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龍門之亂(一)

‘龍門’在中國大陸上許多省份都有該名稱,如:四川省、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隋朝龍門乃是指山西河津,又稱絳州龍門,隸屬於山西省,因地處濱河要口,黃河分支。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爲‘母親河’,因此河津亦稱之‘龍門’。

隋朝大業十一年,天下大亂,軍閥割據,民不聊生,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在龍門發起反隋的農民起義領袖就是母端兒,母端兒出生日期無法考證,只知他是農民起義的領袖。

李淵征討楊玄感獲得勝利後,楊廣便一紙調令讓他去鎮守山西太原,畢竟此次是因爲暴動是在他的管轄之地,因此李淵責無旁貸。隋煬帝楊廣並不知曉發動農民叛亂之人是誰,他只想繼續巡遊,因此命令讓太原郡守前去平定叛亂。

聖旨上沒有說明到底是何人爲領袖,這一切只能等待李淵親自前去才能知曉此人是誰。

“父親,張將軍此言孩兒知曉了,我的意思跟張將軍的大同小異!”李逍遙目不轉睛的看着李淵,悠悠說道:“如果此行我們的隊伍過於龐大,招惹聖上的忌諱,我想第一個死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李家!”

張平高因跟隨了李淵,他才提出自己的意見。作爲領兵作戰的大將,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否則早就被朝中大臣用計謀害了。當今聖上最擔心的並不是農民起義,也不是大臣造反,可是皇帝都害怕封疆大吏謀反,因爲他們手中掌握着龐大的軍隊。李淵征討楊玄感,使得他手中的兵力暴增,若是這麼浩浩蕩蕩的前去會被有心人傳進楊廣的耳中,楊廣猜忌之心尤其甚重,於是他才向李淵提出減少兵力才行。

“你是如何看待張將軍提出的問題的?難道真的必須這樣做才行嗎?”李淵沒有回答李逍遙的話,只是把目光看向了裴寂,詢問道。

裴寂沉默片刻後,嚴肅地說道:“屬下也覺得張將軍說的有道理,同意他的做法!若不是張將軍先提出來,我也會提出來的!畢竟這樣做能夠保存我們的實力,不讓自己的勢力暴露於人前。”

李淵沉默不語,說實話他是真的不想銳減士兵,若是龍門之亂人數比自己的要多,到時候又該如何去鎮壓,可是他又不得不擔憂隋煬帝楊廣猜忌他有起兵謀反之意,或者擁兵自重。

李淵大喝一聲道:“唉,看樣子只能如此做了!趙將軍何在?”

趙文恪立即躬身道:“末將在!”

“今命你率領五萬士兵回撥太原,你且拿着我的令箭駐紮在太原城外三十里處,不允許私自用兵,否則提頭來見!”李淵冷厲道。

“諾!”趙文恪立即走出營帳,轉身去帶領五萬士兵浩浩蕩蕩的離開了。

“叔德你爲何讓趙將軍帶走五萬?還有餘下五萬如何處理?”裴寂疑惑不解道,他根本就猜不透李淵到底如何去想的。

“既然聖上已經知道我征討取勝,若無一兵一卒,如何說得過去呢?”李淵向衆人解釋道。其實他也是抱着自己的想法,有這五萬兵力勝算更加大一些。畢竟,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

諸將均是點點頭,裴寂亦是稱讚的點點頭。其實李淵說得也不錯,若是沒有收編一兵一卒那如何向楊光交代,到時候根本就說不清道不明。依照隋煬帝的性情,他會更加的懷疑自己有二心。

“諸位,我們還是加快行程方可!否則起義弄得太大,到時候我們便難以向聖上交代。”李淵吩咐道,作爲一軍之帥,不僅僅有過人的領導能力還有具體審時度勢,否則害人害己。

李淵率領自己的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趕赴絳州龍門迎接他們的便是隋朝襄城郡贊治薛軌,兩撇八字鬍,下巴有一撮山羊鬍,乾癟的皮膚戴着管帽站在城門前,迎接着隋軍進城。

薛軌見李淵騎馬前來,立即恭迎道:“唐公,下官在此迎接諸位進城,請唐公隨我來!”

