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

興慶宮的早晨,大雨已初歇,空氣中散發着泥土腥味和花香的混合氣息,使人神清氣爽,李清已在興慶宮的政事堂大門前站了近一個時辰,無聊地望着幾株殘紅凋零的桃樹發呆。

現在已經過了巳時(上午九點),可李隆基的影子都沒見到,‘難道這就是皇帝從此不早朝嗎?’李清暗暗思忖,自從李隆基搬到興慶宮後,每日的早朝沒有了,?每天只是宰相們趕到興慶宮和皇上商議國事,可這幾日,每日一議也漸漸改成了三日一議,很快便結束,若有其他重大國事,要李隆基想到了什麼纔會召見某個大?臣。

‘李清!’一個夾雜着驚喜而清脆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路。

回頭一看,一張嬌豔如桃花般的臉龐出現在一丈外,只見她濃施粉黛、娥眉如畫,卻是楊花花,她身着淺黃色榴花長裙,前胸袒露,披着淡綠色紗巾,與厚重色濃的大唐皇室風格相得宜彰。

“你、你在這裡做什麼?”?楊花花的臉上飄過一抹緋紅,眼睛也亮了起來。

“在這裡自然是等皇上的召見。”

清微微笑一笑,“好久沒見到三姐了,倒變得愈發高貴,快有點不認識了。”

被李清一誇,楊花花神情顯出幾分羞澀,可有又點擔心道:“我就是我,怎麼會不認識,若你不喜歡,我就換成原來的模樣。”

“貴妃的姐姐自然不同於一般人,這樣打扮更配你的身份,我看就不必再變回去了。”

李清見楊花花身邊竟無一名宮女或太監伺候,略略有些詫異,“三姐獨自一人在這裡做什麼?”

楊花花嘆了口氣,她慢慢走到桃樹面前,蹲下去拾綴地上的花瓣,口氣中略帶一點傷感,“我也不知道走到這裡來,我就這麼一個人盲目的人,就象這雨後的桃花,凋零卻不知哪裡是我的歸宿。”

李清忍不住笑了起來,“三姐說得太誇張了,你信不信,只要你喊一聲,我楊花花想嫁人,那些什麼尚書、侍郎保準排着長隊前來應婚。”

楊花花蹲在地上,斜瞟了李清一眼,玉蔥般的指頭在土裡畫着圈圈,細貝一般潔白的牙齒輕輕咬着嘴脣,她低聲問道:“那戶部侍郎呢?他會不會來!”

李清淡淡一笑,“戶部李侍郎是一堆牛糞,他不配插你這躲鮮花,而戶部韋侍郎又太老了一點,兒子還小,恐怕也不適合!”

楊花花笑顏突斂,慢慢站起身冷冰冰道:“你來得太早了,皇上昨天睡得很晚,巡獵又受了點風寒,少說也要再過半個時辰才能來。”

說罷,她不理會李清,徑直穿過花中小徑,朝內宮飛快走去,可走到樹下她忽然又回頭,盯着李清看了半天,搖了搖頭道:“你是個膽小鬼,連個女人都怕!”

李清一直望着她的背影消失,才無奈地聳了聳肩,今日所見,楊花花已經離虢國夫人越來越近了。

正如楊花花所言,李清足足又等了半個時辰,才見大太監魚朝恩飛快地跑來,見到他便急聲低喊:“李侍郎,皇上已經進書房了,你快跟我來!”

李清跟着魚朝恩,快步向勤政殿走去,李隆基的御書房便位於勤政殿的最左首,這裡已經戒備森嚴,李清經過一道又一道最嚴格的搜查,才終於走進了御書房,房內各種文書奏摺堆了一地,高力士正跪在兩本摺子上,手腳麻利地整理着文書。

李清見李隆基正在御案前低頭批閱幾份奏摺,他連忙下跪道:?“臣李清叩見皇帝陛下!”

