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狄仁傑的煩惱

李恪笑呵呵對狄仁傑說話道,“本王聽說了莒國公唐儉的事情,好好一個國公就怎麼瘋了,惹的長安一衆權貴憤怒。”

狄仁傑點頭,“前些天我一直都睡不好覺,這次的殺手很厲害,是我自己疏忽了對方的手段。”

“有眉目了嗎?”李恪問道。

“一點眉目都沒有,這次的案件疑點太多了,線索太少,不好查。”狄仁傑低聲說着話,“老師還勸我收手。”

“有些案子不是你能查的。”李恪說話道,“涉及到一些人一些事情太過的隱秘,有些可能是前朝的恩怨,有些也可能是一些諱莫如深的事情,你年紀還輕只要有顧青幫襯,你的前途不會只在一個小小的大理寺卿,以後的路遠還很長。”

狄仁傑奇怪的看着李恪,“吳王殿下好對這個案子很好奇?”

“長安很多人都好奇,本王來到長安就聽到很多關於這次案子的言論,只是聽了一耳朵。”李恪又說道,“如果你覺得在長安悶了煩了可以來東吳看看,那是一個修生養息的好地方。”

“有機會我一定來看看。”狄仁傑微笑說道。

“多散散心,以前多麼意氣風發的一個小夥子,現在怎麼如此暮氣沉沉。”李恪完微笑說道,“本王還要去一趟大明宮去見母妃,這就告辭了。”

“好。”狄仁傑送別李恪,“不送了。”

李恪走遠狄仁傑的腦子很亂,去二賢莊的探子到現在還沒回報,再次說起那個案子心中總感覺很蹊蹺,爲什麼吳王殿下會說起這個案子。

煩惱的狄仁傑來到村子外,見到忙碌的海貿司走過去看了一眼。

李治一眼就看到狄仁傑來了上前問道,“你怎麼來了。”

“閒着沒事來看看。”狄仁傑說話着。

見狄仁傑心情不太好,李治說道,“還在爲那個案子發愁?”

狄仁傑沒有否認的點頭,對李治也沒沒什麼好瞞,大家一起都在顧青的家中長大的,對彼此都非常的瞭解。

“我知道顧青不讓你再插手在這個案子,你很煩悶。”李治一邊說着話,“我覺得顧青如果這麼做一定是有原因的,我小時候聽說過一些宮中的隱秘,關於楊廣,關於我父皇,有些事情不能查,就算查到了也不能讓別人知道,知道的太多不是不一件好事,顧青有必要這麼做的話,也有可能是在保護你。”

“你什麼時候也變的這麼深沉了。”狄仁傑斜眼看着李治,“你快點恢復原來的樣子,我膈應的慌。”

“不查就不查了,你放寬心,也不要擔心父皇給你的壓力。”李治說道,“以你的能力早晚可以做更有意思的事情,看看你老師那德性明明別人看起來他都是一身的本事,還不是好吃懶做,那時候我父皇看他那德性,沒少着急上火發怒,把我父皇給氣得,可憐甘露殿翻修了好幾遍。”

狄仁傑笑了笑,“老師就那德性。”

“可不咋滴,顧青那傢伙就是矯情,擺着一副世外高人淡泊名利的樣子,還一天到晚顯擺,你說氣人不氣人。”李治又說道,“當初我父皇讓他入中書省,那時候我父皇就打算把顧青當作下一個中書令來培養的,繼承趙國公的位置,誰可想這傢伙撒手就不幹了,害的我被父皇揍了一頓。”

“顧青不幹了,你父皇爲啥揍你。”狄仁傑愁着李治。

說道這裡李治委屈的吸了吸鼻子,“我父皇說我沒出息,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鬧,那揍的一個狠啊,把顧青的氣全部撒在我身上。”

狄仁傑非常同情的點頭。

小河邊,顧青,房遺直,李泰,程處默四人一起釣魚。

“難得閒情雅緻,最近是越來越閒了,這日子真舒坦。”李泰伸展着懶腰問程處默,“處默,你家媳婦什麼時候生。”

“早着呢。”程處默喝着酒水說話,“顧青,你說吐蕃真得打不起來了嗎?”

