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甲中向來是選的裡面最俊秀的,皇上纔會欽點爲探花郎,徐玉正人如其名,翩翩公子如玉如琢,真真擔得起探花使這名兒。
易長安連忙行了禮:“原來是狀元公和探花郎,雖是同科,我不過忝居二甲,今日倒是得近仰兩位的風采了。”
當初要來燕京爲官,易長安把跟易樑同科在燕京當官的進士名單又狠記了一回,康茂生這麼一說,她立即就想了起來,這兩位不就是那一科的狀元和探花嗎?
這會兒能夠一起來周閣老府上赴宴,想來已經成了周介甫這位座師的核心弟子了。
每一科前三甲留京是慣例,狀元一般選館翰林院庶吉士,是沒有品秩的,三年後才能散館選官;探花留京則看職位空缺情況了。
翰林院編修和通政司經歷都是正七品的京官,別看這官級不高,但是翰林院清貴,又是儲相之所,通政司則是經常能得近天顏,算是天子近臣。
康茂生和徐玉正兩人,能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就得了這樣的職務,即使有着座師周介甫的幫助,自身也肯定是頗具才能的,絕對不會是那種糊不上牆的爛泥。
既然周介甫有心把他們都湊到了一處,易長安自然也着意跟兩人結交起來,包括兩家的內眷都一起見了禮,這才分賓主坐了。
男女客分桌都坐在了正廳,中間用屏風隔了,周景昊自然也出來跟幾位客人見了禮,卻是礙於矮了輩分,還是個小孩子,只能坐在下首一桌,見禮之後沒辦法再湊過去說話,只能連連衝易長安使眼色,滿心眼兒裡想着讓易長安一會兒多留一留。
這幾個月易長安不得空過來,周景昊就給她寫信,易長安有時間時倒也回了幾封,並不把他當一個無知孩童看待。過年那一段時間,要不是聽說易長安正在忙着辦案子,後來自己又跟着母親去了外祖家拜年,周景昊差點就要跑去找易長安了的;因此這會兒周景昊看到易長安過來,格外親切了幾分。
大人喜歡錢,小孩喜歡年。這個年一過,周景昊比原來又胖了一圈兒,一使眼色,兩隻眼睛幾乎都快眯成縫兒了,擱在一張胖圓臉上,擠眉弄眼地相當有喜感。
易長安忍俊不禁,回了周景昊一個“稍安勿燥”的眼神,不提防卻被坐在旁邊的徐玉正看了去,徐玉正不由饒有興味地笑了笑:“兩年不見,長安在地方上歷練了這麼一回,還真是變了不少,我記得當初——”
不等他說完,另外一邊的康茂生就故作無意地打斷了他的話:“當初有緣得中同科,只可惜吃了幾次酒後大家就各奔前程去了,我還嘆惜不知哪年我們才能再次遇上了,沒想到長安平步青雲,在地方上殺個轉身就回了燕京了。
算起來,如今我們這一批同科中,長安是官級最大了,年紀輕輕就已經任了從五品的推官,今後肯定能鴻圖大展,今天得座師有心讓我們一聚,一會兒我們得借座師的酒,好好敬長安幾杯,以後可得互相多照應照應。”
聽徐玉正的語氣,原來易樑跟他之間似乎並不怎麼對付?康茂生的話則半含恭維半點出關係,倒像是想借着這個機會讓大家一笑泯恩仇,今後好抱團一起上?
易長安連忙謙遜了幾句,又老實告了罪:“敬座師是要敬的,只是當初我得了那一場重病後,如今再也喝不得酒,一會兒我只能以茶代酒了。”
她也不敢說自己不善飲,康茂生和徐玉正兩人跟易樑是一起赴過瓊林宴的,萬一當時易樑挺能喝呢?
這話一說,徐玉正不由又深看了易長安一眼,眉梢輕輕挑了挑,似乎想說什麼,瞥了康茂生一眼,又閉嘴忍住了。
易長安在他府裡的時候,在太子殿下面前也是以茶代酒,周介甫聽了她說這話倒是並沒有在意,康茂生敏銳地感覺到了這一點,笑眯眯地點了點頭:“我們都無妨的,長安身體要緊。”體貼地讓服侍的下人給易長安換了一杯熱茶。
狀元公就是狀元公,這氣度還真是豁達。易長安感激地笑笑,安然舉茶,先向周介甫敬了一杯:“長安當時病癒後忘事太多,多謝座師寬宏大度,自我來燕京以後幾回悉心指點;我就僭越一回,先敬座師一杯茶,回頭再跟永盛兄和瑞鬆兄賠罪。”
周介甫呵呵笑着舉杯抿了抿,態度親切自然地扯起了閒話,不愧是當朝閣老,很快就將康茂生和徐玉正一起拉進了話題圈裡;成年男子坐的這一桌頓時聊得其樂融融。
隔着屏風的女眷那兩桌上,聽到男客那一桌談笑風生,康茂生的妻子端木氏低聲跟坐在自己身邊的周繼祖的妻子穆氏打聽:“早聽說易大人斷案如神,沒想到竟是這麼年輕;對了,大太太,怎麼今日不見他的家眷過來?”
易長安把穆氏的小兒子、周府的嫡幼孫周景昊從人販子手中救出來後,穆氏就對她頗爲感激,加上週景昊一直念着易長安,她這個當孃的自然着力打聽了一番。
這會兒聽到端木氏問,穆氏笑着答了一句:“易大人的家眷還在滁州城,因着易大人的孩子剛生下來不久,經不得路途勞累,所以去歲易大人來燕京上任的時候,就沒有把家眷帶來,聽說要等天氣暖和了,再遣人把他們接過來。”
端木氏“哦”了一聲,掩嘴笑道:“難怪都在京裡爲官,大家都沒聽過這位新來的易大人在家中設設宴什麼的,想來是家中當家主母不在,他帶了妾室也不好操持。”
進京當官,要緊的是趕緊結交人際關係,年前那一段時間,大家都忙着互相宴請,但是易府卻是並沒有往外發過一份請帖,確實有些異數。
聽到穆氏這麼一說,端木氏自然是以爲這是因爲易長安家眷還沒進京的緣故;只要不是沒腦子的,誰家會讓一個小妾出來操持宴席,接待客人女眷呢?
穆氏卻笑着喟嘆了一聲:“這你可想錯了,這位易大人吶,他身邊根本就沒有妾室,聽說跟他夫人的感情極好——”
端木氏不由訝然“啊”了一聲,又很快笑了笑:“想是地方上不大懂這京中的規矩……易大人倒也是真真愛重他家那一位,怕是想等接了家眷來了再讓家中過了眼再說吧。”
數數滿燕京城的官兒裡面,跟妻子感情再好,也不妨礙納上一房美妾,娶妻娶賢,納妾納色,沒個小妾在身邊,妻子不方便的時候誰來服侍男人呢?