李淵作爲太原郡守以及河東撫慰使,官級比他高一級且享有國公爵位,又歸於李淵管轄之地。因此,薛軌並未有任何的反感。縱然他的直接上屬乃是絳州郡守陳叔達,可是按照官銜以及李淵的權力,他不得不低下頭顱。

薛軌乃是河東薛氏世族,世代皆是大將或者朝中大臣,因此被陳叔達收歸己用,成爲絳州郡的一名贊治。贊治乃是負責文書草擬工作,協助郡守治理本郡,相當於現在的行政秘書長,專爲一人服務,不受當地官府統領,直接向州府長官負責。

李淵作爲山西太原郡守又是河東撫慰使,他深刻地知曉河東世族的能力,其中不乏佼佼者,有入朝爲官的名臣大將,又有富甲一方的商賈,即使李淵的權力極大可是面對河東世族還有有所顧忌。

因此,李淵亦是恭手回敬道:“薛大人客氣了,不知絳州陳郡守在何地?怎麼由你迎接呢?”按照禮制應當是由一郡之守前來迎接隋軍,再次亦是將軍級別的出來迎接,怎麼今天出來迎接的卻是一名贊治,這根本就不符合禮制。

“唐公,此事容我細細道來!”薛軌不卑不亢地回道,然後把事情得原因解釋了一遍。

“這麼說此次叛軍乃是農民發動的,匪首乃是母端兒?”李淵緊縮眉頭道,陳叔達已經率領絳州郡內所有能戰鬥的士兵以及官府人員前去抵禦母端兒入侵。畢竟,抵禦敵人多少是要懂得武藝的,可是薛軌卻是文人一名,絲毫不懂武功,就留下他讓他一人前去迎接援軍。

“是的,下官也不知此人來自哪裡,之前做過什麼,根據得到的訊息只瞭解他是匪首,一身武藝着實厲害,而且麾下有八萬農民士兵。至於其它的一點都不知道!”薛軌尷尬地笑道,他也奇怪爲何此人找不到他的來歷,只知道他是龍門人,起義爆發首當其衝的便是龍門。

陳叔達作爲絳州郡守,他不得不率先反抗,奈何叛軍衆多,無奈只能求助於隋煬帝楊廣。楊廣見龍門有農民起義,怒不可遏,使得他遊玩之心蕩然無存。最後又想到李淵作爲太原郡守又被晉升爲河東撫慰使,而且他正在回去的路上,便一紙調令讓他前去平叛。

“現在目前戰況如何了?”李淵沉吟道,從自己出發到目前爲止已經過去了半個月,也就是說陳叔達至少與叛軍來來回回打了十幾次。

“唐公且寬心,龍門易守難攻!雖然雙方來來回回打了十幾次,可是每次都是緊閉大門,避而不戰!”薛軌微微一笑道,若是他是絳州郡守,他早已棄械投降了,可是陳叔達硬是頑強的守備了十幾天,不讓母端兒前進一步,這使得他不得不佩服陳叔達了。

“張將軍,何在?”李淵轉身大聲喊道,見張平貴出列躬身,接着說道:“你且率兵五萬人前去支援陳大人,務必讓陳大人迴轉郡內,記住只守不攻!”

張平高躬身道:“諾!”然後走到後方,直接從中間切斷,選擇了五萬士兵徑直朝着北門走去。

“下官在此謝過唐公恩德!”薛軌神色激動,雙膝跪地道,李淵見此立即攙扶起薛軌淡淡地搖了搖頭。

“薛大人不必謝我,吾雖爲國公亦是大隋朝人民,理應爲百姓幸福而傾盡全力!