顧青提着魚竿說話道,“打不起來的,就讓吐蕃那點實力,再要折騰他們就真的不行了,現在的吐蕃需要修生養息,松贊干布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就算要打仗吐蕃也不能太傷筋動骨。”

“其實松贊干布還是打着算盤的。”房遺直也說道,“你們都說的如何如何,其實在我看來松贊干布的心思其實很有意思,他是非常希望我們大唐可以出兵幫助他們維護吐蕃的,來挫一挫天竺的銳氣。”

“此話怎講?”處默來了興致。

“我也是那日和岑文本說起吐蕃的事情,聽他說的,覺得很有道理。”房遺直解釋說道,“如今的吐蕃是大唐的吐蕃郡,都護府都已經建設好了,都知道吐蕃背靠着大唐,吐蕃的觸怒了天竺,天竺只要發兵攻打吐蕃,大唐勢必要出兵保護吐蕃。”

“這很正常。”程處默不以爲然。

“這其中其實還有很多的路數。”房遺直再次說道,“松贊干布對中原的事蹟很感興趣,他看過中原很多書籍,非常瞭解我們的底蘊,歷朝歷代的戰爭他都研究過,不得不說他是一個好學又有才幹的,他知道要怎麼打仗,他知道要怎麼養國力,光是這麼想的你們一定會覺得松贊干布是一個蠢人,爲什麼要去觸怒天竺,好好的修生養息不好嗎?”

“其實衝突就是在這裡,吐蕃需要修生養息,好休養國力,不過鬆贊乾布想要讓吐蕃快點恢復元氣他就需要更多的資源,可是他自己又沒有實力去爭搶資源,之後的事情就顯而易見了,觸怒天竺首先讓天竺發兵攻打吐蕃,這個時候吐蕃絕對不會派出一兵一卒去反抗,反而會往後方的中原退去,直到大唐出兵和天竺打起來,這樣吐蕃就可以火中取栗,從中得到好處。”

“我還是不太明白。”程處默疑惑,“這不是瞎折騰嘛。”

“打個比方。”顧青也說道,“比如說你走了李承乾,你爹會不會揍你。”

“揍我?”程處默一聲冷哼,“我家老貨如今已經不是我的對手了。”