“免禮!給李侍郎賜坐。”

李隆基並沒有擡頭,只隨口答應,又過了一會兒,他寫完了最後一個字,纔將筆輕輕放下,搓了搓手對李清笑道:“朕最討厭之人便是那幫御史,每次不是彈劾就是告狀,一天的心情都不愉快,但愛卿卻相反,每次來都會給朕帶來好消息。”

他從抽屜裡取出李清的那份奏摺,興奮之情溢於顏表,“今年朕最高興之事,便是愛卿的六十萬貫鹽稅解押進京,這纔不到兩個月,加上蜀中、荊襄、河東、山東等地,已經有百萬貫入帳,看來不用等三年後,今年三百萬貫的目標完全就能實現。”

他忍不住起身走到窗前,凝望着滿院濃郁的春色,不禁感嘆道:“其實治大國與持小家無異,一樣爲家境窘迫而發愁,朕之所以答應你推行新鹽法,實在是因爲國庫空虛,眼看吃了上頓就沒下頓,象一塊沉甸甸的鉛石,無時無刻不壓在朕的心頭,這沒錢的日子令朕難熬啊!。”

他忽然回首望着李清,又似高興又似埋怨道:“照這個趨勢下去,今年少說也能收到五百萬貫鹽稅,你卻給朕說今年只有二百萬,這差距也太大了一點。”

李清起身笑道:“稟陛下,新鹽法推行,各地大鹽商惟恐價格還會上調,一般都會多存一些貨,

而這些存貨消化尚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這一百萬實際是透支了後兩個月的稅款,過幾個月,若鹽價穩定,榷鹽量就應該會有所下降。而另一方面,二百萬貫臣是按一個較低的價格估算,給自己留了一點餘地,其實臣心裡明白,今年三百萬貫的鹽稅入庫沒有問題。”

李隆基點點頭,回坐到椅子上,神情輕鬆,半開玩笑道:“你說得不錯,誰沒事會多吃鹽,我大唐人口在這裡,耗鹽量是穩定的,這鹽稅也應該變化不大,不過從這件事上朕發現我們大唐的財力還是有潛可挖,你還有沒有好的建議,再給朕一個驚喜。”

李清微微一笑,取出一本奏摺,雙手呈上,“臣是有一個建議,不僅能將民間的餘錢利用起來,而且還能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

“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李隆基輕鬆的表情漸漸變得嚴肅起來,隋之滅亡就是朝廷與地方的矛盾過於尖銳所致,大唐自開國以來便致力於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如將基層官員的人事任命權收歸朝廷,又如限制河東、山東大族的勢力,雖然採取種種措施,但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尤其募兵制下朝廷財力不足,導致地方養兵,這又是一個隱患,今天李清卻突然提出此事,着實讓李隆基意外。

高力士上前接過李清的奏摺,遞給了李隆基,他擺擺手,命李清先坐下,便打開奏摺細細閱讀起來,內容就是李清對李林甫所言之事,成立國家櫃坊,吸取民間儲蓄,但今天李清給李隆基的奏摺裡卻增加了很多內容,包括將櫃坊分支延伸到每一個縣,各縣所收稅賦直接上繳櫃坊,就視同上繳朝廷,再由櫃坊自己的體系將錢糧押運進京,統一由戶部度支,這樣,實際上就是將地方的財權變相地收歸朝廷,從財政上遏制地方勢力的發展壯大,這纔是李清的真實目的,要想避免安史之亂和將來的藩鎮割據,必須多管齊下,從體制上不給安祿山之流發展壯大的機會,掐斷他們的財源,這也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另外唐朝的貨幣流通比較薄弱,象百姓納稅、官員俸祿等等大多以實物爲主,所以銀行的興起也會促進貨幣流通,逐漸減少唐朝實物交易的數量,將大大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

李清的建議儼如打開一扇大門,讓李隆基看到了他從未見過的景色,他明白這份奏摺的分量和內涵,其實就是改變了國家的財政分配製度,將以前朝廷與地方的財政收支各走其路,改成全部收歸朝廷,再按各地預算下撥給地方。

房間裡異常安靜,高力士站在一旁憂心地望着李清,從皇上的專注的程度他便可推知李清的所奏之事必然事關重大,若涉及到朝政,他應先稟尚書省,再到中書省經丞相預覽眉批後才能遞到皇上這裡來,上次新鹽法的推行便繞過了李林甫,而現在再次越權上報,一而再、再而三,一旦被李林甫抓住不放,皇上也保不了,難免被責,看來,他行事還是嫩了一點啊!