李淵誠摯地說道,使得薛軌更是激動的說不出話來。薛軌原因爲唐公乃是好大喜功之輩,能被封爲唐國公乃是享受父輩祖蔭得來,並無任何的大才,今日一見方知李淵的胸襟寬廣。因爲陳叔達與李淵兩人之間因爲朝堂中的政見不一,即使陳叔達歸於李淵管轄卻從不聽命行事,兩人的矛盾與日俱增,沒想到他居然能夠拋開個人因素考慮的卻是百姓,這讓他如何不激動,如何不感恩戴德。

山西絳州龍門是薛軌的故鄉,這裡有他的親朋好友,還有他的家,若是被母端兒攻破城門,那麼他的妻兒以及一衆好友皆有生命安全,或者背井離鄉,這如何不讓他跪地感謝李淵呢。

“李叔德,爲何是你前來救援本官,陛下到底如何想的?”李淵遠遠地便聽見一道聲響,話語中夾雜着幾分驚訝,又有幾分無奈,還有幾分抱怨,來人便是絳州郡守陳叔達。

滿臉絡腮鬍須,頭戴盔甲,腰佩利劍猶如一位英姿颯爽的將軍不像是一名文臣,他傲慢的瞥了一眼李淵,滿臉的不屑,使得李玄霸以及李逍遙等人皺眉,異常的憤怒,若不是被李逍遙壓着,否則李玄霸直接一錘子錘死他。

“此人到底是誰?居然如此不把父親眼裡,沒有絲毫的尊重!”李逍遙望着兩人劍拔弩張的氣氛,心中滿是疑惑。

裴寂悄然走到李逍遙身邊,低聲道:“此人原是朝中大將,因爲與唐公政見不一,爲人又狂傲得罪了宇文化及才被貶爲龍門,讓他褪去了身上的鎧甲,沒想到他今天又重新穿上了。只不過他從軍是與唐公一起的,只是後來唐公因世襲國公之位,官職越來越高導致陳叔達這沒有任何身份的將領心中不平衡,因此每次都不遵命行事。唐公見到他亦是非常的頭疼!”

李逍遙這才恍然大悟,又是一個嫉惡如仇之人,同樣還是怨世嫉俗之人,怨恨身邊的任何人,認爲自己的能力得不到賞識。因此,他才用手示意李玄霸不要輕舉妄動。畢竟,這是父親自己的事情,作爲晚輩的還是不要插手比較好。

“你怎麼還沒有死呢?我以爲此次前來能得到你殉職的消息了,唉!”李淵嘆息一聲,使人感覺陳叔達不死他真是非常的惋惜。

陳叔達怒目而視,準備拔出手中的長劍又被李淵打斷道:“前方到底如何?你有沒有弄清楚?”

“暫時沒有事情,我們進屋再說吧!”陳叔達收斂心神,嚴肅地說道,身子率先走了進去,手中的長劍也放了下去,彷彿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一切又迴歸到平靜。李淵以及李玄霸與李逍遙等將領全部都緊隨其後,讓諸多士兵原地休息片刻。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36章 結拜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1章 救援洛陽第55章 打劫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270章 宣戰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262章 二師兄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185章 夢魘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25章 平定叛亂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0章 歸家救母第50章 謀劃天下(二)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53章 懋功認主第235章 逍遙大婚(一)第8章 逆天改命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194章 兵權在手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68章 六合大槍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3章 宣戰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45章 出人意料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70章 霸王槍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264章 窮追不捨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174章 瓦崗內亂(六)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40章 一戰決生死(二)第108章 刺殺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63章 袁天罡第54章 未雨綢繆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7章 錦囊妙計第31章 辭別第117章 藥王(二)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52章 科舉制第24章 大殺四方第168章 逍遙王府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297章 東窗事發第55章 打劫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258章 神秘人第70章 霸王槍
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36章 結拜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1章 救援洛陽第55章 打劫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270章 宣戰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262章 二師兄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185章 夢魘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25章 平定叛亂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0章 歸家救母第50章 謀劃天下(二)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53章 懋功認主第235章 逍遙大婚(一)第8章 逆天改命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194章 兵權在手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68章 六合大槍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3章 宣戰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45章 出人意料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70章 霸王槍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264章 窮追不捨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174章 瓦崗內亂(六)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40章 一戰決生死(二)第108章 刺殺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63章 袁天罡第54章 未雨綢繆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7章 錦囊妙計第31章 辭別第117章 藥王(二)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52章 科舉制第24章 大殺四方第168章 逍遙王府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297章 東窗事發第55章 打劫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258章 神秘人第70章 霸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