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青的一劃拉第一千二十六章 海貿形勢第六百一十七章 雨夜對峙第六百四十一章 宦官第三百一十九章 抓魚第一百九十五章 挫骨揚灰(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智鬥長孫無忌(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簿公堂(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閒情第二百五十五章 書院安排第一百一十四章 漫天是雨第三百零八章 朝中禍害來了第一千八十七章 不過俗人第一千八十六章 探尋江南三百七十二章 魏徵罵李二第二百五十章 程咬金:長安不大,啥鳥都有(二)第七百八十三章 陰妃的教導第二百八十一章 又一奇女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屑一顧的慈悲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因爲你懶第三百五十二章 全面施壓第七百零四章 雨夜低語第九百二十二章 學經濟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李象的棋局第三百五十八章 勢在必行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貫琉璃第二百九十六章 第一次見面第四百五十九章 你學壞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風靡長安(一)第二百零六章 小白兄第八十一章 太子大婚(三)第一千四十五章 誰說了算第四百八十三章 關隴的眼淚(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房玄齡的衣鉢第二百七十八章 線索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很多年以前的畫像第一千六十章 黑暗的一面第六百一十章 李二到來第八百八十九章 薛仁貴的猶豫第九百九十章 李象與李治第二十九章 戾氣第五百七十八章 煩惱煩惱第一百三十四章 閻立本(一)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泰和李承乾第二百五十二章 說不得道長第一千四十九章 三個條件第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討教第九百四十八章 房玄齡對褚遂良最後的囑託第九百一十四章 一心尋仙島的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祿東贊來朝賀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筆一揮第七百一十五章 海貿司諸多事三百七十二章 魏徵罵李二第三百零二章 娘子軍揍倭僧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李二的衷腸第九百六十九章 郭子儀和顏真卿第六百三十一章 顏家的愁第四百六十四章 長安飄雪(四)第十四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神異東西第四百八十四章 還想辭官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車子開動第六百五十八章 科舉在考第三百四十四章 房玄齡的衣鉢第一百一十五章 猜測第九百一十一章 海港場面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泰和李承乾第一百四十七章 松贊干布的決斷第七百二十六章 李治要錢第三百三十六章 崑崙,長生,袁天罡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宮牆外的皇帝第九百二十三章 小顧曉的知識第六百六十八章 前來賠罪第四百六十一章 二公子的話第三百三十三章 楊師道的臉紅第三百四十七章 凌煙閣第三百四十三章 來信第六百三十一章 顏家的愁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雨不停歇第七十四章 請假條(一)第九百六十五章 波斯使者到來四百九十九章 東海開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鬧吏部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分蛋糕第九百零八章 中原的財權第一百八十五章 娘子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選將議論第二百六十六章 高麗有亂局第四百五十五章 揚帆起航第六百八十章 李治求教第一千六十九章 與虎謀皮第三百七十一章 朝堂風浪(三)第九百一十六章 倭僧的的眼淚第九百八十八章 李二再入長安第二百五十五章 書院安排第九百四十六章 顧曉真正要繼承的第四十一章 胸無大志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讀書人(一)第十七章 面相第三十七章 不敬皇權
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青的一劃拉第一千二十六章 海貿形勢第六百一十七章 雨夜對峙第六百四十一章 宦官第三百一十九章 抓魚第一百九十五章 挫骨揚灰(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智鬥長孫無忌(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簿公堂(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閒情第二百五十五章 書院安排第一百一十四章 漫天是雨第三百零八章 朝中禍害來了第一千八十七章 不過俗人第一千八十六章 探尋江南三百七十二章 魏徵罵李二第二百五十章 程咬金:長安不大,啥鳥都有(二)第七百八十三章 陰妃的教導第二百八十一章 又一奇女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屑一顧的慈悲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因爲你懶第三百五十二章 全面施壓第七百零四章 雨夜低語第九百二十二章 學經濟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李象的棋局第三百五十八章 勢在必行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貫琉璃第二百九十六章 第一次見面第四百五十九章 你學壞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風靡長安(一)第二百零六章 小白兄第八十一章 太子大婚(三)第一千四十五章 誰說了算第四百八十三章 關隴的眼淚(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房玄齡的衣鉢第二百七十八章 線索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很多年以前的畫像第一千六十章 黑暗的一面第六百一十章 李二到來第八百八十九章 薛仁貴的猶豫第九百九十章 李象與李治第二十九章 戾氣第五百七十八章 煩惱煩惱第一百三十四章 閻立本(一)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泰和李承乾第二百五十二章 說不得道長第一千四十九章 三個條件第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討教第九百四十八章 房玄齡對褚遂良最後的囑託第九百一十四章 一心尋仙島的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祿東贊來朝賀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筆一揮第七百一十五章 海貿司諸多事三百七十二章 魏徵罵李二第三百零二章 娘子軍揍倭僧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李二的衷腸第九百六十九章 郭子儀和顏真卿第六百三十一章 顏家的愁第四百六十四章 長安飄雪(四)第十四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神異東西第四百八十四章 還想辭官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車子開動第六百五十八章 科舉在考第三百四十四章 房玄齡的衣鉢第一百一十五章 猜測第九百一十一章 海港場面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泰和李承乾第一百四十七章 松贊干布的決斷第七百二十六章 李治要錢第三百三十六章 崑崙,長生,袁天罡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宮牆外的皇帝第九百二十三章 小顧曉的知識第六百六十八章 前來賠罪第四百六十一章 二公子的話第三百三十三章 楊師道的臉紅第三百四十七章 凌煙閣第三百四十三章 來信第六百三十一章 顏家的愁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雨不停歇第七十四章 請假條(一)第九百六十五章 波斯使者到來四百九十九章 東海開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鬧吏部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分蛋糕第九百零八章 中原的財權第一百八十五章 娘子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選將議論第二百六十六章 高麗有亂局第四百五十五章 揚帆起航第六百八十章 李治求教第一千六十九章 與虎謀皮第三百七十一章 朝堂風浪(三)第九百一十六章 倭僧的的眼淚第九百八十八章 李二再入長安第二百五十五章 書院安排第九百四十六章 顧曉真正要繼承的第四十一章 胸無大志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讀書人(一)第十七章 面相第三十七章 不敬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