“此事事關重大,朕要會同各位宰相商量之後才能決定。”

李隆基將奏摺小心收好,望着李清半天,從御案上拿起他最心愛的碧玉鎮紙遞給李清溫和地笑道:“朕已經老了,當年的雄心已不復存在,精力也不隨心,唯一的心願只想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讓朕安娛暮年,愛卿年少有爲,望卿能盡心效忠朕及朕的子孫,這鎮紙跟了朕三十年,是朕最心愛之物,現賜予你,希望你能記住朕今日之言,不要辜負朕的期望。”

李清跪下,高舉雙手接過鎮紙,沉聲道:“臣決不負陛下期望,望陛下能保重龍體,帶領我大唐臣民將開元盛世延續萬年!”

李隆基點點頭,“說得好!朕記住了,你回去吧!好好休息幾天,養足了精神再來爲朕效力。”

第30章 開店(一)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250章 科舉案(十二)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166章 誰是臥底?第49章 暗流(一)第44章 冷刀子(一)第107章 簾兒進京第324章 天寶十年最後一夜第116章 故地重遊第127章 滇東收官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300章 石國遭遇第88章 刀刀見血第234章 朝會上的爭奪(下)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9章 官司(三)第98章 四兩撥千斤(下)第197章 謀畫第211章 南詔消息第140章 兩個宦官第138章 返京第28章 閬中(三)第326章 多管閒事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245章 科舉案(七)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53章 暗流(五)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154章 東宮案(八)第243章 科舉案(五)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233章 朝會上的爭奪(上)第209章 假道滅虢第267章 蓄勢第162章 密會太子第118章 縱橫滇東(一)第28章 閬中(三)第147章 東宮案(一)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222章 將計就計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329章 楊國忠的把柄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248章 科舉案(十)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240章 科舉案(二)第113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152章 東宮案(六)第92章 北番有人來第277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上)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108章 南詔主導權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91章 曲江邂逅第92章 北番有人來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352章 戰爭與陰謀(二)第34章 美人計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301章 針鋒相對第5章 上元夜(一)第265章 利用第264章 示警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366章 勸說李豫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協第357章 戰爭與陰謀(七)第281章 客棧佈局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89章 困獸猶鬥第58章 門生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233章 朝會上的爭奪(上)第155章 東宮案(九)第359章 馬嵬坡(二)第107章 簾兒進京第118章 縱橫滇東(一)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299章 帷幕拉開
第30章 開店(一)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250章 科舉案(十二)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166章 誰是臥底?第49章 暗流(一)第44章 冷刀子(一)第107章 簾兒進京第324章 天寶十年最後一夜第116章 故地重遊第127章 滇東收官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300章 石國遭遇第88章 刀刀見血第234章 朝會上的爭奪(下)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9章 官司(三)第98章 四兩撥千斤(下)第197章 謀畫第211章 南詔消息第140章 兩個宦官第138章 返京第28章 閬中(三)第326章 多管閒事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245章 科舉案(七)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53章 暗流(五)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154章 東宮案(八)第243章 科舉案(五)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233章 朝會上的爭奪(上)第209章 假道滅虢第267章 蓄勢第162章 密會太子第118章 縱橫滇東(一)第28章 閬中(三)第147章 東宮案(一)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222章 將計就計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329章 楊國忠的把柄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248章 科舉案(十)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240章 科舉案(二)第113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152章 東宮案(六)第92章 北番有人來第277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上)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108章 南詔主導權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91章 曲江邂逅第92章 北番有人來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352章 戰爭與陰謀(二)第34章 美人計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301章 針鋒相對第5章 上元夜(一)第265章 利用第264章 示警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366章 勸說李豫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協第357章 戰爭與陰謀(七)第281章 客棧佈局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89章 困獸猶鬥第58章 門生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233章 朝會上的爭奪(上)第155章 東宮案(九)第359章 馬嵬坡(二)第107章 簾兒進京第118章 縱橫滇東(一)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299章 帷幕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