵬坡(二)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281章 客棧佈局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348章 後手第74章 絆腳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